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 年迁居台北。著有《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等。
  钱穆在西南联大给他的研究生曾开列了一个《文史书目举要》。
  见于《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
  11。《一个最低限度的国民书目》之中国历史及文化部分胡秋原编。胡秋原,评论家,出生于湖北黄陂。1949 年迁居台湾。著有《民族文化论》、《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等。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民书目》载于1941 年3 月《读书通讯》第22 期。
  该书目以中学以上程度的读者为标准,着重于一般常识性的知识,而外国好书无中译本者及当时报刊、小册子和论文未及收录。该书目共分六个部分:关于抗战建国及中日问题,关于日寇及其侵略政策,关于本国历史及文化,关于西洋历史及文化,关于一般科学知识,关于一般社会科学理论。
  本次统计只计其中“中国历史及文化部分”的书目。
  12。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汪辟疆在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了一个包含10种图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并间或予以评注,颇多精要。
  见于《中国读书大辞典》。
  13。经典常谈朱自清,北京:三联书店,1980 年9 月重印。
  朱自清(1898~1948),文学家、学者。1920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5 年到清华大学任教。1931 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回国后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集《诗言志辨》等。
  本书初版于1942 年,开列了十三篇经典,以求能启发读者的兴趣,引他
   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其中辞赋、诗、文三篇因作品繁多,只叙其源流。这三篇不参与统计。
  14。《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1953 年10 月,北京图书馆编印《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选书20 种,分文史和科学两方面。这个目录是经过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审订过的。
  见于《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
  15。《古籍导读》屈万里(1907~1979),现代学者,精甲骨文和版本目录学。曾任职于山东省立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49 年以后赴台,曾任大学教授和图书馆馆长等职。著有《殷墟文字用编考释》、《图书版本要略》等。
  1964 年,屈万里在台湾开明书店出版《古籍导读》一书,书中列四部书38 种。
  16。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1978 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7 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见于《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
  17。胡道静增补《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胡道静,著名学者。著有《梦溪笔谈校证》等。
  1981 年,胡道静增补《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10 种。
  见于《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
  18。《中国历代经典宝库》(青少年版)
  1981 年,由高上秦总编辑的这套书在台湾时报文化出版公司出版,选收《诗经》等45 种图书。
  见于《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
  19。中国文学古籍选介魏凯等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 年12 月。
  本书是一部介绍我国古代文学著名典籍的普及读物。它对我国先秦至清代历朝170 部重要文学名著作了简明扼要的分析和介绍。
  20。朱光潜喜爱的中外图书朱光潜(1897~1986),著名学者。早年赴英法留学,获法国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著有《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等,译有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
  见于《中国读书大辞典》。
  21。影响梁实秋的8 本书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生于北京。1923 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入哈佛大学研读英美文学批评。1926 年回国执教,1949 年东渡台湾。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40 卷,著有《雅舍小品》等。
  见于《中国读书大辞典》。
  22。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 辑,商务印书馆编。这套丛书内容包括哲学、经济学、社会主义各流派学说、政治学、法学、历史学、地理学、语言学以及其他门类具有广泛
   影响的著作。从1982 年起分辑刊行,现已出齐7 辑,共计300 种380 册。
  23。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 种书蔡尚思,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孔教大学研究科、北京大学研究所。
  毕业后先后在东吴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著有《中国思想研究法》、《中国文化史要论》等。
  1982 年,蔡尚思在他的《中国文化基础书目》(《中国文化史要论》第7 章,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的基础上提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40 种书,分文学、史学、哲学思想和科学四个方面。
  载《书林》1982 年第5 期。
  24。《中外文学书目答问》上下两册,季羡林主编,乔默,江溶编。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4 月。
  季羡林(1911~),梵文学家、翻译家,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著有《罗摩衍那初探》,译有《沙恭达罗》、《罗摩衍那》等。
  《中外文学书目答目》是一本为初学者指点自学门径,辅导青年文学爱好者及大、中学生阅读中外古今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著作的普及读物。本书推荐了266 种参考书目,大多为世界名著或重要作家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中国古典文学部分106 种,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35 种,文学理论部分25 种,西方文学部分53 种,东方文学部分20 种,俄苏文学部分27 种。
  推荐者: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岳凤麟(北京大学教授)
  杨周翰(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北京大学教授)
  李赋宁(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北京大学教授)
  郭麟阁(北京大学教授)赵齐平(北京大学教授)
  赵萝蕤(北京大学教授)孙玉石(北京大学教授)
  陈占元(北京大学教授)张钟(北京大学教授)
  李明滨(北京大学教授)张少康(北京大学教授)
  25。影响端木蕻良最大的4 本书端木蕻良,作家。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曹雪芹》等。他在1987 年10 月23 日的《北京日报》读书版上谈对其“影响最大的书”,列书4 种。
