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承心中再次一痛,既为臣子,又为亲人,这双重的身份让董承受着双倍的痛苦和着急。刘协微微转过头,却见董承面带悲色,刘协脸上难得地流露出一点点温情的红润。指着水中的鲤鱼说道:“爱卿,你看这水中的鱼,显得多畅快,朕常想,要是朕也是一条小小的鲤鱼多好啊。”董承哭腔不禁的响起:“陛下,臣——无能——让陛下受苦了。”

刘协反而笑了笑,说道:“都习惯了,也就好了,如今却比董贼在时好了不知多少。”后半句刘协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口的,可见董卓虽死,却难消刘协心中的恨意。顿了一顿,刘协恢复神情说道:“爱卿,朕要你去寻一人。”

董承急忙从地上爬过来,急道:“谁,陛下要找谁?”刘协眼视前方,似乎想起了什么场景,一段快乐的场景,说道:“剑师。”董承一惊,是他,顿时董承心中了然,刘协要找这个人,合情合理。董承:“遵旨,陛下,时隔数年,这几年间此人毫无踪迹,不知还在人间否,只望陛下不要抱太大希望。”

刘协眯了一下眼,黑暗中看不出表情,一会又说道:“可是,如今朕除了爱卿还能相信谁,王司徒虽然敬重朕,可是总以朕年幼为由,擅作主张,这一次竟然将蔡伯喈都贬到益州去,朝中朕可以相信谁,你告诉朕。”刘协几乎是大声吼出来,可是却要将声音压得低低的,十分的低沉。刘协如此大怒当然不是针对董承的,原本刘协想要慢慢的收拢权力,实现亲征,可是刘协发现就连吕布这个在刘协看来最深明大义最忠君的人,在刘协说话时,吕布都要先看一眼王允,这犯了刘协或者说所有帝王的大忌,在刘协心中,吕布已经成了王允一派。刘协不知道为什么,王允这个除董主谋,吕布这个亲手杀董的人,这两人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刘协还能去相信谁。可以说王允大殿上对大臣大咆哮,吕布对王允的一望,让刘协彻底的对这群大臣失去了信任。

董承一听,急忙叫道:“皇甫义真,皇甫义真,陛下,皇甫义真乃是先帝重臣,皇甫将军一门忠烈,绝对忠于陛下忠于汉室。”刘协一愣一喜,对,对,皇甫嵩,怎么能忘了皇甫嵩。刘协又疑惑得道:“可是皇甫将军日前却在朝上上奏迁都,莫非又要行使董贼之行?”董承一听,深怕刘协不信任皇甫嵩,急忙说道:“陛下,就像皇甫将军说的那样,王司徒执意不赦免董贼的旧部,如今长安至少环视二十万西凉大军,若是这些人*急了,来攻长安,那时陛下岂不是又陷危难。皇甫将军迁都之意乃是为陛下考虑之举啊,洛阳虽然被董贼火烧,然而在刘玄德治理之下,也有些繁华之状,陛下若是迁都,虽然清苦些,却不用受兵卒啊,皇甫将军乃是忠心一片啊。”

刘协一听,说道:“如此说来,目前朕最好就是迁都?”董承摇摇头:“非也,陛下,此只是说明皇甫将军之忠心,可是目前却不能迁都,且不说朝中大臣不会答应,就算是迁都,只怕现在也不是最为安全的时候。长安西面满是西凉铁骑,日行百里,若是迁都,西凉铁骑来袭,半月之内就被追上,那时候没有城池之便,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就是长安东面,华阴之地也是董贼旧部段忠明大军驻守,其人态度不明。所以此时臣以为这并不是迁都最好的时期陛下。”

刘协不懂军事,只是觉得董承说的有理,不由着急说道:“那爱卿以为目前朕要怎么做?”董承一惊,刘协学会了主动请教别人,问计与人,这太了不起了。董承心中老大的安慰,说道:“陛下,目前还是以联络朝中忠心之臣,臣以为这文武百官总有不少是忠于陛下的,只要陛下隐忍一番,暗中观察,势必越强。此外臣还决定可以联系朝外的牧守一方的大臣,如此也可有外援以为急用。”

刘协:“哦,联系外臣,不知道爱卿觉得谁人可堪一用,谁人忠于汉室?”董承:“河南伊刘玄德,陛下,此人乃是刘姓子弟,又是第一个上贡派来使者朝拜的大臣,此人忠心。况且此人兵掌河南伊,日后若是陛下要回归洛阳,此人却不是大大的有用,刘姓子弟总不至于反复刘姓江山吧。”

刘协也点点头,说道:“暗算起来此人还真是朕的皇叔,如此爱卿不妨着人试探一番,不若这般,爱卿着朕密诏而去,看刘玄德可敢兵进潼关,若是侥幸击败那段忠明,朕管不着王司徒了,径直回归洛阳。刚才爱卿说西凉大军不定,随时来攻长安,朕越想越觉得有理,长安还是不甚安全啊。”

