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道绵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道绵绵-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府兵开了一句玩笑之后,赶紧领着他走了进去。
此刻,索王正在府里看着几个不知是府兵从哪里弄来的美女在歌舞。这几个美女窈窕身材,婀娜妩媚,舞姿飘逸,把索王看的心旌摇荡。要不是那个泼妇似的大福晋在一旁紧盯着,他早就扑了上去。不过,长期的荒淫无度中他的身体已经被掏空,眼睛迷瞪瞪的,两只大泪囊耷拉在鼻子两边,分外显眼,早已不是一个勇猛的蒙古人模样,对这房事也是力不从心了。尽管王府里二八佳人多得是,他只能干巴巴地望着而已。
刚听说索王弄了几个妖艳的女子,索王的大福晋便赶了过来。其实大福晋也是在瞎操心,虽然她知道自己丈夫那点德行,但那方面行不行,她比谁都清楚。
可是,索王正在兴头上,他斜了一眼身旁的大福晋,说:“你们先下去吧,让那个新来的给我拉一段马头琴,我要听琴饮酒!”
“喳!”一个府兵刚要下去。
“等等!”大福晋说,“我最爱听马头琴了,王爷你又不是不知道?”大福晋根本不给他机会。
“哼,那就一起听!”索王无奈地白了她一眼。
侍卫领命后刚一回头,差点和报信的府兵撞了个对头。
那个府兵喊着:“叩见王爷!”
“啥屁事,快说,别搅了老子的酒兴!”
府兵说:“回王爷,是二管家少布派吉仁泰前来报告。”
索王停住了端起酒杯的手:“是二管家少布派来的?快让他进来!”
吉仁泰一进门,便扑倒在地,使劲地叩头。索王不耐烦了:“你从陶克陶胡那里来?”
“回王爷,是王府二管家少布派我偷偷地跑出来的。他给您带了一封密信。”
说完,他将缝在帽子里的密信拿了出来,一面往前递,一面说:“少布管家还让我告诉王爷您一件事儿。”
“快讲!”
“回王爷!二管家说咱桑宝章京暗中资助陶匪,叫您提防着点儿。”
索王气得一墩茶杯:“我早就猜他桑宝有这事儿!??宝达梅林,你把桑宝给我带来。”
宝达梅林问:“王爷,是抓来,还是请来?”
“这还用我教你?”索王说。
宝达梅林刚走,索王拆开信仔细读了起来。这上面说:陶克陶胡他们已经到了离王府不远的扎干庙,准备收拾索王,让他快跑。信上还说,陶克陶胡队伍准备南下,可能进攻多伦诺尔……
索王读完信,立刻慌了起来,连问:“陶匪怎会到了扎干庙?官军和我们的旗兵不是围剿去了么?”
吉仁泰说:“回王爷,前天夜里,官军被陶克陶胡击败了。尔后,他一个长途奔袭,到达了扎干庙,我们的旗兵被扔在了沙哈特山一带。”
“官、官军都被击败了?”
索王更慌了。听说前一段时间,他的儿女亲家、扎萨克图旗的郡王赛拉忽就被陶克陶胡给枪毙了。现在,陶克陶胡的队伍在扎干庙,离这里没有多远,这还了得!
“快、快把宝达梅林给追回来。”
此刻,索王那里还顾得上王府里的金银财宝和那些哭哭啼啼的福晋们,还有什么审问桑宝。他立刻令宝达梅林备上快马,只带了几个侍卫,狼狈地向西南方的多伦诺尔奔去。他知道,那里有清军重兵,负有保护他的责任。

前后不到两个时辰,陶克陶胡便率领人马攻进了索王府。可怜索王几辈子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被抗垦兵们抢了个精光,就连索王的那几个漂亮的福晋也被宾塔饥渴的手下压到了身下。王府内,女人的哭喊声、踹门砸柜声、破碎的玻璃声,响成一片。
索王府后院库房,一箱箱崭新的步枪和成捆的炸药被拖了出来。这是索王为了与抗垦队伍抗衡,保卫他多年来积攒下来的财富,打算组建一支全新的新式旗兵队伍而从俄国巴德玛耶夫公司属下金林洋行老板图波列夫手里购置的。购置的步枪前两天才运到,但子弹还得过几天才能运来。如果陶克陶胡晚几天拿下索王府的话,会逮个正着。那样或许就不会去攻击多伦诺尔了。
可是,陶克陶胡的士兵已经是每人两支步枪了,但制式很杂。陶克陶胡下令,扔掉所有旧式步枪,每人背上两只新枪,然后,将替换下来的旧枪全部销毁。
这时,那个赤裸着上身的大福晋被德力格尔拖了过来。
“额奇格,他就是索王的大福晋,我费了好大劲才从宾塔的部下手里抢过来的。”
“我说大福晋,”陶克陶胡说,“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吧?这回也让你尝尝被蹂躏的滋味。你告诉我,索王躲到哪里去了?”
大福晋早已被宾塔的士兵糟蹋的不成样子了,她坐在地上哆嗦着,嘴唇青紫,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德力格尔见状,上前一个大嘴巴。大福晋“嗷”地一声,这才哽哽咽咽地说了话:“我、我不知道……”
“放屁,你找揍啊!?”德力格尔说完,欲作抽打状。
大福晋用手往脸上一档:“我说、我说!王、王爷他奔多伦诺尔去了。这个挨千刀的,把我们扔在这里……”
糟糕!要是索王此刻把攻击多伦诺尔的消息传给了驻扎在多伦诺尔的清兵,整个奇袭计划或许就会破产。陶克陶胡一把拽起大福晋,厉声问:“他走了多长时间?”
“不、不到两个时辰。”
陶克陶胡听罢,立即下令:“所有人马集合,给我追!”
所有士兵迅速上马,朝着西南方向飞驰而去。身后的索王府冒起了一片黑烟……
  
