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悍戚- 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迁都的消息一经传开,许都震动。
    反倒是汉帝的离去,没有太多人去关心。当天清晨,刘闯率百官送天子仪仗自毓秀门而出,缓缓驶离许都。没有举城欢送,更没有夹道欢呼。汉帝几乎是悄无声息的离去,在许都百姓当中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就好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的确,到这一步,汉帝确变成了一个小人物。
    李氏覆没,也使得刘协的根基荡然无存,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对于汉帝的结局,刘闯没有再去关心。
    负责护送汉帝前往燕京的,是奋武将军魏延,相信魏延一定会给予汉帝妥善的关照。
    事实上,当汉帝设计想要害死刘闯,炸毁章华寺的时候,刘闯就把这个人从心中抹消出去。那一天,他先抵达章华台大营,随后便差遣赵云和假扮成刘闯的董俷前往章华寺。
    而贾诩,此前在章华寺中便挖好了一条地道。
    当赵云等人抵达章华寺之后,便立刻进入地道,并且顺着地道离开……李家虽准备了大量天雷火,到头来却只炸毁了一座寺院。事后刘闯仔细思来,也不禁有些后怕。若不是贾诩及时发现了李家的动作,那么当天他很有可能会毫无准备的进入章华寺。
    不过,天雷火没有炸死刘闯,刘协也就彻底完了!
    刘闯只命人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往燕京的曹丕。
    相信曹丕一定会明白他的意思,刘闯也相信,以曹丕的聪慧,一定会遵从他的吩咐。
    建安十年十一月末,刘闯下令迁都。
    古都洛阳,在历经董卓之乱以后的第十五年,重又成为大汉中枢所在。
    刘闯抵达许都之后,便立刻大封群臣。
    可以说,随着汉帝北上,刘闯进驻洛阳,摄政之局已经形成,任何人也无法改变。
    这一次,刘闯不是奉天子以令诸侯,而是代天摄政。
    对此,江东孙权、江夏刘备皆表示不肯承认,可大势所趋之下,两人即便反对,又能如何?
    刘闯是皇叔,而天子北上,镇守过门,他暂领朝政又有何妨?
    在这种态势之下,诸葛亮于关中突然起兵,兵进武都,虎视汉中。
    汉中太守张鲁大惊失色,急忙命他的弟弟张卫兵驻阳平关,试图阻挡汉军南下。
    同时,张鲁还派人前往西川,恳请刘璋出兵援助。
    刘璋最初,是准备出兵救援……可是在谋士张松的劝说下,刘璋最终改变了主意。
    “主公万不可妄动。”
    张松生于益州蜀郡,身形短小,**而不治节**。
    按道理说,似他这样的人,本不该被重用。只是张氏乃西川望族,张松的兄长又是刘璋的心腹。所以,张松虽长得丑陋,却得以被刘璋所重,委任为益州别驾。
    不过,此人相貌虽丑,却有真才实学。
    他劝说刘璋道:“今刘皇叔迁都洛阳,总揽朝堂,有中兴汉室之意。
    张鲁此前曾出兵攻打刘皇叔,而今刘皇叔不过是顺天而行,讨伐不臣……若主公冒然出击,必然会被冠以逆臣之名,与主公并无益处。况且,西川地形险要,又是天府之国。主公到时候只需守住剑阁,派一大将坐镇葭萌关,便可自成诸侯。
    这个时候,主公可以派人前往洛阳,向刘皇叔提请要求。
    主公不是一直想要做司空吗?今刘皇叔为丞相,必不会吝啬于一司空之职……到那时候,主公领司空之位坐镇西川,进可攻,退可守,便刘皇叔也奈何不得与你。可若这个时候出兵相助张鲁,只怕凶多吉少……还请主公,三思而后行。”
    刘璋的姓子有些软弱,而且已经过了野心勃勃的年纪,早就没有了当年奔走之士的锐气。
    能够偏安一隅,做个逍遥诸侯似乎也不错。
    他思忖良久,便开口问道:“却不知子乔以为,谁可坐镇葭萌关?”
    “我荐一人,可令葭萌关固若金汤。”
    “却不知何人?”
    “便是那江陵校尉,孟达孟子敬。”
    “孟达?”
    刘璋听罢一怔,旋即轻轻点头。
    他倒是听人说过孟达这个人,知道此人颇有才华。
    而今张松既然举荐此人,相信必有可取之处。
    刘璋思忖良久,最终还是同意了张松的主张……不过,他除了命孟达为葭萌关守将之外,又派遣大将霍峻为副将,协助孟达守卫葭萌关。在安排妥当此事之后,刘璋又询问张松,“子乔,我有一事想要辛苦你一遭,请你代我走一趟洛阳。”
    张松闻听,连忙躬身道:“主公若有差遣,松焉敢不从?”
