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阀-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阶见徐卫沉吟不语,知他还有顾虑,若是其他人,他也就言尽于此了。但徐卫待他实在不薄,思前想后,还是劝道:“都指挥使,如今敌我力量悬殊。若不在金军西路过河之前,将斡离不击败,结果如何,不难想见。女真人所仰仗的。就是其精锐骑兵!但眼下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其骑兵机动性将大打折扣。此时不打,时不再来’
    徐卫将那三点难处合盘托出。吴阶却指出,女真人并不了解东京地形,虎捷乡军辖下六县,因防范严密,连番截杀金军游骑。斡离不进兵,必然不走这路。姚平仲所部也是顽强防守,金军也不会犯险。除此之外,既然对方是想引蛇出洞,为了扬长避短,必选开阔之地。纵观东京东南两面,除姚徐两军防区外,要走开阔地,选择就不多了。至于气候寒冷么,受打退金军数次进攻鼓励,目前虎捷乡军士气高涨,可以克服困难,不足为惧。兵力不足这一点,也可以通过聚集数县精兵解决。总而言之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方是取胜关键!
    正说着,忽听得外头嘈杂,徐卫御下极严,这等军事会议的所在自然是严禁喧哗,何人如此大胆,竟敢以身试法?众将都皱眉之际,便听得一阵急促的脚步越来越近,间杂’“一尹铿锵作剑相撞!多时。几人大步而入习旧四目个,三十出头。身形高大,衣甲鲜明,面如冠玉,目若朗星,除嘴上一溜浅须外,容貌与徐卫颇为神似。
    “四哥?”徐卫大感意外!来的不是旁人,正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哥哥,徐胜徐琴忱!四哥被官家调入班直之列,为何突然出现在陈留?当即上得前去。两兄弟你捶我胸,我拍你肩,好不亲热。徐卫麾下,杨彦马泰从小便对徐四哥高江。仰止,都上来拜见,其他诸将也久闻徐胜之名,依次见礼。
    “来,我给你引荐,这两位都是班直同僚,陈虎,宋达徐胜手指身后两将说道。
    徐卫抱拳为礼。那两人也十分客气,笑道:小徐官人的威名,在下早已听闻,久仰。”
    闲话已毕。徐卫问道:“四哥不在京中,如何到了陈留?。
    徐胜神情为之一肃,正色道:“朝廷知金军扣城甚急,又理解你部兵力不足,压力最大,因此官家恩诏,命我率御龙直两千骑兵前来相助班直已经提过,便是天子身边的近卫之师,非武艺绝伦、件表出众、身家清白者难以入选。班直之中,有精锐骑兵。从前称“族御马直。”宋太宗时改称“族御龙直”后改现名。
    堂中一时为之轰然!自从靖绥营组建时起,徐卫就很重视骑兵,只是无奈,限于条件。靖绥营时期,他手下骑兵不过就是马泰所部数百骑,还是从王善那里缴获来的。相州与金军野战,获马三百余匹,后入东京,扩军整编,又从天驰监调给他良马两千匹。因此,徐卫虎捷乡军,虽有两万六千之众,但骑兵不过三千人。即使这次整编残军,又得到童贯手创的常捷七千,但把所有骑兵加起来。也只三千三百余骑。
    现在,朝廷居然派了位在“上四军”之上的班直骑兵来助战,叫这班虎捷乡军将领。如何不喜出望外?
    徐卫虽然也欣喜不已,但其实已经噢到了不寻常的味道。皇帝连自己的近卫亲军都派出来了,绝不是因为他铁心抗战。一定是东京城里出了极大的变故!他早就看清一点,与其指望皇帝下决心对金强硬,还不如指望铁树开花,母猪上树。反复无常,犹豫不决,才是这位大宋天子的作风。
    不过,有了班直的加入,虎捷乡军的战力,又将上一个台阶。历史上,金军攻打东京城,几万守军支撑不住,李纲请求皇帝派班直三千人参战,这才击退金军。班直的战斗力,可见一斑。这块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当下,徐卫因徐胜的到来,暂时中断了军事会议。在外带兵,不能只管埋头打仗。一定要随时注意东京朝廷动向。那里,是可以决定国家政策走向与武将生死起落的地方。众将退出以后。徐胜不用弟弟开口,已径直接说了起来。
    第一句话。就听得徐卫眉头挑动:“东京乱了!”
    耿南仲等人力主议和,向为舆论所攻诘。日前。不知何故,京城太学生七百余人聚集在宣德门下,以陈东为领袖,上书天子,请求罢耿、唐、李、张四贼,团结军民,激励士气,与女真人血战到底,复我。
    赵桓闻讯。不予重视,交给三省都堂的宰相们处理。现在的宰相是谁?不就是那四贼么?耿南仲是胆大包天,先派有司官员前去劝说太学生不要闹事云云。这些天之骄子本对他怨恨极大,当他是个屁,根本不理会。耿南仲大怒,居然遣开封府拿人。这下捅了马蜂窝,就在第二天,京城数万百姓自涌向宣德门,集体请愿,其中,竟有守城官兵!请求朝廷罢和议,振军心,痛击来犯之敌。
    恰好此时。姚徐二将在前头打退金军的消息在东京传开小东京军民更是群情激愤。因天子拒不出面,百姓怒敲“登闻鼓”要求官家接见。赵桓惊弓之鸟,坚决不出。派出了一个倒霉蛋,叫朱拱之的宦官出宫察看形势。结果,被愤怒的百姓当场“撕譬死,骨血无余”当天被百姓撕杀的宦官达二十余人!禁中震动!
