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也就是刘明的这些玻璃都是自己炼的。而刘明又在糜氏兄弟的建议下,为了维持玻璃制品的神秘性和奇货可居性,没有进行倾销。造成了大量的玻璃堆积,这才浪费的起。

但是,刘明在用过了之后,唯有一个字表示:值。此时适逢乱世,不管是有志之士,还普通的豪族,现在都是囤积米粮,招募庄丁以自保。所以这些奢侈的东西此时根本没用,都是卖不出去的。就连老百姓都要镜子没用。那自己还卖镜子干什么。可是,每当自己在走关系的时候,适当的用一面黄金宝镜当作稀世奇珍送出去,走走关系,每每能起到震人心弦的作用。这样就值了。尤其现在又做出了望远镜,虽然浪费的太多了。可军事意义太重大了。所以,刘明坚决的支持糜竺提出来的:不卖!管制!保密!这个三个方针。

此战,刘明军队大胜。不过,除了一些俘虏之外,刘明也没落着什么其它的实惠。毕竟淳于琼是出城作战,军需物资什么的都在城里。战场上掉的那些兵器,刘明也看不在眼里,那些东西也就捡一些有用的铁器进行回炉另造。其它的也就丢了算了。没有什么保留的价值。

淳于琼没抓着。袁绍手下淳于琼这些当将官那可都是有马匹的,他们又全是在后面督阵的,局势不可挽回的时候,淳于琼率先就跑了。刘明的左翼人马根本没堵着。而且渤海城守城的周昂也是一个狠主。淳于琼等人一进城,立即就命令紧闭城门,收起吊桥。对于那些跟随在淳于琼身后跑回来,堵住城门的士兵,那就是一通的乱射。杀戮无数。不过,城门也因此顺利的关上了。一点的机会也没给刘明他们留。

好在刘明的目的也不在渤海、以及淳于琼的身上。对如此情景也是比较满意的。尤其是周昂的作为,让那些流落在城外的冀州士兵在知道自己被无情的抛弃了之后,伤心之余,彻底的放弃了抵抗。让刘明部队在接受俘虏的时候,轻松了不少。也便于刘明部队今后的宣传。更是让刘明满意。

刘明是满意了,可淳于琼却嘀咕了。按理说,一战击溃了敌军的主力。理应应该强攻猛打,趁着热乎,赶快抓紧时间破城。可是刘明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这可让淳于琼毛咕了。

反常!太反常了。劫后余生的淳于琼看着眼前在渤海城外忙忙碌碌修筑营盘的幽州兵丁,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淳于琼这回输了,而且输的还挺惨。可淳于琼刚回来的时候并没有当回事。兵家胜败,那乃是平常的事。这回自己败了,那是自己准备的不充分。只要自己还活着,那今后的胜负就难说。

故此,刚兵败回城的淳于琼只认为幽州军队能拼善打,不愧是天下第一军的名号。可淳于琼对守城还是充满信心的。毕竟守城和野战不一样。从城下往城上射箭,能比城上往城下射箭更远、更方便吗?你再厉害的骑兵能直接跳上城墙吗?还不是得用步兵向上堆。到时候,那就看攻城和守城之间的手段如何了。以自己现在剩下的这五万多人,配上这些年来贮备的守城器具,再加上渤海城自主公接管以来,就为了防范幽州而连年加固、加厚的城墙。就算刘明有再多的军队,那没个俩三月的,也别想攻破渤海城。可到那时,主公早就带着大部队支援来了。幽州的这点兵马算什么?

可是,此时,淳于琼看不懂。以幽州这方面的动静,这分明是打算长久围攻的意思,一点也没有速战速决的表示。这是什么意思呢?消耗战?不能呀。主公这边五十多万的兵马。幽州那面差不多也是这个数。两边消耗,对谁也没好处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淳于琼搞不懂。周昂也搞不懂。朱灵那就更不用说了。人总是对于自己搞不懂的事情感到恐慌和恐惧。人吓人,吓死人。就是这么回事。现在淳于琼这些人就是这样。

最后。淳于琼和周昂一商议,搞不懂也就别想了。赶快给主公写信求救兵要紧。这要是渤海城这道防线被攻破了,那后面主公发家的渤海郡可就再无屏障可守,这要是被幽州长驱直入了。自己这些人是吃罪不起的。

连夜,朱灵带着淳于琼的书信就直奔信都,向袁绍请求援兵去了。

渤海城的一举一动,那都在幽州军队的监视之中。可也不知道是朱灵的武艺高超,还是幽州部队在得到胜利之后,松懈了。朱灵经过一番拼杀,愣是冲了出去。

至此,淳于琼才多少放了一些心。认为战况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可是,就在淳于琼放心的同时,幽州刘明的帅帐里在得到朱灵冲出重围的消息后,那也是欢笑不断。

