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阀- 第3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玠看完,沉吟道:“相公,此事应当无误。”
    徐卫点点头,这才端起茶杯来灌了一气,而后点头道:“基本上可信,但这事不小啊,而且也棘手。”
    吴玠深以同感:“相公所言甚是。且不说这李永奇父子能不能成事,就算他成了,我们收与不收,都是两难。”
    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宋金不但罢兵休战了,而且大宋也承认了伪韩的合法性,国书中咱们赵官家不是还称高世由为“大韩皇帝”么?李永奇父子,作为韩军将领,要投宋,道理上来说,就是叛韩。如果陕西方面接纳了他,无疑就是跟韩朝敌对。到时候,刘豫不会善罢甘休
    只要记性不是太坏的人,都还记得一件事情。宋金之间,怎么打起来的?或者说,当年女真人用什么借口撕毁海上之盟,对宋用兵?
    就因为一个人,张觉。张觉原为辽将,金军破燕云后,仍旧用他镇守地方。但燕民不堪金贼劫掠迫害,要求他投宋。这不难理解,宋辽两国从来不视对方为外人,国书中都不称对方国号,而称“南朝北朝”,是为一个国家内的两个朝廷。燕云之民,绝大多数都是汉民,在金人迫害之下投宋,也在情理之中。
    张觉遂以军队城池投奔南朝,被封为节度使,仍旧镇守。但盛怒之下的金军攻破了张觉的城池,逼得他率残部逃入燕山府的宋军军营。金军随即追来,要求大宋方面交人。当时,燕山知府王安中干了一件蠢事,他杀了张觉,把人头送给金军,天真地以为这样就能息事宁人。
    可他这种行径,不但让投降南朝的辽兵痛哭流涕,心灰意冷,间接促成了郭药师的反叛。让女真人看清了大宋的外强中干。随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侵宋战争。张觉,成了“破宋鬼”。
    现在,李家父子要求回归,而且主动提出要劫持伪韩陕西都统制张俊来作“投名状”。固然忠义可嘉,却也给陕西方面出了一个难题。
    “稍后官佐幕僚来了,咱们议一议这事。”徐卫捧着茶杯,沉声说道。
    马扩此时提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制置相公,要不要向绵州报告?”
    徐卫想也没想,摇头道:“暂时不必。”因为他能预料到,一心求稳的徐宣抚不太可能对这件事情持赞成态度。但是,如果我方拒绝接纳李家父子,后果将非常严重,虽然不会是立竿见影,但后续效应难以估量。
    忽然吸一口气,徐卫想起一点,此事极为机密,不宜扩大讨论现在在场的,吴玠是制置司参谋,刘子羽是参议,张庆是主管机宜,马扩是秦凤帅司的参议,可说两司的高级官员都在,没有必要把制置司的所有官员都集中起来商量。
    一念至此,他坐正身子:“不等了我等必须马上拿个决策出来刘光世这封报告三天以前到的,等制置司回复环庆帅司,又要几天。万一在此期间,李家父子举事,而刘光世不知如何应付的话,大事不妙。”
    众人都深以为然,吴玠抢先表态:“卑职认为,我们必须接纳李家父子。彼以忠义之心来投,我方实无拒绝之理。”
    “不错,李家父子原为宋臣,如今来归,岂有拒之门外的道理?”马扩也表示赞同。
    但制置司参议刘子羽却有不同意见,他问场同僚道:“诸位记得张觉么?”
    马扩一怔,随即反驳道:“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张觉原为辽臣,而李家父子本是宋臣”
    刘子羽摇了摇头:“话虽如此,但女真人会跟你讲理么?你接收了李永奇,在女真人看来,就是招降纳叛,就是跟他敌对。说得严重点,甚至可以上升高度,说是破坏隆兴和议。这顶帽子扣下来,谁戴?”
    徐卫听了这话,还能谁戴,我是陕西制置使,帽子扣下来,肯定是我戴
    “刘参议,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拒绝李家父子,后果是什么?那就是绝鄜延军民之望有了这个先例,鄜延永兴之人,还有谁敢心向故国?那些和李家父子一样,身在金营身在宋的文武官员,还不死心塌地效忠女真?这个结果,我们能承受么?”吴玠正色道。
    刘子羽一时无言。
    此时,主管机宜张庆也道:“制置相公,若行此事,制置司必招责难。”他这话说得还算隐晦,其实挑开了,就是指,如果徐卫支持,到时由此引发的后果,紫金虎就要负责。现在宋金韩三国休兵罢战,如果因为此事挑起了争端,甚至引发了战事,徐卫负得起这个责么?
    幕僚们争持不下,徐卫却一言不发。他在权衡着利弊,往坏了想,我接纳了李家父子,刘豫韩常大怒,金国韩国指责南朝破坏隆兴和议,要求处置相关官员,送回李家父子,当然,挑起战端的可能性并不大。假如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上头会怎么处置?
