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阀- 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月是何夫人的亲侄女,她父亲从前也是武臣,征方腊时以身殉国。后来,她娘也去世了。留下她一个人,好像也没有其他兄弟姐妹,孤苦无依。她娘临死之前,将她托付给了何夫人。”徐卫简明托要地将九月的情况说了一遍。
    “哦,忠良之后。”徐胜集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徐秀萍犹豫片剪,还是劝道:“九弟,姐姐走过来人。这婚姻大事儿戏不得。你若是娶了何少保的千金,那他就是你岳父,多余的不需要姐姐再说吧?”
    徐卫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何灌是官家宠信之臣,恐怕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身居要职。如果作了他的女婿。对自己大有好处。可问题是,男人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可以去拼,可以去闯。唯独不能拿婚姻当筹码,那几乎是一辈子的事情。再说了,自己是武臣,我娶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千金小姐有什么用?我要的,是能和我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女人。
    “三姐,你早上说的徐家儿媳三大条件,简直就是比照着九月在说。她是我见过这些上最乐观善良的女人,我娶定她了!”徐卫知道在这个时代,婚姻是凭父母之父命,媒妁之言,做儿女的只能接受。所以,他先把话说死,不能留丝毫余地。
    好久没有开口的徐彰此时突然插了一句:“这事你说了算?”
    我讨老婆自然是我说了算!我看谁还敢给我包办了不成?哪怕亲爹也不行!何况你还不是我亲爹!
    徐卫听到父亲的话有些光火,好在克制住了,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没这么说。因为他知道这毕竟是宋代,而徐彰也是个火暴脾气,如果硬顶着说,那是自讨没趣。不如先好言相求,如果实在说不通,那对不住,我的婚事我做主,谁也不许干涉!
    镇住起伏的情绪,徐卫向父亲说道:“爹,此事自然要您点头才统
    徐彰盯他一眼,沉默不语。徐卫见状,碰了碰身边的三姐,又朝四哥使了个眼色。我网来没两年,还摸不透老爷子脾气,你们当哥哥姐姐的关键时候要替我说话才对!
    徐胜打小就照顾弟弟。从弟弟言行举止看得出来,他对那叫张九月的女子很是喜欢。婚姻大事,虽讲究个门当户对,但成家过日子,情投意合才是根本。况且。那女子是忠良之后,配我行伍世家,到也相当。想到此处,便开口道:“爹,依我看”
    “你们谁也不许出声!”徐彰突然厉喝,儿女们骇了一跳,外孙范宜甚至吓得哭了起来。慌得徐秀萍连忙唤过仆妇抱了出去。
    “老九,我且问你。你和那女子的事情,何少保可知道?”徐彰异常严肃地问道。见儿子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之后,他陷入了沉默。
    现在最为难的恐怕就是他。何灌既然不知情,当初又主动提起这件事情,那很明显是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徐卫。可现在,徐卫却心仪另一个女子,这倒有些棘手。先不说自己是否同意,就算同意了,可何少保那里又怎么去开口?如果不同意,徐卫的性子倔,认定的事情打死不回头,指不定他会搞出什么事情来。唉,要是徐卫他娘还在,至少也有个商量的人。
    好大一阵过去,客堂上还是人人屏气凝神。徐胜见兄弟眼睛都快眨歪了,将心一横,大着胆子说道:“爹,既然九弟喜欢,您就成全他吧。十几年前的一句顽童戏言,如今却成了真,岂非天意?再则,我们虽然都没见过这位叫九月的姑娘,但当年九弟抢了人家东西,她非但没有记恨,反而以德报怨。只此一点,这女子也差不了。”

第一百九十六章托媒说亲
    …徐彰靠在蒋背上。看着满堂的儿女,叹了一声:“此事儿小儿那般简单。”
    徐胜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想想看,何灌身为三衙大帅,又拜检校少保,是天子宠信之臣。而且跟爹同衙共事,关系也不错,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要是驳了他的面子。多少有些过意不去。只是,九弟的终生大事总不能马虎。夫妻是要结伴过一辈子,还不说强迫不了兄弟,就是强逼着他娶了,小两口三天两头地闹难道就高兴了?
    “爹,这也无妨嘛。您想想,那位九月姑娘是何夫人的侄女,若这件婚事成了,九弟也得管何少保叫一声姨父,况且九月不是既无父母,又无兄弟姐妹么?那何少保夫妻就如同她爹娘一般,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一家吗?”徐胜劝解道。
    这话说得无从反驳,徐彰听后一言当。徐卫见状,知道老爷子性子好强,故意说道:“爹可是怕得罪了何少保?”
    “我怕得罪他?我怕的罪他?”徐彰盯了儿子一眼,大声说道“论资历,我在西军作锋辖的时候,何灌还在当巡检;论战功,我大大小打了六十几仗,独自指挥的不下二十次。何灌起初都干些揖盗剿贼的勾当,攻取古骨龙城还算勉强。他现在也就是安阶比我高一级,我怕他作甚?”
