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变得有点恍惚。

张绣的机会终于来了。二马错镫的瞬间,张绣反手一枪,扎入了夏侯敦的背心。夏侯敦‘哎呀’了一声。趴在了马背之上,没有了生息。而夏侯敦的那匹马显然也有些灵性。就此也没再回头,飞快的跑了。而且还应了老马识途的那句话。夏侯敦的那匹爱马跑的方向,显然是夏侯敦追来的方向。

张绣有心追赶。可刘备却知道夏侯敦来的那方向还有不少的人的在追赶自己呢。这要是张绣一个人追过去,碰上了夏侯敦的大部队,到那时,可就没有张绣的好处了。故此,刘备连忙劝阻道:“将军,穷寇末追。此时曹军偷袭成功。时局动荡。尚不知将军来此助拳。若是将军派人突然袭击,我再聚拢我的那些部下奋起反击。当可一战驱除操贼。还望将军以大局为重。”

张绣听刘备一说,觉得也有道理。而且张绣对自己的枪法也有信心,深信自己的那一枪,绝对能要了夏侯敦的性命。就算是夏侯敦的那匹马把夏侯敦背回去了。也只能是背回去一具夏侯敦的死尸。

故此,张绣对刘备的劝阻,欣然而允。领着刘备回转营盘,会见陈宫,商量突袭曹操的事宜。

刘备和陈宫见面,那真是各自伤感。各存怨念。

陈宫是万万没想到自己才走了几日,竟然发生了如此的变化。亏得自己紧赶慢赶的说服张绣前来助拳。竟然还是晚到了一步。关隘失守了。陈宫不禁怨恨刘备的无能。

而刘备奔波了一夜,亡命的逃窜。那也是身心俱疲。而且刘备虽然直到如今还不知道这个关隘是怎么丢失的。可刘备总算还是知道肯定是有内鬼接应曹操的结果。而那个内鬼,肯定还是陈宫带来的那些人。故此,刘备对陈宫的识人不明,用人不当,也有一定的怨恨。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刘备和陈宫都是干大事的人。当然知道此时不是追究这些的时候,现在应该是精诚团结,如何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聚拢败兵,反击曹操。

于是,刘备、陈宫、张绣三人聚拢到一起。商议此时应该怎么办?

说是三人商议,可那基本上是刘备和陈宫二人在讨论。而张绣只能在一边听着。而且,即使是如此的二人平等讨论,那也能看出陈宫虽然在军情判断上要比刘备高明得多。可是陈宫说话的学问却要远远逊于刘备。

刘备在简单的叙述关隘失守的时候,不经意间的就把过错安在了陈宫头上。虽然刘备还在不断自责自己无能,对不起陈宫的看重。可结果却是刘备的言语让陈宫自责不已,不仅不再怨恨刘备了,而且还觉得对不起刘备。觉得刘备如此看重自己,信任自己。自己只能用自己的一生忠诚来回报了。

而随后,刘备又大肆的赞扬张绣的仗义,为了忠义,为了朝廷,敢为天下先。是一个盖世的英雄。而且,刘备还感谢了张绣的救命之恩,并着重夸耀了张绣的武勇。弄得张绣晕晕乎乎。除了知道心里美,知道自己还姓张之外,那就再也不知道别的了。只觉得刘备是自己的知己。自己为了朝廷出头,这刘备不惜一切的来帮着自己,是自己的好朋友,是个汉子。

至于张绣原本是为了刘备出头,是应了刘备的请求才来这里地。而最终怎么却变成了刘备为张绣帮忙了。张绣是一点也琢磨不出来的。也是一点也不琢磨的。

最终,计策商量出来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张绣的这支经过充分休息的精锐骑兵,打曹操一个出其不意。以曹操混战了一夜的疲惫之师,绝对不可能是张绣骑兵的对手的。而与此同时,张绣的部队则要把刘备的旗号悬挂起来,用来聚集刘备的那些残兵败将。

虽然刘备、陈宫不敢保证原先就是曹操兵马的部队能有几人回来。可刘备感保证,刘备自己带来的那些嫡系部队,除了让曹操抓住的,杀死了的之外,其他的那些,只要是活着的,而且知道刘备消息的部队军兵,绝对会尽快的回归到刘备这里的。

刘备的如此自信,让陈宫和张绣都不得不相信事实确实是这样的。可是陈宫和张绣暗地里却觉得若是刘备的军队果真如此,那就证明了刘备太受他的那些部下爱戴了。那刘备就绝对是一个不可小瞧的人物。

而行动结果,事情的发展,还真如此顺利。

曹操郁闷呀,本来好好的拿下了关隘。就等着一举击破刘备了。可是,先是追赶刘备的夏侯敦被人生死不知的抬回来了。随后,又接到了刘备反攻的消息,而且刘备反攻的势头还很凶猛,还都是骑兵。这刘备他哪来的骑兵呢?

