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宰执天下- 第2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不到今天为了能攻下罗兀城,西贼的都枢密都罗马尾,竟然把他的将旗移到了八牛弩的最佳射程之中。
狠狠地盯了一眼不知死活的都罗马尾,韩冈又立刻向南面望去。
眼下的两处分战场。一处是高永能在外率领主力在堵截敌军——实质上是要趁机要从梁乙埋身上要下一块肉来。另一处则是攻来罗兀城的都罗马尾。梁乙埋派他出来攻城的用意,无非是要动摇高永能的军心,但在事先都已经有所预案的情况下,这也只是痴人做梦而已。
在阻截西贼骑兵追击己方车马的同时,也同样被阻截在城外的高永能,已经在环卫铁骑和铁鹞子的轮番冲击中,顺利的把阵型调整完毕。
宽达百多步的坚实阵列,将河谷的最狭处彻底堵上。密集的箭雨让党项骑兵难以越雷池一步,要突破宋军箭阵,就算是强如契丹铁骑也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绕路,第二就是用轮番进攻来冲击敌阵,不是为了冲散,而是为了拖垮。
党项人明显的在采用第二种办法,但这就是要靠人命来消耗。高永能得意的摸着胡须,契丹人也只是把宋军战阵四面围困起来后,才敢玩这一手,远比不上契丹人的西贼,竟然敢东施效颦。见着一名名精锐的党项骑兵在箭雨过后落马坠地,高永能看到的都是叮叮当当掉到手上的赏赐。
刚不可久,都罗马尾收回投向南面战场的目光。他很明白,那样不计伤亡的冲阵不可能持续太久。如果他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这里的战局,南面的精锐骑兵必然会失去继续进攻的锐气。相对的,一旦大夏的白色战旗能飘扬在罗兀城头上,那南面的出城宋军,则会当即崩溃。
‘罗兀城当在我手里夺回来!’都罗马尾用力盯着飘扬在罗兀城头上的宋军大旗,恨恨地想着。“把城里的汉狗给我屠光!”他疯狂的叫着。
在号角声中,步跋子们纷纷嚎叫着,向城墙冲来。云梯、壕桥车被纷纷推着上前。
长长的木板架在四个轮子上的壕桥车,拉到濠河边后再用力向前一推,一辆辆四轮车,顿时就成了架在三丈多宽濠河上的座座桥梁,而四只轮子就正好是卡住濠河两岸的桥墩。
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濠河的阻碍,看起来,至少在围困罗兀城的这段时间里,党项人并不是干坐着。
城头上,张玉半眼也不看冲到城下的敌军,只是指着几张八牛弩,转头问着韩冈,“玉昆。你觉得射哪边比较好?”
韩冈知道张玉的心意,他轻笑着回答:“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张玉哈哈大笑,紧接着把下两句念了出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他双目一下圆瞪,大喝一声,“把箭给我冲着那面大旗下的人射去。”
服侍着六张八牛弩的士兵们领命调整了射击的角度,举着木槌,用力的狠狠砸下。
咚咚的几声响,六张床弩的弓弦于瞬间绷直,甚至没有一丝颤抖的尾音,就这么一眨眼的时间里,从弯曲到极致的形状变成了一条直线,而架在弓槽中的铁枪也在这一瞬间,离开了原位。
十八支铁枪自城头上破风而下,此时的都罗马尾却正在为他的兵顺利冲到城下而欣喜如狂。数线飞速掠动的黑影在眼角余光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他心中一惊,猛抬头,只见着一点乌光直扑双眼而来。
十八支铁枪各自有着各自的去处。有半数直接撞进地里,有几支将骑手和战马牢牢的连在了一起,而其中有一支,也只有一支,则准确的命中了目标,直接撞上了都罗马尾面门。
坚固的头骨、沉重的头盔,在飞速而来的铁枪之前,像鸡蛋壳一般脆弱。五尺多长的铁枪扎进都罗马尾的头部,并不是简单的穿透,而是像一柄冲击着城门的攻城锤,将蕴含在其中的猛恶力道传递进了前方的阻挡物中,让西夏国的都枢密使脖子上的部分,如同落到地上的西瓜一样爆碎开来。精铁头盔四分五裂的被弹开,红色和白色的瓤子溅了一地。
失去头颅的身躯犹安坐在马上,从海碗大的创口处泵出的血液如同喷泉,击碎头颅的铁枪仍固执的继续飞下去,擦着战马的后臀,深深的扎进地里。被铁枪带去了一大块臀后皮肉的战马嘶叫着,载着都罗马尾的尸身,在大旗下疯狂的奔跑、跳跃,最后一头撞倒了无人扶持的大纛。
大纛缓缓落地,在都罗马尾的战马蹄下,金白色的将旗被踩进了泥地中。无头的身躯,依然在马背上僵直着,代替了大纛,成了最为醒目的一件物体。
战场了有了那么一刻的静默,紧接着,万胜的欢呼声轰然响起,震得天地间一阵颤动。
种朴右手握拳,用力一锤掌心,疯狂的叫了一声‘好!’。而城头上的一众将校,也在纷纷把自己心中的兴奋狂叫出来。
一击绝杀敌军大将,这份战果比起预计的结果还要好上十倍。都罗马尾的身份,罗兀城中无人不知。一位都枢密的性命,足以抵得过一千名西贼的首级,就算是东京城中的天子也不能奢求他们取得再高的战果。
但韩冈在张玉的脸上,却能看到很明显的遗憾。
“实在是太可惜了。”张玉喃喃自语的声音,随着风,飘到了韩冈的耳朵里。
韩冈也是深有同感,的确是太可惜了。
眼下的局势跟当年澶渊之盟前的契丹入侵有些相像,同样是床弩击杀敌军大将,如果不是庆州兵变,罗兀城的战局恐怕便能就此而定了。但现在,却还是改不了弃守罗兀的最终结果——除非死的是梁乙埋。
而张玉的遗憾不止这一点,他先一步派出去的骑兵,其实在预定的计划中,还会抄小道绕回来作为奇兵,但现在却是毫无必要了。
因为本在猛攻高永能的党项骑兵已经溃退了,而已经冲到城下的上千名步跋子,则还处在混乱之中。城上等候已久的守军齐齐在城墙上探出头来,开水热油,石灰檑木,再加上一支支利箭,疯狂的向城下撒去。
惨叫声冲天而起,油炸后的肉香在城下飘荡,原本让党项步兵快速过河的壕桥,现在被数百张神臂弓锁定,无一人能从桥上逃走。而跳进深壑一般的濠河中的士兵,更加容易成为利箭的目标。
残存的环卫铁骑和铁鹞子已经回到了出发点,没有穿越濠河的步跋子们也终于退回到了安全的地方,城下的惨叫声渐次消失。
“把伤员送出去吧!”张玉这时下令。
南面的城门再次打开,城中的最后几十辆马车,满载着伤员,在一个骑兵指挥的护送下,光明正大的离开了罗兀城。
他们走得毫无顾忌,就算梁乙埋看破了其中的问题,但在士气尽丧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再派兵出来追击了。
‘接下来,’韩冈想着,‘就是自己该怎么回绥德了。’