    徐胜自然知道弟弟这是在激父亲,赶紧帮腔道:“那是,如今爹官拜太尉,又被官家授予节度使。哪用得着怕谁?再说了,三叔是执政,大哥又领了一路帅臣,怕甚么?况且,这捆绑不成婚姻,以何少保的气量,哪会在意些许事?”
    徐彰频频点头,好像还不解气,冷哼道:“;卜子,莫以为你打了几场仗就了不得了。跟你爹比起来,你还嫩得很!”
    徐卫连连称是,又卖力拍了一通马屁,这才试探道:“爹,那我这事您看
    一阵沉吟。徐彰点头道:“确如你所说,那女子是忠良之后,配我徐家到也相当。只是不知年岁可相当?品性又如何?咱们是行伍世家,没有那么多的穷讲究。”
    徐卫听到老爷子口风松动了,赶紧回答道:“嗯,年纪似乎比我大些,好像二十二?品性没得挑,善良,勤快,人又实诚,我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女子。”说到这儿,感觉自己好像有些过了,又笑着补充道“反正是很不错。”
    哪知这话一出来,全家人都吃了一惊。二十二?比老九还大?这,这怎么可能?姑娘家十六七岁嫁人正合适,拖到十**已算是罕见,二十二还没嫁出去?难道这姑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倒不怪徐家人这么想,在这个时代二十二还没嫁人,就跟徐卫前世有女人三十岁还没出嫁一样,人家肯定会想,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九弟,莫是身上带着病?”徐秀蒋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如果不是什么恶疾。哪会二十二岁没嫁?
    徐卫那头摇得跟搏浪鼓似的:“没有没有!壮得很,提水,洗衣。粗活累活都干得。而且也是行伍之家出身,上马舞得一夹长枪,下马挽得两石硬弓,女中豪杰,巾烟英雄!”
    “你是在说我还是什么月?”徐秀蒋这么问倒也不奇怪,她打没个姑娘家的样子,刀枪棍棒要得有模有样,力气比有些男人还大。但在婆家眼里,却成了罪过。没想到在弟弟看来,却是优点,还是咱徐家人识货啊。
    徐彰想了想,看着长子道:“恐年岁不相当?”
    徐胜其实也这样觉得。这些上,妻子比丈夫大的不是没有。只是极少,可这大上三两岁的也太过了吧?传将出去,人家说你徐家老九难道娶不到老婆?找个大两三岁的?但转头一眼弟弟紧张的模样,心想算了吧,反正自己认的银钱好使。他喜欢随他去。作咱们徐家的儿媳妇不容易,那水做成的金枝玉叶可来不得。张九月既走出身行伍之家,倒算门当户对。
    网想帮弟弟还打打圆场,突然意识不对,问道:“慢,你说什么?提水洗衣,粗活累活都干得?这不应该吧?她不是何夫人侄女么?”
    徐卫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其中内情他不是不知道,只是自己又不是长舌妇,人家家里的事情懒的去多嘴。略一思索,笑道:“九月之头长年出征在外,母亲身体又不好。因此勤快些,断没有千金小姐的架
    徐胜听罢点点头,舟父亲道:“爹,依我看很合适,纵然年岁大些,但左右咱家这是个混世魔王,该得有个人管管他。”样烬初迈有此抵触,但当听到徐卫楼绘的弟妹跟自只品性愕及旧浙,又见弟弟这般喜欢。也劝道:“爹,四弟说得对,九弟性子野,该有个厉害的媳妇治治他。”她说完,范经也跟着劝。反正也跟他没什么关系,帮帮嘴忙而已。
    徐卫眼巴巴地望着老爷子。那模样就像是在说,对对对,我就是欠。
    徐彰正作难时,入宫朝贺皇后的徐王氏回来,徐秀萍嘴快,把事情噼里啪啦一通讲。前者听了,高兴得不行,婆婆死得早,长姓如母。把九弟拉扯长大,就指着他成家立业。难得小叔主动提出来。哪有不应允的道理?因此也极力赞成。
    而且,徐王氏还说,打仗我这个妇道人家不如你们,但这些关系自己却在行。她建议,必须尽早去提亲,抢在何灌前头。众人都问为哪般,她解释说,何少保虽然提过这件卓情,但两家都没有挑明,现在徐家抢在前头去提亲,反正当初也没说要娶谁不是?这侄女也像女儿一般无二。反正你何府始终是张九月娘家。其次,如果何府主动提出结亲,要将何家千金许给九弟,而我们又说要娶张九月,那就真是驳了何少保面子。但现在我们抢在他们前头,也就无所谓得罪了。
    徐家人一听,都觉有理。徐彰想了一阵,终于点头:“罢罢罢,找个媒人,提亲去吧。”
    就在徐府这边欢天喜地。准备登门提亲,大办婚事的时候,在何府却又是另一番景来
