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阀- 第5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鼐缫讯分救蓿舨皇亲约好懔χС牛峙挛猸U和王彦就已经拿下了解州。
    现在虎儿军兵临城下,一旦发动强攻,顶天了,撑两日。两日之后,唯死而已。但是要一个征战沙场几十年的老将开城投降,韩常难以接受。他对部下说,常身受国恩,又肩守土之责,今唯以死报朝廷,再无其他。于是,也不给徐卫回信,只分遣将士紧守城池。
    徐卫等了一天,不见回音,便命砲击解州西城。那震天雷何等动静?炮起火发,声传百里,城中守军皆掩耳奔走,斗志瓦解。
    部将们都苦劝韩常,军心已散,无力回天,事已至此,除了投降没有别的路了。若此时投降,还能保全性命,倘若被西军攻入城来,只怕难逃一死。韩常万般无奈,想打,从军官到士兵都已经瓦解了。
    遂派人出城拜见徐卫,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得杀降;二是不得侮辱,徐卫完全接受。三月二十八日下午,韩常亲率守军近万,出城投降。徐卫也亲自出面受降,当着韩常和金军官兵的面,承诺善待,决不妄杀。韩常下拜致谢,被他搀起。
    韩常的投降,意义重大。他是宋金开战以来,投降的最高级别金军将领。其人担任河东安抚使兼诸路兵马都总管,地位等同于大宋的一方宣抚使。以如此尊崇的身份投降,对大宋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而于女真人来讲,则是沉重的打击。
    在他投降后,徐卫问河东虚实,韩常据实以告。言河东南部已无金军,只有太原周边还有部分汉签军和契丹军,以及少量的女真本军。但此前都在剿匪,现在有可能已经集结,准备南下增援了。
    徐卫又问,西军现在该如何行动?韩常不愿发表意见,徐卫见状,也不为难他。马上命令吴璘和王彦两支部队,进攻平阳府,堵住河东南北的通道。
    吴璘王彦整军出发,过绛州,进入平阳府境内。襄陵、临汾、神山三县望风而降。老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随后,吴王二将又轻取洪洞、岳阳、赵城三县,一时河东大震!藏匿起来的大小义军纷纷来投,不其而至者,竟有万众!
    很快,吴璘王彦两军就已经兵临平阳府城。这座城池,对于西军,尤其是虎儿军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初那一场平阳保卫战,虎儿军将防守发挥到了极致。徐卫用王禀为都统制,全面更新城防。开创性地运用了“两壕三墙”的城防体系,并首次提出“以砲制砲”的战术。
    那一场平阳保卫战,得到了义军的大力支持,邵家兄弟中的邵翼亲自率领义军参战,防守羊马墙。金军以十数万之众,猛攻数月,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却无法撼动平阳分毫。最后,只能改以“锁城法”围困。后来,折家军奉命驰援平阳,与虎儿军内应外合,一举击败金军。混战中,金军名将完颜银术可被折家小将折彦野一枪搠中面门,扯旗裹头而逃。
    徐卫突出重围之后,即与折家军合师驰援关中,获得了一场巨大的胜利,定戎大捷。他撤出平阳之时,留没角牛杨进为守御使坐镇此城。然而不幸的是,粘罕在完颜娄宿惨败之后引大军驰援,西军从此未能再踏入河东一步。
    而留守平阳的杨进部,也最终被攻破城池,全军覆没。金军进城,深恨西军之顽强,城池之坚固。非但屠尽全城军民,更一怒之下,将平阳两座羊马墙推倒,放火烧城。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平阳城化为一片废墟。
    当吴璘王彦两军进城时,看到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城中杂草丛生,甚至还有野兽出没其间,偶尔还能看到几具枯骨,大多都肢体不全。
    面对如此情景,吴璘和王彦真不知该喜该悲。如果说,金军没有毁掉平阳要塞,而是派兵拒守,以平阳的城防体系,纵使西军神勇无比,器械锐利万分,恐怕也轻易攻不下来。而狄夷终究是狄夷,以一己之怒,毁掉这座坚城,更毁掉了自己将来阻挡西军北上的重要关口。
    吴王二将没有在平阳废墟上过多停留,马上启程,分兵奔往汾州和威胜军,汾州和威胜军一下,太原就在眼前了。然而,这一回却不再顺利。吴璘引军往汾州,必过阳凉南关。当他赶到关前时,阳凉南关上,金军已经严阵以待。

第六百九十章 人心向背
    第六百九十章人心向背
    “大王。”吴璘快步奔上前去,趁徐卫下马之前作势扶了一下。后者一落地,就手搭凉棚眺望前方的关城。只见果然是座雄关,东西有太岳山,吕梁山相夹,汾河又从中流过,确是易守难攻。据说此关从前名叫冷泉关,是汉高祖刘邦为北拒匈奴所创,因有泉水寒冷,由是得名。现在金军拒着此处,有居高临下俯瞰之优势,确实有些棘手。
    “图绘了么?”徐卫看罢问道。