    思之再三,徐卫把茶杯往帅案上一顿,朗声道:“命令。”
    堂内文武停止了争论,齐齐侧首
    “令环庆经略安抚司作好准备,接应李永奇父子,若事成,即刻将李家父子送到秦州来。”徐卫神色如常道。
    刘子羽闻言起身,拱手道:“相公,三思啊”
    “不必晋卿说得对,若此番我们拒李家父子于门外,就是绝鄜延永兴军民之望失的是民心此事引发的任何后果,由本帅一力承担”
    既然他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其他人还有什么好说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一路劳顿,众官都疲倦,退出了堂去,唯主管机宜张庆迟迟不走。
    徐卫步出帅案之后,到张庆旁边坐下,笑道:“你还想劝我?”
    张庆见同僚们都出去了,这才小声道:“你真不再考虑考虑?”
    “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徐卫故作轻松道。
    “这事不成还好说,万一成了,李家父子到了秦州来。刘豫能善罢甘休么?女真人能消停么?你三叔就是个例子当初他发动反攻,人家女真人就提求要处置相关官员,结果怎么样?朝廷护着他没有?不一样下台了么?你这个制置使屁股还没有坐热,摊上这么个事,万一女真人咬住不放,徐宣抚能放过你?杭州行在能放过你?”
    张庆到底是徐卫的发小,左右无人之际,他就可以直言不讳。
    徐卫点点头:“这事我想过了。最坏的结果,就是女真伪韩指责我破坏隆兴和议,要求朝廷处置。”
    “你想过了还这么干?”张庆不解道。
    叹了口气,徐卫坦诚道:“鄜州一败,是我毕生耻辱不说什么恢复故土,匡扶河山,我如果不能打回去,这口气怎么咽得下?要想夺回陕西,仅靠西军尚不足,须得有百姓支持。我若拒李家父子,就是绝人之望,如何能干这等事?”
    “可上头不会放过你”张庆再次提醒道。
    徐卫又摇了摇头:“不会。”
    “这么肯定?”
    “嗯,杭州方面,方才经历了事变,新君即位,朝纲混乱。陕西路途遥远,朝廷是鞭长莫及,顾不上。至于绵州的宣抚司,更不可能把我怎么样。”徐卫言尽于此。
    张庆却已经明白他的意思。杭州鞭长莫及,就不说了。至于徐宣抚,他是一手把徐卫扶上台的,再加上,现在陕西四路,连一个两兴凤洋安抚司,就有三处是徐家兄弟在握着兵柄。除此之外,熙河姚平仲,对于制置使徐卫是鼎力支持。执掌两兴凤洋安抚司大权的王彦,是徐卫老部下,泾原副帅王禀,也在徐卫帐下效过力。环庆帅司的李彦仙和刘锜,都是徐卫提拔起来的。
    放眼望去,西军当中,徐卫的故旧遍布各路。这一点,杭州或许不知道,但绵州一定知道。如果为了这个事,徐处仁跟徐卫过不去,实在是不划算。而且他也不太可能这样作。
    正因为如此,徐卫权衡利弊之后,才作此决定。
    张庆想明白后,忽地吸了一口气,我怎么一直没察觉,除熙河以外,老九的旧部已经遍及各路难怪上头要任用他作制置使
    想到这里,张庆一笑:“得,当我没说。卑职这就去起草命令,即刻发往环庆帅司。”
    却说徐卫的命令到达庆阳府以后,刘光世有了主张,自是在华池寨加强兵力,准备接应从鄜州过来的李家父子。但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七月底,也没见动静。这让他怀疑,是不是事情有了什么变故?
    鄜州,知州衙门。
    李永奇和李世辅两父子都着官袍,立在衙门屋檐下,像是在等待什么。他们身后,鄜州的文武官员都在列。两父子神情如常,不见丝毫异样。从衙门口一直延伸到街上,铠甲鲜明的武士执枪守卫,阵仗不小。
    不一阵,但见街尾出现一支马队,风驰而来,惊得满街的行人纷纷避让。那头一骑,骑士正当壮年,身材雄伟,骑在马背上也比常人高半头,穿一绯色官袍,戴交脚幞头。腰里扎着明晃晃的金带,威仪不凡。身后跟随的战将和骑兵,无一不是精悍之辈。
    这行人奔至知州衙门前停下,李家父子当即迎了下去。李永奇抱拳道:“卑职李永奇,引鄜州文武官员,恭迎张都统”
    来的,正是不久之前,引军投降女真的,原泾原经略安抚司都统制张俊,如今高升,作为伪朝陕西都统制,不可一世。
    张俊跳下马来,抖了抖官袍,摘了幞头,李世辅赶紧接过。
    “哎呀,不过是例行巡边,李知州何必客气?”张俊假意笑道,心里却十分受用。他在泾原之时,以徐原之跋扈,徐严之张狂,哪有如此惬意威风?

