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外,辰韩使用的语言。那也是华夏的语言。沟通上也比较简单。有很强的认同感。再加上刘明在扩建带方之后,也与辰韩得地界连在了一起。双方的交流也更是融洽。

而刘明通过幽州商会在辰韩比较有威望得大商人赵凯,买通收服了辰韩酋长下面一个颇受辰韩酋长信任有着炎黄血统农加大人。让其蛊惑其酋长推翻月支部落的钳制,成为三韩得大君长辰王。

在幽州商人对其粮食和武器地支援下,辰韩酋长受到了蛊惑,对马韩、弁韩展开了进攻。然而,就在他们交战最吃紧的时候,幽州商人却突然以幽州粮食管制,他们没有办法再供给辰韩为借口。停止了对辰韩的粮食销售。缺乏食物,而又面临着马韩和弁韩得反攻。辰韩得酋长就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受尽了煎熬。

如果战争失利,即使辰韩不会灭族。可那辰韩得酋长,那却一定是要换人的了。而就在这时,那个被幽州商人收买的农家大人,再次向辰韩酋长献策:既然辰韩乃是大汉的附属国,而且族中的百姓,又多是炎黄子民。在此灭族之际,何不彻底的投效大汉?如此,辰韩得百姓可保无恙。酋长大人,那更是大功一件。可保地位不会丧失。

辰韩酋长在危机压迫之下,只得听从了他手下的那个农加大人的建议。向刘明献了户籍。彻底的投降幽州。令黄月英这一方案,顺利的展开了序幕。

而现在,高顺就是要带领着兵马去接收辰韩。同时以马韩、弁韩欺压大汉子民为借口。迫其归顺。

在辽东半岛那种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刘明并不担心他们能跑到哪里去。以至于成为什么后患。而且,高顺这回带领的兵马。除了高顺自己新近结合马超西凉兵马训练方法,训练出来的两万长枪兵之外。剩下的兵马,那都是一色地骑兵。满满当当的八万骑兵。以这十万大军得兵力,压服总人口不到五十万的三韩。那绝对没什么问题。

何况,现在还要去掉辰韩得十五万左右的人口。如果再去掉马韩和弁韩当中的老弱,以及他们与辰韩作战当中的损失。那马韩和弁韩撑死也就有十几万的精装。就那么点的人马。再不需要分兵占领,同时还有当地向导地指路下。那绝对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只不过,高顺手下的这些骑兵却不是什么幽州本土的骑兵。而是一色鲜卑骑兵。虽然这些鲜卑骑兵征召的时间不长,训练的也不太充足。可他们本身的剽悍,却足以弥补这一切。而如今的他们更有幽州制式生产的精良装备。那杀伤力更是直线上升。

而且,这支骑兵部队的忠诚,那也是没说地。他们都是自愿加入幽州军队地。

当初,刘明在科尔沁草原一战。一夜之间筑起了八座城池。等刘明胜利之后。科尔沁草原的部落,理所当然的归属了刘明。

原本那些部落地人口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八十万左右的人口。刘明当时只想征集五万的兵马驻守当地。然而,事实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在刘明建城之后,由于良好的治安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附近一些比较弱小的部落,也全都纷纷迁到了科尔沁草原。而且,在那些部落之中征兵,竟然要比在幽州当地好征得多,也踊跃的多。

敢情这些鲜卑部族在大部落之下。那是许许多多的小部落。而这些小部落又是一个个牧民家庭组成。这些家庭。各自放养着自己的牛羊。富裕的家庭有可能放养着几百头地牛羊和马匹。如那些头人和族长等等。而贫疮的家庭只能放养几头牛羊和马匹。极大的浪费了人力。

而这些鲜卑部落的习俗,又是部落公有制以及家庭私有制的混合。他们作战掠夺等的时候,所有获得财产由部落统一分配。而当他们分配完财富之后,又都归他们各自家庭所有。

于是,他们在认同被刘明接管后,他们的生产方式,完全听从了刘明的调度。在这种情况下。幽州先进的生产模式,推行地非常顺利。集中调配人手在河流水源充足的地方开荒种地。同时也进行部落之间的畜牧集中放养。以每个部落在初始之时添加的牛羊,马匹数量比例,作为来年分配得数量比例。让原本每个人放牧几头牛羊和马匹被浪费的人力,极大地解放出来。

而这些家庭和部族富余出来的人手,那就属于白养活的无价值人口了。而这些人。又往往是各自部落在征战,或是吞并其他部落时获得附属部族。他们是不被本部族承认的。只是那些部族日常中的奴隶,以及作战时炮灰。只有当他们为他们所寄身的部族立下足够的功勋。才会被部族所认可和接纳。

