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急桓吒叨哑鸬乃烤畛恋榈榈难棺诺氖焙颍腥硕挤杩窳恕A⒖滔蚝郧朊急干比肷揭爸校奖橐暗娜ニ蜒笆O碌牡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韩冈几乎可以确定,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蕃人和首级送到他的面前。
在夺下了临洮城后,已经过去了近十天的时间。从秦州征调起来的第一批民伕,现在都已上路,很快就会抵达渭源,继而向西,为修筑城池而努力。而回到陇西城中的王中正,也通知说他已经把蔡曚逼着过来。
这样的情况下,瞎吴叱的苏醒便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问题,韩冈也不是很关心。可是因为王韶紧急传令,让他依此而为,让韩冈在瞎吴叱再一次醒来的时候,来到他的床前。
“瞎吴叱……”
听到有人叫着自己的名字,瞎吴叱目光仍然涣散,视线的焦点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落到了韩冈的脸上。一见床前之人的相貌装束,他双瞳一下收紧,“……你是……”
韩冈居高临下:“韩冈。”




第34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13)

雪片纷纷洋洋的从天空中洒落,轻吐着白色的雾气,韩冈搓了搓手,抬头看着天空。

阴沉沉的天穹,是一望无垠的素寡的浅灰,死寂、空旷。只有一片片白色雪花覆盖起来的山野,给了暗色调的天地,增添了一些亮色。

这是这个冬天的第四场雪,在韩冈如今每天记录的日记中,他经历的前三场雪,都是细小的雪珠,下了半日便停下来。只有今天从晨起时便下起的雪,才算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对农情有用的降水。

这一场在十月初降下的大雪,对于农耕工作算是个不错的兆头。如果这场雪是个先导,后面的两三个月,继续有雪降下,明年的收获应当不会太差。

前两天,从陇西县传来的一个还算是不错的好消息,在他的父亲韩千六和一众主管屯田事务的官吏主持下,眼下的战事并没有影响到通远军今年的开垦和播种。但比起去年,只增加了一成的田亩数量,对于刚刚开始一年的开荒屯田的工作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挫折。

但韩冈现在没空在意这些,从秦州来的第一批民伕,总计两千八百多人,已经在今天的晚些时候抵达了渭源堡。

又是在冬天接待民伕。去年在罗兀时,韩冈已经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眼下他的手下又有不少能力出色的吏员,而在渭源的随军医院院中,还有十几个精于治疗冻伤和外伤的人才。这让韩冈处理起会让一般官员叫苦不迭的工作来,如同吃饭喝水一般轻松简单——有分教‘天子垂衣裳而天下治’,韩冈现在也是抱着胳膊就能把几千民伕都安顿好。

多了三千民伕,营寨之中,一下变得熙熙攘攘。这些从秦州各县被征发起来的壮丁,行走在寒冬腊月的风雪中,大部分人都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走路时尚不觉得,可眼下一停下脚步,顿时都变得脸青唇白。如果这样受冻挨饿的情况持续下去,必然是接踵而至的一场传遍营中的大病。

还好韩冈早有准备。一切都事先有所规划,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营寨门口内侧的地方,他排出了一溜三十口大锅。锅下火焰正旺,而锅中水花翻腾。雾腾腾的热气向着周围散发着阵阵肉香。前几日的一场大战,韩冈手上多了不少伤马、死马,足有五六百匹。这些都是上好的精肉,在冬日又不易腐烂,不但让渭源堡的士兵能日日开荤,还连带着可让来到渭源的民伕们也享受不少。

韩冈从渭源堡中挑选出来的兵丁,向着这些从数百里外的家乡被征发而来的民伕,递上了一碗碗暖身用的热汤,还有一块块同样热气腾腾的炊饼。在提供给民伕们的饮食上,韩冈没有打上半点折扣。

奔波一日,他们都已经疲累不堪,几百里路连续赶下来,就算是铁人都开始吃不消了,人人肚饿身疲。他们在路上盯着风雪行进,只盼着到地头后,有口热水喝,发下的干粮能填饱肚子。孰料现在一进营中,便得到了远超他们想象的待遇。端起碗,闻着汤中的马肉香,掌心处传来暖透心头的热量,一阵发自肺腑的感激声,便从民伕们的队伍中传了出来。

喝过热汤,吃完炊饼,几千人便按照各自不同的队列,被引导到安排给他们的营地中。

民伕们的营地安置在营垒中一处背风的地方,临时搭起的屋舍却并不缺少遮风挡雪的作用。虽然因为韩冈手中的柴草和煤炭不足,没法给他们生火取暖,但营中有足够多的提供给战马的干草料。厚厚的一层铺在通铺上,又是多人聚在一屋中,并不会太过寒冷。

如果在千年之后,韩冈的这番布置可算得上是虐待,没有哪家军队或是工厂,会如此对待士兵和工人。但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是韩冈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出的优待了。

