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3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庶说完,郭嘉等人都不以为然。刘明老师的神通广大,那可早就在这帮元老心中根深蒂固了。岂是徐庶只言片语可以开解的。

不过,刘明却对徐庶的说法感到好奇:卧龙乃是诸葛亮的号。乃是千古智慧化身的赞誉,怎么到了徐庶这里却成了有所缺陷的代表了呢?

刘明当即不解地问道:“元直此言何解?”

徐庶微微一笑道:“太尉大人。一个人的名字,表字,乃是父母、老师所起,起时年幼,又是有所期盼,自然有可能起错名字、表字。然而,一个人的号,乃是众多的朋友相赠,朋友长时间与其为友。自然知道其得优劣。故此,一个人的称号,那十之八九。是不会起错的。而龙本遨游于九霄之上,能屈能伸,神威莫测。以龙为号,自然说明此人天资极高,或是本领极高。然而。遨游于九霄之上的龙,却要盘卧于野。这就必有其滞绊之处。说明了此人必定还有所欠缺,以至于只能屈卧,而不能伸展。故此,此人还不足论之。若是此人号称:翔龙。那就不可小瞧了。”

徐庶这一番话,还真差点把刘明说傻了。刘明还真没想到。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小小称号,就有这么大的学问。真是难以了解。

不过,徐庶的这种说法,却解开了刘明心中一个疙瘩。虽然刘明在来到这个年代,没怎么提起诸葛亮,那可不代表刘明对诸葛亮不知道,或是没兴趣。否则刘明也不会在郭嘉查找的名单上加诸葛亮了。

诸葛亮那可是刘明对这个时代最为熟知的一个。虽然刘明没看三国演义,也没玩过三国游戏。对三国的那点了解,也几乎都是从以前的几个朋友嘴里听来的。可这里面,那也有几个例外,例如弥衡,以及这个诸葛亮。刘明可是一个戏迷啊。而戏曲中关于诸葛亮地题材,那可就太多了。这也就不得不令刘明知道诸葛亮这个人。

而戏曲中的诸葛亮,与其说是一个军事家,不如说是一个神。诸葛亮几乎是无所不能。而戏曲中,诸葛亮的过江东舌战群儒。以及诸葛亮地附耳妙计,空城计,还死后斩魏延。那都是代表。也是一直令刘明非常喜爱的。

然而,刘明在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随着刘明的势力越来越大。刘明的政治经验越来越多。刘明对诸葛亮在戏曲中的表现,却越发感到不解了。

戏曲上,诸葛亮过江东,为的就是孙刘联合。而且还是一个长久地联合。那就应该以说服为主。而诸葛亮上去一顿痛骂,把所有人都骂的羞愧而走。确实在当时让那些人不好意思开口了。可是,那些人也必定会因此更加的怨恨诸葛亮,而那些人又几乎都是孙权的心腹和身边之人,这就必然种下祸因。就像现在得弥衡和陈琳,身为幽州报社得两大主编,以言词犀利著称,可这两个人要是没有蔡邕(yong)和自己的看重,早就被大伙群起而攻之了。这就是典型的例子。而那诸葛亮以无所不能的智慧著称,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当众揭人隐私,这也不是这个时代的大家作为。只能会更加的被人看不起,而不会起到任何令人佩服的积极作用。

此外,附耳妙计,这在经历过这么多大仗的刘明眼中,那也绝对是一种军事神秘主义。不仅不利于大集团作战的相互配合,也不利于将领对军事意图的领会,更会阻碍后续将领的产生。而空城计虽然是心理战的典范,是令人无可挑剔的。可是却没听说过诸葛亮在安排了空城之后,有过对司马疑的探马做出安排。

探马,乃是一个军队的耳目,使每一个合格军队均要派出去的。这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那都是不能违背的。如果不对一个军队的探马做出迷惑的安排,那空城计只是一个军事冒险。

而至于斩魏延,那就更令管理这么多将领的刘明感到不公了。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边用着别人,还一边怀疑这别人,那对方就是本来没有反义,那也会被逼反得。这管理的手段也太差了。

这些令人困惑的东西,淤积在刘明的心头已经好久了。刘明一直以来,只以为这不过是不懂军事和管理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处理时所无意中犯的错误。可如今听了徐庶的说法,刘明却不禁另有想法:也许这就是人无完人吧。这诸葛亮在如何如何,那也是一个人吧。真希望能快点看到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看着刘明沉思,没有人打扰刘明,刘明的习惯性走神,那已经成了刘明的招牌了。刘明的这些心腹。那都是了解的。而刘明每次走神之后,也几乎都会给他们一些惊喜。而徐庶初来乍到,不知道这个太尉大人犯了什么毛病,更是不敢出声了。

刘明感慨了半天,终于从诸葛亮的阴影中走出来了。回想到徐庶先前所言。又好奇地问道:“元直。那你到底把何人举荐给了刘备?”

