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历代名女 情女卷-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干外出,只要可能,就争取带着田娟娟同往。大江南北,处处留下他们形影
相随的俪影。

李妙惠好女不嫁二夫

俗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都只说美满姻缘是郎才女貌,女子
似乎是花瓶,好看就行,有无内才并不重要,有才还恐失德。其实,一个满
腹经纶的才郎,倘若天天陪着一个白痴美女,幸福又有何可言?因而,最美
满的婚姻,应是郎才女貌加女才郎貌。

才能相知相满,和谐欢洽。李妙惠与卢云程的婚姻就是如此美妙的一
例,而最终的美满,还靠了李妙惠的忠贞贤德。

李妙惠是扬州城里名传一时的美貌才女。少女时,便能写一手极雅致
圆熟的诗文,常被当地文人们传抄吟诵。而她不在诗上署名,大多数人只知
其诗,不识其人。李妙惠不慕权贵爱才学,拒绝了许多贵族公子的求亲,十
六岁时嫁给了家境不丰的同乡折桂郎卢云程。

何谓折桂郎?当时的折桂郎就是指举人。因为明代乡试在秋天进行,
考中者由秀才升为举人,同窗或亲友多喜折桂花枝做成桂冠,送与新中的举
人,以示庆祝。由此人们称为举人折桂郎。卢云程年少才俊,不到二十岁就
成了折桂郎,在当地颇有才名。

一对才貌双备的男女结成了伉俪,清贫的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两人常
常同坐灯下,诗文酬唱,一比高低。他们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相竞作诗,先出
题限韵;然后分头思索觅句,看谁出得快、出得好。经常是妙惠赢了,而好
则难以评判,实际上妙惠的诗句在清新自然上要稍胜一酬。可身为折桂郎的
卢云程不肯认输,只评说是各有千秋。李妙惠曾感慨地说:“女子若能赴考,
妾怕也早已成为折桂郎!”卢云程深以为然,连连称是。

卢云程有一同窗好友王义真,与同科折桂,交往颇深。王义真经常到
卢家与云程切磋诗文,彼此熟悉而不拘礼,对对方诗文的品评,不论优劣,
都能直抒胸臆,毫无顾忌。

一次云程与妙惠又为谁的诗好各执一端,争议起来,恰好第二天王义
真来访,卢云程故意拿出一首妻子妙惠的诗给好友评析,当然他打着的是自
己的名义。这是一首名为“晓妆”的五言诗:

啼鸟惊眠罢,房栊曙色开;


凤钗金作镂,鸾镜玉为台。

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

自怜方未已,欲去复徘徊。

王义真看后,不由得拍手称绝,叹赏不已,夸道:“卢兄描绘闺人晓妆
情景,如此呼之欲出,观察之细,诗意之妙,实在令人佩服得很啊!”

卢云程听后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愧颜,但很快又掩饰过去,他此时不
便挑明此诗非己所作,接着又拿出几首自己写的诗,递给好友。王义真—一
看过,评论说:“这些比‘晓妆”诗差得远了!”卢云程闷闷不乐,却又作不
得声。

夏去秋临,几场斜风细雨过后,天气变得凉爽宜人。这天傍晚时分,
雨收云散,西方露出醉红的夕阳,云程与妙惠双双凭栏远眺,欣赏着瑰丽清
新的风景。触景生思,妙惠吟了一首“远山”诗:

秋水一泓碧,残霞几缕红;

水穷霞尽处,隐约两三峰。

用词简炼,诗意不俗,确实很见功夫,云程不由得十分佩服。他又起
想当初好友王义真品诗一事,不免心里有些酸溜溜的,因而吟出一首如此这
般的七言绝句:

远山句好画难成,柳眼才多总是情;

他日衰颜人不识,倚炉空听鹧鸪声。

他的诗竟然直逼妻子而来,讥笑她今日虽然貌美才高。颇为得意,他
日难免人老珠黄,倚炉哀叹。红颜女子本是最忌讳人提起暮年衰老之事,叫
人徒增伤心。卢云程这样数落妻子,实是不该。幸亏妙惠心宽意慈,她知道
丈夫这样说只为了吃自己的醋,并无中伤恶意,也就一笑了之。虽然小夫妻
俩常为吟诗之事嗑嗑碰碰,可都只是表面上的矛盾,云程心中实是十分佩服
妻子,妙惠也很能理解丈夫,所以越争情爱弥笃,成为知心知意的夫妻。

成化十八年春天,礼部会试天下举子,为了功名事业,卢云程只好暂
时告别如胶似漆的家庭生活,与王义真结伴到京城赴考。

两位江南才子参加会试,原本以为中榜是十拿九稳的事,谁知师出不
利,竟双双名落孙山。当初别家来京时,卢云程和王义真都给家人留下了极
大的希望,如今落第归家,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心情悒郁不舒,索性两人
先前往西山灵光寺暂住散心。两人原打算稍住些时间,待心情转好就启程回
乡,谁知这灵光寺位于翠微山竹木深处,景致清幽,静谧脱尘,读起书来最
易进入佳境。于是,两人都有些舍不得离开,恰好寺中主持见他俩字迹工整
遒劲,想请他们抄写经书,报酬便是无偿提供食宿。两人本有留意,既然这
么一来,就干脆住下来,半天为寺中抄经,半天潜心读书,准备下科会试东
山再起。

