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奈三国-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明一听,心里那个气呀。你这个家伙,有主意就赶快说呀,对那个小岛上的土著,还讲什么王道不王道的。不过,现在正是发挥贾诩用途的时候,刘明当然不能怪罪贾诩了。当下,刘明不动声色的对贾诩说到:“文和无需顾虑。为我子民的千秋万代着想。任何计策,单说无妨。”

贾诩这才阴险的说道:“主公,以那源将军所上的表彰之中写道,那邪马台的女王,不过才有七万多的子民,就算上她统治的那三十余的小国,那人口也超不过几十万。而算上与他互不统属的其他岛国,那也统共不过百余万的人口。而且,战争的时候,它们真正能排上用处的也绝对不会太多。况且,咱们要是出兵的话,肯定是要以源将军复仇的名号行事的。那样的话,那就成了邪马台国家的内乱,其他的岛国更不会参与了,以免引火上身。等源将军拿下邪马台之后,就可以利用邪马台的兵力去征战四方,而咱们的军队只需要进行一些协助罢了。故此,在咱们平定了公孙度之后,只要训练上十万的水军,绝对可以一统整个岛国。而当咱们统一了那个岛国之后,可以让他们派代表请求归顺咱们大汉,那样咱们就给他们一个瀛洲郡的名分,让他们安心的稳定下来。然后,咱们再以剿灭海盗为名,禁止他们私造船只,凡有私造船只者,一律以私通海盗的名义斩杀,所有的船只,只能由咱们统一的制造。使其在长久断绝造船之后,失去建造任何的船只的技术。其次,鼓励他们发展农业,把咱们梯田的技术也教给他们,让他们在成为咱们粮食的基地后,把所有的森林都砍了,全都变成农田。使其全岛之上,永无十年之上的木材。使他们就是会造船,也没有造船的木材。再次,分化他们的族群。给他们编名造册,使他们有贵姓和贱姓之分。贵姓者,成为武士家族,使之为咱们服务,不适生产,享受荣华富贵。贱姓者,操持劳役,成为温顺良民。而无姓者,则没有任何的保障,处在最底层。受其他贵姓和贱姓人等欺凌。而贵姓,贱姓,无姓之间也不是绝对的,无姓者可以在官府登记,两代后,无任何的不良记录,第三代人可以成为贱姓者,而贱姓者如果能够连着两代为咱们出力,同样可以成为贵姓者。而贵姓者除了有相对数量的限制,还有能力考核和忠心考核的限制,如果超过一定的数量,排名最后的,就要产生一定的竞争。以定取舍。同样,能力和忠心不足的家族,也会贬为贱姓。而且,不同的阶级,咱们一定要给他们看出不同的待遇来。那这样一来,它们都会争着靠拢咱们,以奴役他人。咱们在那里的统治也就稳固了。再其次,既然他们是女王统治的国家,那咱们正好还可以限制他们的男丁数量,鼓励他们多生女婴。咱们可以定一个‘十一杀’的命令。除贵姓之族外,其他的每十户为一组,一组之内,只可生育十个男婴。无论是几户生的,第十个男婴之后的男婴,一律斩杀。十户互相监视,违令者以不敬女神之名杀掉,包庇者同样连坐,出首者,则可得到巨额的奖励。这样一来,长久之下,他们必定阴盛阳衰,也就更不会有什么可以异动的了。而且,这更容易形成庞大的家庭负担,这样他们的人口也不会快速的发展了。最后,咱们派驻到那个海岛上的兵丁和官员,兵丁随着每回运送物资的船只进行更换。官员则像咱们其他地方上的官员一样,每三年一轮换。而移民者,则享受海岛上最大的优惠。这样一来,咱们的官员和兵丁都不与当地之人进行同化,那这个海岛也就不会孤立出去了。而那些土著孤悬海岛,对外,在没船的情况下,绝对不会威胁到咱们内陆。对内,由于分化的统治,也能让咱们的统治长治久安。”

刘明听的是目瞪口呆,这贾诩真是太毒了。这一切竟然都是在冠冕堂皇的大义名分下进行的。先是借复仇的名义出兵,然后就是扶植傀儡,借刀杀人。随之就借清剿海盗之名,行闭关锁国之策。最有气的,现代那会儿都是退耕还林,贾诩到好,来了一个毁林造田。给他们来个连根断,再想造船出来都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成为自己的产粮基地。对外交流全被自己控制着,至于那分化政策,就更别提了。简直和现代的以夷制夷没什么区别吗?而那个男丁政策,更是绝,看起来用不了一二百年,那里就可以成为‘女儿国’了。到时候,再移民过去的人就该有福了。

