《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起往年冬天时的粮食价格,现如今的粮价高出了近倍,比起正常年景青黄不接时的价格还要高上一些去,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白天出城时,城门边的粮店中,米袋上的牌子还写着一百零五文一斗,回来后就是一百二十了。
熙宁之前,也就是仁宗末年和英宗朝时,粮价通常是一斗六十到七十文——这是以常见的十斗进磨、八斗而出的粗粮来计——到了熙宁之后,新法的推行并没有如旧党所言使得民不聊生,但也没有让粮价降低多少,还是保持着六七十文的水准。这个价格已经保持了有近二十年,一下波动得如此剧烈,百姓们当然难以接受。
这个粮价不可能不影响到百姓们的生活。本来因为旱灾,而使得百姓们不敢花钱。可现在粮价飞涨,省下来的钱却都要投进购粮中去。白马镇和县城总计有千户人家,在户籍上属于坊廓户,粮食基本都是靠着外购,不比农民可以自给自足。尤其是年关将近,高涨上去的粮价,必然会带动所有的生活必需品的上涨,这个年谁也别想过好。
韩冈对此并没有什么能立竿见影的招数,不仅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白马县离着东京城太近,他这边压粮价一点用处都没有。就算他韩冈绞尽脑汁成功将粮食价格压低,只要东京城过来几个粮商,或是传来两句谣言,粮食转眼就能涨回去。
因为灾情而导致的人心慌乱,整个京畿地区粮价都在飞涨,韩冈不会奢望自己治下能有成为置身事外的孤岛,但并不代表他不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要给京城写信了。’韩冈想着。有着做宰相的岳父,当然要派上用场。想来王安石现在也是头疼。比起只关注白马一县的自己,放眼天下的宰相,要负责和关心的可是要多上许多。
从眼下粮食飞涨的势头上看,背后有人操纵,自然是肯定的。源头就是在东京城中,如果京城那边能将粮食降下来,白马县这里也会应声而落。
如果灾情延续到明年开春,粮食价高价低已经无关紧要,买得起的不需要买,买不起的还是买不起。而且朝廷那时必然要全力动员,从外路调粮进来打压粮价,并且开仓赈济百姓。但眼下,一系列策略都不可能实施,能帮百姓们省一点就是一点。
坐在书房中,韩冈斟酌着该怎么给王安石写信,同时又有什么办法帮着他将东京粮价给打压下去。正在思虑间,管家敲门进来,禀报道:“正言,东京的相公那里送信来了。说是主母和三个娘子,还有大郎、大娘都已经到了东京。”
“哦!?”韩冈闻言心中大喜,消息终于来了,放下笔立刻道,“快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管家领着一人进来,然后悄声退了出去。
韩冈漫不经意的一看来人,却惊得一下站起:“元泽,你怎么来了?!”
王雱脱下满是灰土的斗篷,对韩冈叹着:“玉昆,你瞒得愚兄好苦啊!”
韩冈一头雾水,王雱莫名其妙的跑来,又莫名其妙的当头丢下这么一句话:“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不解的问着。




第28章 临乱心难齐(七)
王雱没有耍嘴皮子的多余精力,跑了几个时辰,累得不行,直截了当的将来意说了一遍。
运输粮食来打压粮价,这正合韩冈的心意。
只是在韩冈想来,用来平抑粮价的粮食,只要动用开封府的常平仓应该就够了——而且这还不会影响开封府的粮食安全——在开封城内外,有着富国、永丰、顺城、五丈河以及夷仓等七八个大的储备粮仓库,最小的一个都是存粮超过十万石以上的大仓库。
不过听王雱的意思,他是准备要一下将东京城的奸商们打死,省得到了春天再为此而烦心——一旦动用了常平仓,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政事堂的手上只剩最后一招了,心思蠢蠢而动、准备到春天发难的必然不在少数。
所以王安石和王雱才有了开汴口,破河中之冰,在冬天输送泗州、宿州的存粮上京的想法。所以侯叔献以碓冰船破河冰的建议,才得到了王安石和王雱的看重。也因此,一听说韩冈这边有着更好的办法,王雱便立刻飞奔而来,连夜向韩冈讨教。
只是他们的想法初衷虽好,却一点也不现实。
“用雪橇车大规模的运输绝不可能。”韩冈立刻就否定掉了王雱的幻想,“熙河路从来没有过在冬日大量运输粮草的经验。”
熙河路冬日的交通路线,的确是通过冻结的河道来运输。不仅是渭源堡通往狄道城的道路,就是陇西与渭源的交通,还有狄道与临洮、珂诺等寨堡的交通,同样是通过雪橇马车来联系。
熙河路主要的城池寨堡,基本上都设在河边。借助洮水、渭水等河流冻结后形成的通途大道,冬天的熙河路一样能够顺利交通往来。即便其中有几段河道中间有瀑布,但附近的兵站都在那里设了哨卡,在合适的地点安装了大型的绞盘提升装置,将雪橇马车卸载后,分批吊运上去,其难度并不大,只是偶有损失而已。
但这样的运输方式,主要还是以传递消息为主,加上一些过年时的犒赏,运力并不大。从来没有说用雪橇马车大规模运输的:冬天不比春夏时节,山间的一场暴风雪就能让运输队损失惨重。就是眼下小规模的运输,路途上的损失其实也不少。
而眼下要大规模组织雪橇车来运输的还不是熙河,而是汴河。在过去,根本没有河道冰面上运输的经验,而且又没有足够的准备。仓促行事,临危受命的六路发运司,能做得好这件事吗?