刘明点头对贾诩说道:“不错。按计划行事吧。”

贾诩接令,立刻就按着既定的方针安排了下去。

次日,天刚蒙蒙亮,睡下还没有一个时辰的淳于琼就被手下叫醒了。

淳于琼慌慌张张的随手下到城头一看。周昂早就等在了那里。不过,此时周昂并没有留意淳于琼的到来。而是糵呆呆的看着城外发愣。

淳于琼也连忙向城外看去。这一看不要紧。淳于琼也傻了。

只见一夜之间,幽州连营扎出了数百里,把渤海城彻底的包围了。围的一个铁桶相仿,水泄不通。

老天爷呀!这得多少的兵马呀。淳于琼被幽州庞大的兵力彻底的镇住了。而且,淳于琼敢肯定,这些连营绝对不是虚张声势的空营。肯定是实实在在的兵马。别不得不说,单是此时在幽州营地外面挖壕沟,然后用挖出来的土,堆土城的士兵就不下二十万。也就说幽州这回最少也派了五十万到七十万的兵马来攻打渤海城。

淳于琼彻底的傻了。这幽州也太能装了。别人都有五万兵马就说成十万兵马,有十万就说成二十万。为的是吓唬别人不敢妄动。可这幽州倒好,有这么多的兵马,竟然只说有五十万。太可气了!现在这里的兵马都不下五十万。那再加上幽州其他地方防守的兵马。这幽州兵到底得有多少兵马呀?

淳于琼算不下去了,头疼!单只是眼前的这么多兵马,自己的这个渤海城就没法守。对方拿人推,都能把渤海城推平了。你说这城可怎么守?淳于琼心烦之下,喝闷酒去了。实力悬殊,必输无疑的战争还有个什么打头。

此时,淳于琼也明白了,对方有如此多的兵力,只要这些兵马都有自己兵败当日所遇到的那支部队一半的水平,自己的主公袁绍这回也就算完了。冀州肯定要换主了。人家不立即攻城。就是想和自己的主公袁绍在这里决一死战,分个胜负。现在自己守城,一点的意义都没有了。现在自己只能等着自己得主公袁绍带大军来决战了。这样的战场上,已经没有自己表现的机会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二百四十回 围城打援

大年初一,祝各位阖家团圆——

意外!意外!绝对的意外。 

虽说朱灵心系渤海城的安危,赶路,赶得急了一些。可朱灵毕竟还是在老老实实的赶路,他也没招到谁,惹到谁。更没有踩到什么花花草草,吓倒什么小朋友什么的。可是这老天爷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神经。这朱灵五万的大军,这支绵延开来有七八里长的队列,刚刚转过这个小山坡,朱灵队列的后方就下起了一阵小偏雨。

其实,下点下雨也没什么的,都是精锐部队,个个身体壮着呢。谁会乎这个?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走在队列后面的士兵的身体都比较虚。淋了这点小雨,竟然一个个的摔倒了。

万幸。好在这场小雨是偏雨,只淋了朱灵队列后面的部分兵马。对其他地方的兵丁根本没有影响,甚至于在队列前头的兵马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但是,朱灵队列前面的兵丁虽然不知道队列后面下怪雨这回事。可是,老天爷还是公平的,虽然老天爷没给队列前面的兵丁下怪雨,可老天爷却赏赐了他们一阵石头雨。人头大小的石头,铺天盖地的砸了过来,这可比后面的那场怪雨要声势浩大的多,也壮观的多了。

措手不及的兵丁,被砸的那个惨呀。那些被砸中脑袋的士兵到简单,一言不发的就死了。可是被砸到腰,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那些兵丁,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那惨叫之声,真是此起彼伏。

朱灵大军的前后队列当时就乱了起来,而朱灵也立马就糊涂了。怎么回事?有埋伏?不能呀。这条路,自己可前前后后走了不下十几回了。过了这道山坡,那就是一马平川的大道,根本就没有可以埋伏的地方。就是刚才那座小山坡,地势也不险峻,道路也不崎岖,而且山小、林少。也没什么可以埋藏大批伏兵的地方。自己不可能中埋伏呀。

但是,很快朱灵就不用因为困惑而烦恼了。震耳的马蹄声从朱灵的左侧响起,随之,一股漫天的征尘也飘了起来。这熟悉的马蹄声,立马就让朱灵明白了过来。不好,中埋伏了。这是幽州的骑兵。

虽然朱灵此时还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埋伏在了哪里。可朱灵还是本能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快速的下令:结阵撤退。

朱灵想的是挺好,也不愧为有几分将才。可是,漫长的队列,命令的传达本来就不是那么快捷的事情。何况此时朱灵大军的前部和后部都乱成了一团。这个命令的传达就更不好使了。

只见朱灵大军的中部士兵在得到了命令之后,老老实实地遵从命令向后退,可队列的前部和后部却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是该前进还是后退。朱灵的大军整个乱成了一团。