可如今,在幽州的先进生产模式下,这些人立马成了吃闲饭,浪费口粮的人了。这要是往常,有了这么多吃闲饭的人,那就是这些鲜卑部族发起战争的时候。不是用来吞并草原上其他的部族和世仇,那就是用来掠夺中原的财富。

可如今。他们成了半个幽州人。而且,幽州的生产模式也给他们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实惠。再加上幽州兵马的凶悍还没有从他们的心灵中散去。他们反噬幽州,或者是自相蚕食,那都是不可能的。这要是刘明的幽州本土有这种现象。那只要向当地官府申请开荒,那也就解决了。不乐意种田的话,去矿场打工,或是去各个作坊当个学徒,那也好办的很。可惜他们现在才是半个幽州人。他们还没有获得迁入关内居住的权利。那可是要表现极好的部族才能享受的待遇。

故此,刘明的征兵,成了他们解决吃闲饭的唯一途径。甚至在刘明的征兵完成之后,那些鲜卑族的族长还不依不饶向盛霸反映要当兵。而且他们还不要什么军饷。只要管饭就行。

当然了,刘明为了部队的忠诚性和统一性,那是不可能搞两种待遇的,可是如此的热情,以及刘明如今却是有点兵力紧张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让刘明在当地的征兵计划严重超标了。足足征了十五万的兵马。

而且,这些纯朴的草原人,深深的信奉着吃谁的东西,给谁卖命的朴素思想。他们在享受着刘明同工同酬,一视同仁的待遇下,他们对刘明这个战败柯比能、步度根两大可汗大英雄,他们新的头人,奉献了他们最真挚的忠诚。不管是训练还是考核。或是那些行军司马对他们的教育评价,那都是最高的。他们每一个人的忠诚,那都毋庸置疑。而且对他们来说,死不是最可怕的。被赶出军队的耻辱,那才是最可怕的。那不仅会让他们在原本的部族之中成为一个懦夫,永远也太不起头来。更会让他们的家人陷入部族的歧视,导致生活的不饱。

如今,高顺对这支部队得满意度,那是别提了。高顺只是在思考如何漂亮的完成主公的任务。如何让当地人在没有反感的情况下,合情合理的顺利消灭三韩酋长的武装力量。便于后续吏员对辽东半岛的控制。

而在高顺思考前进之时,回转了幽州的刘明,却欣喜地接到了两拨意料之中应该在这个时候差不多就该来到了的人马。

 第四百一十八回 罗马好消息

“来来来,喝酒,喝酒。”陈琳满脸笑容的招呼着。然而,陈琳的心里却在叹息:嘿。这帮蛮子,懂得什么是好酒?这好酒给他们喝了,这真是浪费啊。

只不过,原本就无比圆滑,现在又担任编辑多年的陈琳,那招呼起客人来,那自然是面面俱到。何况,此时陈琳招呼的这帮客人,可不是什么广告的客户。而主公刘明吩咐下来招待的把娄大人。陈琳领了刘明的严令,务必要让这帮来到蓟州城的把娄大人玩得高兴,吃的满意。绝对不能让心生厌烦。更不能让他们急着回去。最少也要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在这里呆上几个月。好给黄月英和赵云的行动空出足够的时间。故此,陈琳内心之中的那点小想法。更是隐藏的一丝不漏。

就这样,在陈琳殷切的招待下,所有的挹娄来客,全被那无尽的美酒佳肴所迷惑,此时早就不知道北在哪里。尤其是那一个个端菜上来的侍女,虽然姿色一般,可是胜在干净,白净。那哪是他们把娄那些成天在土里刨食,风尘盖面的女子可以比拟的?这些邑楼大人的身子骨都轻飘飘的不知道是在云里,还是在梦里。

就在这帮把娄大人被陈琳招待的同时,刘明也正开心的和郭嘉等人庆祝,以及商讨着。

刘明高兴。真的高兴。也不得不高兴。送走了高顺,回来就看到了两帮人的到来。都是好消息啊。

这帮把娄大人的朝贺,算是一拨。虽然,他们当不得刘明长时间的亲自招待,只需要刘明随便封一个小官。送他们一片庄园。再有陈琳的应酬,那已经足够让他们心满意足的了。但是,他们的到来,却可以让赵云和黄月英在挹娄那里任意的大展拳脚了,那可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了。

同化了把娄,威逼高句骊、夫余得计划也就快展开了。到时候。挹娄、夫余、高句骊,以及三韩全部到手。那塞外也就差不多全都稳定了。也就剩下地那些草原深处的部分鲜卑族部落了。虽然这些鲜卑人暂时还无法融合他们,还对他们无可奈何。但是,那原本号称八百万人口,铁桶一般的鲜卑部落在损失了百多万得人口之后,也不那么团结了。而且,他们在不敢进犯中原得情况下,他们部落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那些正在加入科尔沁郡的鲜卑部落,那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保持这种势头,那些鲜卑人早晚都会加入这个大家庭的。