    更到霉的是李邦彦,他受天子急召路过宣德门,本来还遮遮掩掩,不知怎么回事,却被百姓现了。军民都痛骂他是“浪子”弄权误国,罪大恶极!一时间,板砖瓦片齐飞,烂菜泥巴共舞,打得李浪子是抱头鼠窜。竟不顾宰相威仪,纵马窜入宫中,方才逃过一劫。否则。这厮在众怒之下,也难逃一死!
    唐恪最到霉。赵桓本来派耿南仲代表皇帝出来劝说安抚百姓,姓耿的自知犯了众怒。托病不出,让“老实巴交”的唐恪来顶雷。哪知话没说两句,愤怒的军民一拥而上,抓扯撕打,若不是有禁中武士急救出来,他怕也是“骨血无余”了。救入宫中才现,站立不稳,右腿被打断,肋骨断两根。东京民变,风起云涌,一不可收拾,
    这场史书明载的暴动,若是从前,改变不了大宋灭亡的命运。可是现在,却成为一个转折点,不止是大宋王朝的,更影响到徐卫。
    本卷终。(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八章 罢相
    入宋靖康元年的春节。东京百姓在暴乱中渡帝点大臣在朝堂上的言论,经太学生之口,风传京城时间,群情激愤!自去岁以来积压在人民心中的耻辱与不满在除夕之前猛烈爆。不止是仕子百姓,便连东京禁军的官兵也参与到这场“运动”中来。谁都知道闹事的下场是什么,但一方面激于义愤,一方面又想着“法不则众”于是乎。十余万军民云集皇宫之前请愿,撕杀宦官,痛揍奸臣,太学生们奔走呼告,越来越多的东京军民向御街聚集,局面一不可收拾。
    耿南仲做了缩头乌龟,他知道有十几万人在皇宫前面等着堵他,就连官邸之外也不时有“乱民”窥视。于是龟缩在家不敢出门。唐恪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至今还躺在床上直哼哼,始终闹不明白,自己身为宰相,被乱民打成重伤,官家怎么就连句话也没捎来?等到腊月二十九,皇帝的诏书就到了。可赵桓在圣旨里没有一言片语的关怀,而是罢了他的相位。唐恪惊怒之下。立即想到了自己的战斗伙伴,就问传诏的内侍,耿南仲是怎么处理的?当愕知耿南仲安然无事时,他终于明白,朝廷这是把自己推出来背黑锅!希望通过罢免自己。达到平息民愤的作用。
    唐恪素与内侍交从甚密,遂问原由。内侍告诉他,东京军民指他与耿南仲、李邦彦、张邦昌为“四贼”并说他们四个奸臣的祸害,远远过蔡京童贯,要求罢免诛杀!朝中也有御史胡舜涉弹劾他,“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内侍劝说唐恪,不要上表申诉,接受诏命,明哲保身,毕竟众怒难犯,现在东京军民已经失去理智,无论是对奸臣还是对女真,都是一片喊打喊杀。唐恪闻讯大惊,肋骨断了两根居然从床上蹦了起来,哽咽不能语。赶紧接受诏命。可他还是有些不甘心,又问是谁接替他出任次相?内侍回答说。是开封府尹何栗。唐恪听后,不再复言,他知道,尖战派又上台了。
    大年初一。刚刚过去的除夕没有一丝一毫的年味。东京军民聊足了劲,通宵达旦地守在皇宫宣德门外请愿,虽然苦寒,但军民心中爱国之热忱。又岂是严寒所能浇灭的?上天似乎也被东京军民感动,在经历了大雪极寒之后,久违的阳光再一次普照东京。
    徐卫和姚平仲只带着十数名亲兵便奔进了东京城,时京城已经戒严,他们虽为镇守大将,却也得验明正身方得入城。城头守将知他二人身份后,好心提醒,别走御街,别靠近宣德门。
    “京城何以混乱如此?”姚平仲提缰缓行,望着一片萧条的街市惊异道。便是去年东京戒严,也断无这般景象,连走几条街居然看不到人影?
    这时,有一路人向西而行,听了这话,又见他们是军官打扮,遂答道:“百姓都去皇城请愿。唉。国难当头啊,那城外姚徐二将。怕也抵挡不住,难过,难过。”
    姚平仲勃然大怒,挥鞭直指,破口大骂道:“放你娘的屁!金贼但来,管叫他有去无回!你一个泼皮无赖破落户,也敢小觑我?”
    那路人着实骇了一跳,将他与徐卫仔细看了几眼,突然“阿也”一声,抱头鼠窜而去。姚平仲愤愤不平,欲遣卫士捉拿。却被徐卫挡住:“姚都统何必与这小民一般见识?”
