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保卫和维持帝国的生存,以10月上旬为初步截止时间,在此之前,做好战争准备,到那时,如果有必要,就决心与美国、英国和荷兰开战。”5日下午,近卫文与杉山元、永野修身一起进宫,向天皇禀报大本营联络会议的决定。汇报中,杉山元颇有把握地向天皇启奏了已拟好的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作战计划,并向天皇保证在5个月内荡平东南亚。 
  天皇实际上对此并没有太大的信心,因为陆军也曾经有过“3个月内征服支那”的断言,而今这只成为遭人讥笑的话柄而已,因而天皇还是希望尽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杉山元当然理解“圣断”之意,不过他表面上允诺天皇,声称军部定将执行“先外交后战争”的方针,但实际上早与东条英机等人勾结,为外交谈判制造障碍,设置极为苛刻的条款,美国人当然不可能答应,从而制造出对美开战的借口。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之初,日军靠“先机”之优势,迅速侵入东南亚各国,但随着当地人民的反抗和盟军的反攻,太平洋战场的战局日益逆转,“5个月荡平东南亚”又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痴人说梦”。 
  1943年6月21日,在太平洋战场日军日显颓势之时,杉山元被晋升为元帅。不断推动战争机器前进的首相东条英机,为了挽救败局,拼命强化自己手中的独裁专权,以图巩固侵略集团的统治和制造战争的“转机”。1944年2月20日夜,东条英机干脆找来参谋总长杉山元,开门见山地让杉山元辞去参谋总长职务,由他兼任。 
  杉山元虽认为一个人集政权、军权于一身,是违反长期统治传统的,而且他本人也不愿一下失去如此大权。但东条英机则非常强硬地宣称“如果有谁反对,我就立即撤换他”!这样,本来心有犹豫的杉山元也就无奈地答应了东条英机的要求,于1944年2月21日辞去了参谋总长的职务。东条英机虽然实现了专权,但这也体现了其统治集团内部裂痕的出现,它的覆亡也就不远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杉山元在任参谋总长的4年里,不仅在中国继续扩大侵略战争,在大本营鼓吹“南进”,而且实际纵容和指使了日军在东南亚的诸种暴行,对东南亚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他指使并支持“南进”日军,对东南亚人民,特别是华侨实施“绥靖”、恐怖、屠杀、报复的政策。攻占新加坡后,在他的指使下,秘密警察拘捕了支持抗日的6000余名华侨,并进行集体屠杀。杉山元还亲自到苏门答腊前线视察,纵容日军肆意杀害平民和俘虏达25万人之多。4月3日,由于美军的东部防线(菲律宾)被日军突破,7万多人被俘,杉山元命令亲信政信大佐组织“死亡行军”,仅60英里就有1。6万多名战俘被虐致死。 
  1944年7月,四面楚歌的东条英机被迫率领内阁总辞职,受东条英机排挤的杉山元获机会得以复出。1945年4月6日,杉山元被任命为防守日本本土的第一总司令官。杉山元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本土防卫的时候,随着盟国的反攻,尤其是8月6日起美国先后向广岛和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之后,日本本土受到重创。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赖以垂死挣扎的关东军瞬时土崩瓦解。8月15日,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11日,驻日盟军总部公布了第一批日本甲级战犯名单,杉山元侥幸未列入名单中。但他自知作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陆相和发动太平洋战争时的参谋总长,罪恶深重,作为战犯是迟早的事,或者被驻日盟军逮捕或者被引渡到中国受审。一想到这些他就寝食难安。为了逃避作为战犯的惩罚,9月12日下午5时,杉山元在第一总军司令部内开枪自杀。 
  当晚,杉山元的妻子启子,在得知杉山元自杀的消息后,在自己家里的佛堂,身着全白丧服,用短刀戳穿心脏自杀,追随作恶多端的丈夫而去。杉山元用自裁的方式逃避正义审判的惩罚,但他对中国和东南亚人民所犯的桩桩罪行是他的自杀所无法洗刷干净的,只能永远背负战争的罪行而被后人所唾弃。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1)   
  次无论是在东京的陆军幼年学校,还是在陆军士官学校,或者是被誉为“三羽鸟”,成立“二叶会”等,都无时不想着为天皇建立功勋,当库页岛的硝烟升起,这个年轻的野心家就再也坐不住了 
