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私大明- 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到王守仁安排好按察使司的事情后,立刻就和周重开始筹划海军军校的事情,说起来海军不受朝廷的重视,而且大部分注意力又被北京的陆军军校吸引走了,所以海军军校受到的阻力极小,教员和学生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等着把军校建起来开始上课了。

今天周重心血来潮,与王守仁、焦芳一起来到军校的工地,这里是松江府东侧临海的一片丘陵地带,整个军校就是建造在一座临海的山丘上,其中临海的那一面建造的是军校的主体,里面的校舍、食堂、宿舍之类的都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有些建造比较早的校舍,已经开始有教官在里面教学了,只是后山的练兵场还没有开建,周重三人今天就是来监督练兵场的堪测的。

说起军校的练兵场,并不仅仅是大明普通军营里的那种练兵场,而是包括各种地形,以及火器试验、固定船台等等多个场地的合称,需要建造的规模并不比前山的校舍小,甚至花费的钱财还要多一些,毕竟军校里的学生可不会只坐在教室里学习,大多时候都需要把学习到的知识在练兵场上转化为实际的本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军校学员。

现在已经是正德九年的冬天了,今年的冬天虽然不像正德七年那么寒冷,但却来临的极早,而且温度下降也很快,至少比平时的冬天冷多了,比如像周重他们三个在后山监督了一会工匠们对练兵场地的测量,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被这里的山风吹的全身发冷,年老的焦芳更是感觉受不了,鼻涕都流出来了。

周重自己也冷的受不了,松江这边的冬天阴冷潮湿,小风一刮让人全身都像是泡在冰水里,别说焦芳这样的北方人了,就连周重这样在松江长大的人也受不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周重就带着焦芳找到一处背风的地方,让护卫砍了一些干枯的树枝升起火,又从给工匠做饭的食堂里找来一些番薯,等到火烧起来后,将里面烧到一半的黑灰分出一堆,然后把番薯放到里面埋起来。

等到身上烤热了后,里面番薯也焖的差不多了,就在他们刚准备要吃时,王守仁闻着味道也找来了,当下总督府的三位高官一边闲聊,一边把灰里的番薯扒出来,揭开外面已经烧成焦黑色的外皮,露出里面如同黄玉般的嫩肉,一股香甜的气息撩的人胃口大开,当下也没人客气,埋头大吃起来,不一会的功夫,三人手上脸上全都是黑灰,丝毫没有一点为官者的风仪。

“大人,您献给朝廷的这个番薯实在是太好了,不但产量高,而且生熟都能吃,听说现在满大明的庄户都在种这个东西,连边军那里都已经将番薯做为军粮了,而且我朝北方地区也已经实现粮食上的自给自足,对于南方的粮食也没有那么依赖了,如此一来,光是运费就能节省不少,更别说其它的人力物力了。”王守仁吃着烤番薯,嘴圈上全是黑灰的笑道。

“哈哈哈~,所以说咱们大明就不能光把目光放在国内,而是要向外看,你看番薯、玉米和辣椒,这些都是产自万里之外的大陆,那里可不光有这几样作物,另外还盛产金银,葡萄牙人为什么会同意一下子赔偿我们两百万两白银,主要就是欧洲人发现的新大陆上盛产白银和黄金,导致欧洲的白银并不怎么值钱,另外还有南洋的铜和黄金,倭国也同样盛产的白银,这些都是我们大明急需的,而且只需要我们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海外的这些资源就任我们索取,军校正是大明走向大海的第一步!”周重听完也是大笑着说道,他的这些话其实并不符合大明的主流价值观,甚至在一些读书人看来,简直与强盗无疑。

听到周重对海外的描述,焦芳也是大笑道:“不错不错,老夫活了一辈子,目光也只限于大明国内,可是直到来到总督府后,这才发现原来咱们这个世界大的很,海外的物产甚至比大明还要丰盛,咱们若是不取的话,迟早也会便宜别人,所以咱们大明一定不要客气!”

焦芳活了这么大的岁数,早就看透了世情,身上也没有一般读书人的迂腐,对于周重的强盗理论,他也十分的支持,甚至在他看来,只要是能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哪怕是把海外抢光了也很正常。

王守仁不但是儒学大师,同时也是个哲学家,他在刚听到周重的强盗理论时,心中想到的却是自己在南洋见到土人暴乱,以及当地汉人对那些土人的厌恶,大明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载了,想要让多出来的人活下去,就只能开始向外扩张,而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肯定会与外界的族群发生争斗,至于周重提到的海外资源,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大明百姓主动向迁移的诱饵,毕竟人人都是逐利而行,只有看到了黄金白银那种实在的利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从大明迁移出去,比如现在南洋那边已经传出发现了不少的金矿和铜矿,据说现在大明沿海已经有人主动乘船去南洋淘金了。

想到南洋,王守仁忽然想到一件事情,当下开口道:“总督大人,前段时间据一些前往印度的商人回报,葡萄牙人似乎又开始在印度那边增兵,同时还有不少战舰从欧洲到达印度,您觉得葡萄牙人会不会贼心不死,再次进攻南洋?”

