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4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必须要精通军务,才能继承此皇位。故此,凡我子孙,有意皇位者,皆须报名考核军务。而正好那瀛洲岛民奸诈、酷血。好以武士而兴杀伐。故此,咱们正好可以每隔二十年,于瀛洲进行一次实战演习。有哪些意欲继承皇位的,各自指挥一批岛民征战。优胜者,才可继任皇位。不报名者,失利者,无继承权。故此,瀛洲不在我国六十二州之内,只为试炼之岛。”

众人又是一楞,不知道为什么一贯提倡融合各族地刘明对那瀛洲却有如此歧视。不过,非我族人,其心必异。在座地众人也没有一个是假道学,故此也没有人反对刘明的决议。在他们看来,牺牲一个化外小岛,成为大汉皇位的试金石,那绝对是值得的。

尤其是贾诩,当初他就为了讨好刘明,给刘明献过控制瀛洲地办法。如今那些办法正在瀛洲实施,再加上这么一个二十年演习,那也没有什么。而且,既然那些办法都正在实施中,当然也就不能给他们进入文渊阁议事的权利,否则,那些歧视政策,岂不是要全都曝光?反正只要禁海成功,那瀛洲岛上的岛民,就跟在一个监狱中没有什么不同。绝对的与世隔绝。那些百姓只要有吃有喝,是不会反对上位者的。

溜溜一天,就在这热烈的气氛当中过去了。众人散会之后,各自回家完善三阁一处的体制和官员名单。

只不过,众人离去之时,这些刘明的心腹,心中没有一个不骂刘明狡诈的。却也没有一个不佩服刘明伟大地。全都暗中窃喜跟对了主公。

而此时的刘明,也是高兴无比。

虽然刘明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布局,这个皇朝就会因此千秋万代下去。可也绝对要比历史上五六百年一个轮回的朝代要长远。而且,就连到了现代那会儿,那些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君王家族不是也照样活得很滋润么。自己设立地这个体制,进行到新时代,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没有外患,就凭着三阁体制抵消民怨,那国家内部绝对是安定的。而凭借着国家百分之二十地军费预算,以及监控全球的千叶组织,先发制人之下,想来也不有什么势力能威胁到国家地安全。

想到这里,刘明更是得意。刘明那个三阁一处,那可是与君主立宪制绝对不同的。

君主立宪制,那是由于新兴势力的崛起,可皇族势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威胁了,为了不同归于尽,免予内耗,互相妥协下的产物。那立宪的君主,都是被逼得无奈之举。最后落下的不过是一个名号,以及政0府部分的供养。半分实权都是没有的,国防、军权等等,也是集中在内阁手里的。

但是,刘明这里却是不同。这可是刘明纵观历史之后,主动地采取的一种断然措施。军权都是在刘明手里。只是把国家作为一个公司看待,委托给专业人士管理。然后享受收益罢了。就连那近似代表民主的文渊阁,那也是为刘明服务,其根本目的是保护皇家利益和民间利益达到一个和谐共存。

不过,若是安辩证唯物主义看,刘明这也近乎是在一人的极度集中下,形成了一种共产大同的体制。

但是,刘明所想不到的是,由于最后的定案:今后每个皇上的继承权透明化了,皇子之间的猜疑也就没有了只剩下平等竞争了。这倒令刘明的后代没有暗中争权的了。兄弟关系都很和睦。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文。學

可除了这个好事之外,更令刘明想不到的是,由于刘明的偷懒。皇上的责任也被明确化为保护国家,持掌军务这唯一用途上,而清平的时候,军务上只能用单调无聊来形容。那些具体的训练等等,按着规定了流程,那也不是皇上管的,反倒是皇族的其他成员,同样享受着国家供养,衣食富足,各按爱好行事,美得很。以至于皇位继承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苦差,成了刘氏家族的一个责任和义务。

这要不是刘明规定了每个继承人都要由上一任的带着培养五年,同时每个继位者只有在继位满八年并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才能离任。估计刘明的皇位早就没人理了。而因此,几乎在刘明后代上任皇位之后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想尽办法抓一个继承人,不管是弟弟还是儿子,侄儿,无所不用其极的拐骗。其目的,就把自己上当受骗当的这个皇位转嫁给别人,好从此逍遥自在。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了刘明的这个机制后,在迫害与反迫害的互相较量下,以及在瀛州血的试炼下。登上皇位的继承人,还真没有一个是无能之辈。

不过,此时,刘明和郭嘉等人是无从得知他们的这个无心之举造成的影响了。经过三天的周全部署,一切方案全都定下,当即请王允跟刘明见面。

见面后,而二人一番做戏,刘明幼子刘夏登上皇位。随后,刘夏登基的消息,昭告天下。并招曹操、孙权齐到幽州。

随着刘明的这道诏书,天下又是一阵动乱。

 第六百零四回 天下乱

许都,曹操府邸。/曹操看着眼前的这份通告,也呆呆的发楞。周围,曹操的那些亲族、心腹。也是没有一个有精神的。

召集天下各镇诸侯前往幽州朝贺天子继位。那不就跟曹操当初拥立刘协当天子的时候,如出一辙嘛。

想当初,曹操用这招的时候,曹操是别提有多满意了。效果相当的不错。大量的人力,物力全都在第一时间聚拢到一起,极大的壮大了曹操的实力。使曹操的实力有了一个质得飞跃。可如今,轮到曹操被刘明耍这一手了。曹操别提有多难受这要是去,不用说了,肯定跟曹操当初做的一样,绝对用一些虚职,命升安降,把曹操给架空了没跑。曹操明知如此,那哪还能去的?