董承一一记下,然后刘协又说道:“朕蒙难之时,关东义士不是组成大军来攻董贼吗,那时最为用心的据说一人叫江东猛虎,一人称犹如恶狼,此两人,爱卿为何不提?”董承急忙跪下:“陛下,不是臣有心瞒了两位大人的功劳,只是此时那江东猛虎是扬州人孙文台,自从被董贼击败之后,已经回退江东了,离陛下万里之遥。而西凉军中所说的恶狼,就是益州牧岚亭候陈伯至陈大人,此人在益州不毛之地,而且要来长安除非是北出阳平,击败二十万西凉大军,这,陛下这是远水救近火啊。”

刘协一叹,一听说恶狼既然是益州牧陈林,也不再说什么了,刘协对于陈林总也不是那么喜欢,毕竟益州牧原本应该是刘氏刘焉的啊,陈林攻打刘焉,不管什么原因,总有点让刘协不愿意去相信。

王允绝对没有想过此时刘协与别人正在暗算或者说猜忌自己,也没有发现董承频频出入皇宫有什么阴谋。因为王允心中并没有董卓那样的野心,王允只是忍不住的自大自负,说王允不忠,却有点过了。不仅董承,长安之内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有点是为了一己之私,有点却是像董承这样的一心为了大汉的人。也有诸如皇甫嵩一样看着长安局势恶化,却只能干着急的大汉老忠臣,大汉诗中马宇马雅海就是这样一个人。只是马宇没有董承一样的身份去面见刘协,能与刘协商议国事,马宇采取了一种自认为与大汉有利的救国方法,跟董承提议的有点相似,外通掌兵重臣,却说马宇联系的大臣是谁呢,又会对大汉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四章 :西凉马腾

西凉马腾退守武威已经是陈年往事,当年马腾与韩遂造反之时兵败无奈,与董卓约定以黄河为界分治凉州。马腾据武威,韩遂在陇右,多年来一直相安无事,羌人还是整日造反,大大小小的,马腾与韩遂两人虽然在不同的地方,可是却都不约而同的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正是这些不安分的羌人,使得马腾在平羌的战斗过程立下了赫赫威名,在西凉,马家大旗的出现即让羌人钦佩畏惧,又让羌人怨恨憎恨。不仅是马腾,就连马家的几位后人都开始崭露头角,闻名西凉,人称“西凉五马”,分别是马腾本人,还有马腾的三个儿子马超、马休、马铁,还有一个马腾的侄子马岱。其中最年小的马铁不过十五岁,却因为一次战斗中,初生牛犊的马铁竟然一个人骑马直冲数十羌人的队伍,马铁的勇猛加上马家的威严竟然让那股羌人不战而乱,马铁趁机斩杀了一名羌人首领,从此闻名西凉。别人不知道的是,马铁却因此回去受了马腾整整五十鞭的家法。

马腾乃是大汉名将马援后人,马家世居扶风,马家传到马腾父亲马平这一代的时候,马平无大才,最高做到天水一个小县的县令。马家已经中落,马腾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樵夫,甚至要靠砍柴卖来为生。马平落魄转入西凉,因为家境不好,意外的娶了羌人的一个女儿做妻子,生下马腾与马腾兄弟,可惜马腾兄弟无福,在马家主动再次辉煌前因病去世,留下马岱给马腾领养。

要说马家的兴起却是源于多年前那场西凉大乱,北宫伯玉等人的造反,马腾就是那时候开始出仕参军的,阴差阳错的马腾最后不得不挂上反贼的头衔,真是世事难料啊。这也是马腾一直无法释怀的事情,所以在退守武威之后,马腾本着一丝愧疚之心,对于胆敢挑衅汉朝的动人员不管是汉人还是羌人,一律不手软。马家的地位在西凉如日中天,西凉马腾之名无可代替。

马家军中除了赫赫有名的西凉五马之外,还有一员智勇双全的人物,任谁也不会也不敢忘却,那就是马腾的头号部将兼智囊,庞德庞令明。庞德必马腾略小略年轻,早在马腾参军之时就开始追随马腾,多年来为马家立下汗马功劳。最近因为小小的马铁也享誉西凉,庞德的儿子庞会耐不住,执意入伍从军,这是一个与马铁同年的少年英雄人物。

庞德武力高强,擅用长刀,加上果敢骁勇,每战必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深得士卒的爱戴和马腾的重用,添为校尉,乃是马家军唯一一个有权带领的人物,就连马腾之子目前都没有校尉的职务,可见庞德之得信任。庞德不仅武力了得,同时相对与马家各人而言,庞德却有着不一般的智慧,马腾每有疑惑首先想到的就是庞德。当年与董卓约定隔河相守,就是庞德建议马腾的,马腾这才向韩遂提议与董卓议和,得到了有西凉名士之称的韩遂的极力认同。但是自从发生了一件事情之后,马腾对于韩遂就有了间隙。