另一拨人,虽然同样也用不着刘明招待。可他们带来的东西,那却更让刘明感到兴奋。

这拨人,正是那远去罗马地张飞和吕布送回来的第一批货物。整整五千的罗马奴隶。这里面有三千的奴隶是奴隶角斗士。另外的两千,则是一些罗马的奴隶匠人。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人才,一个工程建筑的大师。

关于这个建筑大师,田丰在信中还特意有过交待。刘明看后。好笑不止。这个大师会来到这里。那也是够冤的。

这事的起因在于田丰。那田丰到了罗马之后。对于别地东西,那是怎么都瞧不上眼地。

在田丰眼里,罗马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垃圾,罗马人跟中原一比,也就是没开化的野蛮人。也就是塞外胡人地程度。就象他们的那些诗歌,韵律也太单调了。就象干嚎一般。而那些罗马上流社会既要求妇女贞节,给那些贵妇穿什么贞节裤。而与此同时整个贵族体系的男女关系,男男关系,女女关系却又全都是淫乱无比的矛盾,这就更是让饱受儒学熏陶的田丰瞧不起了。

而那些罗马的城市,也让田丰不屑一顾。在田丰的眼中,繁荣的地方。人都多的地方,那几乎就是不设防的集市。按着田丰得盘算,一把火,一次奇袭,就可以让这样地城市化为灰烬。而那坚固的石头堡垒,那在田丰得眼里就是玩笑。这种军事堡垒也太小了。而且城门也太少了。随便得来些人马,就可以轻易得把这个城堡包围起来。也用不着攻打,困他十天半个月。就能让城堡里面的资源耗尽。若是有人前来救援,正好可以布下埋伏。围城打援。如果没有救援的兵马,这孤城一座,早晚必然拿下。别的不说,单只是被包围的巨大心里压力,那就足可以是任何人的精神在到达极限之后,崩溃、垮掉!

然而,在田丰眼里一无是处的罗马。也不是没有令田丰惊奇的。罗马那里地供水系统,那就让田丰很是佩服。那一座座高架的水渠,一眼眼喷水的水泉,让田丰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带回国的好东西。而且,那水渠的石材,又很是与幽州的水泥相仿。这就更坚定了田丰的心思。

于是,田丰花钱买通了当地的贵族,就把这么一个工程建筑大师迫害成奴隶了。然后田丰又出高价把他给买了回来。

刘明对田丰信中对那罗马的描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按理说后世闻名遐迩的罗马不至于如此不堪入目。可田丰却是自己的心腹,而且此时的罗马真正如何,刘明也不知道,没见过。刘明也就没有发言权。只能先相信田丰所言了。

于是,那三千角斗士,被刘明编为一个外籍军营。那两千的匠人,也打发到制造部。由制造部把这些匠人的技能整理出来,记录下来。同时刘明也把那个工程建筑大师给打发到马钧哪里。让其整理建筑学的方法和体系,并令其研究完善幽州的水泥配方。

小水泥作坊,虽然给刘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巨大的便利。但是,那些小水泥作坊,那却也是刘明心中的一个疙瘩,毕竟刘明自家人知自家事。那些个小水泥作坊虽然在如今还是先进无比的,可是它们在后世,那都是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而且,这些生产出来的水泥的质量问题可也是不少。它们生产出来的水泥使用寿命,也就是几十年的事,跟罗马那屹立千年的水渠,肯定是比不了地了。此外,那些小水泥作坊的污染也非常大。这需要改善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但是。刘明对此却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只能是指导一个大概的方向,让底下人分门别类的自个研究去了。

而且,刘明的那个制造部,除了研究水泥之外。其他的杂学体系,那也海了去了。尤其是博学堂建立之后,这些杂七杂八地学问研究,在受到了刘明的支持后,大量的匠人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小说cn首发都冒了出来。

除去马钧自己研究发展的项目之外,其他的杂学项目,那也有许多的爱好者在研究。这些匠人把那些简单的学问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已经出来了好几个体系的框架。虽然这些学问现在还有些乱,好在幽州有图书馆和学校,研究的那些体系早晚会逐渐地完善出来。而知识地积累和传承下,早晚也会有硕果的。

至于成果出来的时间,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几百年。以及为此付出地价值能不能得到回报。那就不是刘明所考虑的了。刘明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了。

怎么说。这些东西也得有人去做。也许做了不会成功。也没什么好处。可是不做的话,那就肯定不会成功。而且,完善的理论体系。理论基础,正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产生飞跃的根基。

故此,出身二十一世纪,明白这个道理的刘明,那对此可是大方得很。反正刘明此时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