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4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威压四野。而我军再乱,士气再低迷,我军也是不会投降得。这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便利。然而,这种正攻法得目的,就是让人乱中出错。故此,他们如此做得真正的用意,也无非就是因为此地险要,不便大军进把,想要引我军出击,反客为主罢了。此等小术,你我尽知。那魏延请战。我如何会应得。但是,那魏延再次请战,并用人头作保。山人若是再不应,倒显得山人怕了幽州大军。如此,反倒坏了我军士气。令其更加低迷。故此,山人我也就答应了。”

鲁肃连声以道:“孔明啊,孔明。你糊涂啊。妄你盖世英才,你怎么就答应了。既然你已知对方的计策、目的如何,也知道对方暗中也肯定早有防备,你怎么还能答应魏延出兵。如此,现在是显得你不怕幽州军了,可魏延此去,幽州军暗中又早有布置,魏延此去必定大败,如此,对我军的士气打击,岂不是更大?咳!算了,我这就去把魏延追回来。”

鲁肃说着,这就要亲自动身去追魏延回来。鲁肃旁边地庞统一把拉住鲁肃笑道:“子敬兄休要心急。孔明肯定还有妙策没说。你且待他说完。”

鲁肃得庞统一提点,再看那诸葛亮此时依旧是面带微笑,成竹在心地样子,当时恍然。这诸葛亮向来谨慎,怎么可能在明知道对方有埋伏的情况下。还派魏延突袭呢?肯定是还有下文啊。

鲁肃当即埋怨道:“好你个孔明,如此时刻,你倒还有心戏耍与我。”

诸葛亮笑道:“子散兄,是你心急。如何到怨其我来。”

鲁肃一想也是好笑,遂对孔明笑道:“也不管是不是我心急,你且把你的计策快快说来。让我安心。”

诸葛亮轻挥羽扇,有条不紊的说道:“魏延此去,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对方军兵果然松懈,让魏延立一大功。如此,我等自然欣喜。且不管他。另外一种,也不过就是对方果有埋伏,让魏延吃一大亏。如此,也就是我军地机会了。”

庞统听得点了点头,已是了然于胸。不过,其他的众将,包括鲁肃在内,还有有点不太明白,为何魏延中计落败,反倒是己军地机会了。

但是,其他的众将,也只有听着得份,没资格问得。只有鲁肃没这个顾及,心急地追问道:“此话怎讲?快快说来。”

诸葛亮依然不紧不慢的微微笑道:“子敬兄莫急。那埋伏之所以厉害。就在于暗中二宇。幽州军设下圈套。魏延领军中计,其埋伏必然四起。而且,也就不会在防范其他。而若是这时,我军将计就计,再起一军,尾随魏延军后。于此时再度发起突袭,从幽州军背后突袭。

里应外合,幽州军岂不大败。”

“妙。实在是妙。孔明军略,果然盖世无双。”鲁肃高兴的赞扬道:“可随之,鲁肃又疑惑得向孔明追问道:“如此,何不告知那魏延,今其心中有所准备?”

诸葛亮还是那幅面孔,不紧不慢的说道:“子散兄。魏延早知此事。有弊而无利。若是那魏延早知此事。出击之前,虑及敌军埋伏,必会犹豫,若对方真无防备。难免夫其先机。而若是对方早有防备,也会因此生疑。难免坏了我军暗中的后续部署。且。魏延桀骜不驯,不如此。不足以折其锐气,令其心服。故此还是不让那魏延事先得知为上。”

别说,诸葛亮始终平静而微笑的神情,很是安抚了众将的心态。尤其是如今诸葛亮说得又是条条是道。重将也就更安心了。

回答完鲁肃,诸葛亮随即传令:“凌操听令!”

“末将在!”凌操迈步走出队列大声应道。

“今命你领军三万,尾随魏延军后,暗中而行。若那魏延领军突击幽州军营大胜。你继续伏兵不动,无需理会。若是魏延中计,被敌军围困,你可领军从后杀出。接应魏延。”诸葛亮从容不迫地下令道。

“末将遵令!”凌操高高兴兴的领命而去。

且不说凌操领兵随后而行,单说那魏延急冲冲,性昂昂领兵而出,一路急行军,不到三日功夫,冲出去足有二百一十余里。有探马来报,再有十余里,前方就是幽州大军的军营了。

魏延传令全军止步,不搭营帐,就地啃食干粮休息,三更突袭敌入夜,三更时分。星斗辉明。月光映壁通明。实在是一个不怎么适合偷袭的好天气。不过,魏延打得就是反其道而行的牌,在魏延看来:不是偷袭的好天气,对方防范的也必然更加松懈。而且,此时此刻,打了保票的魏延,也容不得自己再挑什么好天气了。

三更时分,魏延军马谁时地发动地偷袭。而幽州军营也果然如魏延所料地一般,守备很是松懈。魏延大军,轻易的就杀进了幽州大营之中。魏延本人更是一马当先,直奔中军大帐而去。

