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2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官品,韩冈因为资历上的差距,先一步向沈括行礼:“在下韩冈,见过沈兄。”

沈括躬身回礼,“沈括久闻韩玉昆之名,今日得见,果然一如传言之中。”

说着惯常初次相见的寒暄,韩冈对沈括的第一印象也只是平常而已。

但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自己在兵站制度上的关键,将之全盘接收下来,却又在不重要却显眼的地方加以变动,在向人表明自己的能力不输同僚的同时,还能让转运之事稳定的运作。

沈括这些日子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人没有话说。能看出韩冈调动广锐军卒的用意不难,但敢于从中拦腰斩上一半,并将叛军推上关键的地方,这个胆量也是不一般的——虽然可能是有韩冈在前,他自己仿效者的缘故在。

陪着王中正和韩冈进城,沈括问起了河州那里的情况。王韶的安排,韩冈不信沈括不清楚,但现在作为寒暄用的闲话,说说也是无妨。

但沈括的话很快就带上了一点责难,“怎么就让王经略率军翻越露骨山去了?”

王中正和韩冈的心中,同时就有些不痛快。谁说他们没有劝过?前几日就应该知道的事,现在何必多提。

韩冈出头说话,“木征非除不可,否则其人一日尚在,河州就是一日不稳。经略既然作出决断,我等则自当领命相从。”他很自信的笑了一笑,“以经略用兵之能,当能马到成功。”

“王经略当是因为有玉昆你在,所以才能放心的去追击木征。”

“在下觉得还是各司其职的好。在下身为机宜文字,职司不过是参赞、辅佐、建言而已。转运已是外务,何论领兵?!要是经略犹在,韩冈可是愿意轻松一点。”

韩冈的话似是无心,但听在沈括耳中,这也是在暗示他,在经略司中的事务上没有他插话的余地。

从眼角瞥了一下身边之人太过年轻的侧脸,沈括一下沉默起来。

韩冈陪着安静的走了两步,忽又问道:“对了,在下有一事想问一下存中兄。前日存中兄移文说临洮堡在禹臧军的攻击下,有所损伤。不知轻重如何?”

“幸无大碍,只是外墙崩塌了半壁而已……眼下当是已经修理完毕了。”沈括见韩冈有意缓和气氛,也便顺水推舟,“临洮堡那里打得很是激烈,差一点都破城了。要不是听到了河州大捷的消息,说不定都没法再守下去。”

“有姚君瑞【姚麟】在前奋战,又有存中兄在后支援,临洮堡怎么都不会有失。”

沈括看了韩冈一眼,猜测着他是不是在讥讽自己抢夺广锐叛军的事。只是在韩冈的脸上,他只看到了真心诚意的笑容。将疑惑和猜忌藏于心底,沈括叹道:“临洮战事之烈,超乎想象。城壁毁损都不说了,连姚君瑞脸上都中了一箭……也幸亏是姚君瑞,他被箭射中之后,虽然是血流披面,但仍是谈笑自若。这等定力,才将军心给镇了下来。那个领军的禹臧花麻,在蕃人中也算是难得的将才了。”

韩冈附和着点头说道:“禹臧花麻奸猾无比,又是难得的将才,他的确是不好对付!”

本来韩冈已经准备趁着禹臧花麻没有收到木征兵败的消息,设法调集大军阴他一招。若是能解决掉一部分禹臧家的精锐部队,日后肯定对攻取兰州有利。可是禹臧家的族长,耳目比想象中的要灵通许多。韩冈刚刚将珂诺堡中的驻军调出两千,就听说他已经领军北撤了。

一路走到到了县廨,进了官厅之后,三人又闲聊了一阵,不过很快就散了。除了闲人王中正之外,韩冈和沈括都是忙人,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的那种。

到了当日午后,韩冈在翻阅公文时收到了一个消息:“包约回来了!正在外面求见。”

包约算是自备干粮的友军。熙州北部的土地和蕃部都归属于他,他当然要自己出手去拿,没有道理说要由大宋为他出兵出粮。他帮着姚麟守住了临洮堡,也算是一桩功劳。

韩冈看了看包约递进来的门贴,还有上面的写得四平八稳的名字,不由失笑。包顺、包约两兄弟,自从归顺一来,几年之中也算学到了一点官场上的规矩。

“让他进来。”

韩冈有用得到包约的地方……而且他现在也只能使唤得动包约。

就算王韶让他代管经略司中事务,但实际上的调兵指挥之权,怎么都不可能转移到韩冈手上。景思立和二姚都不会搭理他的命令,而王韶安排苗授驻守河州城,让韩冈回到熙州,也是不想出现韩冈、苗授争夺经略司话语权的事情。