第081:第十八章:北助剿,肖化南薄兵力战 '本章字数:5685 最新更新时间:20120820 01:45:51。0'
 
 第十八章:北助剿,肖化南薄兵力战陶

接到直隶总督府的命令,戴彰勋急忙抽调协台衙门的八旗兵前往乌珠穆沁草原助剿。谁知,在浑善达克沙地里与穿插到这里的陶克陶胡队伍狭路相逢。八旗兵首领刘兰芳、同知署卫队长肖化南力战……

一、助剿

临近春天,古城风和日丽,似乎是太阳把憋了一冬天的劲儿全都使了出来,进城购物的牧民、跑草地的旅蒙商也都忙了起来。这一天,戴彰勋在衙署里和周青山以及户部衙门的几个官员商议“借地开垦”事宜。
戴彰勋讲了一阵开场白后,切入正题:“春天已经到了,活佛们都划出了土地,让流民们前去开垦。接下来,就由我们地方官府出面来接洽这些事了。”
周青山道:“大人。我到流民那儿详细了解了一下。他们说,这一冬天多亏了官府照料,但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今年春天,老天爷帮忙,下的雪很大,土地墒情也好。那些人早都准备好去种地了。”
戴彰勋说:“嗯。我想了想,这件事就由周主簿和户部衙门来负责吧。你们分一下工,周主簿主要负责联系活佛牧场开垦之事;户部衙门负责城外好来沟一带那些无主荒地开垦之事。??周主簿,你先是到两寺去一趟,确定好那些划出的土地方位。然后,组织流民丈量土地。”
“回大人,卑职已经带领属下按照诸位活佛划出来的草场,丈量了土地。”周青山掏出了一张纸,“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在东面滦河两岸,放五千亩;在上都河沿岸丈放六千亩,共计一万一千亩。如果按每人十亩计算,可安置一千一百余人。另外,活佛手下的喇嘛们还在继续丈量牧场,准备出放更多的土地。”
户部衙门的官员也站起来说:“大人,我们户部衙门在西南好来沟丈放四千亩;在西南榆木川一带丈放四千亩;再加上二豪镇附近村庄土地六千亩。共计丈放一万四千亩,可安置一千四百人。”
戴彰勋听后,满意地说道:“两处共安置两千五百人,做的不错!现在还有多少缺口?”
周青山答道:“共有流民三千五百人,除了能安置的两千五百人以外,尚有一千余人没有着落。按每人十亩计算,缺口大概一万亩。”
戴彰勋说:“好。你还要继续同丈量牧场的喇嘛们接洽仔细,争取尽快再放出一些,让流民全部得到土地。节气可是不等人啊。另外,每人十亩,收成只能填饱肚子。如果遇到些旱涝灾害,我们还得想办法。所以,你们看能否多分配一些,一次性解决这些问题。”
“多分配一些可以,我们只是多加派一些人手就得。卑职一定按大人的吩咐办好这件事。”周青山回答着。
“别总是一开口就说什么‘按大人的吩咐办’的。你要独立地想问题,把土地丈量、分配的详细周到才是。”戴彰勋说。
周青山有些脸红:“大人!现在还缺少农具。”
“那就组织木匠社做一些嘛,费用由我们同知署负责。还有,活佛们答应先借给我们的籽种,你们要仔细登记,待秋天好计算还给人家的本息。另外,剩下的人去看看我们城内还能组织多少粮食,一并发给他们。”
一个官员答道:“回大人。春天尚未过去,围场、大阪、乌丹一带的粮食还未大批量运到我们市场,城内的粮食不算太多的。”
戴彰勋说:“可以先征集一批。然后贴出告示,鼓励商户们从其他渠道购进一些粮食,由我们同知署收购,分发给流民,好让他们开始生产。”
“商务会的李会长和粮食社答应可以组织一些。”户部衙门官员说。
“对。”周青山补充道,“粮食社的行主们已经动员那些在围场、乌丹那边设有分号的商号开始大批收购粮食了,估计不出几天,便可运到咱这里。”
戴彰勋说:“这很好,可解我们的燃眉之急。??周主簿你到市面上去买一些上好的狐狸皮,送给活佛们,这对于土地丈量是有好处的。”
正说着,一个衙役进来禀告,说是直隶总督府的密信到了。
负责传送密信的信差满身尘土,匆匆走进同知署,将密信交给了戴彰勋。戴彰勋打开一看,这上面说:要抽调多伦诺尔协台衙门一千名八旗兵,于三月十三日前往乌珠穆沁草原沙哈特山一带,协助锡林郭勒盟十旗旗兵剿灭陶克陶胡队伍。可今天是三月十五日,密信晚到了好几天。戴彰勋询问信差。这个信差是从独石口接过这封信的,至于为什么迟到几天,他也不清楚。他说,反正他自己没耽误。