而民伕们显然也很满意。从韩冈私下里让人打听来的消息,这群民伕两天前经过陇西县城时所得到的待遇,与韩冈现在给他们的有天壤之别——这番回报,让韩冈对昨天才被逼着经过渭源、前往临洮的蔡曚,又多了不屑和厌憎。

如何安排民伕们的饮食和住宿,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不至于因为长途行军和水土不服,引起大规模的减员,还能保持水准以上的士气和足够的精力,完成他们亟需完成的工作。这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其实并不比行军打仗容易一星半点,能做好的官员,至少都能得到一个能吏的评价。

而韩冈表现出来的水平,比起能吏可更上一筹。他的人望,使得民伕中人心安定,准备充分的饮食和住宿,让民伕们的精神面貌。而且暗中宣扬官军最近的战绩,化解民伕们心中的隐忧。本来在韩冈的计划中,还有一场足球比赛,给民伕的行军生活增添一点娱乐活动,只是因为今天的大雪而终止。

看看蔡曚主持陇西城的接待工作,在民伕心中了留下的恶名,再看看他韩冈在渭源堡准备的一切。如果拿蔡曚的治事手段与自己相比,韩冈都觉得这是一个莫大的侮辱了。

巡视过民伕的营地,收来一片感激声后,韩冈转到了随军医院之中。

尽管是临时性质的治疗场所,而且因为没有伤病调养的空间,并没有冠上疗养院之名,但这处营地,依然是渭源堡中位置和条件最为优良的一处。

在前几天的大战中,守城时靠着强弓硬弩和霹雳砲等军国利器,韩冈麾下没有多少伤亡,而广锐军将校们出去追击时,伤亡也不算大。只是换了王君万带队追捕余众,随行的蕃人们伤了不少。现在这些伤兵都在医院中被医治着,汉蕃两边加起来也有百十个之多,只是重伤员只有三分之一,其他的多是些皮肉轻伤,只是伤到了腿脚,不便行动而已。

这些个伤病精力充沛,躺在床上是闲极无聊,没事都是要找出事来。当韩冈进来的时候,他们这些伤员们正赌得热火朝天,呼幺喝六的不仅仅是汉人——两颗牛角骰子,就那么六个面,即便是蕃人也能数得清上面的点数。

几十个人围着一张桌子,被堵得严严实实的人群中,还能听到叮叮当当的骰子滚动的声音。蕃人和汉人,头挨着头,肩并着肩,紧张着盯着碗中不住翻滚的骰子。很有几个腿上绑着石膏绷带的,因为被挡在人群之外,还单脚蹦着,向里面张望。

这一个战地医院的院长施俞本,是当初跟着韩冈从秦州去甘谷城中三十民伕中的一人。与现在被调去了延州主持疗养院的朱中一样,都是靠了韩冈而改变了一生。

陪着韩冈走进来,见着伤兵们聚赌,施俞本脸色变得很是难看。用力咳嗽了一声,外围的几个伤兵闻声懒洋洋的回头,可一见到。“韩……韩机宜!”

这一声叫唤,如同捅了马蜂窝,一阵鸡飞狗跳。

韩冈看了看他们,一个个被吓得跪在地上,连同吐蕃蕃人都不例外。摇了摇头,笑叹了一声,“还不躺回去,好生养病!”

一众如蒙大赦,连忙上床躺着,桌上的钱钞都不要了。

韩冈对着脸色犹然铁青的施俞本笑道:“看起来不用担心他们的伤了。”

施俞本唯唯诺诺,领着韩冈进了内室。

韩冈来此并不是为了探视伤兵,而是来找住在院中的瞎吴叱。

今次一战,渭源堡斩获的蕃人首级数超过一千。虽然韩冈能确定,其中必然有不少当是从住在附近的部落中弄来的假货——因为最近两天已经有哨探回报,渭源堡附近三十里,有好几个小部落被灭了满门——但打个折扣,也有七八百是真货。

首领一死一擒,主要的战力又损失大半。从木征手上分出的两支部族,他们在河湟之地,可以说已经被除名了。王韶在临洮城都没有这么大的功劳,可韩冈作为随军转运,却能独占此功,不是没有人眼热,但他们也嫉妒不来。又不是韩冈从他们手上抢的,而是瞎吴叱和结吴延征自己送上门来。

瞎吴叱受伤不轻,被截了肢后,短时间内下不了床。而韩冈看他的模样,苍白的脸色如初,也没有起床的意思,兵败的打击对他的影响很大。

依照王韶的命令,韩冈需要说服瞎吴叱来对抗木征在武胜军的影响力。这个任务倒是容易得很。瞎吴叱在被俘之后,摆在面前只有两条路,一个是被斩首示众,一个则是在大宋做官领俸。

但前两天第一次见手术后的瞎吴叱的时候,他很快就昏睡了过去,韩冈等了两天,听到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精力,才又来见他。

有了瞎吴叱,就可以对抗木征对武胜军的蕃部们的命令。吐蕃人敬重松赞干布的血脉,如今正听命木征,向禹臧花麻供给粮草。但如果两个赞普家系的向他们传达截然相反的命令,那他们的选择只会是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在宋人帐下享受与青唐部一样的丰裕生活,还是跟着木征,继续与宋人日夜交战,该如何选择,并不是一个难题。

韩冈第二次来见木征的弟弟,口气依然严厉,“瞎吴叱,何去何从,该有个决断了!”