可问题是,如果不去,必然给刘明手下的那些群臣落下不臣的口实。那刘明的儿子刚当天子,那刘明这当老子的,怎么的也得新官上任三把火,给他儿子立立威风。到那时,那可就是正面对敌刘明,再无回转的余地了。

曹操如今真好如风箱中的耗子,两头受气。

说实在的,这个问题归到底,还是曹操的实力不如刘明强横。这要是换了一个其它势力,实力但凡比曹操逊色一些,或者只是稍微高过曹操一点,曹操在生死存亡的关头,那都不会这么犹豫和为难。曹操一准的就会传檄天下,给王允扣上一个叛国偷盗玉玺的帽子。说那个圣旨是假的。反正皇上刘协还在曹操的手中。曹操本人回来了,自然可以让刘协随便说了。

但是,如今刘协禅让的,偏偏是刘明的幼子。那刘明的实力已经是强大无比了。曹操本就没有任何的信心可以战胜刘明,一直就是靠着正统的帽子来圈着刘明地情面。如今刘明有了正统大义,政治上占了有利地上风。曹操如何还敢不承认,那不是逼着刘明出兵么?

毕竟曹操还是刘明的大舅哥,而且曹操最早起兵的时候,也只是想建立一番功勋。并没有造反的野心,再加上。如今曹操还要考虑整个曹氏家族以及夏侯家族地传承和利益。此时曹操甚至有了就此归顺刘明,保全家族的想法。

过,曹操这么多年来的努力,不管说外界环境的逼迫也好,还是曹操的野心在良好的时局中成长也好。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曹操,那是无论如何也割舍不得的。而且,就算曹操舍得,跟随曹操这么多年的众将,那也割舍不得地。曹操的一举一动,代表的不仅是曹操本人,那还代表着所有支持曹操的那些臣子、将官,以及大大小小的家族和豪门。岂是曹操可以随意草率决定地。

这一点上,靠着聚拢众多家族势力。快速发展起来的曹操,那就没有一拳一脚,白手起家的刘明来地随意。刘明的那些实力,那可绝对是刘明一个人说了算得。虽然刘明随和,老是开会讨论通过。可只要刘明想干地。那就不会有任何的人和势力能成为阻挠。

而除了这些让曹操烦心并犹豫不决的原因之外,曹操已经成长起来的野心,那也在煎熬着曹操。都已经到了一定地位的人。再让他重新一无所有,重新屈居人下。那是更加难以忍受的。不管别人如何,曹操可是万难忍受的。

静寂了半天,还是最近靠着大江漂木,解了曹操危机的司马懿,率先打破了这种沉静。

如今的司马懿,毕竟还是年轻,少了几分老练。要知道,在历史上:司马懿因为才华出众,曹操在世的时候,没少受到曹操压制。这才有了与诸葛亮对阵时的老练沉稳。而且,一直等到曹丕去世,连带曹操当初核心亲族集团也全都去世了,这才谋得了曹氏的基业。

可如今,司马懿刚刚出世,既没有夺位的野心,又是少年得志,自然多了几分锐气,少了几分顾及。见众人皆心忧不语。忍不住就站出来说道:“丞相,而今刘明通传天下,立起幼子继承大统。虽对我等持长的大义极为不利,可却也挑明了当今局势,刘明称霸之心再无遮拦。我等不是与之为敌,就是要屈居于旗下。”

司马懿得朗朗之声,在如今这个沉寂的大厅里,格外显得振耳。众人的心思,不由得都集中在了司马懿得身上。司马懿说得有道理啊。

而这时,司马懿见众人全都注意着自己,越发的意气风发。昂然的说道:“然而,虽或敌或友,均有丞相一人而言之。但是,丞相如今虽名汉相,可实为身为一方之主,若是前往幽州,等若率众归降。如此,我等臣子,仍不失人臣,可丞相就难逃幽禁之苦了。”

司马懿这一番话,那可说到曹操心眼里去了。曹操对此跟明镜似的,担心的也就是这个。

曹操看着司马懿,期待的问道:“若依仲达,当如之奈何?”

