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富弼半眯起眼睛,回忆着方才看到的文字,咀嚼良久。最后,方缓缓道:“他还不错,当得起第九名的位置。”
“大人为何如此说……韩冈的这份卷子比叶涛要差得多啊!”富绍庭惊讶的问着。
富弼瞟了眼不成器的儿子,暗自叹息。
但凡有点眼光的官员,都不会说韩冈的文章不如叶涛。韩冈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见识和才干,足以让他这等老于事功的宰辅感到惊艳。也就是那些个读书读到傻的措大,才会以为韩冈的文章当不起前十名的资格。而自己的儿子还附和着这种说法,当真糊涂!
收拾心情,富弼摇了摇头:“这份卷子写得好得很,文字稍强一些,就够资格争状元了。”
“……这篇文章真的有这么好?”
富绍庭还是不敢相信,小声问着。他才学再不济,但作为宰相的儿子,文名盖京华的名士也见多了,眼光总是有的。在他看来,韩冈的文字当真是不怎么样。
“司马十二最近在独乐园里挖了个地窖,躲在里面写书。多半还不知道今科的事。你将这文章掩了姓名,去问他,看看他怎么说!”富弼哼了一声,“文笔从来都是末节,平易无错处也就够了,韩冈的这篇策写得恰到好处,根本就不是贡生能写出来的文字!”
富绍庭顿时眼前一亮:“大人的意思是有人为韩冈捉刀?!”
“捉刀?”富弼抬头狠狠瞪了儿子一眼,“韩冈是寻常的贡生吗?看看他在陕西,在熙河做得多少事。卷子中说的那些事,都是他素日里看的、听的、做的、判的,早就明会于心,又何须他人捉刀?!”
富弼训着儿子,忧怒于心。
他这个儿子,连怎么挑人错处都不会。对着刀锋一口咬上去,崩掉牙不说,反手可就会挨上一刀!连个御史都没法儿做,日后真是不知该怎么办了。自己死后,又有谁来保富家家门?!
甜中带糯的江米酒,富弼喝到嘴却是满口发苦。
想想自己的妻弟小山【晏几道】,自从岳父【晏殊】死后,除了喝酒写诗,就做不了一件正经事,好端端的家业转眼就败了,新近作出来到诗词,满眼都是衰亡萧瑟的味道,哪还有半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富贵气象?
而自家的儿子不会做官,连诗词都做不好,也就喝酒的本事能比一比,日后可怎么得了?难道真的要靠着现在正做着参知政事,却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女婿【冯京】吗?
“但韩冈不过弱冠之龄,只是个幸进……”富绍庭还想争辩,但在富弼严厉的眼神中,声音越来越低,渐渐不敢再说。
富弼冷哼一声。
当初说新党尽是新进、幸进,那是说给诸多熬着磨勘一步步向上爬的官员们听的,要引起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但若是当真以为年纪轻轻,能力就会不足,那就是太蠢了——换做是他富弼,还有韩琦、文彦博,哪一个不是步步超迁,磨勘三年并一年,最后一步登天的?有些话说归说,但心里要明白,不能自己都给弄得糊涂起来。
“除非能挑出其中的错,否则就不能说他差!”富弼教训着儿子,“诗赋做得再好,若无治事之才,也不过是进翰林院做待诏的命。而如韩冈这般于军事政事上皆有长才的,日后才有资格入学士院,少说一个边地重臣,甚至宣麻拜相也说不定【注1】。”
父亲给韩冈的评价这么高,让富绍庭重又看了看他的文章。只是看了一阵,还是不觉得有多好,抬头又问着,“以大人看来,这文章中可有何错处?”
“韩冈生长在秦州,在熙河为官三载,所历种种,太平官儿一生也难逢上一次,河湟之事尽在其心中。为父若在政事堂中,那还好说,但现今数年不涉政事,想挑刺都挑不出来。”富弼抬眼瞥着富绍庭,“你若能找出其中错处来,就可以不用跟着为父一直留在洛阳了。”
富绍庭闻之颜色一变,干笑了两声,道:“儿子不成材,还是在家中侍奉大人的好。”
费了半天口水,富弼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让富绍庭离开。
自家的三个儿子中,就没有一个能让他放心的。王安石倒是运气,找了个好女婿……
不过韩冈越是出色,就越是危险,能看出他潜力的不只是王安石和自己。现在要找他错处的人,怕是不会太少了,并不需自己多事。
拿起如意,敲了敲压着席子四角的虎镇,退到外面的乐班家伎便近前来,将方才停下来的歌舞继续下去。
自己都致了仕,只要不被欺上门来,也没什么好多想的,元老重臣的体面天子总是要给上一点,李中师之所以被调任,也就是天子给他富弼面子的缘故。
至于朝堂上勾心斗角的烦心事,让还在做着官的文彦博去头疼好了,
“恋栈不去,活该你头痛!”