“伯安兄,你要记住一件事,那些欧洲小国,不论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甚至还有法兰西人、英格兰人等等,这些欧洲人统统都是一群强盗,他们对于我们大明和南洋永远都不会死心的,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增强实力,然后彻底的在大海上打败他们,甚至让他们永远的滚回欧洲老家,只有这样,我们大明才会更加的安全!”周重最后有恶狠狠的道,对于那些欧洲强盗,他没有丝毫的好感,若非距离太远的话,他真想带领着大明的舰队去欧洲肆虐一番,让那些欧洲白皮鬼尝一尝大明强盗的厉害。

第四百二十三章 朝鲜劳工

周重三人在军校检察了一圈后,并没有直接回松江,而是又去了松江府东北方向,也就是后世上海市区的方位,那里现在还是一片农田和河滩,不过现在却全都被四海总督府征用,当地的百姓也得到足够的补偿,周重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松江新城,毕竟原来的松江老城无论是距离长江还是大海,都显得有些太远了,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松江新城其实已经属于松江府治下上海县的辖区,再加上周重也对后世的那座繁华魔都十分怀念,所以就将这片新城直接命名为上海,这也是上海市第一次被正式立市,周重做为上海市的建造者,也被后世之人写入史册。

对于这座建造中的上海新城,周重也是寄予了极大的希望,甚至为了带动这座城市的发展,新建造的总督府衙门、按察使司衙门和布政使司衙门都在这里,另外在长江入海口的那段河滩上,周重也准备花大力气建造几座规模庞大的码头,只要码头建了起来,以上海的地理位置,海贸肯定会兴盛起来,到时借着海贸发展城市,无论是财力、物力和人力都可以很容易的找齐,所以现在他只需要把上海新城的几样基础设施搞定就行了。

只不过上海新城不比军校,毕竟这是一座真正的城市,规模远不是军校能比的,所以当周重赶到上海新城时,看到的还是一片繁忙的工地,从附近招募的劳力在工匠们的指挥下,卖力的担土运石。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天。一个个也都是累的满头大汗。身上仅仅穿着单薄的衣衫,丝毫不惧冬日的寒风。

对于建造城市,周重自然是个外行,不过不懂没关系,只要那些工匠们懂就行了,这些工匠都是从工部调来的,个个都是这个行当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只要把事情交待给他们。然后周重再把新城的要求提出来,他们自然会去按照周重的想法去完善。

所以周重来到这里并不是看工匠们干活的,而是给那些工匠们鼓一鼓劲,然后再检察一下工地上的饮食是否干净,猪肉羊肉虽然不能每天保证,但是鱼肉却很便宜,至少保证干活的人每天都能吃上一尾鱼,毕竟都是下苦力的人,冬天干活又不容易,所以在吃的方面一定要保证。

周重的这些亲民做派全都是从后世的新闻联播里学的。那里的官员动不动就下乡慰问,虽然谁都知道那是做戏。但是无论是慰问的人还是被慰问的人,都是一副入戏很深的模样,慰问的人亲切慈祥,被慰问者泪流满面,然后双方紧握双手,双目传情无语凝噎,最后要名者得名,要利者得利,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相比之下,大明的百姓显然没有后世的百姓那么精明,他们也是第一次与周重这样的高官面对面,所以一个个都是感激涕零,甚至全身都有些打摆子,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来干活的都是升斗小民,平时见到个里长都会紧张,更别说总督这样的高官了。

为了不打扰工匠们干活,周重也只能随便转了一圈就回去了,说起来今年冬天来的早,而且也比以往要冷一些,晚上甚至还会结冰,这就给新城的施工带来不小的麻烦,现在只能挑一些不受天气影响的活来干,进展速度很慢,等到来年开春暖和时,干活的人又都要回家春种,这样一来,工程进度肯定会大受影响,总督府的官员又想要早点搬到新衙门办公,看来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了。

其实解决上面这个问题很简单,周重在工地上就已经想到了,只不过某些细节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他需要找个明白人问一下。

松江府周家老宅,也就是周重临时的总督府内,周重对面前的中年人开口问道:“安良,现在朝鲜已经渐渐平定,大明迁移过去的百姓也在那里站稳了脚根,只是听说原来的朝鲜人好像对迁移过去的汉人有些不满,时常有朝鲜人聚集在一起闹事,不知这件事是否属实?”