  冈村宁次是日本法西斯军队中最著名的战将之一,在二战期间日军诸高级将领中,冈村宁次侵华的历史最久。自1907年他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国留学生队区队长,直到1949年初被国民党军事法庭“无罪释放”回国的40多年间,他的职务岗位虽几经变动,但其毕生“事业”是与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侵华战争紧紧相联的。 
  1884年5月15日,冈村宁次出生在日本东京四名坂町街区的一个末落武士家庭。由于日本孕妇在胎儿隆起后有束腰的习惯,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时很瘦弱。他的父母冈村宁永夫妇此前生过一个儿子,却夭折了,他们担心这个孩子仍然活不下来。在给这个孩子起名时,宁永取自己名字里的“宁”字,再加一个表示顺序的“次”字,就是冈村宁次。从冈村宁次4岁开始,宁永夫妇就教他认日语假名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并规定他每日作息时间和识字进度。1890年3月,冈村宁次入坂町小学,开始了长达8年的小学时代。1897年,13岁的冈村宁次小学毕业,考进了著名的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更名为早稻田大学)的附设中学部。由于该校当时的收费较高,所以冈村宁次仅仅在此读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后转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1898年9月,冈村宁次身穿草绿色军装参加了入学典礼,从此迈出了他军人生涯的第一步。 
  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的这帮少年学生大多为武士后裔和军人子弟,他们凶悍斗狠是出了名的。冈村宁次在此学习的3年岁月里,一直还算安分守己,没出什么大事,但在毕业前夕的一次操场械斗事件中,因被校方认为是肇事者和主谋险些被开除学籍。 
  这场风波结束后不久,冈村宁次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一年多以后,他进入渴望已久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是在明治维新运动中兴办的,其前身是1868年8月开办的京都军校。除有关军事课程之外,该校尤为注重向学生灌输封建忠君思想和军国主义毒素,通过非常残忍的方法来培养武士道精神。这所学校的毕业生是日本建设近代军队的骨干,日本陆军的军官从将军到少尉,大都曾在这里学习过。 
  冈村宁次是这所叫嚣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学校的第16期学生。这期学生可谓“人才济济”,不少人后来成为左右当时日军乃至日本政坛的重要人物,如冈村宁次、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和安藤利吉后来都官至大将。而且,当时冈村宁次、永田铁山和小(口克)敏四郎被“陆士”教官们公认为16期最优异的“三羽鸟”(即“三杰”之意)。 
  1904年,冈村宁次以优异的成绩从陆士毕业。同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被分配到麻布步兵第一联队担任补充部队小队副的冈村宁次,怀着为天皇建功立勋的迫切心情,恨不得马上驰骋疆场。在冈村宁次的一再请战下,上司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于翌年4月将冈村宁次从补充部队转到步兵第四十九联队,作为新编第十三师团的一个小队长参加桦太岛(即“库页岛”)战役。 
  终于可以披挂上阵的冈村宁次,曾两次冒险出入枪林弹雨之中。第一次初上战场时,就在森林中与俄军遭遇,为了便于观察情况,他站在一个树墩上指挥作战。当晚,他的一个有作战经验的部下就告诫他,“站在高处指挥,并不是真正的勇士。今后应把姿势放低,要充分利用地形”。他愉快地接受了建议,而且牢记战场不仅要勇敢,更需要冷静地运筹帷幄的教训。桦太岛战役结束后,冈村宁次随部转至北朝鲜驻扎。两年后的1907年,他被调回陆军士官学校担任中国留学生队的中尉队长,这一任职对他此后的军事生涯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冈村宁次在1907年至1910年的3年时间里,从第4期开始接手,总共在“陆士”带过3期156名中国留学生。这些当初被日本同学瞧不起的“支那人”,后来回到中国可就成了左右中国近代时局的人物了,像其中的阎锡山、孙传芳等,俨然成为割据一方的土霸王了;而像反袁英雄李烈钧、抗战时正经卖过力气的“国军”参谋总长何应钦等,也曾与冈村有过“师生之谊”。带了几期中国留学生,“圆满”地完成任务后,1910年12月,冈村宁次被推荐上了日本陆军大学,是该校第25期的学员。陆军大学是战前日本军事教育体系中层次最高的一级军事学校,是为培养经过“陆士”学习并有一定实际锻炼,被认为有发展前途的军官而设立的。在“陆大”在职学习期间,27岁的冈村宁次结婚了,新娘名叫星野理枝。次年10月,又添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取名冈村忠正。此时的冈村宁次,正是意气勃发,前途事业一片“美好”。1913年11月,冈村宁次以第8名的优秀成绩从“陆大”毕业。毕业后他先是做了半年的中队长,1914年8月,被上司调到参谋本部外国战史处工作。 