    “已绘制好,并详细询问了此地百姓。听说,前几天才有大股金军进驻关城,想是知道了我军的动向。”吴璘答道。
    “拿来我看。那个谁,杨彦张宪,还有元吉兄都来。”徐卫说着,解了身上战袍,旁边亲兵递了几把马扎过来,一众将帅就地坐着,展开关防图看了起来。
    吴璘因为熟悉情况,充作解脱,手指地图道:“这阳凉关依山而建,整个抬高,我们去就是仰攻,如此一来威远砲恐怕力有不逮。河东重镇,三晋雄关之称,绝非虚言。”
    徐卫细看那关防图,必须打下这阳凉南关,然后再打下阳凉北关,才能进入太原盆地。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痛了,这两座关若只以险要程度而言,几乎都可以和潼关相提并论。硬攻的话,伤亡大是避免不了的。
    “没奈何,再难也得上,打下阳凉两关,才能攻入太原。大王,我来吧。”杨彦是从来不会给徐卫丢份的。
    徐卫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韩常,只见他面容平静,仿佛置身事外。遂摆摆手:“暂时不急,此关甚是险要,得拟出一个详细的作战计划再动手,贸然上去,是拿弟兄们的性命开玩笑,先扎营吧。”
    军令一下,各军遂在关前安营扎寨。徐卫出兵时,马步正军,加上番兵、弓箭手、乡兵、勇壮,计有六万余人。河中府和解州先后投降,又得万余兵马。所以,阳凉关前,西军的人多势众,让关上金军将士胆战心惊!一入夜,只见宋军大营里处处篝火,映照得黑夜如山白昼!
    徐卫在牙帐里独自吃着饭,行军在外,伙食也简单,不过就是几块馍,一盘ròu,一盆汤,那一道小炒,已经算是统帅的优待了。
    “大王吃饭呢?”吴璘掀起帐帘,见状不知道该进还是该退。
    徐卫抬头一看,点头道:“唐卿,进来,吃过没有?要不给你添副碗筷?”
    吴璘来到桌边,摇头道:“卑职吃过了,大王自便。”
    “找我有事?坐下说。”徐卫知道他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遂问道。
    吴璘缓缓落座,像是在思索着话题,一阵之后,才开口道:“这阳凉南北两关,自古便号为三晋之雄,如今金军据守,若去强攻,虽说有可能攻得下来,但伤亡必大。卑职所忧者,正在于此。”
    “嗯,这是我揪心的地方。”徐卫赞同道。吞下口中的食物,他盯着桌面继续道“唐卿,不瞒你说,此番东征,我原本不抱多大的期望,是本着响应辽军而来。但是一入河东,战局之顺利超乎我的预料。”
    吴璘听到这里,猜测道:“有可能是女真人将主力都用去对付契丹人了。”
    “不排除这个可能。”徐卫道。“所以,这才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既定战略是不是保持了一些。”战前,西军的作战目的,是攻下河中府,扫dàng河东南部,最终占领平阳府。平阳府是太原盆地进入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必经之道,地势狭窄,易守难攻。只要据守这里,以后金军想南下,就不容易了。
    但是开战不到两个月,西军的既定目标已经完全达成,甚至还迫使金军名将韩常投降。徐卫带兵多年,这一回恐怕是打得最容易的。
    “卑职个人认为,此次攻打河东,是有可能直bī太原的。而且这个机会难得,契丹人在北面牵制了金军主力,我军若不趁此机会尽量扩大战果,将来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吴璘郑重说道。
    “我晓得,但阳凉两关横在面前,飞也飞不过去,如之奈何?”徐卫问道。
    吴璘闻言,将身子往前倾了一些,低声道:“卑职有个想法,或可不战而下两关。”
    徐卫看向他:“你是说韩常?”
    “正是!”吴璘重重地点了一下头。“韩常是女真人在河东的主将,眼前之敌都是他的旧部。他现在投降了我军,如果让他招降守军,或能奏效。”
    徐卫放下碗筷,叹了一声:“我不是没想过。但这么些天来,相信你也看出了,韩常虽降,但他的心却没跟我们在一起。如若不然,他早就主动请缨了。”
    “这可由不得他!”吴璘变sè道。“既降我军,就该听大王节制!他若不肯,就是心系故国,如今能留他?”
    “韩常是金营名将,自然有些傲气在。”徐卫笑道。
    “这管不了,如果他不肯,大王就发他的旧部去攻阳凉关!”吴璘怒道。
    徐卫连连摇头:“此事断断不可。之前他投降时,与我约定两事。一是善待士卒,二是不加侮辱。我既然答应他,就不会反悔。”
    “大王惜降卒性命,难道就不吝自家弟兄的……”吴璘十分不解。
    徐卫招招手,亲兵过来收了碗筷,擦了桌子。他又起身到文案前,取了一个本子,扔在桌上道:“看吧。”
    吴璘不明就里,遂取过本子翻看来看。刚看到排头,他就怔住了,因为这是徐郡王写给朝廷的奏本。再往下看,大王在本子里报告了进军河东的成果,着重提到大金河东安抚使兼诸路兵马都总管韩常以城降的事。并上报称,打算让韩常到杭州行在面圣,听候裁决。
    吴璘看罢,越发不解:“大王非但不让他劝降,还要使他往江南?”