春风中,洛水畔,富弼白发银簪,道袍随风,望之有道骨仙风。轻轻击掌,为曲乐伴奏,重又开始欣赏起家妓的妙丽歌舞来。
注1:在宋时,翰林学士院和翰林院是两回事。翰林学士居于学士院中,身为两制官,为‘天子私人’,有草拟诏令之权,是朝廷重臣跃上宰执之位的重要台阶。而翰林院,则是以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来侍奉天子,官名为待诏,也就是天子豢养的清客而已。




第19章 波澜因风起(下)
金榜贴出已经过去了三日,而再过五天就是新科进士带花游街的日子。
但东京士林中,对韩冈、叶涛两人的质疑却是一天比一天更为激烈。士林中的舆论,直接针对韩冈和叶涛的身份,来抨击王安石在抡才大典上徇私舞弊。
就算叶涛文章写得再好,只要想找茬,照样还是能找到不少拿来当靶子的地方。文人心思坏起来,本就是没有底的,几千人围观一篇文章,轻而易举就能戳得漏洞处处。何况文章好坏,主观上的评价占了很大的分量。若是带了成见来看叶涛的文章,也不可能给出太高的评价。
这些天来,心高气傲的叶涛又急又气,每一次被人挑衅,都会被气得七窍生烟。
“致远兄你又何须如此?你我的名次都是天子亲笔提上来的,即便是御史,也不敢乱弹劾!”
清风楼楼上,韩冈帮着自己和叶涛倒着酒,顺便出言安抚着。
“可是……”
叶涛本来还是因为韩冈比他还高上一位,心中多有不快。但现在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对韩冈便有了同病相怜的亲近感。今天便来找韩冈诉苦。
‘可是什么……不就是没人围在你周围,原本的同伴全站到了对立的一面去了吗?’
只是韩冈没有半点同伴意识,他心情安稳的很,即便不停的有疯狗在耳边乱吠,也不可能要咬上来。偏偏有人在耳边长吁短叹,让他不胜其烦。难道不知道两个倒霉蛋坐在一起,只会让自己感觉更悲惨吗?
原本跟着叶涛走在一起的朋友,全都在在礼部试上被黜落。如果叶涛没有收到攻击,他们应该会很有风度的祝福叶涛,并把叶涛当作日后的靠山和助力,而更加恭敬的结交。
但现在。他们早就忘了叶涛是在礼部试后才与王安国的女儿定下亲事,一齐跟着士林舆论攻击起叶涛来。嫉妒之心,就是让人变得失去了理智,原本交情不错的朋友,这下彻底翻了脸。
叶涛来自浙江龙泉,跟他亲近的也基本色都是浙江士子。说起来,对于他们十几人,除叶涛外都没有通过礼部试,这一点韩冈都是很惊讶的。
要知道,今科籍贯福建的进士有四十一人,占到了进士总数的十分之一,仅仅少于有国子监在的开封府,接下来就是浙江,只是稍逊而已。
浙江路的贡生,则只有两百余人,差不多是贡生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浙江贡生中进士的比率,比全国平均录取率高出一倍,这样还近乎全军覆没。既缺乏人品,又没有能力,叶涛挑选朋友的眼光,的确让人叹息。
“玉昆你倒是安心。”
叶涛灌了口闷酒,睁着布满血丝的双眼,很不高兴的发现韩冈还是那等风清云淡的安定。
“谤人者甚忙,受谤者甚闲。流言蜚语只要不去在意,便会感觉很轻松。”
金榜题名,进士及第。
前一事韩冈梦寐以求,后一事他却从来没有幻想过。能做个同进士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想登堂入室,来个及第,谈何容易。
出乎意料的成绩如同天降馅饼,尽管免不了要带来一身麻烦,可韩冈想了一想之后,就完全看开了。现在他根本就不在意,既然已经有了进士资格,加上他还是朝官,日后官途已经没有制度上的阻碍。
这样难道还不够吗?
叶涛就是既要名声好,又要名次好,太贪的结果当然就是睡不好觉,吃不好饭。韩冈所求甚少,所谓无欲则刚,闲杂人等的看法何必在意。
尽管眼下闹得厉害,但风头一阵就过去了。更别说,韩冈和叶涛的名次还是天子钦定,难道要赵顼自己承认选错了人?说韩冈、叶涛这两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年轻才薄,不堪为进士?
韩冈、叶涛并不是今科进士中岁数最小的,不过也是年轻到足以惹起他人嫉妒的年纪。
今年的探花郎,刚刚十九岁。而二十二岁的韩冈,论年纪,从小里排还是能进前十。就算是王安石,王韶这一干人杰,中进士的时候,都是二十岁以后了,没有说是十几岁就能跨马游街——司马光早一点,是正好二十岁。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些科举场上流传的俗话,凝聚了无数四五十岁才得中进士的儒生们斑斑血泪,不是胡乱说出来的。所以有人对此嫉妒无比,让韩冈和叶涛,连杯水酒都喝不清净。
韩冈和叶涛坐在清风楼上风光最好的一桌,这也是韩冈定下的。若是坐在阴暗的角落中,就算能避开他人的耳目,也显得自己太过弱势了。
而座位风光好,也代表了被人看到的几率要高得多。先是楼梯蹬蹬一阵响,然后一群士人上了楼来。一见韩冈,立刻有人提起现在传得沸沸扬扬做的事来:
领头的士子也上来了,对着韩冈道:“原来九进士和十进士,今日二位进士来清风楼上,是为了借酒浇愁吗?”