改装车辆其实不难,只要肯动用人力,六路发运司手上用来修补纲船的过千匠户,半个月之内,改装出两三千辆以上的雪橇车都没问题——只要牢牢的钉上形状合适的木条,就可以将马车车厢,甚至一些不大的平底船改造成能在河面上跑的雪橇车。
可是为了保险起见,同时临时改造的雪橇车本身肯定也有问题,其载重撑死也就二十石上下。二十万石粮食,就是一万车次。这样的数目,韩冈不是小瞧人,六路发运司当真是组织不起来。运到肯定是能运到,但动用大批车次的运输过程中,中间的损耗不知会有多少。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雪橇车,顾名思义是在雪上行驶,不是冰橇。但汴河上那里只有冰,雪橇在上面不好走啊……”
王雱脸色为之一变:“雪橇在冰面上就不行吗?”
“有个几寸厚的雪就够了。”韩冈倒不会骗自己的大舅子,“就是没有雪,短途运输其实问题也不是很大,最多颠簸一点,跑开了就没什么关系了。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韩冈神色严肃,沉声说道,“从宿州到东京,路途有五六百里之遥。河中情况懵然不知,埋头向前送,一路颠簸,仓促改装后的雪橇车很难承受得起,中途的损耗可是难以计数!”
听说雪橇车可以在冰面上使用,王雱的神色就缓和了下来,不为韩冈后面的话所动:“依玉昆你看来,用雪橇车比起驱船使碓来捣冰凌如何?”
那还用说,肯定是要强出百倍。韩冈绝不会相信,在千年后都让人头疼的河道破冰问题,在这个时代能够轻易解决。再怎么说,雪橇马车也是经过几年的实际验证,大规模运输难度虽说很大,可比起侯叔献的方案来,还是靠谱得多。
王雱的心意已经完全从问题中透露出来,韩冈沉默一阵,终于开口问道:“……真的要如此行事?”
“箭在弦上。”王雱声音沉甸甸,“所以才来问玉昆你,究竟可不可行。”
“这样的损耗绝然不小,能有一半入京就已经是万幸。”韩冈再一次提醒王雱,“运输成本可要比纲船高出许多。”
“再多也多就跟从关中运粮去熙河路差不多。”王雱不以为意的笑道:“记得当初蔡子政在泾原路时,曾上书言及‘自渭州至熙州运米斗钱四百三十,草围钱六百五十’。”
“蔡副枢说得夸张了一点,斗米四百三,一石运费就要四千三,也就是五贯半【宋代一贯为七百八十文,足贯方为千文】。”韩冈摇头,蔡挺是虚言恐吓而已,拿着最高时的价格来做例子,并不是平均数,不能当真的,“记得熙宁三年、四年、直到五年年初,总计从泾原路运来米麦差不多有三十余万石,草料也有四十五万束。难道光是在运费上,就用了三四百万贯?”
“但运费比粮价要高出数倍那是没跑的。”王雱立刻接话道。
“这倒是。”韩冈点头承认,“三五倍总是有的。说起来如果没有小弟所创的兵站制度。以旧时路中的消耗,要将粮秣运到最前线,三斗能有一斗就不错了。如今至少省了一半。”
王雱倒没在意韩冈的自我吹嘘,“不论路中要花多少,这边都没有关系。就算是以蔡挺所说的运价……只要能在今年冬天将宿州、泗州的囤粮运抵京城,中书可以承受!”
王雱的声音斩钉截铁,韩冈顿时没话可说了。
心中暗自叹着,财大气粗就是好哇!
当一个有足够实力的政府,不惜代价的开始全力运作的时候,损失和阻碍的确不算什么了。只要能达到目的,只是单纯以三五倍的金钱为代价,他们都能够承受下来。就像后世的工业化国家开战,国家机器运作起来,无数物资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但对于国家来说,在胜利面前,这些消耗和损失,根本算不上多大的问题。
虽然大宋并不是工业化的国家,但掌握在王安石这位宰相手中的资源,要想支撑起这条道路来,并不算很难。既然王雱如此说了,韩冈此前的顾虑全都得到了解脱。既然是不计损失和花费,有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心思一活,脑筋就开始转动起来,原本的担忧全数化成了动力,“改装过的雪橇车,只要修补整备后,年年都可以使用。今次改装的成本就可以平摊下来。”
“这点花费也不算什么了。”王雱轻松的笑着,他这个妹夫,推三阻四的半天,现在终于肯帮着出主意了,
韩冈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不知能不能秘密一点的改装呢?”