会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也就是说卢云程和王义真准备在寺中读上三
年书。因为怕丢面子,也为了专心致志,两人竟都拖着没有传信与家人联系。

话说卢云程家中,左等右盼不见他的消息,不知他出了什么事。恰好,
有一个与卢云程同名同姓的南方书生客死京城,消息被带到卢家,家人悲痛
不已。卢家父母深信儿子已遭不测,还为他立了灵位,以寄哀痛。李妙惠虽
然也伤心欲绝,但瞑瞑之中她隐约觉得,夫君并没有死,他还有相见的一天。

这一年江南一带正遇着百年不见的大旱,卢家生活已难以自给,常常
饱一顿、饥一顿。好心的卢家父母,见媳妇年轻守寡,又无子息,跟着自家


挨饿实是可怜,因而劝她找个好人家改嫁过去。李妙惠却坚决反对,只说:
“生为卢家人,死为卢家鬼。”当初她已对云程起誓,此身只属他一人,即
使他真的归天,她也要为他终生守节,何况她心中还藏着一线希望呢!

卢家父母以为媳妇是顾忌名份,苦苦撑着,所以仍然留意为她物色再
嫁对象。江西临川有有个盐商叫谢子启,家境殷实,为人也厚道,此时客居
扬州,妻子不幸病故。当听说卢家想劝媳妇李妙惠改嫁的风声,忙请媒人上
门求婚。卢家父母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就背着妙惠答应下来。待谢子启家抬
着花轿、敲锣打鼓来迎亲时,李妙惠才知道底细,她本想坚决抵抗,可翁婆
苦苦相劝,无奈之下,只好坐上花轿,来到谢家。

虽然到了谢家,李妙惠却坚决不肯与谢子启拜堂,更不用说入洞房了。
她死死跪在谢母脚下,泪流如雨地肯求给谢老夫人作侍女,不答应便不肯起
身。谢老夫人心软,见她心意已坚,只好答应了她的请求,好在谢家富足,
另娶一妻并不为难。

这样,李妙惠就留在谢老夫人身边充当贴身侍女。因为她聪明灵慧,
善解人意,深得谢老夫人的欢心。不久,谢家迁回江西临川,李妙惠随老夫
人同往。中途泊舟京口,谢老夫人信佛,便带着侍女上岸到附近的金山寺烧
香拜佛。佛堂上,李妙惠见桌上置有笔墨,心机莫名一动,竟挥笔在寺壁上
题下一首诗:

一自当年拆凤凰,至今消息两茫茫;

盖棺不作横金妇,入地还从折桂郎。

彭泽晓烟归宿梦,蒲湘夜雨断愁肠;

新诗写向金山寺,高挂云帆过豫章。

她这首诗除了想抒发自己的心绪与志节外,似乎更重要的是想留下自
己的行踪。隐隐期盼夫君或知情人能见诗寻人,再与云程重续不了情缘。因
而她还在诗后落款为“扬州卢云程妻李妙惠题”。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静心苦读三年的卢云程再次参
加礼部会试,一举成功,荣登甲榜。消息传到扬州,卢家父母分外奇喜,怎
料到儿子还在人世,而且还中了进士。惊喜之后,不免又忧心重重,儿子将
衣锦归乡省亲,可儿媳妇却已由两老作主嫁到他家,如今不知身在何方,怎
么向儿子交待呢?

不久后,卢云程果然意气风发地回到乡里,一进门就惊闻爱妻的变故,
把他震得失神落魂。心里含着伤感,表面上的一套程式又不能不应付,祭祖
拜墓,宴请亲朋故旧,拜会地方官员,忙得不亦乐乎。稍稍停下来,无限的
忧伤又涌上心头,为免睹物思人,也为了减轻父母的自责。他提前结束了假
期,返回京城供职。

二年后,宪宗驾崩,太子朱祜樘继位为孝宗,下令篡修《宪朝实录》,
卢云程受命佐助进士杜子开往江南一带采访宪宗一朝的遗事。南下路途经过
京口,兴致偶起,到金山寺闲游。

这一去不打紧,正好看到当年李妙惠题在寺壁上的诗,正是意外的惊
喜。一首诗既示明了妙惠的去向,又表明了她坚贞守情的心意,既然如此,
他下决心要找到失去的妻子。问寺中僧人打听情况,僧人回忆良久,才说:
“几年前有谢姓老妇到此布施,后随船队往临川而去,诗似乎是她所带侍女
题下的。”

卢云程抄下题诗,先是托人往临川访查,得知:有姓谢的盐商有盐船


多艘,经常往来于沿江各地,他母亲性喜佛教,听说身边有一个善作诗的侍
女。谢家的船队往来无定,卢云程无法寻找,只好求助于当地官员徐恭。徐
恭说:“江上盐船过千艘,怎能—一查找,得想个巧办法。”两人商量来商量
去,终于想出一条妙法。于是选了一位精明干练的衙役,让他化装成小贩模
样,并背熟李妙惠的“题壁诗”,然后驾一叶小舟,每天沿盐船停泊的地方
划过,高声朗吟诗句。以期引起知情人的注意。这样边划边吟,过了好几天,
经过一艘大型盐船时,船舱吱地打开了一扇窗,一位淡汝丽人探头轻问:“此
诗从何而来?”