第31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六)
【不好意思,早上有事出去了,这一章迟了一点,下一章夜里照常发】
拥有远超对方的兵力,败得却竟然如此凄惨,不但越过罗兀濠河的近千名步跋子就逃回来了十几人,连也在冲击地方箭阵的过程中,丢了有三四百人。相对于己方几近一千五百人的伤亡,宋人那一边的损失,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西夏众将,连带梁乙埋,却是有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就在战斗结束了半个时辰后,一支骑军出现在罗兀城的西北处在众目睽睽之下,回到了罗兀城中,那群骑兵后面后面还跟着一溜马车,赫然正是方才出城南下,引得梁乙埋尽起兵马的那一支队伍!

“汉人狡猾!”

“汉人当真太狡猾!”

被这次惨败打掉了所有自信的将领们,都在帐中一连声的叹着。只是他们的私心里却在庆幸着:

‘都罗马尾那死鬼死得好,要不是他被一杆枪箭轰碎了脑壳,梁国相肯定不会下令收兵。杀到最激烈的时候,这一千多骑兵突然出现在侧翼,不但攻城的步跋子要丢了大半在罗兀城下,攻打高永能的几千铁鹞子怕也只有一半能回来。’

‘可现在也是一样,粮草已经撑不住了。’

‘不是说契丹人会帮忙吗,怎么还没消息?’

‘事不关己,他们乐得看笑话,耶律乙辛的一封信能当真?’

‘……该退兵了。’

众豪族的族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换着眼色,小声的递着话。就等着有人先出头发难,其他人好跟着上来说话。

梁乙埋坐在上首,对下面的小动作只能当作看不见。都罗马尾是他的亲信,虽然丢了罗兀,但他毕竟忠心,本来梁乙埋派他出阵是想顺便让他立个功劳,以便能重新大用,谁能想到最后竟会是这样的局面。

论情况,的确是撑不住了,但要他开口退兵,梁乙埋却很难下定决心。契丹人的承诺的确不靠谱,虽然他一开始也没有指望北朝真的能帮忙,靠着辽国权臣耶律乙辛的一封信,把已经因为宋人近两年来的强硬攻势而变得胆怯起来的豪族,重新召集在旗下,就已是达到了他最初的目的。可是眼下进退不得的窘境,却让他真切地盼望起契丹人真的能帮上他一个忙。

一名豪族的族长终于站了出来,向着梁乙埋道:“相公,这两日分到手的粮草已经越来越少,别说肉了,连干粮都只有那么一小口。孩儿们都喊着饿,再这么下去,就只能杀马充饥了。不知能不能先多给一点口粮,也好让孩儿们有力气上阵!”