很快,魏延来到中军帐前,魏延一刀划开营帐,只见灯光昏暗,正有一人坐在帐中者书,还没来得及作出反映。魏延心喜:该着我立此奇功。

魏延毫不迟疑,大喝一声,催马抡刀上前,只一刀就把那个沉迷书中,还没作出反应的将领砍为两半。

但是,魏延随即大喊一声:“不好,上当了,随我撤!”魏延玩刀多年,杀人无数,这刀一砍上对方,就觉得不对劲了,那绝对不是血肉之躯的感觉。而且,对方中刀之后也无叫喊,也不血光四射,分明就是一个假人。如此,魏延如何还意识不到上当二宇。

可等魏延意识到上当,那已经晚了。大营四周喊杀冲天。幽州军伏兵四起。魏延地两万兵马,全被包围在了里面。为昔一员大将高声喝道:“幽州先锋马岱在此!你等如今已中埋伏,还不速速投降,等待何时?”

幽州军虽然走的使。那可是因为上面地命令。日常该做的那些例行工作,那可是军规所在,一个都不能少地。而这里面,反侦查小队,以及警戒哨要安排出十五里之外,那更是重中之重。早在刘明起兵之初,吃过一回亏后,列为了军纪中的重点。

故此,魏延他们一接近幽州军营十里,那早就被那些探马知道了。

两万的大军,虽然在山中不怎么显。可先一步隐藏在林中,密切注视着道路的暗哨,哪能看不见的。当即回报先锋马岱。

而马岱得知之后,由于此次赵云统帅前部军马攻打剑阁,关羽暂时也只能分给赵云十万军马,毕竟汉中新定,也还是要分兵镇守的。早少也需要在当地的治安军成立之后,才能再次凝结主力攻击。

故此,马岱作为赵云此行的先锋,所拥有的兵力,也不过是三万兵马,双方的兵力差不多。虽然马岱兵力占优,而且马岱也自信军兵的实力要比对方高。可是,能减少部队的伤亡,就尽量减少部队的伤亡,早已经在军校反复倡导的要爱兵如子观念中,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从军校学习过的将领脑中。而且,就对方两万的军马袭击,马岱也不愿惊动后方的大军。显得自己无能。所以,马岱也就很自然的就给魏延设了一个小小的埋伏。

而此时,马岱的大喝,确实是对魏延手下兵将的一个震喝。偷袭最怕的就是遇到埋伏。只要遇到了埋伏,那几乎就可以说是完了。这要不是魏延这回带来的兵丁都是江南精锐,而是蜀中的那些杂病的话,只靠马岱这一嗓子,弄不好魏延的这点兵马就全都投降了。如今虽然万幸没有发生这种惨况,可邓士气也是极为低迷。

魏延连忙大声呼喝:“兄弟们。江南的父老乡亲还等着咱们回去呢。不让要这些北方人小看了咱们。随我冲!”

喊完,魏延一马当先就向马岱冲去。擒鳞先擒王。由于马岱的喊话,魏延已经认定马岱就是此军的主将。只要战杀马岱,兵无主持,其军自乱,到时候别说是冲出重围了。弄不好就能反败为胜,让自己立一大功。

而马岱此时显然也有与魏延相同的想法。也同样快速向魏延靠拢过来。

很快,二人就来了一个碰头,交战在了一起。转眼间,三十个回合不分上下高低。

说实在的,魏延和马岱的武艺,那还真是差不多。甚至魏延的功夫还要比马岱稍稍的高上一些。可是如今魏延军兵中了埋伏,士气低迷不说,幽州军占了外围的包围圈,那兵力的展开和配合,当然要比魏延军兵占优,何况幽州军的战力本来就还要比魏延军兵高上许多。自然而然的,这战况就成了一面倒了。

魏延听闻着手下军兵的惨呼,那心志自然也就不能全放在马岱身上了,随即不敌,败退而去。

而就在此时,外围的幽州军兵一乱,一哨军马冲杀而来。

 第五百五十八回 诸葛亮算不到的

突如其来的兵马,令交战的双方都很是吃惊。/ 

不过,马岱很清楚,如果是自己这边的人马,肯定不会冲开自己的包围圈,而是会协助自己的兵马进行包围。故此,这支意外的兵马,肯定是敌军。

马岱能清楚意识到这一点,魏延当然也能想到。只不过,魏延想不到的是,会是哪路人马来帮助自己。可无论如何,能在自己危机时刻有了救援,魏延相比于马岱,那还是相当喜出望外的。