刘明又暗自嘀咕了贾诩几下太阴毒了。不过刘明的心里还是嘿嘿的笑道:阴毒是阴毒。不过,我喜欢。

随后,刘明在这个基础上,又给贾诩补充了几点。一是,占领了那里之后,一定要普及汉话和服饰。可是文字则一定只能掌握在少部分人的手中。二是,统一那里的货币。而货币的来源只能由幽州这里提供。三是,定期在那里举行选美比赛。前三十名,都用超额重金买下。贩运会内陆,使生育她们的家庭从此衣食无忧,而且无姓者,可以因此此为贱姓。贱姓者可以减少十年的等到时间成为贵姓。而贵姓则可使其嫁入内陆的官员家中,使其地位更稳定。以此来诱导他们生女的好处。

贾诩全都一一记了下来。准备在平定公孙度之后,按此实施。

刘明现在心神具畅,再也没什么好考虑的了,继续起兵向辽阳逼近。可刘明不知道的是公孙康也正在那里时刻等候着刘明大军的到来。

 第二百零九回 自大狂

十一黄金周,悠闲看书日。/ 祝君节日快乐,读书快乐。

滚滚的大辽河之水,川流不息。那宽阔的河面,绵长的河道,如今就拦住了刘明大军的去路。

刘明早在来到辽河之前,就已经得到过许多关于大辽河的报告了。知道这个辽河乃是一条非常大的河。虽然还比不上长江和黄河,可那也相差不远了。而且这大辽河全长不下千余里,河宽数里。水深不知其底,川流涌急。不易澄渡。而古时候这条河被称为句骊河,直到本朝才改为了大辽河。

可刘明知道归知道。直到刘明亲眼目睹了这条河,刘明这才知道这条河是多么的壮观,多么的波澜壮丽。多么的难以逾越。

现在,刘明的军队就扎在这里了。过不去了。沿岸的所有渔船,早就被公孙度他们收走了。就连能架浮桥的木材多没给刘明留下多少。若是刘明想靠几个摆渡的舢板过河,二十来万的大军,那过河的日子可就有的等了。

而这也是慕容兴的第一个依靠。而那公孙康更是毫不客气的断言:就凭着这条辽河,刘明要想过河,那真是难如登天。

确实!刘明现在就在这里犯愁,满营的众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连一直足智多谋的贾诩,如今也是有点束手无策。这完全是自然灾害,绝对不是什么智谋和武勇可以改变的。虽然刘明一直被手下视为半仙之体,他的那些武将,个个也是神勇无比,可是他们也毕竟不是真的神仙,不可能凭空的变出桥来。

不过,这还不是最为让刘明头疼的。毕竟若只是如此的话,凭着刘明如今的后方运输能力,叫人送上所需的物资,搭一座的浮桥,还是轻而易举的。可刘明最犯愁的却是那飞旋在头顶之上,负责为自己侦查四周大股人马动向的苍鹰,传回来了河对面有大批的人马正在驻扎在那里的情报,而且数量绝对不在少数。

其实,河对岸有阻击的敌军,早就在刘明他们的估算之内,毕竟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条件,不加以利用,那公孙度他们就真的成傻子了。不过,如今他们真的布下了这样的伏兵,那不管是他们将要阻止自己的部队过河,还是准备在自己部队过河的时候,半渡而击之,那都是对自己部队大大不利的。

刘明犯愁的想到:难道自己兴师动众的来了,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和公孙度隔河相持,只能等以后在这里造了大量的船只之后,再继续攻打公孙度他们么?

不过,天助自助者这句话,那真是一点也没错。不管是这刘明是不是真的有几分天运。那刘明发动全军寻找过河的办法,还是真有成效的。

就在刘明最愁的时候。那田畴不愧是当地的望族,就是神通广大,竟然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个老渔夫。这个老渔夫在辽河打了半辈子的鱼了。而且年轻的时候,还驾船沿辽河入过海,打过霸王鱼。

刘明一听,太高兴了。只要这辽河通海,那就好办多了。到时候自己把甘宁的水军调过来。那问题就全解决了。虽说一般的海船进不了内河,可是甘宁的那些小船算得了什么真正的海船,在河里面打,正合适。

刘明二话不说,立马重赏了田畴和那个老渔夫。让那个老渔夫带路,领甘宁的水军过来。

十几日后。甘宁的水军从辽河湾,逆流而上,由双台子河,进入了辽河,来到了刘明这里。

刘明更在公孙康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情况下,留下一万的兵马,在大营里,虚张声势,作出伐木造桥的假象。而大部队则偷偷的绕道下游在甘宁的水军帮助下,连夜过河。

等到天明的时分,那公孙康非常惊讶的发现刘明他们已经全过来了。而且连营盘都立好了。

不过,公孙康虽然非常的奇怪刘明他们是怎么过河的。可是公孙康还是对自己的秘密部队充满了信心。认为自己拥有可以绝对克制刘明重甲骑兵和突骑兵的秘密兵种。到时候只要一开战,绝对可以接着把刘明的大军,连营拔起,赶下水去。而刘明的大军更会因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只能任由自己的宰杀。或是向自己乞降,以求获得活命。

公孙康一时陷入了自己的幻想当中。不由得兴奋不已。立即传令:列队出战。讨敌叫阵!