衙役一见有人搭话,急忙把船划近,说是扬州卢进士所教,丽人大吃
一惊,半信半疑地说:“扬州卢举人数年前已故于京师,哪里来的卢进士,
不是骗我吧?”

衙役见她对情况颇为了解,就把卢云程所托之事详细叙述了一遍,细
支未节皆没有差错。丽人终于确信了卢云程还活着,掩面泣诉道:“我就是
李妙惠,烦官人速去通告卢郎,快来接我。”

衙役立即调转船头,回去禀报了卢进士和徐大人。卢云程身为朝廷命
官,正面向谢姓盐商索回妻子,实有些伤体面。徐恭给他出主意说:“不如
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她接下船来。”

当天夜里,恰是月黑风高,那位寻找到李妙惠的衙役又划船来到谢家
大船边,找到那扇窗处,低声吟诵着“题壁诗”,舱窗果然又打开了,衙役
轻声对李妙惠说明来意,然后把她悄悄接出了港湾。

一对分别多年的恩爱夫妻终于团聚。

李凤姐乡风野韵迷武宗

女性的美可谓是千姿百态:有雍容华贵;有清幽淡雅;有端庄娴静;
有娇媚风流。

至于是哪种最能动人,便得看各人的阅历和口味了。乡镇沽酒女郎李
凤姐迷住大明天子武宗,则全在于她那种纯朴自然的乡风野韵,竟然使武宗
不爱江山爱美人。

明武宗登基做皇帝时年仅十五岁,少年莽撞,国政大权实际上落到了
皇太后和大太监刘谨等人手中。在皇太后的幕后支持下,刘瑾弄权乱政,疏
远了朝中一班贤臣,自己为所欲为,朝廷危机四伏。长大后,武宗渐有主见,
依靠朝中老臣,诛除了奸宦刘谨。

这一杀虽得民心,却伤了皇太后的心。既然这边失势,皇太后便设法
从那边换回,于是她授意皇后对武宗严加管束。武宗的皇后还算精明能干,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她心甘情愿地与婆婆联合起来,利用夫妻之便,对武
宗的一言一行都密切关注和管制。如此一来,武宗简直视皇后如蛇蝎,只想
躲避着她,甚至连带对后宫的众多嫔妃也提不起兴致,索性下令建造了一座
“豹房”,整天躲在里面,借以逃避眼前烦人的一切。

所谓“豹房”就是一所清静的别墅,里面没有后妃、侍女,只有几个
心腹太监照料他的生活起居。此外就是蓄养了一批狮子、猛虎和花豹,再请


一些各地的高僧方士来谈道。住进豹房,一方面可以避开皇后的唠叨,另一
方面也是为了靠猛兽来保护自己。

当时京城的武装力量,诸如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掌握在皇太后
手中。她若想废掉武宗,简直易如反掌,哪怕是武宗躲藏在豹房中。为了巩
固皇权,在大同游击江彬的谋合下,武宗将宣府、大同、辽东、延缓等四镇
边防戍兵调入京师,亲自督促练兵,力量强盛,大大增强了他的安全感。

就在他一切安排妥当,正志满意得时,一种冲动又骚扰着他。久居豹
房.没有佳丽相伴,他的春心开始激荡,于是召来江彬询问:“卿家籍宣府,
可知宣府多美人吗?”江彬殷勤答道:“宣府美人特多,圣意如欲选择,何
妨亲往游观,兼可视察边务。”武宗点头称是,为了行动自由,他决定不兴
师动众,而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

正德十二年八月中秋过后,武宗带着江彬和两个贴身太监,换上行商
装束,趁夜色潜出京城,天明后正赶到一集市,雇了一乘骡车,径直向宣府
进发。

江彬事先早已命人在宣府建造了一座豪华宅第,除规模略小外,华丽
舒适堪可与皇宫媲美。命名为“镇国府第”。府中还安置了上百个美女为侍,
都是从宣府各镇挑选来的,燕瘦环肥,各具风姿。武宗到后,很快就沉迷其
中,这些美女与宫中后妃大不一样,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自然随和,大对
武宗胃口,整日里周旋在莺莺燕燕中,乐不知返,直称“镇国府第”为“家
里”。

深秋时季,天凉气爽。一日午后,武宗独自外出闲逛,不知不觉走出
了宣府城,来到市郊一个叫梅龙镇的小镇上。这里街衢竟也有几分繁华,人
来人往,叫卖声声,也别有一番奇趣。很少有机会逛小镇的武宗大起兴致,
左顾右盼,走走停停。一会儿,信步来到一家酒肆门口,朝里望去,只见酒
客盈门,生意兴隆。这一看却看出了稀奇,害得武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