  同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日本乘机夺取了德国在华势力范围——山东青岛。1915年2月,日军参谋本部为编纂日德战争作战史,派冈村宁次等人赴青岛搜集资料,由此冈村宁次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战争天才”冈村宁次(2)   
  冈村宁次赴青岛不久,被时任黎元洪大总统顾问的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调至北京做助手,主要负责对外联络、文牍书案之类的工作。这样,冈村宁次在北京青木顾问处一干就是4年多。1919年7月,冈村宁次终于返回日本。他的新职务是陆军军事调查部新闻班的少佐班员,主要从事沟通军队与国民之间的“感情”和处理军方对国内民众的宣传事务。在新的职位上,冈村宁次不遗余力地为争取陆军的所谓“生存权”和“发展权”摇旗呐喊。在新闻班干了将近两年,1921年6月,陆军省决定选派冈村宁次等人赴欧美考察。对冈村来说,这种难得的机会既是上司对自己才干的赏识,又意在向其暗示今后的前程远大。怀着兴奋的心情,6月18日冈村宁次登船离开了日本。同行人中,还有一位阴沉着脸、沉默寡言的青年军官,鲜与人交谈,这个天生的特务坯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先后在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停留,会见了许多当年的学友,如东条英机、山下奉文等。在这次考察期间,冈村宁次与这些血气方刚的少壮军人畅谈所谓“改造”日本军队的“宏大伟业”,图谋国家改革诸问题,此即“巴登巴登盟约”的主要内容。到了昭和时代,这些人正式成立了“二叶会”,后来发展并改名为“一夕会”。“巴登巴登盟约”以及与驻欧美各国少壮军官的交往,使冈村宁次在军界中初步有了自己的盟友和支持者,为他站稳脚跟并寻求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2年1月4日,冈村宁次回到日本,调任步兵第十四联队,任少佐大队长。1923年3月8日冈村宁次被调回参谋本部工作,任第二部第六课的中国班副班长。该课在日军内部被称作“中国店”,其成员被视为“中国通”,是一个擅长于智谋权术的精干集体。班员中有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岩松义雄等9人。毫无疑问这个“精干”的9人集体,把一个个后来为中国人民所熟知、切齿的魔鬼,几乎都汇集进去了!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的大地震。9月3日,日本政府为抗震救灾和维持秩序,遂成立关东戒严司令部。 
  刚晋升为中佐的冈村宁次被临调该司令部宣传情报部,负责戒严期间的新闻检查。冈村宁次并不满足于宣传工作。经过频频活动后,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参谋本部上海驻华武官的调令。 
  %%%次当上了上海驻华武官,他的组织和战略“才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他看到了肥沃的中国土地,开始不断窥视和图谋这块不属于日本的富饶国土 
  当上参谋本部上海驻华武官的冈村宁次肩负三项“重任”:搜集中国情报,搜集朝鲜独立运动的情报,进行长江流域作战实地研究。 
  冈村宁次不辱重托,上任伊始,就对组织人员进行了一番“清理整顿”,使领事馆武官处的工作步入正轨。 
  上任的第三个月,冈村宁次发起筹备了日军参谋本部在上海召开的长江下游作战计划会议,专程由日本赶来的本部负责作战的高级官员,听取了冈村宁次的实地考察报告。这些热衷于侵略扩张的法西斯军官达成了“待时机成熟,必须出兵,控制扼守长江口的远东国际商港”的战略共识。后来日军果然按此阴谋,制造了“一?二八”上海事变,这是后话,暂且不表。话说,1925年,中国爆发了震惊全国的五卅运动。在日本勾结中国亲日派军阀破坏和镇压这场运动的过程中,在上海领事馆工作的冈村宁次充当了重要角色。 
  他先唆使英国人出面打头阵,镇压工人运动,引起中国人的反英情绪,同时资助“沙基惨案”后成立的一些罢工组织。这使日本以经济上的些许让步换得了政治上的先行脱身。而在6月23日“沙基惨案”后,华南等地果然掀起大规模抵制英货运动,于是,日本乘虚而入,着力夺取英国在华市场,将日货大量运销华南地区。结果,1925年度日本对华出口总额,非但没有受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而跌落,反而较上一年增长了12%。 
  在此期间,冈村宁次也没忘记刺探实地作战情报的任务。他借被学生孙传芳聘请,任孙军事顾问的机会,从孙那里窃取到了部分军用地图,如江浙一带1∶200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