王雱眉头一动,顿时笑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吗?”
原本准备使用侯叔献的碓冰船,其实王雱自觉还是失败为多,甚至有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但听说了韩冈有着雪橇车这一冬季运输队利器,他当时就有了暗中阴人一把的想法。现在见韩冈也是如此提议,顿时有了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
韩冈察言观色,也笑了起来,“看来元泽兄已经胸有成竹了。”
王雱点头:“愚兄会通知六路发运司,让他们全力改造,并且严加守秘。”
“另外雪橇车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几辆车厢连在一起。可以节省不少马力。”驳船可是一拖拖上好几船货物在后面,火车也是一个车头带着,在阻力并不大的冰面上行驶,雪橇车也可以多拉上两车。
当然,还少不了能在冰面上使用的重钉马蹄铁。
韩冈当初在熙河就已经将马蹄铁拿了出来,可是由于他的功劳太多,原本敝帚自珍,准备用来博取功名的武器,早就被视如平常,王韶、高遵裕看重归看重,呈递上去后,却也没有帮韩冈换回来多少封赏。
不过现在跟着王雱一说,王雱拍案叫绝。至于分段运输,也就是兵站制度,同样不在话下,韩冈都拿了出来。
一番话说了一夜,两人精神抖擞,将前后事一起细细讨论,将各项步骤逐一敲定。不过他们都没有考虑过其实在没有下雪的道路上,可以用马车来运送粮草。
毕竟打压粮价,与其说是商战,还不如说是心理战。陆上运输的运力多寡,每一位粮商的心中都是有数的,粮商背后的靠山们也是有数的。故而王安石硬是要开河口,因为畅通的汴河,可以彻底的将粮价给打压下去。而韩冈的雪橇车则是一个谜团,没人能猜测得出能运多少粮食进京,这就可以让那些粮商们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第28章 临乱心难齐(八)
当一切敲定,窗外已经是雄鸡三唱。朝东的窗户,透进来清晨的霞光。
心神放松了下来,韩冈喝了口走了味的凉茶,看着尤是精神抖擞的大舅子,问道:“此事我们这边就算定下了,不知元泽你准备什么时候奏禀天子?”
王雱刚刚松懈下来的神经又绷了起来,苦恼的神色又出现在脸上,答非所问:“这件事不能瞒着天子。”
“自是当然!”
欺君乃是重罪,王安石和王雱都不至于犯这般愚蠢的过错。前面上书要在冬季开河口,又要造碓冰船,王安石在崇政殿中费了好一番口水,才让天子点头应允。现在回过头来,又变成了用雪橇运粮,出尔反尔,天子必然心有不快。
但如果瞒着赵顼不说,情况会更糟。这件事肯定要爆出来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如果作为九五至尊,变成最后一个才知情,皇帝肯定会更为愤怒。所以必须要加以补救。
对于上位者来说,手下的人可以蠢,可以笨,可以有私心,甚至触犯法令条律,只要不太过分,还是可以容忍,但只有欺瞒蒙骗才是最大的忌讳,让人忍耐不得。
“但要怎么说还是得好生斟酌一番啊。”
王雱点头:“等回去后与父亲再商议一下。”
的确不好说。出尔反尔,下了决定后又立刻更改,这就叫做行事轻佻。世间对于宰相的要求,是沉稳、稳重,能如柱石一般稳定朝廷大局,面对危殆局面,也能将国事支撑起来。如澶渊之盟时的寇准,如曹后垂帘时的韩琦。朝令夕改的作风,出现在宰相身上,那就是要给人戳脊梁骨的。
王安石一向倔强,别说朝令夕改,在外人眼中,就是知错也不会改的,否则就不会有拗相公这个绰号了。现在他主动改弦更张,身上要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就要看看王安石要什么样的办法去取得天子的谅解和理解了。韩冈倒是老神在在,反正不管自己的事。何况以王安石几年来的君臣相知之雅,赵顼再怎么样也会对他优容一二,不过是丢点面子而已。
王雱也放下了这件烦心事,外在的面子问题不是关键,关键是先要将事情做好。先得有里,才能有外,“运粮上京,绝非易与。更别说还是用雪橇车来运送。不知玉昆是否有心转调六路发运司,主持其中诸事。以玉昆旧年在熙河路的表现,家严和愚兄也能放得下心来。”
到任两月就调离的前例有得是。认为韩冈到白马任知县就是为了来熬过一任资序的人,本来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