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阀- 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意见都是高度统一。但这回却有些例外,一些将佐建议“避战”当然并不是“畏战”他们认为,金军麦收遭到我军破坏。其补给肯定是个难题。
    现在金军急于求战,也正反映了对方这种因缺粮而造成的“焦躁”心杏。这种情况下,我军应当避其锋芒,坚守城池,让其徒劳无功。
    如此一来,金军随时都得防备着我军袭扰,不管是他耕种还是收获。长此以往,女真人还能在陕西呆下去么?平原不比山区,敌我双方都是来去自如,金军靠着平原地利进展神,而我军也可借此最大程度地牵制对方。久耗下去,亏的一定是金贼!
    可徐卫不同意,他承认。此次宋军完全可以避战,依靠坚固的城防让”焦躁”的金军无可奈何。他也承认,娄宿现在最希望的,恐怕就是他接战。但为什么要坚持打这一仗?原因就在于,这一仗,宋军如果不打。那么陕西的局势还和从前一样,双方对峙。耗下去,金军只能寄希望从河东得到补给,时间一长,实力就会彼消此长。
    但如果宋军打了,会是什么情况?分两种说法,一种是战败。如果宋军战败,那么我们剩下的力量,固守长安仍旧没有问题。宋军在陕西的实力均衡,也不会因为这次败仗而有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战胜,那么局势立即将出现一边倒的状况。都知道金军入侵陕西,尤其是粘罕亲自出征时。女真人兵强马壮,说不好有十几二十万大军。在经历了长安攻守战,偷袭战,万年耀州之战后,现在,留在陕西的金军兵力有多少?我就当他有十万左右,这十万兵马大多布防在保安军和嘟州,以及关中平原。现在妾宿要跟我大干一场,他肯定得从保安或部州抽调兵马。如果这一仗,我军战胜,其意义,便是擂响了收复全陕的战鼓!
    意见很快得到了统一,徐大帅坚持要打。虽然有些冒险的意思在。但却值得。这一仗若能击溃金军,收复全陕便不是奢望。尽管西军不团结,可那是处在强敌当前的前提下。毒宿这次集结大军来攻,要是一败涂地,其他各路大帅们看到这种情况,会不来抢软柿子捏?至少曲端第一个就会兵直取保安!若把现在陕西的局势比作一盘棋,那么这一子下去,这盘僵持的棋局。便算彻底活了!当然,前提是。必须得保证打胜!
    徐家军确实有这个底气。现在他们兵精良足,器械锐利,而且士气毒涨。关中平原上,能拉出来作战的部队,就有五万上下。女真人不是吹嘘“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么”我们没那么高调,但如果有五万马步军,哪怕面对优势金军,咱也敢跟他硬碰!
    从七月初一开始,后续部队陆续抵达美原,徐卫甚至考虑把扎在坊州,原本计哉“进取眺州的部队也调来,胜算更高。可再三考虑还是作罢。金军也不是傻子,万一收到风声,从廊州打下来,那倒麻烦了。
    金军的骑兵仍旧时常出动。一天之内,数量不等的游骑竟达五六批。而且玩的全是虚招,晃一枪就走。徐卫下令所有部队进入高度警戒,这次金军可有”铁浮屠”当年在小西山。咱们虽然跟对方打了个平手,可“铁浮屠”重骑兵的威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千万马虎不得。
    七月初五,宋军已经完全完成了集结,马步军过四万人。而且把战场的所有情况都摸了一个遍,方圆五十里内,哪怕是一个小山包都在宋军的儿得明明白,对什“铁浮屠”地形不得不栅什坝震清楚。将领们始终抓住重骑兵一个缺点,那就是不灵活,对战场要求极高,回旋的余地稍小一些,就有可能施展不开。
    最后,众将定下一个基本的战术套路。如果“铁浮屠”来冲阵,仍以“神臂弓踏张弩”先予敌最大创伤,距离近了,便用“奔雷箭”短兵相接时,用密集的枪林加以阻挡,最大程度克制其有限的机动性,两侧的重步兵这时候包抄上来。总而言之,务必保证阵形不散不乱。
    再者,咱们现在在美原的马军,也有四千以上。就不能再象从前那样,将骑兵当成掩护布阵的工具,这是一支利矛,必须用对地方。不管对方步军还是马军来攻。我们的骑兵都有能力牵制它!