 第四百三十三回 雏也要

“嗯。// 回太尉大人。当时我为了从刘备那里脱身。举荐给刘备的那个人,还是很有几分才华的。此人乃是襄南庞士元。”徐庶略微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哦,原来是个无名小卒。刘明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

可还没等刘明对此表态,那徐庶却又笑道:“这个庞士元说来也巧。他最近刚刚得了一个称号。号称:凤雏。倒也与太尉大人所提的那个卧龙相对应。”

凤雏?刘明的一口气还真让徐庶给噎着了。这号称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就这么举荐给刘备了。这徐庶还真大方。

其实,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凤雏,对如今见惯历史名人,而且自身兵强马壮,又有众多文臣武将的刘明来说,那都算是一般人物了。可是,这两个人,好歹是刘明融入这个时代之前就仰慕已久的智者。这就不能不让刘明高看一眼。而且,徐庶的叙说,让刘明的心理估算前后落差太大,这也是一个方面。

好在刘明这些年来的锻炼不是白给的。心中虽然有些激动,可是脸色还能沉住气。不动声色地问道:“元直,你既已识破刘备的真面目,因何还要把那凤雏介绍给刘备?按你所言,一个人的称号是不会起错的。而龙凤皆我族之祥瑞。以凤为名。足可见其高才。你将此人介绍给刘备,岂不是让那刘备更加的为祸百姓。”

“回太尉大人。这刘备身边,尽多江南人士,在下要是不说个确有才能的人,恐为两旁揭穿。不便脱身。况且。那庞士元乃是我的新进师弟,虽刚刚拜在家师水镜先生门下不久。却深得家师水镜先生地钟爱。家师水镜先生既然能把在下推荐给刘备。那刘备再次访贤。家师水镜先生自然也就极有可能把那庞士元推荐给刘备。故此,在下先一步的把庞士元推荐给刘备。对于那庞士元与刘备相遇,并无多大关系。而至于庞士元这个人,他乃是荆州名士庞德公之侄,家学渊源。且,他本人又有过目不忘之能,聪慧异常。我师水镜先生初见之。即许为南州魁首。此人当个凤字,那乃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庞统,庞士元,为人孤傲。兼之年少。其才能,却少了几分历练。而与那赵括相仿。故此,我等相熟之人,为其贺号:凤雏。乃是取意:凤鸣九天。却尚未长成之意。以为其自勉。故此。太尉大人尽管放心,这凤雏虽然潜力无穷,可没有四五年时间的历练。是不可能真正成才的。而这一期间。那刘备早就应该兵败了。实在是用不着太尉大人为其操心了。”徐庶成竹在心地说道。

徐庶对凤雏的评价,明显让刘明又长了一回见识。然而,凤雏毕竟有卧龙垫底了。刘明倒是没有更多的感慨。反而对徐庶断言刘备很快就要兵败这句话大感兴趣。刘明可是刚刚和郭嘉他们针对刘备地强盛做出应变计划,而现在,徐庶却断言刘备马上就要玩完了。这绝对会再次打乱刘明的部署。不过,刘明却知道,徐庶刚刚从江南回来,而且进入过刘备的军事核心。绝对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绝对不会空言的。

故此,刘明连忙问道:“元直因何而言刘备兵败?”

“回太尉大人。经我与那刘备交谈。那刘备虽通军略,可所知有限。其军略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其多年的实战得来。如此一来,那刘备在总览全局的战略上。那是非常的差。那刘备,经我所助,大胜袁术和孙坚。他那时若是遵循前意,送我离去。我必当提点与他追击地策略。他当可乘胜追击,大获全胜。一统江东。可惜。那刘备假仁假义,背信弃诺。他单单是为了设法留住于我,他就已经旷废了时日。耽误了追击孙坚残部的时机。而其后,我又指点他去找庞士元。那就更会耽误他进兵的时机。如此,必然给了孙坚残部地喘息之机。文/心/手/打/组/手/打/整/理/那江东猛虎孙坚虽死,可其羽翼尚在。而且,那孙坚的长子孙策,人称:小霸王。有万夫不挡之勇。其豪气更是远胜其父孙坚。有此人在。孙家必定不散。而那孙策的好友,美周郎周瑜、周公瑾。天纵奇才。谋略过人。兼之统兵多年。即使是我,也不愿轻触其锋芒。有此二人在,只要他们有一定的喘息之机,当可聚拢败兵,凝聚再战之力。而那袁术,虽然大败。可根本尚在。那孙策为避免灭族之祸,必然要再次的联合袁术围攻刘备。他们有了先前的教训。只要稳步前进,那刘备必然大败无疑。”徐庶信心十足地说道。