瞎吴叱闭上了眼睛。过了一阵,他挣扎着坐起身,向韩冈低下头了,“机宜有命,小人哪敢不从……小人愿降。”



第34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14)

有了带路党,对于征服者来说,的确是件让人舒心顺意的快事。

尤其是瞎吴叱这样在被征服者中,有一定威望的带路党,更是。瞎吴叱虽然是被木征支持着在武胜军立足,但他的身份才是他立足武胜的根本。现在有他来出头让武胜军各家蕃部不要给禹臧家供给粮草,还让招揽他们投靠大宋。虽然一时间还没有哪家蕃部当真归附朝廷,但至少都是犹豫了起来,将提供给禹臧花麻的粮食都停了下来。

武胜军的蕃部,有不少曾经跟着董裕进攻过过去的古渭寨、如今的陇西城。但在董裕兵败身死之后,都是无意再于宋军对抗。但都因为怕宋人,日后被人清算,盼着有人先出头。现在既然瞎吴叱站了出来,而木征和禹臧花麻拥有近两倍的兵力,仍不敢攻打临洮城中宋军,看起来宋人控制武胜军也成了定局。那么投靠宋人,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青唐部的先例摆着,肯定比在木征或是禹臧家的控制下,要好上许多。

第一批民伕已经踏着冰雪,抵达了临洮。跟着他们一起去临洮前线的,还有大批的军用物资和粮秣,加上大批腌制过的马肉。

——韩冈最近将缴获的伤马、死马都让人处理了,把马肉一条条的分割腌制,连同内脏和骨头都一点不浪费的全数都一起变成了士兵和民伕们碗中的肉汤。

通远军最大的出产,不是粮食、不是马匹,而是盐。青唐部、纳芝临占部都是靠着盐井而撑起了家底。韩冈一开口,就一文钱不花的就从青唐部弄来了大批的粗盐。将上万斤马肉腌制后,自己留了小半,大部分都送去了临洮。

之后从临洮传回来的消息,王韶和高遵裕都挺高兴的,一点荤腥的刺激和吸引,这让士兵和民伕们会更加卖力。不过临洮那边有些得寸进尺,让韩冈设法多送一些酒水上去,尤其是他给疗养院准备的烧酒,更是直接被点名。

韩冈看到盖着缘边安抚司大印的命令后,摇头叹了口气,转手将这封命令发去了陇西——只有陇西才有烈酒。

现在在陇西主持转运工作的是王厚。在蔡曚被召去了临洮后,他乘势主管陇西转运,情况比起蔡曚插手时要好上了许多。毕竟跟韩冈一起共事许久,处断公事的手法也互相交流学习。而且王厚对手下的胥吏了如指掌,知道何人擅长何事,分派起工作来,不会浪费他们的能力。

韩冈不仅仅负责粮秣转运的工作,他现在还要主持庆平堡的修筑。从调集来的民伕总计有一万人,大半将会放在临洮城的增筑工程上,然后还有扼守临洮城南北两条道路的辅堡。

但王韶仍是设法分给了韩冈两千人,让他先把庆平堡增筑完成,继而再改建野人关。设立兵站已见事功,无论王韶和高遵裕都乐意将兵站制度保持下去,自然要加强庆平堡和野人关的守卫。

天气一日日的冷下去,而庆平堡的建筑则是一天天升起来。

韩冈远眺极西。在洮水对岸,木征始终不敢过河,而缺粮的禹臧花麻,更是干脆的派人抢劫起不再给自己提供粮草的蕃部,惹得更多蕃部开始投向大宋。

随着临洮城逐渐完工,到了那个时候,木征和禹臧花麻他们还能支持多久?

……………………

望着对岸的临洮城,木征发着怔,已经有半个时辰没有动弹上一下了。

面前的洮水并不宽阔,但水量充足,木征想过河,但他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时机。

再过一月,等洮水彻底冻结后,他手上的兵马当能安然过河。可眼下洮水上的冰层太过薄弱,想要渡河,得靠船只或皮筏。在眼下宋人对洮水严防死守的情况下,则根本没有半点机会。

但再等一个月,宋人对临洮城的扩建恐怕就已经结束了,届时就算过了河,他也拿坚城毫无办法。

木征颓然叹了口气,只能说宋人选择的时机实在太好了,行动又太过迅快,让他来不及反应——‘不!’木征摇了摇头,其实他有时间反应的,但他当时并没有想到,他的两个弟弟会胆大妄为到跑去攻击渭源堡。不然有瞎吴叱和结吴延征牵制,以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