梁乙埋暗叹了一口气,这是先用粮草为借口,接下来就是逼他退军。他两眼一扫帐中,众将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一名守在帐外的亲兵这时突然掀帘悄步走了进来,到了梁乙埋身边,暂时化解了他面对着的危局。亲兵递上了一封用火漆封口的信笺,“是西面刚刚送来的消息。”

“西面?”梁乙埋狐疑的验过了火漆,把信封打开。

只是看了两眼,他便猛然的站了起身狂喜的叫起,“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怪不得高永能突然玩上这一手……”他抖着手上的信纸,向帐中众将宣布道:“庆州兵变了!”

“庆州兵变?!”

“没错,的确是庆州兵变了!”

这条消息,对梁乙埋来说,仿佛是绝处逢生一般,而众将则是半信半疑,怀疑者是不是梁乙埋为了让他们继续守在罗兀城外,所耍得诡计。

“是真还是假的,该不会是误传吧?”

“再等两天看看有没有消息。难道你们心急得两天都等不了?!”梁乙埋的口气变得强硬起来,眼神森然,带着若有若无的杀意。宋人内乱,他现在便有了底气。

众将都沉默了下去,暂时不想在风尖浪口上去触霉头,反正是真是假,很快就能见分晓。

见到没人敢反驳,梁乙埋得意的扬起了头,“罗兀城要撤军了,今天只是他们在试探。”他说道。

“庆州那里没怎么打就兵变了,难道就宋国的官家和相公们就不担心罗兀城里会兵变?肯定要撤军了!”得到了庆州兵变的消息后,梁乙埋他已经把罗兀城中今日的举动前前后后都想通了,“今天的第一支是幌子,但第二队出城的车马,肯定是正主。他们是要撤军了,所以先把一些重要的人和物送走。”

“那下面该怎么办?”有人问着,“把罗兀城围起来?”

“让他们走,让他们走!”梁乙埋狠狠的说着,“走出城我们才好追上去,追上去才能把他们全吃掉!”

“要让他们一个都回不了绥德城!”

……………………

经过了几天在马背上的行程,王中正终于抵达延州城中。

让王中正感到惊讶的并不是比半年前见面时老了近十岁的韩绛,而是种谔这位主帅,竟然不在绥德,而到了延州来了。他也跟着韩绛,把领受皇命的一行人,迎进了延州帅府之中。

不仅是王中正来了,为了让文彦博等一干重臣闭嘴,赵顼不得不另外加派了一名朝臣随行——只让王中正这个阉宦一人去体量陕西,就连王安石都不支持。在反对宫中阉人插手政事军事上,新党和旧党实则是有志一同。不过挑出的人却是明明白白的旧党,做着开封判官的赵瞻,是陕西人,一年前还是陕西提点刑狱,因为对陕西局势了解,所以被赵顼看中。

王中正和赵瞻领旨之后,出了京城,便一路向关西赶去。只是当他们一行刚刚抵达潼关,从东京又来了一道金牌,带着几份诏书,把王、两人的体量陕西军事的差事撤了,而改成了到绥德宣诏,并督促剿灭叛军。

匆匆忙忙的改变任务,让王中正和赵瞻都觉得不对。当他们看了给他们两人的诏书,方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庆州兵变。王中正和赵瞻前脚离开京城,后脚庆州兵变的消息就到了崇政殿中。紧接着就是金牌加急,在潼关终于追上了他们一行。

从天子亲笔写下的几分诏书上,王中正甚至能从中体会到天子的愤怒和惊慌。若论兵变,其实天下从未少过,但一次超过三千人的大叛乱,自贝州王则叛乱之后,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是叛军主体的都是经历过战事的陕西禁军中的精锐,这一点,尤其让朝廷上下都感到一阵恐慌。

这场兵变直接导致了横山战事的破局,王中正估计着,至少几年内不可能再有大的攻势。而眼下就在诏书中,原本为了得到横山而攻下并增筑的罗兀城,也将会被放弃。同时陕西的官场也会有一个大的变动。

韩绛是宰相,暂时不宜轻动,得等广锐之乱有个了局才会夺了他的职位。但叛军就在长安城不远处,曾上书反对修筑长安城防、增添邠州兵马的司马光,他的军事才能让赵顼无法信任。秦州知州、秦凤经略安抚使郭逵取代了他的位置,接下来将会镇守长安城,统领永兴军路。而负责剿匪的则是燕达,天子任命了这位一年来青云直上的年轻将领充任招捉使,他留下的秦凤副总管一职,则由张守约暂代。

从这两道任命中来看,缘边诸路的兵将,只有秦凤一路最得信任。而其他诸路,不仅是环庆,连带着鄜延、泾原的兵将,只要跟横山挨着边,官家都不敢相信了。

至于种谔,官家给他的任务就是弃守罗兀,并把一万多守军安然的带回来,让他把自己做出来的事,自己处理干净。

在大厅中,王中正和赵瞻并没有急着宣诏,而是先问起了眼下的叛军军情。

宣抚判官赵禼代表韩绛,回答着两位使臣的问题:“吴逵已经绕过了邠州南下,不过前日被燕达领秦凤军堵在了渭水北岸,没能渡河。而在吴逵的来路上,泾原兵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