    何夫人携女外出,采买了大批家什、绵缎,绢匹等物,搬运回府后却不放心,又亲自指挥仆人小心安放在库房中。忙活好大一阵。方才回到屋中。网坐下。何书莹识趣了替母亲斟上一杯清茶,双手捧着递了过去。
    “往日也没见你这般殷勤?女大不中留。”何夫人接过茶杯笑道。
    何书莹粉面含羞,挨着母亲坐下,柔声道:“娘说哪里话,这尽孝是女儿应当应分的。”
    喝下几口茶,舒出几口气,何夫人开始算起账来:“光是那副床柜,便去了五百多贯,家什这一摊,花费数千,这还是少的。还有些绢匹、绵缎、金银饰物,粗略算算,今日便折了上万贯钱。再把从前给你预备的加在一处,唉。要了老娘的命咯。”说罢,牙疼似的晒巴着嘴。也不知是牙疼还是心疼。
    在后世,骋礼少了女子不嫁。可在宋代,嫁妆少了男子不娶。只因两宋商业繁荣,这人一旦有了钱,攀比之风盛行就不可避免。嫁女是件大事,要是嫁妆不够丰厚,抬在路上被人笑话。而男方公婆,也时常以嫁妆多寡为标准择媳。因此,嫁女可比娶媳贵得多,而许多人家因为出不起丰厚的嫁妆。女儿只能老待闺中。这可不是瞎吹,苏轼就自述他曾经出一大笔钱资助一位女亲戚出嫁。
    蔡衷,就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任福州知州时,针对境内男方索取巨额妆套的风气布文告,一针见血的指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实为财也。”痛批男家娶妇不问女子贤否,眼睛只盯着嫁妆的多少厚薄。而这笔钱财一旦送到新郎家里,事情还远远没有完,男方还会“朝索其一,暮索其二。夫虐其妻,求之不已。若不满意,至有割夫妻之爱,辄相背弃者。”
    有鉴于些,宋代名臣袁采专门撰文告诫天下所有养女儿的父母,如果没在女儿幼年时就替她预备嫁妆,那么等到她出嫁时,将不得不“临时岩田庐,及不恤女子之羞见人也”。看看。嫁女儿嫁到卖田卖房的地步,空没空前不知道,反正肯定是绝后了。
    综上所述,也就不难理解何夫人为什么迟迟不肯将张九月许配人来
    此时,何书莹听得母亲抱怨,赶紧搂了何夫人手臂,娇声道:“虽破些钱财,但招得东床快婿。岂不强似坐守金山?”
    “那就不得而知了,婚后你夫妇二人孝与不孝,还得另说。哎,你父曾说,当初那厮弱冠之时。他曾经隐晦地提过。徐家人也忒不晓,事,这仗都打完了,怎地一点动静也没有?还等着我何家去提集不成?你肯委身下嫁,已是看得起他。竟敢如此托大?莫非依仗微末军功,就张扬跋扈了?”何夫人越说越气。
    何书莹网想宽慰,便见丫环沐屏急冲冲地窜进来,匆忙行了一礼,手指着外头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七章傻了吧
    ……何夫人正为破财而心疼,见府里丫环也不成个体统,心申私“将茶杯放桌上一拍,喝斥道:“慌慌张张作甚?还有没有规矩?”
    沐屏使劲咽下一口唾沫,好不容易挤出几个字来:“媒,媒,媒”
    “贱奴!霉甚么霉!你成心触我霉头不是?”何夫人大怒道。
    “夫人息怒!媒人!媒人登门了!”沐屏大声说道。何书莹本是蹲在母亲身边,听到这话霍然起身。竟这般巧?刚在说徐家不晓事,竟立马就托媒人来了!不过这股高兴劲一闪而没,她这两年待字闺中,托媒说亲的不在少数。但何书莹眼界甚高,又出身在何灌这种行伍家庭,对夸夸其谈,皓穷经的儒生着实看不上眼。何夫人又委实疼爱女儿,什么都顺着她,因此一直没有中意的,直到徐九出现。
    “那家的?”当何书莹问出这句话时。直感心里跳得厉害。
    “徐家的!西水门徐家!”沐屏欣喜地说道,她是贴身丫环,知道主人的心事。这下小姐该欢喜了吧?
    何书莹当然心花怒放!何夫人想起先前徐卫探头探脑地在自己家门前晃悠,恐怕就是为此事!可能少年郎未经人事,不懂得这些规矩,因此着急忙慌地跑回去求父母做主了。重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她反倒不急,而是问道:“甚么媒人?穿的怎样?”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你这嫁女儿的,关心女婿就够了。媒人干你屁事?这却是有原因的,在宋代,媒人也分几等。有朝廷指定的官媒,行头极华丽。穿着与贵妇同,不但管说媒,还管婚姻登记。当然也有私媒,就真的是插科打评,油嘴滑舌的三姑六婆了。
    “官媒!绝对是官媒!”沐屏疾声道。
    “娘”何书莹轻轻唤了一声,到底是未出阁的女儿家,脸皮薄,不太好意思催促母亲赶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