“比起贤辈的饯行酒,当是稍胜一筹。”叶涛忒着眼,连站都没有站起来,口舌丝毫不饶人。
“不知贤辈有何指教?”韩冈却站起来,欠了欠身子。看似有节有礼,但高大的身材可以让他居高临下的向下瞥着人。而且还引用了叶涛对他们的称呼,讽刺意味自然都听得明白。
这些都是不着边际的甲乙丙丁,看起来就知道不会是多出色的人物。想来打落水狗,也得先看看自己手中有没有趁手的打狗棍。
已经中了进士的在这个时候都不会冒出来。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宝贝到手了,别人手中的也不过亮上一点,本质都是一样的东西,哪个会为此去闹?
而官员们更是都知道韩冈和叶涛的排位在呈与天子前,分别是第五等和第三等,是天子亲自拔擢起来的。指责王安石徇私,授意考官,然后拉倒天子面前做评判?打天子的脸很好玩吗?被天子打脸更不好玩啊!
所以就让落榜的穷酸们来闹好了,自己站干岸看着。同在清风楼上,有好几张桌子坐了新科进士和南省出来的官员,都在一边看热闹,没有过来解围的意思。
“韩官人的大作我等都拜读了,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打头的一人出来说道。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夸奖,但实际上还是讽刺。
韩冈呵呵笑了两声,不以为忤:“韩冈的确是短于文字,一榜进士已是喜出望外,侧身一甲之列,却是从来也没想过。礼部试和殿试之上,也是靠着见多识广而已,并不是说文采有多出众。”
韩冈的姿态足够低,却是一块滚刀肉。批评他的文学水平不够,他根本就不在乎,一口承认下来。
“韩冈在殿试多言关西河湟之事,也只是因为对那里内外诸事最为熟悉而已。既然天子要我等‘以所见言之毋隐’,韩冈也自当以所见所闻报于圣上。不知贤辈于此事上有何指教?!”
要是批评韩冈在策问中说的那一条条一款款,说句难听话,就是班门弄斧,没人有这个自信。如果闹到了天子面前,皇帝是相信韩冈这个出自陕西、参与收服了河湟的专家呢,还是相信与陕西、熙河八杆子打不着的外人?
他的策问,文采虽是不彰,但字句之中却是滴水不漏,想找漏洞都难。在殿试上写就的文章是事先预备好的,是他和王韶共同点心血。两人都是官场中人,怎么正确而圆滑的撰写奏章和公文,不让政敌找出错来,他们都是经常练习,不敢懈怠。这一篇经过仔细推敲过的文字,说得又是只有自家最为了解的事情,一点破绽都没有。就像一颗涂满油的珍珠,局外人想找茬,手沾上去就能滑开。
而且韩冈后两句更是说得十分清楚,他的排名是天子的决定。质疑天子的决定,到没有什么关系,说不定还能博一个直名。但韩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天子提拔他,并不是喜怒爱憎而定。要想反对,自己掂量一下后果吧。
“天子青眼,不过是看在韩冈能直言而已,并不是韩冈文采高人一等。听说状元郎最近上书,说要将自己的功名让给其落第的兄长。韩冈虽不才,可此事上不敢后人,若有贤者能有鸿篇巨著,一述西北边事的来龙去脉,韩冈让了这位置也是心甘情愿。”
韩冈笑意吟吟,话里话外却是明明白白的反击,既然不服,那你就也写一本出来好了。
这个姿态强硬至极,让每一个士子都出离了愤怒。
韩冈其实是最让人嫉妒的。
今科的进士已经授官。除了本有官身的进士以外,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授予了选人中的最低一级——从九品的判司簿尉。只有前六名,状元余中为大理评事,榜眼朱服为淮南节度判官,第三名榜眼邵刚为集庆军节度判官,第四名叶唐懿为处州军事推官,第五名叶杕为秀州司户参军,第六名练亨甫为睦州司法参军。
状元余中是直接升为大理评事,进入京官序列,这是应有之理。而其下朱服、邵刚等人虽然比其他进士多走上了两三个台阶,但依然还是选人,必须于选海中浮沉数载。
可韩冈已经从无出身朝官的国子监博士,转成了有出身的太常博士。
他的晋升速度。一辈子爬不出选海,或是越不过京官朝官那条分界线的官员,是根本不能与之相比的。而拿现在朝中的侍制以上的重臣来比较,韩冈从入官开始,到走到从七品太常博士这一阶级,也至少快了十年到十五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