而公孙康的这一行动,还真的把刘明等人弄得一愣。因为刘明和贾诩等人早就从沿途的各个城镇毫无抵抗的行动当中,断定公孙度他们是准备坚壁清野,聚集兵马,坚守不出了。要是自己等人还没过河,那公孙度他们据河坚守,或是半渡而击。那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可如今自己等人明显是已经全部安全的过河了。那公孙度的军队按道理就应该撤退了。可他们如今却出人意料的主动出击。难道他们还另有什么花招不成?而且还没被自己等人看破不成?

要说这打仗,就跟下棋一样。最烦的就是看不透对手想什么,接下来又要怎么走。因为这证明了对手的棋力比你高许多,而且他还在随时掌握着主动。

现在,刘明和贾诩就陷入了这种困惑之中。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刘明和贾诩是想得比较多,陷入了自己吓自己的牛角尖中。可那一旁的三爷张飞,他可管不了那么许多。

刘明大军这一路之上的攻城略地,那叫简单,偌大的黎昌郡,就没有一个城池是正正经经抵抗的。全都是刘明得兵马一到。立刻就乖乖的投降了。可如此一来,这一道上,可把三爷张飞憋坏了。张飞手痒无比,可就是没有一个地方规规矩矩跟他打的。如今可算是有人规规矩矩的来讨敌叫阵了。张飞那个高兴,那个兴奋。就盼着大哥的一声令下,自己就可以痛痛快快的杀一番了。可是,没想到大哥竟和军师贾诩商量起没完来了。

张飞实在是忍不住了。冲着刘明一抱拳说道:“大哥。外面那小子正在叫阵那。咱们要是不出去,可就叫他们小瞧了。小弟不才,原讨一支将令。带领一哨的人马,杀散这些烦人的苍蝇。让大哥和军师商量的时候也清静一些。”

刘明一听,不由自主地笑了。也是,既然对方叫阵了,那自己这面也不能不出阵。而且对于这种无理头的行为,还是随即应变,以绝对的实力破除一切最好。

刘明和贾诩对视一眼,相互一笑,都知道自己想得太多了,还不如张飞来的实际呢。刘明立即下令,列阵出迎。看看对方到底搞什么鬼。

刘明地大军分为了八路,列阵出迎,前方由弓箭手压住了阵脚。弓箭手方阵之间留出空隙,便于后面的重骑兵快速突击,随后是五万的精锐步兵护住了本阵,左右两翼则是由突骑兵随时准备攻击。

而公孙康那里等刘明的大军列好了队形。打马来到阵前,高声喊喝道:“我乃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是也!对面领军的将领,进前答话!”

张飞凑近刘明跟前说道:“大哥休要理他。待俺老张过去,一矛把他挫死。也就是了。”

刘明摆了摆手,对张飞说道:“三弟。既然这个家伙叫我出去,我若是不去,岂不叫他人小瞧。待我过去看看他要说些什么。又有何妨?”

刘明叫贾诩督好了本队。自己打马上前。后面典韦寸步不离的跟了上来。刘明笑了一下,知道典韦的脾气。当下也不在多说什么。由典韦跟着了。

张飞刚才虽然无奈的阻止不了大哥刘明。可现在看到典韦跟着了。多少也放下了心来。

而公孙康看到刘明竟然还带了个人过来。轻蔑的撇了撇嘴,暗想对面的家伙,真是胆小的可以。算不得英雄。就这样的人。也还配统帅大军?刘明那里也是真的没什么人才了。

刘明到得近前,看到公孙康的这幅德行,心中来气,刘明心说:你小子叫我过来不知道有嘛事。你就这副表情呀。刘明有心恶心他一下,高声喝道:“我乃汉恒帝之堂弟,当朝天子之皇叔,本朝的太尉刘明是也!你这逆臣见了本公还不下马请降,等待何时?”

公孙康明显在马上一栽歪,随后作稳了身形,哈哈的爆笑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格外的心寒。你就是刘明呀。真没想到世人把你吹得乌丢乌丢得,没想到你竟长这样,还这么的胆小,真……”

还没等公孙康继续说完,那随刘明来得典韦就受不了,大喝一声:“竖子斗胆!拿命来!”说着,典韦连马都懒得催。直接就从自己的马上蹦起,双脚一点自己的马背,身形立马就蹦到了公孙康的马背上。大手一伸,就把公孙康的脖子给掐住了。就惦着把公孙康的脑袋拧下来。

此时,公孙康都吓傻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倒是刘明知道典韦本来就步将出身,一身的武功好的出奇!越涧跳岭,如履平地。故此,刘明也没怎么惊奇。而且刘明又想到这回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