信差下去后,戴彰勋又急又喜。他急的是,接到密信晚了两天,出兵自然就会延误,这极有可能会被上级责斥,甚至是要受到严厉处分;喜的是,他终于知道了陶克陶胡的下落。有东北、直隶抽调这么多的官兵和蒙古旗兵会剿,陶克陶胡插翅也难逃,更别说有机会袭击多伦诺尔了。如果剿灭了陶匪,多伦诺尔到北面的商道又可以畅通了,经济会向前迈一大步,杨总督交给自己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这让他悬了很久的心终于可以放到肚里。戴彰勋下令结束“借地开垦”会议,叫官员通知协台衙门两个守备到同知署商议军事大事。
刘兰芳和孙立明两个守备到达后,戴彰勋让两个守备看了看直隶总督府的密信,然后说:“密信我们是接到了,只是不知为何却延误了几日。”
刘兰芳深知其中利害,连忙说:“同知大人,那我们还不赶快向上面解释清楚?否则,我们会承担责任的。”
“就是。本官的前任也是因为不及时出兵剿匪而被撤职了呢!”孙立明也挺着急。
戴彰勋道:“这封信本官已经写好了。一会儿,让独石口信差回去的时候捎上。”
“解释清楚就好。否则,我们会背黑锅的。”
戴彰勋见二人只关心自己是否受到处分,而不关心会剿之事,心中有些不快。但碍于情面,只得接着说:“总督府要求我们协台衙门抽调一千名八旗兵北上助剿,二位大人有何高见?”
“刘大人,您先说!”
“孙大人,您的资格老,您先说……”
两个守备互相“谦让”着。
看到这种情况,戴彰勋知道是怎么回事,他苦笑着:“二位大人,别谦让了,本官看孙守备就由您先说吧。”
孙立明见戴彰勋点了将,只好道:“杨总督抽调我们协台衙门一千名八旗兵前去助剿,此乃英明至极之举,是对我们协台衙门的信任。原来穆兴云的右营虽然暂时归本官节制,但这个右营是穆兴云一手带起来的,在右营新守备未上任之前,各级军官和本官软磨硬泡的,难以驾驭啊!再说,我们左营是步队,要是走到那里的话,恐怕连黄瓜菜也凉了。”
清军中的派系林立,戴彰勋是知道的,孙立明的话不无道理。戴彰勋说道:“孙大人言之有理,你们步队是不能去。刘大人,你说说看。”
穆兴云被抓后,协台衙门只剩下他们两个守备了。既然左营和右营不能去,那只有他的中营骑兵了。刘兰芳说:“孙大人说得有道理,看来只有我们中营的骑兵前往会剿了。可是,这么急,我们哪里能准备好呀!而且,今年我的老寒腿又犯了。再说我们中营凑不够一千人的。”
刘兰芳说出了一大堆困难,他的话里明显带有推脱之意。
戴彰勋清楚他俩的底细,主要是因为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再加上陶克陶胡身经百战,如狼似虎,连东北胡子出身的清军将领都奈何不得。要是他俩带领协台衙门的八旗兵和陶克陶胡交手,说不定会让他们全都给杀了。这样一来,自己也难逃干系。思前想后,戴彰勋想出了一个主意:不如让肖化南和刘兰芳一起前往。肖化南是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佼佼者,指挥打仗得心应手。
想到这儿,戴彰勋说:“本官知道刘大人的老寒腿。前段儿时间,你巡查城防时就犯过一阵子,记得本官还去看过你呢。可是,这次是直隶总督府下的命令啊,谁敢不执行呢?刘守备,你看这样行不行,本官派同知署卫队长肖化南带领装备精良的三百人卫队和你一同前往,让他做你刘大人的前锋去打仗。刘大人,意下如何?”
刘兰芳听戴彰勋这么讲,也不好违抗,只得硬着头皮说:“戴大人,剿灭匪患是本官的职责,我去。而且,您还把肖化南队长和他的马队拨给我,本官就更放心了。肖队长是武备学堂出来的,又当过杨总督的贴身卫士,经验丰富。有这样的人才替本官打前锋,何愁剿灭不了陶匪?”
刘兰芳心里在打着小算盘:肖化南当过杨士骧的贴身卫士,又是戴彰勋的马队队长,他们二人非常赏识他。肖化南跟着自己一起去,败了,有他兜着。胜了,能跟着他沾光,说不定会跟着升迁呢!
戴彰勋说道:“那就辛苦刘大人了。”
“刘大人真乃国之栋梁啊。您不够的人马可以从本官那里抽调,要多少都行。待刘大人凯旋归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