  26。影响吴小如最大的5 本书吴小如,北京大学教授,曾译有《巴尔扎克传》,著有《中国小说讲话及其它》、《古典小说漫稿》等。他在《北京日报》(1987 年11 月20 日)
  读书版谈到有5 本书对他影响最大。
  27。影响巫昌祯最大的3 本书巫昌祯,婚姻法学家。著有《婚姻法论》、《家庭社会学》等。巫昌祯曾谈到有3 本书对其影响最大。(见《北京日报》1987 年11 月6 日读书版)
  28。影响翁偶虹最大的书翁偶虹,戏曲史专家。作品有剧本《将相和》、《翁偶虹戏曲论文集》等。他曾于1988 年5 月16 日在《北京日报》读书版上撰文,谈对其“影响最大的书”。
  29。影响庞朴最大的3 本书庞朴,哲学家,著有《公孙龙子研究》、《帛书五行篇研究》等。他在《北京日报》(1988 年1 月8 日)读书版谈到有3 本书对他影响最大。
   30。影响刘绍棠最大的3 本书刘绍棠,作家,著有《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等。他曾谈到有3本书对他影响最大。(见《北京日报》1988 年4 月1 日读书版)
  31。江西大学生1988 年喜爱的10 种书1988 年,对江西省27 所高校学生的一次广泛的读书调查表明:《红楼梦》等10 种书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
  见于《中国读书大辞典》。
  32。影响严耕望最大的5 本书严耕望,中国中古史研究的知名学者。1930 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1934 年起任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50 年代以后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执教。著有《唐仆尚丞郎表》、《治史答问》等。
  台北《书目季刊》23 卷第1 期(1989 年)发表了严耕望《影响我一生最深的5 本书》。
  33。《文汇读书周报》1990 年读者最喜欢的9 本书1990 年岁末,上海《文汇读书周报》编辑部就1990 年“究竟哪本书最能打动读者”的议题发起征文。对来稿进行统计,有9 本书名列榜首。
  见于《中国读书大辞典》。
  34。影响台湾40 年的40 本书台湾《中国时报》“开卷专刊”在1990 年举办了“我们都是看这些书长大的——票选40 年来影响我们最深的书籍”的评选活动,《汪洋中的一条船》等位居前40 名。
  见于《中国读书大辞典》。
  35。影响中国历史的30 本书王余光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年1 月。
  本书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对中华民族各方面产生过深远影响的30 本书(另附3 本),它侧重于从书籍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深入而系统地剖析了它们对读者在思想深处的巨大作用。本书1993 年由(韩国)韩仁熙、李东哲译为韩文,汉城:知永社出版。1994 年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出版了繁体字本。
  36。10 本容易启发悟性的书刘梦溪推荐。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该目载于《中国图书评论》1990 年第4 期“名家推荐”栏。
  37。引导舒芜窥见学术门径的10 本书舒芜,本名方管,安徽桐城人,作家。著有《挂剑集》、《说梦录》、《书与现实》等。舒芜曾自述有10 本书使他得以“窥见中国学术和文学的门径,以及欧洲艺术和文学的初步知识。”
  载《中国读书评论》1991 年第1 期。
  38。主修国文科系的师范生应读的古书李国良(台北师范专科学校教授)向主修国文科系的师范生推荐应读的古书。
  见于《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
  39。影响历史进程的100 本书苏浙生编著,上海:文汇出版社,1992 年10 月。
  入选的100 本书“主要是那些对人类追求真理有永恒贡献的巨著,是那些对历史重大事件或多数人的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伟著。”
   40。影响中国的100 本书张秀平,王晓明主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年4 月。
  本书列举和评价了100 本书,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包含哲学、历史学、科学技术、医学、地理学、军事学、语言文字学等方面。
  41。《中国读书大辞典》之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 月。
  这是第一部以读书为主题的百科型工具书,旨在弘扬传统书香精神,引导当代读书风气。该辞典在180 万字的篇幅里,依“名人读书录”等10 个方面,分成21 个部类,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读书名著和读书杂志、读书理论和方法、导引书目和书评书话、名人书斋生活及其读书精论,并包含有近600 部精选的名著导读,凡三千余个词条。
  《中国读书大辞典》在“中国古典名著导读”部分推荐了名著200 种。
  42。《中国读书大辞典》之中国近现代名著导读《中国读书大辞典》在“中国近现代名著导读”部分推荐了171 部名著。
  43。《中国读书大辞典》之汉译世界名著导读《中国读书大辞典》在“汉译世界名著导读”部分推荐了201 部名著。
  44。200 部世界名著展评杨政编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年7 月。
  作者挑选的这张书单,主要是文、史、哲等社会科学著作。包括童话·神话·寓言、奇幻·冒险、诗歌、历史·人物传记、科学著作、小说、戏剧、哲学和其他等9 类,涵盖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一笔巨大的人类精神财富。
  45。世界100 名著排行榜胡艳红等编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 年1 月。
  本书编者“依据一定的标准”(未说明是什么标准),将古今中外名著作了个排行,并对这100 部曾对人类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和重大作用的名著进行了介绍。至于排行的标准,正如《编后记》中写道的,“它仅仅代表编著此套丛书的诸君(也许能代表绝大多数读者)的观点”。
  46。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姜洪海主编。大连:大连出版社,1994 年1 月。
  本书是为当代青少年跨进文学世界导游而作,它的作者是多年从事中学教育的教师和社会教育工作者。本书收录200 余部作品,分为中国文学部分和外国文学部分,为每篇“经典”都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精节略述”和“作品评析”。
  本次统计只收录了该书的“外国文学部分”书目。
  47。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100 种译作邹振环著,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6 年1 月。
  本书通过选入的100 种译作展示了译本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和西书中译发展的大致脉络。
  48。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3 本书《中国文明的阶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33 本书》,由贺立华,汤顺文主编,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 年12 月出版。
  本书介绍的33 部典籍,“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乃至世界的文明,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国的大文化”。
   49。塑造中华文明的200 本书王余光,宁浩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
  本书在选目过程中多方征求了一些学者的意见,更为重要的是,它以中国自唐以来历代著名的推荐书目以主要依据,从历代经典中遴选出“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特色,并对民族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200 本书,包括哲学、思想、宗教、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民俗、科技、军事等方面的著作,并将这200部名著放在中华文明进程的不同时期来评价。作者将中华文明的进程划分为文明的初始与华夏文明的形成、华夏文明的变异与中部地域文明的成长等8个时期。本书从图书这个角度展示了50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