    徐卫轻笑一声:“唐卿呐,你如果是韩常,愿意去江南么?”
    吴璘想了想,否定道:“恐怕不想,离开部队,孤身入境,但凡有得选,肯定不会这样做。”
    “这就是了。”徐卫笑道。
    吴璘见徐郡王成竹在胸的模样,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思索片刻,恍然大悟!疾问道:“大王这是想bī他就范?”
    徐卫看着他道:“不算吧?要么替我去劝降,要么就到江南去,他有两条路可选。”
    吴璘笑而不语,起身道:“既如此,那卑职告退了。”
    “嗯,顺便,去请韩常来吧。”徐卫应道。
    吴璘出帐而去,穿行于营中,不一阵至韩常的军帐,在外唤了一声:“韩安抚在么?”韩常虽然投降,但他在宋军中没有差遣职务,因此仍以他原来的官衔相称。
    “哪位?”韩常的声音在里头响起,片刻之后,掀起了帐帘。“吴经略,有事?”
    “哦,方才我去徐郡王处,大王使我来请韩安抚至牙帐相见。”吴璘道。
    韩常眼睛往下一看,随即道:“是,我这便去。”
    吴璘见状,径直离开。韩常看着他的背影,猜测紫金虎唤他去所为何事。良久,深深吸上一口气,往中军大帐方向去。
    进帐后,见徐卫坐在帅案后,正写着什么。他便在帐下执礼道:“大王唤我?”
    “哦,元吉兄,坐,坐。”徐卫热情地招呼道。自己也离开帅案,到下面和韩常平坐。他先没提正事,而是问道:“这些天来,你部弟兄可有怨言?”
    “蒙大王开恩,善待士卒,将士们并无丝毫怨言。”韩常回答道。这倒是实情,虽然战场上兵不厌诈,但对于降军,徐卫还算是言出必行的。
    “那就好。”徐卫频频点头,随即话锋一转,“是这样的,元吉兄乃大金河东长官,地位尊崇,非比一般。今举义来归,非但徐某满心欢腾,想必朝廷得知此讯,也是喜出望外。此外,徐某虽是一方守臣,但终究只是受天子派遣坐镇地方而已,似元吉兄这般身份地位,徐某还裁夺不得。因此,我已写好奏本,打算请韩安抚下江山,入行朝,觐见我朝天子。这样,也好讨个差使,不至埋没元吉兄一身本事。”
    他这话虽然说得冠冕堂皇,但韩常一听就垮下脸来!可以他如今的身份,岂敢在徐卫面前放肆?遂控制情绪,勉强问道:“大王yù押解在下去江南?”
    “怎么说押解?韩安抚既已归顺,便是自己人,同为宋臣。去行朝面君,这可不是一般人有的待遇。”徐卫笑道。
    韩常又不是三岁孩童,哪这么容易哄骗?皇帝有什么见头?更何况还是宋帝!你这分明就是想让我和投降的部队隔离开来!
    徐卫等了一阵,见他不说话,故意问道:“怎么?元吉兄不愿意去?”
    “这……”韩常不知道该怎么说。“非是不愿,只是……”
    “哎,有话但说无妨,徐某虽然征战沙场多年,可以说杀人如麻,但对自己人,向来是好说话的。”徐卫“鼓励”道。
    听到这里,韩常心头一跳。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道:“只是,眼下大军北上,这阳凉南北两关堵在面前,当然,以西军之勇,必然能攻克此关。但是,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哦?这攻城拔关,伤亡难免,何谓不必要?”徐卫明知故问。
    韩常心头暗骂,嘴上却道:“从太原到两关,守军皆是在下部属,若大王有命,在下自当略尽绵薄之力。”
    徐卫是个会装的人,话说得这么明了,他还作难道:“实不相瞒,徐某也想过这个主意。你我都是带兵的,哪个不珍惜自己弟兄?我也想请元吉兄前往劝降,但恐兄面对旧日袍泽,有些……”
    韩常暗笑,沉声道:“既受大王活命之恩,当思回报。另外说句矫情的话,常本辽东汉儿,也是炎黄之后,今既归宋,怎敢不尽力?”他心知徐卫让他南下是假,想bī他去劝降守军是真,但他现在处在这个位置,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一旦触怒徐卫,人为刀俎,我为鱼ròu,下场是明摆着的。
    而徐卫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话,炎黄之后?嘿嘿,契丹人还自称是炎帝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