周重面前的这个中年人正是之前平安军的首领李安良,周重暗中控制着平安军平定了朝鲜的内乱,然后用李安良的名义向大明提出内附,结果现在朝鲜已经成为大明的领土,无数汉人百姓迁移到那里,同时李安良也被正德封为高丽侯,然后被分到周重的总督府听命。

“启禀大人,本来那些朝鲜百姓大部分都希望内附到大明,毕竟这样他们才会得到大明救济的粮食,可是在那些朝鲜人吃饱了之后,却又不满迁移过去的汉人占了他们的土地,所以这才发生了冲突,现在朝廷已经派兵弹压过数次,同时朝廷也准备将原来的朝鲜百姓内迁到大明,到时分散居住,量这些朝鲜人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李安良在总督府表面上挂着一个闲职,但实际上却是时刻关注着朝鲜和辽东一带的情况,这也是周重交给他的任务。

“嗯,光是派兵弹压肯定会出问题,内迁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我大明国内的百姓已经够多了,若是再迁进去这些朝鲜人,恐怕只会增加国内的压力。”周重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不过我倒是有个好办法,咱们总督府新建的上海新城进度缓慢,开春之后又面临着劳力短缺的局面,所以你觉得若是从朝鲜招募一些人手过来做工怎么样?”

听到周重想从朝鲜招工,李安良立刻眼睛一亮的道:“大人,这个办法好,大明虽然人多,但大部分人都只看着田地里的那点收成,每到农忙时都要回家干活,唯有冬天清闲一点,但却又不适合建城,若是能在朝鲜招一些人干活,一来缓解了朝鲜那边的紧张局势,二来那些朝鲜人没有土地,只能拼命干活挣粮食养家,工程进度肯定会增长很快,这可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周重提出让朝鲜人来做工,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个加快进度的好办法,但是对于那些朝鲜人来说,却恰恰相反,毕竟人家好好的在朝鲜种地,可是因为大明的需要,一声令下就被迁到上海来干活,每天拼死拼活的干,却也只能勉强糊口,这自然没有他们以前过的逍遥。

说起来李安良在朝鲜生活了十年,又娶了朝鲜的女子为妻,本身也算是半个朝鲜人,不过他却对周重的这个提议没有半分犹豫,甚至还大加赞赏,这并不是因为李安良薄情寡义,而是他为了给自己家族复仇,需要得到周重的大力支持,哪怕是周重要他自己的性命来换,他也不会有半分的犹豫,更别说区区朝鲜了。

看到李安良毫不犹豫的就赞同自己的想法,周重也是满意的笑了笑道:“很好,既然你也同意招纳朝鲜人来做工,另外你又对朝鲜的情况最为熟悉不过,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所需要的费用我会让人调拨给你,等到春天之时,我需要最少两万的朝鲜劳工!”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会让大人满意的!”李安良也是立刻拱手道,虽然他这段时间一直负责关注朝鲜和辽东的动向,但却没有实际的事务处理权,现在周重肯给他派一个实际的事务,这让他也是十分的兴奋。

周重用人向来都是恩威并施,在给李安良布置了接下来的任务后,接下来就给了一个甜枣,只见他接下来笑了笑道:“安良,这段时间我允许你动用锦衣卫的力量,应该查到许多关于辽东女真人的情况,说说吧,对于这些女真人有什么想法没有?”

听到周重问起关于自己复仇的事情,李安良也是全身一震,不过随即又有些沮丧的道:“启禀大人,经过属下这段时间的调查,发现辽东女真人的总数最少也在百万以上,至于杀死我全家的凶手,则是建州女真的某一支,但至于是哪一支女真人,由于时间过去太久了,再加上辽东女真本来就做过不少这种事,所以现在根本查不出来。”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安良长吸了口气,然后自嘲的一笑道:“本来我还想杀光所有女真人为家族报仇的,可是这么多的女真人,根本不是说杀就能杀光的,哪怕是仅仅建州女真一支,数量也在十万以上,更别说数量更多的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了。”

看到李安良有些灰心丧气,周重却是笑了笑道:“李安良,女真人的数量喝多,但是我们大明的军队数量更多,虽然现在我暂时无法调动大明的军队帮你复仇,不过也不是没有其它的办法,比如说现在,我就有一个可以帮你复仇的办法,就不知道你是否肯做了?”

听到周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