“敢问,那袁术兵败,全力固守。那袁术之侧,更有曹操虎视。那孙策又如何能说动袁术不顾一切的再次出兵帮其围剿刘备?”不待刘明提出自己的疑问,头脑灵活的郭嘉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郭军师有所不知。那孙坚初到江东,与那刘荆州交恶,据闻乃是孙坚盗取了传国玉玺,故与之交恶。此事出自刘荆州之口,应无异议。孙家既有此宝。我料那周瑜必会用此宝引诱袁术出兵。而且,我在来此的路上,曾听传闻,孙家遣老四孙匡去朝贺天子,并接任乌程侯的爵位。此事,在我看来,应该是明着朝贺天子,实乃暗中与曹操结盟。那个孙家的老四孙匡,就是孙家送给曹操地质子。这应给就是孙家用来消除袁术对曹操戒心的一种手段。”

“嗯。如此说来,却有可能了。”郭嘉点了点头,不说话了。郭嘉的情报网络,那可比徐庶畅通的多。周瑜敲锣打鼓,唯恐袁术不知道的送孙匡去曹操那里。这连徐庶都知道了。当然瞒不过郭嘉在兖州安排的耳目了。如此一来,几件事串联起来。这事情的真相,也就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刘明看见郭嘉点头。知道徐庶的推论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对此,刘明感到有些不满。

虽然刘备快完了。可统一的江东,那却绝对不是刘明集团乐意见到的。只有维持江东格局的混乱话,这才符合刘明集团的最大利益。何况,刘明打认识刘备以来,刘备也没怎么害着刘明。反倒是刘明把刘备害得不清。逼得刘备四处逃窜。这刘备快要灭亡的喜悦自然就抵不上江东统一的损失了。

不过,如今江东、江南,离刘明这里实在太远了。这中间还隔着一个曹操,实在是顾不上了。好在刘明他们原本的计划,就是应对刘备一统江东、江南而制定的。如今只要把刘备换成孙策,这中间的差别应该不算大。还是先按着计划,准备哄骗曹操来得好。

只是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暂时还用不着徐庶。毕竟徐庶的底子虽然不错。可徐庶对刘明的实力,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不能知几,又如何能取胜?

刘明在郭嘉等人的陪同下,又和徐庶聊了许久。随着聊的话题越深入,徐庶那也是越来越惊讶。先前对刘明手下郭嘉等人的轻视之心。那也越来越淡,直至变得小心谨慎。

作为一个策士。观其言,明其志。那乃是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这种本领,那却是建立在丰富的情报来源,以及高超的见解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徐庶在与郭嘉等人畅谈中,徐庶说的那些,对郭嘉等人而然,那几乎是一点就透,一说就明白。这就充分说明了郭嘉、贾诩等人掌握的情报,那要远远的多于徐庶。而且,郭嘉、贾诩等人的见解和反应能力,那也绝对不比徐庶次。可反过来,徐庶对于幽州的军事情况,以及战略部署,并不了解。在与郭嘉、贾诩等人应答的时候,根本就无法进行有效地判断。只能凭着快速反应能力和丰富的军事见解,来作答。这就令徐庶有点发挥不出来了。

故此,徐庶是越来越心惊。不知道自己能在刘明这里派上第几位了。

不过,总的来说。郭嘉和贾诩等人对徐庶也比较满意。徐庶在情报缺少的情况下,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还是非常高的。

最后,刘明委任徐庶为平寇中郎将。先入军校学习幽州这面新的知识,随后入郭嘉的参谋部参赞军机。

此外,刘明指示徐庶给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去一封书信。表达一下自己对水镜先生的敬仰之情。同时希望水镜先生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好到幽州这里来发展。刘明愿意以郡守的职位,对其虚席以待。并希望水镜先生能让那个庞统到幽州来发展。

刘明吩咐完徐庶,暗自琢磨:凤雏怎么得了?雏也要。大不了,我把他养大了。我这里还嫌人才多怎么的?

然而,就在这件事情过去没几天,一个让刘明哭笑不得的消息传了回来。

 第四百三十四回 可杀不可辱

信息的交流,永远都是双向的。往往在打听某件消息的同时,那寻找这条消息的意图也就表露了出来。

现在,摆在刘明眼前的这个令刘明哭笑不得消息,就是这一真理的具体体现。

敢情,刘明在接待和考察徐庶的时候,无意中说走了嘴的诸葛亮。引起了郭嘉,贾诩,杨军等人的高度重视,别人也就罢了。可郭嘉、贾诩、杨军这三个人。每个人手底下都掌握着一个庞大的情报机构。他们回去之后,出于对刘明的忠心,以及对刘明师傅预言的高度信任,全都秘密的派出了手下,命令自己手中控制的各地情报部门,全力寻访一个叫诸葛亮的人。

虽然郭嘉、贾诩、杨军都没交代过为什么要找这个诸葛亮,也没有交代过找到那个诸葛亮之后要怎么办。而且,更因为诸葛亮关系到刘明的大业,郭嘉、贾诩、杨军等人还要求了一定要暗中查访。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