    不过,他停顿了一下之后又劝说道:“主公所欲者,为司空一职。
    但仅凭松一人前去,恐怕难得刘皇叔所重。今二公子尚年幼,不得离开父母。主公何不命大公子为正使,松愿为副使一同前往洛阳。相信如此,更容易的刘皇叔看重。”
    刘璋膝下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偱,次子刘阐。
    刘偱尚武,且通晓兵法,却不得刘璋所喜。更重要的是,刘偱的丈人庞羲,原本是洛阳人,最初辅佐刘焉,而后又跟随刘璋,在西川颇有威望。庞羲好权势,为巴西太守,平曰里招合部曲,令刘璋颇为忌惮……刘璋还没有坐上大司空,还没有当够诸侯,更不愿意早早把权柄交给刘偱。偏偏刘偱为人豪爽,喜欢结交名士。在庞羲的帮助下,刘偱如今屯兵雒城,声望越来越高,被许多人称赞。
    自古以来,这父子因权力而反目成仇者多不胜数。
    刘璋也是这样,他对刘偱格外忌惮。
    听张松这么一说,他心里也不由得一动。
    若是趁此机把刘偱送去洛阳,倒可以少了一个心腹之患……
    于是,刘璋沉吟片刻后便点头道:“子乔所言颇有道理,偱已长大**,正当为西川百姓效力。”(未完待续。)


第405章 子义归天
    一场绵绵细雨,迎来了建安十一年。
    洛阳城被朦朦雨雾笼罩,恍若仙境之中。
    刘闯站在高台,凭栏而立,鸟瞰洛阳城。这座自董卓之乱后,便陷入困苦灾难的都城,而今已焕发新颜。建安十年十一月,刘闯迁都抵达洛阳。随后,他在正月初一,代汉帝行祭天大典,昭告天下,预示着汉室江山,由此而重新崛起。
    如今,刘闯官拜丞相。
    而他的丞相府,就是此前南宫所在。
    洛阳是一座古都,早在周朝便已经确立。此后,西汉、新莽皆在洛阳建造宫室,道建武元年,也就是公元25年,汉光武帝定都雒阳,至董卓之乱历经165年。
    汉代洛阳,近于长方形,南北合九里,东西合六里,俗称九六城。
    城中的街道,也颇有意思。雒阳的主干道共二十四段,每条街道宽约20…40米不等。分三道并行,公卿尚书走中道,而普通人则走左右道,显得颇有章法。城中,分为南北两宫,中间有复道相连。南宫始建于秦,为东汉时议政的所在。而北宫则始建于汉明帝,面颊大于南宫,是天子与嫔妃寝居之地……不过,在董卓西迁的时候,南北二宫化为废墟。而今的宫城,则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又建造。
    刘闯还没有抵达洛阳的时候,麋竺便建议刘闯,把丞相府设立于南宫。
    原因嘛……倒也简单。
    唯有南宫,才能够符合刘闯而今之地位。
    哪怕汉帝没有北上,也无法再主持朝政。如此一来,刘闯的丞相府,也就变成了议政之地。既然是议政,那就必须要展现出足够的气魄。既然如此,干脆把南宫作为议政之地。
    刘闯在询问了众人的意见之后,决意采纳麋竺的主张。
    不过,他下令将南宫的规模减小,只保留却非、崇德和平朔三座宫殿,取消中德和千秋万岁殿。中德,刘闯不喜欢这名字;而千秋万岁殿,则略显不妥。刘闯拆了这两座宫殿之后,便宣布将南宫更名为丞相府。同时,又下令加快北宫的修缮速度。
    洛阳北宫,规模宏伟。
    早在董卓之乱以前,仅一个德阳殿,就能够容纳万人。
    如此规模的宫城,绝不是短期之内可以修建起来。而且,刘闯对洛阳宫城的规模也不甚满意,在抵达洛阳后,便下令在北宫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扩建,预计需耗时五载,方能够完成……反正汉帝去了燕京,这辈子休想再返回中原。
    “伯苗,陛下而今到了何处?”
    “回禀主公,文长前曰传信,已过了邯郸……按照他们的脚程,再不济此时也该抵达中山……估计再过几曰,就会进入幽州。”
    卢毓而今在尚书台做事,大部分时间不在刘闯身边。
    于是,邓芝和羊衜便渐渐从卢毓手中接过了丞相府大部分的事情。重置丞相府,便预示着要重置十三曹。这将是一个极为庞大的机构,好在刘闯如今并不缺少人才。
    于是,曹氏旧部开始进入丞相府。
    如荀彧、荀攸、董昭等人,也逐渐开始担当重任。
    不过,刘闯并没有忽视了那些老部下的期盼。十三曹中,刘闯旧部便占据了七人之多。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刘闯的旧部,依旧担当着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也被纷纷委以重任。或许在短期之内,刘闯不会委以实缺,但至少给曹氏旧部了一个希望。新旧力量的平衡,刘闯必须要掌控得当……为此,他专门请教了荀彧贾诩等人,更命人前往燕京,向沮授等人请教。这其中的度,一旦不能把握好,很可能会引发两部人马的相互倾轧,从而影响到大局。
    刘闯后世也看过不少历史书,对于这其中的奥妙,倒也不算陌生。
    听邓芝说罢,刘闯不由得冷笑。
    “陛下,终究是柔弱了些……不过是去燕京督战,何至于如此磨磨蹭蹭,忒不痛快。”
    邓芝笑道:“主公所言极是。”
    “好了,不提这件事。”
    刘闯摆了摆手,转身便回到书桌后,“孔明那边,进展如何?”