就在朱灵大军混乱的时候,幽州的铁骑杀到了。如此平坦的大地,快马扬鞭,几里的道路,那还不是眨眼就到。到了切近,标准的幽州强骑兵的突击方式。首先是在距敌八百步的时候,每个强骑兵都取出了蹶张弩进行首轮的远程打击。然后挂好蹶张弩,架好长枪,进行突击。

可怜朱灵的部队,此时正是一字长蛇的行军队列,柔软的侧翼哪禁得起幽州强骑兵的突击。就仿佛纸片似的,被人随手撕了一个粉碎。

而幽州强骑兵犹如滚滚的洪流,势不可挡,冲过去了之后,毫不停留,一直过去了三里开外,这才调转了马头。此时,幽州的强骑兵已经借助腰力和脚的蹬踏之力,上好了蹶张弩的弩箭。第二轮的打击又开始了。

随着朱灵帅旗的陨落,久经训练的幽州强骑兵同时大声喝道:“朱灵已死,跪地投降者免死!”

如雷的怒吼声,震荡在整个战场之上。残余的袁绍兵马,纷纷的跪地请求投降。

战役在短短的时间内结束了。远处观敌瞭阵的刘明,十分的满意。

这些年来,刘明指挥的战役无数。唯有当初得晋阳之战,兵马损失的最多。其后,刘明在做好的充分的准备,打造了大量的攻城利器之后,可攻城战的人员伤亡,还是要远远的大于野战当中的人员伤亡。为此,刘明动了无数的脑筋。最后,经过了群策群力,这才有了这个完善的围城打援计划。

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着计划进行的。如今的这个围城打援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了。看来只要肯动脑,损失还是能减小的。只要避免攻城战,伤亡率就可以直线的下降。

贾诩看着眼前的战果,心里也是十分的欣慰。这个大胆的计划,饱含着主公、自己和荀彧等人多少的心血呀。其中,心里战,引导战等用法,更是让人匪夷所思。而这一切,更是在出兵冀州之前就早已制订好地。

原本杨军他们最初的计划是惦着引袁绍主动出击,利用幽州的防御优势,配合幽州的群众战争,把袁绍出击的人马全部消灭在幽州地界。

可是,这样一来,却把战争的主动性交到了袁绍的手里,而当袁绍联合董卓同时出击的时候,这其中就有太多的变故和不确定的因素了。最后,那个方案被主公否决了。

随后,主公作出了主动出击冀州地战略方向。可如此一来,出征的兵马数量就是一个问题所在了。由于留给吕布镇守边关的兵马有十万之众,现在幽州现存的兵马也就剩下二十多万了。可是,大军出征之后,幽州也不可能完全的一点兵马也不留。除了那些维持日常治安的兵马不能动之外,还需要留下一些正规军作机动部队,好应付一些突发事件。故此,出征的部队,最多也就可动用十七万得兵力。

在这个基础上,攻城战肯定是打不了了。没有防备能力的,能主动献城的那都好说。可是,像那些准备充足,防御完善的坚城。一般的攻防损失都在五对一。就算是主公新近制造的攻城利器精良。可那也在三对一左右。但是,就算是一命换一命又如何?幽州的这十几万的人马根本就不够换的。而冀州算得上是坚城的则有渤海城、南皮城、平原城,信都城等等的好几座。而袁绍的兵马更有五十万之多。

故而,在主动出击的同时,主公又提出了尽量避免攻城战的战略构思。可是,就算是不作攻城战,袁绍还有五十万的大军。虽说在决战的时候,袁绍肯定不可能派出全部的兵马,他必然也要留一部分的兵马留守冀州各地。可是,那袁绍也最少能派出四十万的大军。虽然以幽州兵马的强横实力一样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可那也绝对是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也就不可能在应付随之而来的董卓兵马了。

最后,大伙制定出了这个完善的计划,动用了安排在袁绍内部的内线人员,使其影响袁绍谋士的思路和判断。其中已经投靠主公的冀州当地豪族的功用,那也是功不可没。这是一场引导中的战斗,袁绍的一举一动,始终是按着自己这边的意思在行动。

胜利的果实,总是使人高兴的。刘明、贾诩都心满意足的准备着招待袁绍第二波援兵的到来。

可袁绍的渤海城那里,却又一次的经受了考验。

幽州大营修筑好了之后,虽然从来没有进行过攻城的行动。可是,劝降的喊话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更是有大量的宣传单,劝降书,随着弩箭射入了城里。弄得渤海城里人心惶惶。而现在,朱灵的人头更在幽州大营前面挑起来了。渤海城中的压力更大了,骚乱也更大了,一场暴风雨在酝酿。

要知道,虽然刘明的兵马全都不在这些营帐当中,可这绵延几百里的大营,那也绝不是空营一座。淳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