司马懿目光坚定的说道:“丞相,那刘明大军虽号称天下第一。可凭借的也不过是马快,箭利,此等,野战虽然无敌,可攻城却无用武之地。而今,丞相历年来与咽喉要地,结有所加固。官渡、濮阳,皆都是壁垒坚城。哪怕是敌军十倍于我,只要后援不绝。断无攻破之理。再加上丞相如今所拥有的烈焰神龙以及霹雳车,那更是守城的利器。丞相疆域如金汤一般,又何必在意那刘明大军。丞相当可派兵加固城防,防备刘明,同时派一使者,连和孙权,与其相商共对刘明。”

曹操听了很是满意,尤其是曹操现在可不仅是有霹雳车和烈焰神龙,那还有用霹雳车抛射的烈焰弹呢,就冲着这些东西,那也绝对购刘明吃一壶的。

曹操当即准了司马懿得建议,一面派人加固要塞城防,一面派人去联系孙权。同时上表给刘明,称病不起,能拖一天是一天。

不过,曹操下定决心之后。能稳住的,也不过是那些坚定跟随曹操的那些家族和士兵,那些朝廷里面,原本是冲着汉氏正统来的那些官员,那可全都坐不住了。各自纷纷找机会往幽州跑。实在不行。也是暗送信件到幽州表明心迹的。

而与曹操这里差不多混乱的,那就是同样得到刘明通告的孙权那里了。

只不过,孙权除了有曹操那些苦恼和困惑外,更有一个极其气愤地事情。那就是让徐庶跑掉了。而且还让那徐庶把鲁肃给拐跑了。

当日,孙权与曹操停战。远在江南的徐庶虽然不知道原因为何,可还觉得这件事与自己地主公刘明有关。虽然徐庶不知道主公为什么没有按着计划坐等曹操和孙权两败俱伤。可徐庶在确认这里没有自己什么可发挥作用事后。还是毅然向孙权请辞。

而且,徐庶上告孙权:“今事已查明,吴侯误传,乃吴侯为敌对曹操所行之计策。我自当回转幽州为吴侯向太尉大人说明。不过,为了澄清此事。吴侯还需派遣一人向太尉大人澄清。只不过,事关重大,还请吴侯派一能令我家太尉大人信服之人前往。”

当时,徐庶说完,孙权旁边地诸葛亮就知道徐庶要的就是鲁肃了。可一来诸葛亮早就明白了鲁肃地心思。与鲁肃朋友一场,不愿意为难鲁肃。二来,曹操退兵。诸葛亮断定与刘明少不了干系,诸葛亮正等着刘明与曹操大战。好从中渔利呢。不愿意在这个节骨眼上触怒幽州,以至于把战火转移到江南来。

故此,诸葛亮当即随水推舟的说道:“主公,鲁子敬仁厚君子,天下皆知,可遣其随徐参谋前往幽州。”

当时,孙权一听之下,那也就明白了。鲁肃是留不住了,可是,孙权却也因为顾及刘明的实力,忍了。不就是一个鲁肃么。

可如今,刘明通告天下,孙权明白了曹操退兵是因为这个,那却后悔不已。刘明幼子继承大统,刘明又有实力,又有大义,与那个有名无实地刘协不同,那绝对没有浑水摸鱼的余地了,不是乖乖的受刘明捏把,就是要与刘明为敌,做一个反叛。而孙权早在西川的那时候,就受到诸葛亮与鲁肃的激励,那是绝对不能束手待毙,就是拼了命,那也要咬上几口的。如此,放不放徐庶和鲁肃走,根本就没什么区别。反倒平白少了一份摞手,给对方添了一个助力。

尤其是,鲁肃走后,留下来的那个周瑜,那就更成了孙权的一块心病。那用起来,实在是放不下心啊。可是,徐庶临走的时候,还给周瑜正了名,乃是受孙权差遣,为敌对曹操用地计策。孙权如今也无有名目收拾周瑜。而且,周瑜董灭曹操水军,那也是一件大功,孙权就更无借口对付周瑜了。

而除了这些之外,孙权比曹操更不如得是。曹操的核心集团是自身的亲族以及投靠的心腹。然后以次为核心,滚雪团的发展。虽然曹操还需顾及家族意见。可稳定性,那也是相当厉害地。只要曹操的信心不动摇,他的集团就不会动摇。

而孙权就不行了,孙权虽然也是当世八大家族之一。可早在孙权祖父那一辈就已经没落了。是孙权父亲孙坚,重振了家族。可孙坚起兵之初,由于家族地根基浅薄,故此起兵的手段不太好。乃是靠着抢劫起家地,这要不是孙坚强娶了吴氏,与江南地方势力扯上一丝关系,以及后来听从周瑜建议,重用张昭,团结了江南当地的氏族、豪门,孙氏家族能不能立足江南,那还真的两说着。

故此,孙权在江南的统治地位,还是浅薄的很,跟曹操是没得比的。就算如今孙权坚定,孙权手底下的那些大臣所代表的豪门,那也是动荡不已。

尤其是孙权手下的这些大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