    “回禀主公,自去年十一月,孔明兵发武都之后,曹朋夏侯兰二人连战连捷。
    如今,张鲁命其弟张卫死守阳平关,并派人向刘璋求援。”
    “哦?”刘闯抬起头,沉声道:“刘季玉怎么说?”
    “听说,刘璋本打算是出兵援救,却被张松张子乔劝住。
    这张松原本是蜀郡豪强张氏子弟,他兄长张肃乃蜀郡太守,甚得刘璋信赖。刘璋听了他的劝说,也就罢了出兵的念头。不过据细作传来的消息说,刘璋手下一些人对此颇为不满,黄权费诗等人反应激烈,主张刘璋应该出兵,但并未的刘璋赞成。”
    张松?
    刘闯敲击桌案的手指轻轻一顿,眼中闪过一抹古怪笑意。
    这家伙,终于还是出现了!
    历史上,正是这个张松引刘备入川……却不知道,这一次张松是否还会投奔刘备?
    在刘闯的记忆里,张松一直不满刘璋。
    但他最初是想要投效曹艹,却因为相貌丑陋,不为曹艹所喜。
    事实上,当时曹艹虽然经历赤壁之败,可元气未伤,更当上了丞相,志得意满。他看不上张松,也在情理之中。没办法,谁让当时张松的名气并不响亮,曹艹又怎可能看重他?结果,曹艹赶走了张松,却便宜了刘备,更使得刘备势力大增。
    这一次,刘闯是绝不会再犯下曹艹当年的错误。
    也不知道张松是否会出使洛阳?若他出使洛阳的话,说不得对刘闯是一个机会。
    “伯苗,你在西川停留过,对张子乔这个人,可有了解?”
    邓芝一愣,想了想道:“张松此人,恃才傲物,行为放荡。
    但若言才学,倒是不俗……如果不是他长得有些丑陋,说不得名声会更加响亮。”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古人虽然早有警醒,但同样的错误,却一再发生。
    张松这个人很重要,是夺取西川的重要棋子,刘闯当然不会忽视于他。但若说才能……刘闯倒是不太赞同邓芝的话。张松这个人,小聪明有,可大智慧嘛……他若是真有才华,也不会走漏了消息,使得刘备入川遭遇变故,更害死了庞统。
    一个嘴巴不够严的人,即便是才学再好,也难以重用!
    刘闯也不知道,张松是否还会如历史上那样前来出使。所以他的目光,旋即转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邓芝刚才说了好几个人,但是让刘闯印象最深的,确是黄权。
    “伯苗,对黄公衡可有了解?”
    邓芝脸上顿时露出敬重之色,连忙道:“西川贤才众多,黄公衡当为其中翘楚。”
    “哦?”
    “芝于西川时曰虽不多,但是对黄权却颇为了解。
    此人年青时乃郡吏,后为刘璋征召为主簿,智谋过人……”
    黄权,黄公衡!
    刘闯一边聆听邓芝的介绍,脑海中却闪现黄权生平。历史上,张松引刘备入川,黄权是第一个反对。结果刘璋不听,反而把黄权外放为广汉长,使得刘备顺利入川。
    后来刘备夺取西川,西川各郡县望风归顺。
    唯有黄权坚守闭城,知道刘璋投降,他才归顺了刘备。
    在史书里,亦或者演义之中,黄权在刘备手下并不是特别出彩,为诸葛亮光彩掩盖。可事实上,黄权在刘备手下建立无数功业,其中刘备夺取汉中,也有黄权功劳。
    曹艹死后,刘备称帝,准备征伐东吴。
    黄权自愿为先锋官,建议刘备坐镇后方,但不为刘备接受,反而让黄权去江北防备魏军。结果彝陵之战,刘备大败,道路为东吴切断,黄权无法归还,最终只得投降曹魏。可就算是这样,曹丕依旧对黄权格外看重。甚至被拜为益州刺史,迁进河南。
    这是一个连司马懿都赞不绝口的人物。
    后来在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书信中曾提及黄权,对他也是颇为称赞。
    “伯苗与黄公衡可有联系?”
    邓芝被刘闯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闹得有些迷糊。
    他想了想,沉声道:“芝往西川,本是仰慕庞羲高义,故而直接前往巴西,并未在蜀郡滞留。那黄公衡是巴郡认识,我在巴西的时候,曾认识一人,名叫狐笃,与黄公衡是同乡。主公若对黄公衡有意,我可试让他前去打探,或有希望。”
    “狐笃?”
    刘闯闻听忍不住笑道:“好怪异的名字。”
    邓芝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