韩冈现在能指挥的军力,除了包约为首的这些个蕃人,也就是受命被征召而起的民伕了。幸好广锐军还在,他们的实力远在普通的禁军之上,而身份却还是一介乡兵弓箭手。

韩冈摸了摸这几日下颌上长出的胡须,王舜臣的本部也当能算是一个。

宋朝左武右文,各个经略司中,除了经略使以外,其他的武将,都是大小相制,互不统属。钤辖、都监、都巡检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有的时候,甚至兵马副总管也是一样管不到下面的领军将领。王舜臣只要愿意,完全可以不理会苗授的命令。而他跟韩冈的关系,却必然会对韩冈的话言听计从。

韩冈叹了口气,他现在就只有靠着这些人,来解决可能会碰上的问题。

王韶要攻下洮州,差不多要两个月的时间。谁也说不准这段时间中,会不会有什么变故。河州、熙州、岷州,这些地方都会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兴庆府的梁氏兄妹、兰州的禹臧花麻,青唐王城的董毡,他们会不会在这段时间中再有什么行动,谁也不能拍着胸脯说没有。

还有河州的木征余党,他们正像毒蛇一样蜷在窝里,随时有可能出来咬人一口……最可怕的还是木征,要是王韶到了露骨山对面的洮州,而木征却又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一直以来,韩冈都是跟在主帅的身后,作为副手或参谋来行事。虽说他在镇守后方时,也算是乾纲独断,挥斥方遒。但实际上,从大范围来讲,他依然还是从没有独立指挥全局的经验。

眼下王韶领军远征,高遵裕有随行而去。自己受命担起了整个熙河路的责任,韩冈顿时感到了肩头上的压力千百倍的增强。可是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经验和机会。

翻越露骨山的决定,已经向朝廷发送了过去。想必在收到王韶的奏章后,天子应该会后悔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只是怎么看都是危险的行动,但危机中的确是有成功。

邓艾冒险穿过阴平小道,攻灭蜀汉。历史上这个成功的战例,就是一个明证。

就不知王韶那里究竟顺不顺利了。

……………………

露骨山山高林密,草木深深,阳光下依然显得阴森的森林,犹如吞吃一切的怪兽。最高峰的积雪,就像是白骨一般森森然,让人一见,便浑身上下就能感到一股寒意。

三千名汉家儿郎驻足停步。王韶站在进山的道路前,仰头望着山巅。

王韶并不准备走上木征相同的一条道路。穿越这座山脉,还有其他的通道。王韶可不想走到南面的山口时,就看到了前面出现了等候已久的伏兵。

虽然木征肯定料不到他会追击,但春时翻越深山密林,已经是一件很冒险的举动,王韶并不打算为自己增添更多的危险。

没有多余的话,王韶跳下马,当先踩上湿滑泥泞的山路。

跟随着熙河经略,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三千宋军终于踏进了数百年没有汉家甲士涉足的山岭之中。