    今天立秋,较之前两个月,气候已经凉爽不少。尽管金军仍旧没有进攻的迹象,可徐卫不敢大意,他虽然敢冒险,并乐于冒险,但那是建立在周密的谋划和考虑之上。这几天,他不断派出游骑去侦察敌军动向,得到的答复,无一例外都是金军广布营垒,暂时没有动静。
    “徐经略。姚平仲奉命而来。”一个雄浑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徐卫正在桌上摆弄一堆物件,那是由泥土塑成的各种地形。“沙盘”这东西起源于什么时候。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这是描绘地形最直观的方法。方圆几十里的地形已经侦察清楚,他将消息汇总,集合军中巧匠,弄成了这仍嫌简陋的“沙盘”简陋归简陋,但有了这东西,周边一带的地形,大到河流小小到山丘。尽收眼底。并且,他已经圈定出四个有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分别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战术。
    “进来。”徐卫唤道,目光仍甩未从沙盘上离开。身披铠甲的姚平仲昂然而入“至帐中,对徐卫一抱拳,叫道:“大帅!”
    “哎,平仲兄客气了,坐。”徐卫抬头笑道。在保卫东京时,姚平仲是都统制,他还作过其下属。后来两人先后到了陕西,姚平仲时运不济,接连倒霉,如今和徐卫的距离是越拉越远。
    姚平仲如言坐下后道:“既在军中,阶级分明是理所当然。况且,大帅在兄弟危险之的施以援手,这份情义,平仲记下了。”
    “谈不上什么援手,说句不见外的话,你我都是官家派到陕西来的,身负重任,理当团结照应。况且,“小太尉,的名号又不是吹出来的,本帅相信,你早早晚晚必将执掌一路。”徐卫宽慰道。
    姚平仲倒也不客气,叹了口气道:“这几年走浅水,无可奈何。徐经略,不是平仲夸口,若遇机缘,似曲端等辈,我还不放在眼里。”
    徐卫频频点头:“那是那是。说起机会,现在就有一个。”
    姚平仲听了这话,略微吃惊,赶紧追问道:“哦,请大帅明示。”
    徐卫作思索状,半晌之后,趋身向前,低声道:“现在徐宣抚主持陕西军政。他是我的关系,你知道。”
    “不错,徐宣抚乃大帅季父,人所共知。”姚平仲点头道。
    “前些日子,本帅在秦州,徐宣抚曾说过。令尊夫人被重新起用,如今在御营司勾当。这说明朝廷对你们姚氏一门还是信任的。眼下,徐宣抚正在考虑你的安置问题。”徐卫说道。
    姚平仲在陕州时,就通过家了其父姚古被起用的消息。朝中有人好作官,他心里也清楚,自己怕是要挪挪位置了,只是没料到这么快。沉默片刻后,拱手道:“多承宣抚相公提携。”
    “宣相的意思,想让你官复原职,仍知环州,兼任兵马都锋辖。当然,这只是宣相与本帅闲谈陕西局势时,随口说的,具体如何执行,还不得而知。若果真如此,你意下如何?”
    姚平仲听罢,一声冷哼:“曲端无故陷害于我,此仇如何不报?若得宣相提携,平仲愿去环庆!”
    徐卫看他一眼,又道:“本帅听说,熙河一路,十余年间年年易帅,只有令尊大人连任三载,有这事么?”
    提起这个,姚平仲掩饰不住自豪:“那还有假?在熙河,姚家老小与党项人血战多年!现在熙河一路的大小将佐,多为家父旧部。”(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环庆事变
    那你可想过明熙河?”徐卫问道。
    姚平仲闻言,先是一怔,而后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回熙河当然好,大帅也知道,熙宁五年时之所以设置此路,专为取党顶。河淫之地先后纳入大宋,吐蕃青唐诸羌也陆续来附,情况很是复杂。因此十六年易十三帅,我父连任三载,按例,姚氏不应该再执掌熙河帅印。”
    徐卫认真听着,频频点头。姚平仲说罢,想起了什么,忽地问道:“大帅,可是宣抚司有什么安排?”
    “那倒不清楚。只是西军的情况特殊,再加上朝廷对陕西的倚重日盛一日,官家为什么派你我到陕西来,其目的相信你心里也清楚。你若在熙河一路,较之他人更为便利,因此本帅随口问一句。”徐卫笑道。
    姚平仲显得有些躁动,半截铁塔般的身子在椅上不住地挪动。几番欲言又止。姚家是陇西大族,从前与种家,号称“三种二姚”也算是西军中数一数二的将门。自宣和末年金人南侵时起,陕西几个元老将门中,种家两兄弟一个死一个病,后继无人。姚家也因为姚古和姚平仲两父子先后或罢或贬,不复往日辉煌。至于其他几个,那就提都不用提了。反倒是徐氏一门逐渐崛起。这让姚希晏很吃味,尽管对于徐卫,在一定程度上他还是认同的。可比如说曲端这种人,他从前算得老几,凭什么也能执掌一路帅印?