第五百一十二章生财之道
    第五百一十二章生财之道
    “应当应份,张都统,请堂上坐。”李永奇执礼甚恭,侧过身子请张俊入内。后者当然也不用谦让,拔腿拾阶,直入知州大堂,在主位上坐定,李永奇自率鄜州一班文武在下见礼。
    客套话说罢,张俊毕竟是来巡边的,遂问道:“李知州所谋之事可有进展?”
    “禀都统,自卑职到任以来,已数度派遣人马从宁州入庆阳袭扰。如今庆阳府南部,已非西军之天下,刘光世的部队已经全部缩至府城一线。”李永奇回答道。
    张俊闻言,点头赞许道:“不错,李知州用心了。那刘光世,虽说也是将家子,但他就只一张嘴,没甚真本事。环庆早早晚晚都得归我们。你既为此地长官,这袭扰的策略可长期坚持,不使西军有从容恢复之机。”
    “遵命。”李永奇恭身道。
    “好,那就劳你安排一下,就这两日,本帅去前沿看看,一则探视将士,二则一窥环庆虚实。”张俊吩咐道。
    “这个却不急,都统一路劳顿,下官已备下馆驿,请长官稍事歇息,迟两日再看不晚。也好让鄜州文武聊表心意。”李永奇非常得体地说道。
    张俊听得欢喜,据说这李永奇是张深的心腹,难怪那么受信任,倒是个晓事的人。当下也不拒绝,就这么定下。又问些边防之事,不觉到了中午饭点,李永奇备下酒席,替他一行接风。席间殷勤相劝,张俊初来,也不好拂他心意,因此多饮几碗,至席散时,已然醉了。被部下扶入馆驿歇息不提。
    却说散席之后,李家父子回到知州衙门,李世辅召来自己帐下几名部将,闭门密谋。
    李永奇陪张俊喝得不少,满面通红,坐在椅上手捧茶杯,一时不语。李世辅站在他面前,沉声道:“父亲,张俊初来,全无防备。现如今他酒醉回馆驿,正是举事之时”
    “不错李安抚,卑职引一军前去围了馆驿,抓了张俊,一同投宋”李世辅帐下一名统领官建议道。
    李世辅见父亲不说话,又道:“环庆刘大帅已经在华池寨布下了重兵接应夫复何忧?”
    李永奇放下杯子,这才道出心中隐忧:“你部虽有数千之众,但岂能人人同心同德?不经谋划布置而仓促起事,风险太大。为父的意思,还是等过一段时间,张俊巡边至宁州时再行事,胜算更大。”
    李世辅闻言劝道:“爹,若张俊不去宁州又当如何?此事当速决猝然发难”
    几名部将都劝,说是这事拖不得,应该趁张俊初来,且醉酒之机将之劫持而后轻骑简从,沿着华池河直奔庆阳府李永奇思之再三,还是认为太过冒险。他建议,过几日张俊要巡视边防时,由他亲自陪着。张俊不是让他安排行程么?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引到宁州去,到时拿了他,往北走不了几步,就入庆阳府地界。
    李世辅苦劝其父,无奈不听,也只能作罢。
    接连几日,李永奇想尽办法结好张俊,每日摆设酒宴,置歌舞以娱,又多送金银相贿,让张俊觉得这李永奇实在太会来事了,回到长安之后,非得好生替他美言一番不可。
    这一日,八月初六,张俊吃罢酒席归来,又得李家父子送钱千贯。他回到馆驿,谓随行官员道:“李家父子真是明白人,如此厚待,我当投桃报李才是。”
    “都统回长安,在刘宣抚和张宣抚面前替他说几句好话,夸他办事爽利不就行了?”佐官笑道。
    张俊频频点头:“应当如此。唉,本为巡边而来,在鄜州已耽搁数日,这样,你去知州衙署一趟,知会李永奇,让他安排,明天出去走走看看。”
    佐官领命而出,张俊坐在桌边,把玩着李永奇所赠金银,不由得有些飘飘然。本想,我率败军投降,到了女真人手里肯定是低眉顺眼地过日子。哪料,一来就弄了个大韩陕西都统制,节制陕西境内所有兵马,还真是有些意外。
    正想得出神时,忽见佐官匆匆回来报道:“都统,外头有一人,自称鄜州军官,说是有天大的事要面见都统。”
    天大的事?这鄜州能有什么天大的事?但对方既然拿这么唬人的话来说,那必是有原由,见见也无妨,遂命佐官引来相见。
    不一阵,一人入得他房中,三十出头光景,着便装,身长六尺有余,一进来纳头就拜。
    “你是何人?”张俊扯起桌布盖住桌上金银,随口问道。
    “卑职乃鄜州驻军一员指挥使,因听得一件天大的事,不敢不来相告都统。”那人俯首道。
    “天大的事?说来听听。”张俊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卑职有一故旧,乃李永奇之子李世辅帐下统领官。日前,他来密会卑职,言李家父子欲执都统归宋,邀卑职共同举事因这天大的干系,卑职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