可就在曹操郁闷的时候,猛然间有士卒惊慌失措的前来报告:“禀丞相。大事不好!于禁造反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二百七十一回 背叛

“不可能!”曹操听闻这个战报,猛地站了起来,脱口说道。/ 

于禁叛变的消息对曹操的打击太大了,即使是曹操如此雄才伟略,从来不轻易表露内心想法的枭雄,此时也难免心神失控。举止失态。

对于曹操来说,刘备的背叛,虽然危害巨大,可那只是曹操的一时不慎,中了刘备那无耻小人阿谀奉承的奸计,只是一时的识人不明罢了。是曹操今后可以预防、避免的。而陈宫的背叛,虽然令曹操不理解,并有些伤心,可毕竟在先前已经有所征兆,那只是政见的不同罢了。曹操在事后的思量当中,那也是对陈宫有所理解的。而且这更令曹操注意到了政见不同的危害性,可以让曹操在今后更加的警醒、防范。可是,于禁则与前面那两个人完全的不一样。于禁只是一个领兵的武将,而曹操对待于禁,那也是真心厚待。如果于禁都背叛曹操了。那今后曹操还能相信谁?

此时,一旁随侍的戏志才插言问道:“于禁造反。此消息从何而来?”

戏志才的问话,令曹操心中闪过一丝希望。同时曹操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曹操随即端正了容颜说道:“速把于禁造反的详细经过讲来。”

那个探马说道:“小人奉命打探军情,偶遇数十我军士卒正在亡命逃窜,小人疑为有敌军追杀。忙问其端详。据他们所说,他们是碰上了刘备的骑兵部队突袭。由于军力的原因,他们只能是且战且退,可是他们在后退的路上,却遭到了于禁部队的劫杀。由于刘备部队和于禁部队的前后夹击,他们这些人只能逃命了。小人探知此军情。不敢耽搁,立即就前来禀明丞相大人了。”

这个探马说的话,令曹操直捉牙花子。联合刘备,前后夹攻,里应外合。这不是背叛,这又是什么?这也太过于毒辣了吧。

戏志才沉思了一下说道:“丞相。此时尚不能断定于禁将军造反。如今事态不明,局势不清。以于禁将军的为人,应当不会轻易变节。这也有可能是敌军的谎报,离间之计。目的就是令丞相在不明真相之下,大开杀戒,自损实力。不过,于禁将军本来是鲍信大人引荐的人才。那鲍信大人身故之前,与张邈同为兖州幕僚。交情也自非浅。如今张邈响应陈宫叛乱,这于禁若是念在旧情,迎合张邈,响应刘备。那也是未尝不可的事情。”

曹操拿眼睛看着戏志才,那意思:你这不是添乱嘛。说话两头堵。好赖话全叫你一个人说了。可这事还在这摆着呢?那于禁到底背叛了没有?那可是关乎全军上下,整个军事部署的问题。

曹操的那意思,戏志才全明白。戏志才连忙接着说道:“此事分辨。说难也难。可说易却也容易。只要丞相派人传令于禁回营申辩。若是那于禁联合了刘备,他必然心中有愧,断不敢前来面见丞相送命。如此,丞相则可聚集兵马,堂而讨之,并于临阵解除于禁之兵权。那于禁所领之兵,皆食丞相之俸禄。丞相以正讨逆。那些兵丁定然不敢妄从。丞相也可轻易擒获于禁。反之,于禁若是没有勾结刘备,那于禁必定会急于向丞相申辩。而那时丞相以诚待他。将此事付于一笑。那于禁也必定会对丞相更加感恩戴德的。”

曹操一听,高兴得说道:“好!正合吾意。”

随后,曹操即派人到于禁哪里传令,让于禁回到大营解释斩杀官兵一事。而曹操的本队也开始准备部署应付刘备的骑兵,以及于禁有可能的背叛。

可是,曹操抱着万一的心态等候于禁的到来。可曹操却是左等于禁不来,右等于禁不到。就连传令之人,到现在那也是杳无音讯。曹操真是焦虑万分。

难道于禁真的反了不成?

其实于禁反倒是没反。只是于禁实在是忙乎的脱不开身。

于禁此次尾随在夏侯敦的部队之后,负责的还是接应的工作。并拥有五万兵马的指挥权。

于禁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可是真干起来,那麻烦却是一点也不小。于禁自打曹军在郝萌的内应下,破关以来。于禁就一直尾随在夏侯敦的部队后面,在夏侯敦的部队把刘备的部队击散后,进行追击刘备那些仓促应战的兵马的工作。虽然刘备这些兵马的攻击力不强。也没什么突出的大将指挥或率领。可是刘备这些部队的顽强,着实得让于禁惊叹。这就跟打不死的蟑螂一样。按理说,整个部队都被打散了,那些如同散沙一般的部队应该早就投降了。可他们到好,依然在各自为战,从没有放弃战斗而归顺的。最多也就是这些部队在于禁兵力不足的地方,集中兵力突围跑了。可然后他们就藏在暗中跟于禁游斗。