    现在徐九提起这档子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他叔父徐绍如今主持陕西军政,而且是“宣抚处置大使”这人事任免和军队调动,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再加上老父现在在行在也被重新起用,上头对自己的安排恐怕是有考虑的。搞不好今天徐九找自己谈话,就是探探口风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心头颇为欢喜,他一抱拳道:“不管如何,相信上司自有安排。”
    “这是当然。”徐卫点头道。“希晏兄被关中豪杰推为小太尉”盛名之下必然不虚。此次本帅决意与金人一决高下,干系极大。还有诸多地方。需要仰仗。望希宴兄勉力而为,若能立得殊勋,还怕没有起用之日?”
    听了这话。姚平仲便知道徐九今日召他来的目的了。他是希望自己能立战功,以便日后起用时也好说话。到底是紫金虎,这份大气,让人佩服。从前自己与他不大不小有些过节,可人家这事干得爽利,无愧丈夫之名。难怪他威震关陕。姚某承你的情了!
    “大帅放心,卑职必舍身奋战!以求全功!”姚平仲起身,慷慨激昂地吼道。
    至此,一连数日,徐卫大军扎在同华边界上,只待战鼓擂响。可等到七月初十,金军除了小规模试探性踏入同州境外,一直不见举动。这大兵团作战,双方主将尤其当心,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初时。徐卫也是这般,可等了这么几天,总是小股骑兵来来往往,不能不让人想到,金军是不是玩什么花样?
    七月十一,金军突然后撤,而且是撤出了华州。这一下,倒让宋军诸将摸不着头脑。对方气势汹汹而来,僵持了这么多天,现在突然又后撤,是何道理?徐卫会集文武商议,大多数人倾向于一种说法。那是金军在诱我深入,想让我军进入华州,这样他们的回旋余地更大。也可能是想等我军进入华州之后,由廊州金军抄我们后路。
    这个可能倒不是没有,现在美原集中了徐卫的精锐主力,如果追过华州去,坊州的张宪能否抵住廊州耶律马五的进攻?一旦后路受到威胁,而自己又身处关中平原之中,那滋味可不好受。权衡再三,徐卫还是决定不动。就扎在美原窥视华州,利用就近补给的优势,以不变应万变。
    此时,秦州方面也传来了徐绍的指示。他告诫徐卫,既然对方来势凶猛,志在必得,则秦凤军暂时不必与之斜锋相对,尽量避战周旋,以待泾原一路的配合。徐绍没有明说泾原军会如何配合,但徐卫估计,以自己的力量,不除将金军逐出陕西,但屹立关中平原而不倒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泾原军的配合,可能是从宁坊二州进军,取廊州,威胁延安。如果曲端也肯出兵攻打保安军,那么胜算就更高了。只是这一点,便得看三叔的手腕如何,能否指挥得动曲师尹这个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家伙。庆阳府,环庆路经略安抚司。
    时至今日,曲端的头衔中,那“权”字一直没有拿掉。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他仍然不是正式的环庆经略安抚使。但这并不妨碍他将环庆一路里广植亲信,加强控制。曲端的部队成分最杂,有他自己的陕华班底,有各路集结的兵马,有环庆本军,也有后来招募的新军。总兵力一直维持在四到五万左右,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步军。
    徐家兄弟虽然恨曲师尹恨得牙痒,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论带兵打仗,曲端不可山觑。这几年来,他将一群乌合之众练得渐成气候,唯一的心病,便是原来王似的环庆军旧部。对于这些部队,他既不敢都放在自己眼前,也不敢扔得太远,只能化整为零,打散安排。总而言之,除了朝廷正式的认可之外,环庆大帅的个置,他算是坐稳了。
    在庆阳城中,有一片专供军队演武检阅的大校场。此时,校场上将士云集,曲端带兵,尤为重视练检验。若无战事,逢立秋之后,便于各处抽调部队,到庆阳府集结校阅,以检查练成果。
    各地部队业已结阵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要扬威耀武。曲端率一众将佐,自西北角处打马而入。至校阅台前下马,曲端亲昵地拍着马脖子。他这匹马,不是凡物,名字唤作“铁象”能日驰四百里。伴他征战多年,视为至宝。
    “大帅,诸将已结阵,请令!”曾代表他去秦州的部将李彦琪抱拳道。
    曲端又跟铁象玩要片刻,这才将缰绳交到士兵手中,将马鞭一挥:“传我帅余…”话未说完,突闻一声马嘶。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校场入口,一骑摔倒地,人马分离。那战马正挣扎着起身,骑士却已经连滚带爬冲过来,一边跑一边喊道:“大帅!加急军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百零六章 大变动
    4川米世干咳声,没有回端将目井从他脸卜收回引冲堂下道:“拖下去!”
    康随身上本就带着伤,若这几十军棍实打实地打下来,也够他受的。(。)可他深知曲大帅御兵之法无他,唯严而已。无论亲疏,但犯军法一视同仁,不讲情面坚决执行。因此,不敢再求饶,只盼着行刑的弟兄念着这一身战创,高起低落。被士兵押着往外抬,临出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