事情却是原由于一件小事,一件原本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那年马腾长子马超还年幼,为人又冲动些,马腾与韩遂以西凉人的豪情方式结成异性兄弟,聚兵在一起。韩遂军中的士兵与马腾的士兵私下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其中就有一个叫阎行表字彦明的司马,此人乃是韩遂军中一个比较武勇的小校。两方人马发生冲突,恰好撞上巡营的马超,马超年轻气盛,立即加入冲突。不料马超毕竟年幼加上经验不如久经沙场的人。马超几乎被阎行用军矛刺杀,若不是军矛折断,马超估计就成了一个默默无闻早年夭折的少年郎了,不会有今日的名声。马腾当然要找阎行算账啊,可是在韩遂一番劝解下,马腾也释怀,没有追究阎行的责任,这就是一桩军中小事。但是谁知道马腾一走,韩遂转眼竟然大力提拨了阎行,一日之后就做了将军,还将女儿嫁给阎行,韩遂对阎行说:“马家有子,我韩家岂能没有,可惜没有杀死那匹小狼啊。”不知怎么的被马腾听了去,从此与韩遂结怨,还好之后两人就分兵据守不同的地方了。

武威其实是一个多战之地,位于长城以南不足三百里,长城之北就是大汉死敌匈奴与鲜卑还有羌人杂居的地方。这些胡人时常越过长城犯境,自从马腾在武威立足之后,便与当地的百姓还有士族一齐抵抗长城之外的胡人。说来也奇怪,武威郡内羌人时常作乱,可是每每长城之外有胡人入关,这些羌人就安分起来,不给马腾添乱,甚至有仰慕马腾威名的羌人率部民与马腾一通作战,对抗外来的胡人。刚开始的时候马腾也不懂,将羌人带着一大群兵马而来,马腾手脚冰凉,前后受敌,马腾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没想到这些羌人竟然冲着关外的胡人而去,后来接连又一起打了几仗,打完胡人,羌人又作乱,胡人一来羌人又联合马腾一起对敌。这样一来打打又合合,马腾竟然跟这些羌人结下了莫名的情愿,既像敌人又像兄弟。渐渐的就连北极之地的西郡、张掖等地的羌人都对马家敬佩不已,不愿意再在马腾的之地胡乱来。马腾因此不管是在羌人部落中还是在汉人心中,都享有极高的荣誉。

这一日马腾与马岱正从西部铁羌部落回来,与铁羌部落的首领老铁喝了三天三夜的酒,西凉乃是汉羌掺杂的豪情之地,这里没有中原那么多的规矩,更没有那些文人的啰啰嗦嗦劲。羌人的名字都是极其随性的。这里距离长安何止千里,董卓已经死了两个月了,加上黄河两岸就是两个阵营,消息这时候才勉强传到武威来。马腾一进城,回到堡中,就听到马超嗓门大大的喊叫声:“父亲,董胖子死了,董胖子死了。”说的就是董卓。这要是放在哪个文人雅士听到,非要破口大骂不可,这年头要不你就直接骂人家是董贼,要不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官职,比如董相国,再者就是直呼表字董仲颖。像这样子的一种叫法据说就是一种极大的侮辱,会惹来对方拼命的,这简直就是比杀父之仇还要大的一个侮辱。可是这是凉州,不仅是羌人,就连汉人都早已习以为常了。

马腾刚要怒斥马超又不稳重之类的,可是一听到马超嘴中爆出的话,顿时也愣了。转而大喊:“孟起,去叫令明来,快,要出大事了,董仲颖怎么就死了。”马超唉的应了一声,飞奔而去,出门就上马,直奔庞德家中去。西凉越往北,住房的风格越有特色,绝不像中原那种阁楼为主的风格。而是以乌堡为主,越有钱的人住的乌堡越高越厚,号称城中城。但是西凉大部分的城池都是没有护城河的,就算有,水也很少。这地方人喝的水都难找,跟别说用来护城了,靠近黄河一带的城池还好一些,像武威这样的城市那不可能有太多的水的。同时这里崇尚武力,大多都是马上的战士,所以一般城池也不是那么的高大,真正决定大战胜负的很少有以城池为论的,而是看军队的强弱。西凉的军队又都是以骑兵为主,步兵很少。凉州是大汉最大的一个骑兵集中地,可惜历年来汉朝都没能真正的统一西凉,叛乱不断。每每叛乱一起,汉朝就只能是拿步兵来平叛骑兵,这也是汉朝极少占优的原因之一。董卓拿下了凉州半部,并且拥有汉人的谋略,所以董卓独霸了朝廷这么久,这么多年以来,这算是第一个,不得不说,董卓在西凉的名声却不像是中原那么坏,相反很多人十分的敬佩董卓的豪情与武勇。

庞德一听说董卓死了,急忙跟马超打马而来,董卓一死,黄河必乱,羌人必乱,就算武威有马家镇守,那么黄河以南,三辅之地,绝对会陷入一场堪比北宫伯玉那年还要大的动乱。马腾虽然不小心惹上了反贼的名号,但是后来接受了董卓的招安,董卓有朝廷的印章,也算是名正言顺地归正了。马腾为人绝对是对大汉忠心耿耿的,此时听到了这样的消息,不由着急。董卓在中原人的眼里虽坏,可是董卓的实力摆在那里,你见董卓当道的这几年西凉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