    “你不气?娘的,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连败金狗,这厮却乱嚼舌根!可恨!”姚平仲厉声吼道,一张脸涨得黑里透红。
    徐卫懒得跟他纠缠,轻笑道:“正事要紧。’听到这句。姚平仲方才正色,想了片刻,扭头盯着他:“这回你倒跟我想到一处去了,你来见我之前,我正召集部曲商议伏击一事,还打算使人去知会你。合兵一处呢。”
    徐卫暗笑。并不答话。原来,与部将议定之后,徐卫认为,虎捷乡军的兵力不足以完成伏击作战。因此决定,亲自去见姚平仲,两人联手。后看见了徐具,听了计划,想都没想,立即表示赞同。当然一再声明。这一点他早就想到了,并在徐卫来之前就已经召集部属商议已定。此时,他二人同回东京,为的便是面见枢密使徐绍,上报作战方略,请求批准。他们分驻东京两面,任务本是据守,如今改变战略,必须要朝廷甚至皇帝同意。说起来也真操蛋,前线大训伏;打仗,环得朝偻点场上瞬具万变,半天迟以决,抢的就是时间,可谁叫大宋制度如此?又走一阵,忽听前头人声鼎沸。远远望去。御街方向一片黑压压的人头正漫过来。两人亲兵不用吩咐,立即挺枪拔刀挡在长官身前。
    “果是姚徐两位官人!”人潮中,不止一个耸音高呼道。那街头巷口,人满为患,都冲他们奔过来。若是旁人,早被这阵势骇呆了,但他两人都是统兵之将,千军万马尚且不惧,何况百姓?
    不多时,数以千计的百姓军士将他一行人团团围住。人人都是情绪激动,七嘴八舌地高声喊着,叫着,嚷着,让人只觉耳旁声若奔雷。却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徐卫冷眼旁观,姚平仲皱着眉头,忽然鼓足了气,放声虎吼道:“诸位!暂且静一静!”
    果然是平地一声雷,嘈杂的人群立时安静不少。姚平仲似乎对这个情况很满意,面色缓和道:“你等想行甚?”
    放音方落,人群中便有一:“姚大人!金贼入寇,山河破碎!两河之地,尽遭女真践踏。今其催军来犯帝阙,大宋实是退无可退!可恨,朝中奸俊之臣小蒙蔽官家,力主议和,竟要割让两河!岂不闻,祖宗基业,寸土必保!今二帅各提王师,拱卫京畿,我等实是钦佩!愿二帅击退金贼,还我河山!”他一通慷慨陈词,引得数千军民齐声高呼“还我河山”大地震动。声入云霄!姚平仲闻听之后。很是受用。宋军之中,只有三衙长官以及一路经略安抚使方可称“帅”如今百姓以大帅相称,他当然十分自得。
    徐卫心知事情紧急,伏击一事必须尽快得到朝廷批准。见百姓激动。一时半会儿恐怕收不了场。思之间三,探身过去与姚平仲招耳道:“都统应付百姓,我自去面见枢密相公。”
    后者暗思,人心望战,我为军中大将,百姓爱戴如此,不可拂了众人好意。左右那枢密相公也是徐卫亲叔父,他单独去见也是一样,遂点头同意。徐卫当即命亲兵开道,欲投枢密院而去。无奈百姓死死,挡住,脱不得身。
    小徐官人!去岁金贼来犯,是小官人率军据守紫金山五昼夜,迫使金贼退兵!此功此德,我等升斗小民俱是谨记在心。今敌复来,官人领军守帝阙,万请矢忠矢勇,力挽,狂澜啊!请小官人受我一拜!”又一老者,须皆白,怕已有**十高龄。手挂拐杖,被儿孙搀扶;此时却执意要对徐卫行大礼。
    徐卫急遣亲兵扶住,望向四周。知道要是不表个态,今天是休想脱身。可这个态是能乱表的么?思索一阵,环视周围军民,声传四方:“徐卫别的不敢保证,但身上这副铠甲,腰里这柄钢刀,不是用来吓唬人的!我有军务在身,还请诸位让开一条路来。”
    民众听了,轰然叫好!姚平仲见状。上前催促道:“赶紧去见枢密相公,这里有我!”百姓闻言,方才让道。徐卫领着卫士疾驰而去!姚平仲一直见他跑得没了踪影,方才回,清清嗓子,也准备慷慨激昂一番了”’禁中,徐卫在内侍引领下匆匆而行。去了枢密院,佐官说枢密相公连续两日都不在本堂,俱在宫中以备顾问。因此,他又往皇宫。金军来犯,东京暴乱,皇宫里表现得更为直观,岗哨森严,便连宫娥宦官。也低行,鲜闻人声。又见队队禁军士卒往来奔驰,都言百姓激愤,宫门紧急,赶去增援。
    不多时,行至垂拱殿,内侍入殿禀报,顷刻便回,言官家召见。略整衣冠,徐卫昂阔步踏入殿中,早望见枢密使徐绍,尚书左承黄潜善。御史中承许翰等官员俱在,只是不见了耿、唐、李、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