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境界。

此时,刘明虽然陷入尴尬的境界,可是脸上不动声色!可是目光却悄悄的,自然,而不露行色的,四下打量。同时脑筋也飞速转动,思索如何回答。

忽然,刘明看一旁的曹操,捋须微笑,似是胸有成竹。刘明立马有了移花接木的目标!

刘明首先仰天长笑!

待皇甫嵩不解的问道:“光汉,因河长笑不止?”

刘明这才说道:“皇甫将军,我笑的是,黄巾乱党势不久已!”

皇甫嵩大喜,连忙追问道:“光汉何出此言?可是有什么妙算于胸?”

刘明微笑的对皇甫嵩说道:“皇甫将军休要问我。我看那孟德将军,捋须微笑,也定时想到了其中的玄机!孟德将军机智过人,军略无双,不如让孟德将军来说吧。”

曹操没想到刘明竟把话题引到了自己身上。连忙谦虚道:“汉光将军才是经世奇才,当世的第一兵法大家!有汉光将军在此,哪轮得到我在此班门弄斧?我还是藏拙了罢!还是请汉光将军说吧!”

“孟德哪里话来?你我二人,一见投缘,我视你如兄弟一般!此正是你一展才华,抱负之际,岂可轻易放弃?”刘明故作不悦的说道。

皇甫嵩在一旁听二人说的心痒难挨,就差没抓耳挠腮了。这会儿连忙说道:“二位,二位!不要在谦让了好吗?本官知道你们两位,都是有大才华的人。只是此时军情紧急,这里又没有外人。只要能快速破了黄巾乱党,不管是你们哪一位所献计策?本官都会保举你们功劳的!”

曹操见刘明,一如初见之时对自己的关爱、抬举。此时,更是把立功的良机让与自己,好让自己建功立业。曹操不由得对刘明心存感激。于是曹操当仁不让的道:“既然此时我们总兵力不如黄巾乱党,而且贼首张角,又是占据广宗这样的坚城,如若我们冒然与黄巾乱党决战,哪我们也只有失败一途!而如果我们待机不动,静待天下各路军马会合,再共灭黄巾乱党!虽然我们可以因此稳妥地取得胜利。可是卢公前车可鉴!到那时,恐怕朝廷会降罪我等!”

曹操的一番话,说的皇甫嵩连连点头,都说到皇甫嵩心里去了!这些正是皇甫嵩所担忧的!也是想向刘明请教的。这回皇甫嵩听曹操说了出来,不由得追问道:“孟德所言极是!不知有何妙策,以教我?”

曹操慢条斯理的道:“现今,我观那黄巾乱党,虽然势大,可是内有隐忧,外有忧患,不足畏惧!”

皇甫嵩越听越心急,见曹操又有所停顿,连忙催促道:“孟德,赶快详细讲来!”

曹操得意地笑了一下,接着说道:“以黄巾各处所布兵力来看。黄巾战略必是以占据并州、冀州、兖州、豫州、荆州为手段,形成对司隶得合围,动摇我汉室的根基!意图颠覆我大汉江山。至于攻打幽州、青州、徐州、扬州不过是黄巾乱党为了连成一片,支援各州起事罢了。可是,如今荆州的黄巾贼首张曼成,自攻打下宛城以来,按兵不动!而那豫州得彭脱,也是滞留在了汝南!甚至是黄巾总贼首张角,也与卢公相持在广宗,三月之久。只是他们已是错失了良机!”

曹操缓了一口气,看了刘明和皇甫嵩一眼,见他们对自己的言词都很满意。于是接着道:“由此可见,他们内部必有隐患,就算那张角无其他的问题,张曼成、彭脱也必有异心。尤其是那张曼成,自称是神卜使,隐有和黄巾匪首张角所号的大贤良师,分庭抗礼之意,其狼子野心,可见其端。此就是黄巾乱党的内忧!”

“说得好!”皇甫嵩听得高兴,不由出声夸道。随即皇甫嵩又问道:“黄巾隐忧,果然如此!那黄巾外患,又是如何?孟德赶紧道来!”

曹操得皇甫嵩赞扬,心里:美!

于是曹操神采飞扬的接着说道:“至于外患。就得从汉光兄说起了。”

曹操又看了一眼刘明,只见刘明笑而不答,好似成竹在心,高深莫测。

其实刘明此时也纳闷,怎么又说到我头上来了?不过,刘明经常斗嘴的经验,使刘明继续维持了一幅高深莫测的高姿态!

曹操没从刘明那里看出些什么。心里佩服了刘明一下。继续说道:“由于汉光兄荡平了幽州、青州两处黄巾乱党,致使黄巾的冀州,兖州部队失去了外援。而更因张曼成和彭脱的按兵不动,以及皇甫将军在颖川大破黄巾的主力张梁、张宝两兄弟的部队,造成了原本势成一片的黄巾大军,分割开来!各自为源,独自作战。而且那黄巾作乱以来,不适生产,只知掠夺。根基浅薄,民心尽失。可谓黄巾之外患!”