而这支从外面杀进来的兵马,一点没错。正是诸葛亮派遣接应魏延,实施连环突击的凌操部队。

战况随着凌操大军的意外加入,立刻产生了扭转。马岱的军兵虽然精锐,可黑夜之中,尤其是混战之中,早已布好的战斗方位,却不是邓么好再次调整的。原本面向魏延的包围圈,此时把整个后背都让给了凌操大军。让凌操军队很是容易的形成以多打少,一点破面。幽州军的包围圈,被快速的割开一个口子,让魏延大军有了一个喘息之机。

只不过,此时魏延大军已经折损过半。可即使如此,援兵的到来,还是让魏延的部队,军心大振。魏延更是振奋心情,重新向马岱杀去。

只要拦截住马岱的重新指挥调整,胜利就属于己军。

此时,反倒轮得马岱有所分心,招架不住了。

但是,越是如此危局,越是看出幽州军的精锐,越是看出幽州军日常训练的效果。

如果,如今的这种局面,换作除幽州军以外的任何一支当时的精锐部队。在主将与敌交战。无暇指挥部队,而部队又偏偏遇到意料外地突袭,而且还没是非带不利的队形时。恐怕此时早就溃散了。这也就是冷兵器时代所谓的:将是兵之胆!没有主将指挥调度的士兵,再精锐,那也是一盘散沙。

但是,幽州军则不然。虽然幽州军统兵带队的应然要靠主将。但是,一个部队的主将,却绝不是所有幽州军的全部胆量所在。幽州军在刘明那种新式统兵的策略下。思想建设扎根在连队上。这就造成了各个部队地基层骨干。各级地行军司马,班长,连长,以及营长等等。

才是一个部队的根基所在。他们一个个所起到的作用,甚至于远远超过一个部队的主将。

而在此危急之时。这些班长,营长。以及大大小小地行军司马们,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指挥虽然失调了。可一个个地战斗单位并没有丧失,反倒班,营为单位,形成一个个小作战单位,各自结阵的展开厮杀。

这种小型阵,那都是幽州军日常训练地。在这种缺少组织和调度的情况下,反倒突出了幽州军日带训练所形成的强大个人战斗力。三万兵马,形成了上千个小的作战单位,其战斗目标也非带的简单、单纯,那就是杀光身边的一切敌人。

上千个小的作战单位,各自集结,就好像上千小的飞速旋转的刀轮一样。虽然大环境的整体,被吴军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军面,可真正俩军交错的环节,却由于小阵型的不同,交织的场地有限,而形成了幽州军在以多杀少。以统一战分散的局面。错过了刚开始得混乱局面,幽州军竟然在逐步扭转着败局。

这种意外,是凌操难以想象的,明明敌军都被分割开来,己军出其不意的打击已经形成了优势局面,怎么可能敌军还能发样反击和调度?

难道敌军统兵持领的指挥能力真得高到了这种不可思议的境地,竟然连让自己臆测一下都不可以吗?

无怪乎凌操会如此想。凌操作为一个高级将领,统兵也是他的本行。兵书战策也知道不少。可在他所知道的那些军事常识之中,将领的作用,也就是开战之前作出部署,开战之后,奋力杀敌,做出表率罢了。其他的临地反映,还有调度。除非那个将领手中还有预备兵之外,是不可能再作其他变化的。故此,凌操才会对这个原本已经将要溃散的幽州军,却做出了快速的集结和反击而感到万分的不可思议。

但凌操的不匪思议,比七魏延来,那还差得远了。凌操不知道此时幽州军的先锋官马练正忙着呢。可魏延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马岱可正在魏延的刀法下,忙得手忙脚乱呢。没有主将的调度,这些幽州军又是怎么组织起来的?

魏延当然想不到,马岱手下那幽州军上千个班长,营长和司马们,此时就跟上千个将领一样,发挥着临场组织作用。所有的幽州战士,此时都紧密地团结在这些小政委,小班长得领导下,忘我的拼杀着。

夏季天长。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由三更天杀到五更天,已经杀了两个更次了。

而就在两军混战之时,又有一支军马奔杀而来。这支部队,那可真是一点不负奔杀而来的声势。疾如火,快如风。蹄声隆隆,乃是一队骑兵。离着混战的外围还有一定距离,就已经一阵箭雨急袭,射倒了哪些围在外围的吴军。

不用问,战场上的所有人,都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幽州军的援兵来了。

这些人能分得这么清楚?很简单。蜀中和汉中,群山之盆地,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的马群所在。而骑兵的保养开销又相当的大,而在山地作战,发挥用处的地方又不多。张鲁和刘璋他们根本就不会花大价钱从外地购买马匹组建骑兵。而孙权更不用说了,地处南方,要想买马,那代价就更高了。而且南船北马,江南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战略思想,也一直让孙权和其手下将领偏重水军,当然就更不会有什么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而幽州军马,确是以骑兵闻名天下,大伙自然也就分得清楚了。

而如今快速赶来的部队。也确实是幽州的突起兵。虽然诸葛亮连环突袭,确实是料中了平常人警戒和埋伏不会做二次防范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