第41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上)
已是三月末,天气一日暖过一日,离一年一度的金明池争标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屈指计算,也只剩两根手指的时间。
天子即将驾临池上龙舟,观看军中健儿争标。为了准备天子出巡之事,来来往往的车马也是一队接着一队,这东京城西边的两座靠近金明池的城门——新郑门、万胜门处,也便是越发的拥挤繁忙起来。
坐在万胜门边的班楼酒店的二楼上,权户部判官吕嘉问独据一桌。桌上的酒菜上来后,他只稍稍动了动筷子,就一直把玩着手中的银杯。楼下的喧闹被一层竹帘给遮挡,倒也让他耳根清净了不少。
权户部判官中的户部,并不是六部中的户部,而是大宋财计的三司衙门下面的盐铁、度支、户部这三司中的户部。
身为户部司判官,吕嘉问算是十分称职了。他所主管的天下人丁税赋,至少可算是账目清明。兼管的诸司库务,也同样让人挑不出错来。而京中官造酒水,也是他所分管——前日他在官酿的酒场中推行连灶法,能为国库每年省下十六万贯柴草钱。
所以前日天子问起三司事务,王安石才会说,三司判官中唯有他吕嘉问最为称职。
只是光靠称职还是不够的。吕嘉问他的心很大,仁宗朝的权相吕夷简的曾孙,怎么可能因为一句‘称职’就心满意足?
所以他提出了一项新的法案
——市易法。
来自于京城中一名小商人魏继宗的提议,让官府插手进商品的贩卖与出售之中。尽管不是他吕嘉问所首倡,不过若是没有他的一力主张,根本就得不到王相公的首肯。
这并不是与民争利,依然是之前新党所秉持的与兼并之家争夺利益。
东京城是大宋的中心,人口百万,天下货品输入京城的数目多得难以计算。但这些货物运抵京城后,并不是直接在贩售,而都是必须转卖给各个行会的行首,再由行会的行首分给行会中的商人们零售。
行首们只是在中间过上一道手,就将利润的大头赚到了手中,而且一点风险都不用冒。这等坐地分赃的手段黑得让人发指,也让官府留着馋涎,但不遵守这等规矩的商人们,根本在京中待不住,行首们的势力可是能一直通到后宫之中!
不过自从王安石秉政之后,均输法推行于世,已经从行首们的手中抢到不少的份额。现在市易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行首们的转售之权彻底夺过来。
当然,市易法在具体施行的时候,所用的措施和手段不会这么简单,甚至可以由官府出面收购滞纳商品,以收买行商。但从行首们手上抢钱的实质,却不会有任何改变。
吕嘉问对此心安理得,在地方上,但凡多余下来的便民贷款,都会强制本不需要借钱的上户们借贷——也就是所谓的抑配,以赚取利息。既然能明着从乡绅手中抢钱,那他的市易法推行起来自然也是名正言顺。
现在吕嘉问正在等着崇政殿中的那坐着、站着的十几位,对这项法案作出最后的决定。
用力握着祥云连枝的银杯,吕嘉问的脸上表情让一名准备坐在他对桌的客人,立刻起身,远远的躲到远处的角落里——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
自从前两年他把叔祖吕公弼抨击新法的奏章草稿偷了出来,给王安石过目之后,他在家中就没有了立足之地。因为这份投名状,王安石对吕公弼的攻击提前有了对策,让吕嘉问的叔祖在崇政殿中栽了一个大跟头。回来后,吕公弼就在家中上下彻查,查明了来龙去脉,便大骂吕嘉问是‘家贼’。
‘家贼!?’
吕嘉问冷笑一声,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
“望之,你好自在!”
突如其来的一声唤,将吕嘉问从个人的小天地中惊醒过来。
吕嘉问抬头一见来人,便立刻起身,“原来是圣美啊,这可真是巧了……怎么没看到王衙内?”
来人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却又展颜笑道,“王衙内现在宫中讲筵之上,望之难道不知?”
吕嘉问暗地冷哼一声,浮起了同样应酬似的笑容,邀请这位王子韶王圣美坐下来说话。
王子韶前日进京诣阙,就紧紧地跟在王家大衙内的身后。才一个月的功夫,就在京城人嘴里落下了个衙内钻的名号,自然并非什么正人
——熙宁二年、三年的时候,王子韶还做一任过监察御史里行。能进御史台,自然是飞黄腾达的基础。可惜他在王安石炙手可热的时候跟着攻击旧党,而后在旧党反扑,王安石称病的时候,又动摇起来,倒向吕公著。最后便是被赶出京城,落了个知上元县。过了两年,又转到了荆南转运判官的任上。
荆南不是什么好地方,王子韶吃过了亏,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奉承巴结的事,做起来还真是不辱一第进士的头衔。不过这王子韶其实还是有些本事的,能重新攀上王安石和王雱,也是靠着他年未弱冠就考上进士的才学。
一句‘即云不见诸侯,因何又见梁惠王’,就算孟轲复生也只能勉强自辩的指责,让他在王安石和王雱面前重新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迎之致之以有礼,则就之’,吕嘉问自问没有王子韶的这番急智,能用孟子的话,让宰相依礼相待。
一张嘴能说会道,引经据典也绝不输人,也难怪王衙内会喜欢他。也就是人品方面,有待商榷了。
让人上来撤掉桌上的酒菜,换一桌新的上来,吕嘉问又是暗暗自嘲,自己好像也没脸说他人不正。
不过只要能让市易法推行于世,在新党之中稳住自己的位子,日后总有一天能在政事堂中得到个座位。到那时,看现在跟自己划清界限的那些族人,还能继续跟自家割席断交下去?!
自家的曾祖文靖公【吕夷简】身前身后,还不是被人骂成奸佞、奸相。数次为相,把持朝中大权,范仲淹、韩琦、欧阳修、富弼没少在他手上吃过亏。被天下清议给骂惨了,但最后怎么样——陪祀真宗!这是臣子少有的荣誉。
这笑贫不笑娼的世道,官位才是第一。别看现在吕家没人敢跟自己亲近,逢年过节都没人通知自己去祭祖,但过两年再看看!等那两个老鬼死了之后再看看!
“怎么圣美今日有暇,会往这座酒楼上来?”给王子韶满上一杯酒,吕嘉问貌不经意的问着。班楼酒店在京城七十二家正店中,也是排在很后面的,来的人并不多见。
王子韶在炙鹿肉的上夹了一筷子,轻描淡写的说道:“学士院锁院了。”
“什么!”吕嘉问差点惊叫起来。天子驾临内东门小殿,学士院锁院,书诏的翰林学士不得出,这是宰执拜除或是宰相出外的先兆,“是政事堂还是枢密院!?”他紧张的问道。
“说笑而已。”王子韶露出了一个恶作剧的笑容,然后看着皱起眉头的吕嘉问,“不过等渭州的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