皇甫嵩点了点头说道:“孟德言之有理,可是就算如此,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曹操笑道:“皇甫将军,如今我们知道了黄巾乱党的优略,正可因地适宜的订出计策。既然黄巾有内忧,我们就可加大这方面的谣言,使之进一步的分裂。兵书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为此理也!而针对黄巾乱党的外患,我们可以加大清除黄巾的党羽,抚平地方的治安,孤立黄巾的贼首,如那黄巾分兵来挡,我们可以逐步的蚕食他们的兵力。如若他们倾巢而出,我们也可避其锋芒,转而灭其黄巾的老巢。如此进退在我,我们焉有不胜之理?而且如此一来,势必小胜不断,不仅被解救的地方百姓,会对我军感恩戴德;就是那朝廷,也会因我军的胜仗不断,而大加嘉奖,绝不会因此怪罪我们的。”

皇甫嵩听曹操说完通盘计划,连声称妙。不过皇甫嵩还是有点不放心。于是又问刘明道:“汉光将军,你以为孟德所言,然否?不知你又有何高见?”

刘明听了半天,也是很佩服曹操的真知灼见。尤其佩服曹操的,就是曹操细微的观察能力,以及从蛛丝马迹之中,就可以推测出如此多的事情。不贵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只是唯一让刘明有点疑惑的,就是刘明听曹操说了半天,只是提到我军如何如何。却从未说过友军如何如何,好像有点不太对头。

于是刘明说道:“皇甫将军,孟德所言,尽皆理也!我也深感赞同!只不过,我们是否也应通知朱将军配合作战,以尽全功!”

皇甫嵩闻言说道:“正是,正是!理当如此!”

曹操听后也暗自叹服刘明胜自己一筹。想的要比自己周全,战略上更占主动。曹操根本就没想到,其实刘明只是听他说,而刘明自己一点主意也没有!至于后面的刘明补充,更是刘明得性情使然。什么性情?当然是有事大家一齐上了!

众人计策议定,皇甫嵩遣人通知朱隽及董卓安策行事!

期间:

朱隽率汉军扫荡豫州,更得寻找建功立业机会的刘备相助,连败黄巾军队。在阳翟斩了陈国,破敌三万有余,接着又在西华击溃了彭脱,而且沿途追击,直至把彭脱败军,围困在汝南!

在围困汝南之时,朱隽四面包围,把汝南围得风雨不透。这时看出黄巾准备不足,后援不力的缺点来了。

汝南的黄巾军断粮了!那彭脱无奈之下,想投降汉军。可是他没想到,汉军的粮食都是各地征调上来的,现在天下大部分地区都在反叛,交通不便,汉军的粮食,其实也不多了。一次朱隽自然不会受降了。那刘备不知真相,还问朱隽道:“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公何故拒之?”

那朱隽也是郁闷,心说:我要是有粮食,我就不知道招降纳顺,省时,省力,省心。可我没有呀!朱隽心里郁闷,可嘴上还不能这么说,一个是怕传出去乱了军心,另一个也怕坏了自己的名头。于是朱隽无奈得道:“玄德,你有所不知!现在可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高祖得天下之际,乃是天下大乱之时,民无定主!所以,招降纳顺,厚赏归降之人,皆为得人心,用来规劝大伙归顺。可是现在,我大汉江山,早已稳定多时,如今只有这黄巾作乱。如若允许他们归降,则天下人就会有了榜样,不满则反,势穷则降。如此一来,天下人岂不都会肆意掠夺,无以为善了。所以如今还要招降纳顺,绝非良策,不可为也!”

那刘备跟这些黄巾士卒,也是非亲非故。刚才这么说,也是惦着省点力气。既然朱隽不同意,也就算了。不过刘备还是给朱隽出了一个,围三打一的计策,使朱隽得以顺利的消灭了彭脱。拿下了汝南。

无独有偶。

那皇甫嵩带着刘明、曹操在兖州也是一路高歌猛进。连平小股黄巾不说,更是在东郡的仓亭打败了黄巾大队人马,斩了黄巾的大首领卜己。俘虏黄巾士卒六七万,也是陷入了缺少兵粮的困境中。依着皇甫嵩就把这些俘虏全都杀了,一了百了。

曹操对此也是十分赞成,认为如此,最是干净利落。

可刘明本来就因为,上回颖川之战时所俘虏的三万黄巾士卒,由于自己的匆忙离去,未加看护,劝阻,自己再回来时,已是全被皇甫嵩杀了,而难过。

现在皇甫嵩又惦着在刘明眼前杀这些俘虏,刘明哪能看得下去?

可刘明也不是神仙,他也变不出粮食来养这些俘虏,就算是刘明想把俘虏运到幽州,养得起。可是这一路之上消耗的粮食,刘明也是没有呀!现在可没个龚景来赞助刘明。而且皇甫嵩的五万大军,看管六七万的俘虏也是回事!

如此一来,刘明可怎么办呢?