不过,这些地方虽然难缠,可那最多也就让于禁多费些手脚罢了。零散的小规模战斗,对于如今大势已成的整体战役来说,那实在是构不成威胁了。于禁原本也不过在做一些接应、清尾的工作而已。

可是,天刚放亮的时候,于禁忽然接到夏侯敦所率的前部军队,遭到了刘备骑兵的突袭,而夏侯敦的部队,由于主将的生死不知,在没人率领之下,被敌军骑兵杀的大败。

于禁闻报,当然不顾疲倦的率兵接应去了。可谁成想于禁和对方武将一照面,于禁根本就不是来人的敌手。不过,于禁的武艺也不算是废材一根,在敌将的突袭之下,接个一两招,那还是能做到的。而于禁就利用这工夫,指挥手下把那人围住厮杀。

但是,如果,敌人只此一个的话。于禁这样处理,确实是一个稳到极点的好方略。可是,人家也不是傻子,那也是带着兵来的。狂野的骑兵突击,那可不是什么好消受得美事。

这一回,就看出于禁的大将之材了。平原之上,无依无靠的步兵应对骑兵的冲击,那绝对是死路一条。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而那于禁则非常技巧的把大军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且战且退,纠缠对方前进的步伐,另一部分快速的后撤五里。与当道之上,扎下营盘,立好障碍,围栏,壕沟。让弓弩手做好射击的准备。随后才让负责断后、纠缠的部队,绕营寨而过,从后营入内。以密集的箭雨阻击对方的骑兵。让其不得不无奈退去。

而曹操传令的时候,于禁正是在忙于指挥部队的时候。当时于禁接到曹操的命令,随口跟传令之人说道:“敌军势大,无法脱身。待敌军退却,我再与你面见丞相。”

那传令之人眼见事情如此,也是无可奈何,只得等待于禁。

可这些对于完全不了解实情的曹操来说,那时一点也不知道。

等待是一件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尤其是曹操这种人物。此时,就连一旁的人,也不敢再打保票说于禁没有造反了。

终于,曹操的耐心消耗殆尽了。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延误军机,让刘备他们联合于禁占了先手了。必须尽快平定于禁的叛变,这样才能在没有内患的情况下,快速的平定刘备他们。

可是,就在曹操令箭都举起来的时候,突然有人来报:于禁回来了。

曹操心神一松,随之又一紧的问道:“于禁带了多少的兵马回来?”

底下人回道:“禀丞相,于禁一兵一卒未带。乃是单人独骑回来的。”

曹操松了一口气,平稳得说道:“让他进来。”

于禁刚刚走进营帐,就问曹操怒问道:“于禁你可知罪?”

于禁不卑不亢的说道:“属下只知杀敌,不知有罪。”

曹操问道:“既如此,因何有士兵说你联合刘备,斩杀本部的官兵?”

于禁回道:“属下从来没有联合过什么刘备来斩杀我军官兵。属下只是在执行接应夏侯敦将军部队的时候,斩杀过几个祸害我兖州百姓的军中败类,以正我军规而已。这兖州的百姓,那可都是丞相的子民。岂可让他们祸害,败坏了丞相的声名。”

原来夏侯敦的部队,多是由白饶那些归降的虎狼之徒组成,本来这些人在曹操严酷的军法管制下,有所收敛。可是曹操在攻打徐州的时候,为了尽快的攻打下徐州而大开杀戒。这些人的血腥欲望也就又被点燃了。如今这些人在攻克关隘之后,也就管不住自己了。那些尾随夏侯敦在前面追杀刘备部队的兵马暂时还没时间想到此事,可那些拉在后面的就没这个顾忌了。烧杀摞掠等等事情,该怎么干,那就怎么干了。这就让尾随其后的于禁看不过眼了。在徐州,那是敌人的领地,又有曹操的命令,于禁也就睁一支眼,闭一支眼了。可如今这兖州却是自己部队的大本营,于禁也是兖州本土人,怎么能让这种局面再次发生呢?故此,于禁把那些不服从命令的,统统的按军规给杀了。这也是曹操部队的一贯作风。

曹操一听于禁这样说,曹操当时就明白了。可是曹操还是追问了一句道:“那本相传你,你因何迟迟不到?”

于禁坦然说道:“敌军至,当拒敌为先。此等闲言碎语,如何瞒得了丞相,这又何须分辨?”

曹操哈哈到笑道:“将军深知我心也。本相适才之言,皆为宽他人尔。将军能于混乱之中,率疲惫之军,御强敌,立坚垒。有不可动摇之节。虽古之名将,皆有所不及尔。”

曹操可谓是奸诈之极。轻轻的两句话,就把自己怀疑于禁的事情抛开了。显得曹操询问于禁,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于禁的清白。而最后曹操对于禁的夸赞,更是让于禁对曹操感恩戴德。

不管怎么说,曹操又一次的危机,在于禁的努力下,曹操又成功的挺了过来。

可曹操一缓过手来。刘备可就吃不消了。

张绣的三万精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