 第六十四回 人贩子刘明

严格说起来,刘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是这人,不就怕羁勒吗?结果刘明还就真被逼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那刘明刚知道皇甫嵩要杀黄巾俘虏之时,还天真地以为,只要向皇甫嵩说明,这些黄巾小卒,只是受黄巾邪教的蒙蔽或是裹挟,都是一群可怜人,罪不致死。/ 皇甫嵩就必定会放过这些黄巾俘虏。

谁知道!当刘明苦口婆心的劝告皇甫嵩后,竟然遭到皇甫嵩的质疑!

皇甫嵩言道:“汉光何来此言?乱世用重典!古之名言!今黄巾贼子作乱,当尽屠之,以为世人戒!岂可轻易放去,以为后人效尤!”

曹操也在一旁赞成皇甫嵩的言道:“皇甫将军所言极是!如若放过这些黄巾叛党,不仅难以教化愚民,而且难免招致朝廷的非议!何况,那些俘虏之中,难免有些黄巾邪教的顽固分子!似这等的刁民,我们宁可错杀一万,也绝不可错放一个!”曹操说完,打量了刘明一下,心说:没想到这刘明竟是一个仁慈,迂腐之人!自己倒是高估了他!

刘明被皇甫嵩和曹操二人接连挤兑得无话可说,可刘明的脑海里,却飞快的想着自己知道的,关于俘虏方面的处理办法!什么日内瓦条约,善待俘虏等等的肯定是不行了!

终于!刘明在保证这些黄巾俘虏活下去的前提下,想出了一个有点损的办法。当然,这个办法甚至可以说是有点馊!

当下,刘明对皇甫嵩和曹操二人的说法,笑而不答,并由开始的小笑,逐渐演变成大笑!直笑得皇甫嵩和曹操二人有点发毛,不知刘明为何发笑?难道自己刚才所说得,有什么漏洞不成?要不这个刘明怎会如此发笑?不过,二人细思之下,觉得自己没说错什么。可是,二人又觉得那刘明自见面以来,一直不负他的盛名,几次战斗,都显现出了刘明得才华。刘明绝不会无故发笑!

皇甫嵩和曹操这两人对此大惑不解,有点处于混乱当中!还是皇甫嵩先沉不住气了,仗着自己比刘明得官职大,故作不悦的道:“汉光,笑从何来?莫非我等有什么不对之处?若是如此,汉光敬请明言。”

曹操也在一旁帮腔道:“正是此理!汉光兄有话不妨明说。也让我等明白,明白。”

那关羽和张飞,从来都是不离刘明左右的,此时当然也在刘明身旁。先前关张二人看刘明为黄巾俘虏求情,关张二人虽然不太认同,可是他们和刘明触得久了,深知刘明地为人,也知道这是刘明的天性使然!对刘明这种仁爱之心的高贵品质,还是从心里赞赏的,敬佩的。毕竟人们对高尚、美好的东西还是向往的,虽不见得自己会去做,可是除了变态,还是没人会认为这样是不好的!

当皇甫嵩和曹操拒绝刘明得请求之时,关张二人倒还不怎么得,可是后来皇甫嵩和曹操对刘明得质问,着实让关张二人大为恼火,可是埃于自己的官职和大哥刘明并没有发话,关羽止住了张飞的冲动。只是做好了准备凑人的提前量。

可是当刘明大笑起来,关张二人立马就松懈下来了。

张飞还冲关羽使了个眼神,意思是:二哥,听见了没有?大哥这回可又这样笑了,皇甫嵩他们就盯着挨说吧!

关羽也回了张飞一个肯定的眼神!那意思:这还用说,我们就等着瞧好吧。

关张二人,互视一眼,微笑着准备看戏。

要说刘明遇到说不过别人之时,往往会先大笑不止这习惯,那是在看了现代一位武侠小说大家,金庸老先生写的《鹿鼎记》之后养成的!

刘明看了此书中,对韦小宝胡诌功夫的描写,大受启迪!并试验了书中所描写的:当遇到难以辩白的之事时,先以大笑,乱对方阵脚,再乘对方自我怀疑之时,组织逻辑关系和语言,并伺机说服对方。

而实验后,此方法可以说是效果极佳!刘明是屡屡得手!这习惯也就养成了,到了后来和杨军斗嘴之时,刘明更是用此法连连得手!而关羽和张飞在一旁听得多了,都养成习惯了,只要刘明一这样笑,那就是离刘明快得手不远了。所以才准备看白戏!

刘明见皇甫嵩和曹操都乱了阵脚,也不是那么自信了。这才止住了笑声,淡然的道:“汉光不才,以为二位,皆是智谋深远之士!不成想,倒是我看错了二位。”

曹操闻此言,目光好似一紧。可是随之就看不出什么来了。对此言好似无动于衷。

可皇甫嵩就真的有点不高兴了,沉声说道:“刘将军何出此言?”

刘明把这一切看到眼里,慢条斯理的说道:“墨子云:凡人之行事,不出利,义二字。而我等世人行事,也都是如此。凡是利人利己者,众皆为之!凡利人不利己者,贤者为之!凡利己不利人者,小人为之!而那损人不利己者,恐怕也就只有愚人为之!如今皇甫将军,欲屠杀这些降俘,乃损人不利己之典范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