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与垃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留学与垃圾- 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跟别人沟通。总是期待所有人包括寄宿家庭都能像国内 的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主动询问他问题,照顾和呵护自己。一旦碰到任何问题,他们比较倾 向于首先打越洋电话跟自己的父母抱怨。而父母再通过中介沟通,中介再打越洋电话与海外 学校沟通,大多数仅仅为了解决诸如洗衣、为赶上公车、丢了书包之类的芝麻小事。 第三,礼貌不够,不知道感谢人。中国学生不善于表达感激,或者没有这样一个礼貌用语的 习惯。特别在英国,而几乎一天到晚每个人都不停地说“谢谢”、“请”这两个字。很多中 国学生被寄宿家庭视为非常粗鲁,不懂得礼貌,不懂得感激。 第四,自我中心,很少为他人考虑、很少顾及他人感受。某些学生不经寄宿家庭同意,擅自 留宿外来朋友;或者不经许可随意取用寄宿家庭房东个人生活用品;不顾及他人的生活习惯 和感受,将内衣裤晾在浴室内,不停滴水在人家地毯或墙纸上。菲利浦说,很多寄宿家庭打 电话告诉他,很多中国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也不出来跟别人沟通,也不告诉别人他在 想什么,也没有好奇心了解一种新的文化,或者融入一种新的文化,把自己封闭起来。 第五,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期望值过高。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大都来自条件不错、收入相对 较高的家庭。他们到了国外后,很多学生寄宿家庭的生活条件可能没有他(她)在家里的好 ,不是很新的房子,不是全新的装修,或者设施各方面还没有国内的条件好,所以有一个很 大的心理落差。 第六,中西方饮食习惯大不相同。菲利浦说中国学生不应该总期待出国也能吃到地道而熟悉 的中餐,应该学会适应当地饮食。 为此,菲利浦先生想提醒其他想要出国的学生及其家长,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 的期望值,帮助孩子尽早自立。培养正确的使用金钱的观念,既不可浪费也不可过于节约, 舍不得吃午饭。还有要注重社交技巧,怎么样更礼貌对待周围的人,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有 教养的人。在饮食上一定要做好最充分的心理准备。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与他 人沟通的能力。尽早让孩子脱离父母过分的呵护与保护,产生一定分辨是非、明辨事理的能 力。在出国之前有意识让孩子多吃点“苦”,比如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学会自己烧饭、 自己洗衣服、自己问路、自己选购衣服和日常用品等等(以上文字非笔者所写——本 书作者注)。


第八章 全球引发“留学垃圾”大讨论谁对中国“留学垃圾”负责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在中国留学市场有三类现象发人深省: 第一,逃难情结。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越发浓厚的“逃难情结”问题一直存在。一位年 轻漂亮而且家境比较殷实的中国女子居然以获得一本塞拉利昂护照为荣,而国际机构对塞拉 利昂的评价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第二,留学垃圾。“留学垃圾”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逐渐显露在中国留学市场,并在21世 纪的初期出现一个高潮现象。由“留学垃圾”导致的各种留学问题层出不穷,在世界上的穷 国与富国,几乎都存在中国“留学垃圾”,新西兰的问题比较突出。 第三,新兴人类。“新兴人类”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后半期开始越来越成为潮流,并 将在21世纪主导中国留学市场。他们在国内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拓展天地,有自己的经 济实力,他们出国纯粹是“为了留学而留学”。一旦学成,立即回国。 中国有庞大的留学需求市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是否出国留学,但是,并不 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去留学。 尽管中国不存在也不必要有统一的出国留学标准,但是,从目前中国中学生出国留学的总体 效果看,负面效果远远大于正面效果。对一个中国中学生出国留学来说,其在国外的成功难 度其实要远远大于一个在国内读完本科的大学生。本书作者在国外看到的种种令人不安的 留学现象,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中国的中学生。有德国人就曾毫不客气地对笔者说,正是 中国中学生把中国的社会问题带到了德国。笔者所了解到的情况也证明,尤其是中国中学生 留学所产生的问题都是非常典型的中国问题。 而目前,中国留学生市场上最盛行的说法是,中学生出国可以很快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然 而,当笔者看到众多不满18岁的中国学生被圈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他们又怎么能很快 适应呢?更何况这些年轻的孩子特别喜欢扎堆儿。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求伯君在接受笔者采 访时表示,他坚决反对过早将孩子送出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众多的中学生出国留学都是报喜不报忧,没有客观如实地把自己在国外 留学的实际情况传达给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甚至对自己的不幸遭遇难以启齿,总是给 人在国外留学很风光的印象。其实,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的表现都很糟糕,把他们说成是“留 学垃圾”一点都不过分。可以说,造成大批不明真相的人一次次重复那种不幸的留学故事, 他们也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 每当新的一年来临,中国的留学浪潮又会掀起新的波澜,也许又有一批高考“落榜”或根本 就没有参加高考的孩子们要踏上出国路。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以为出国留学就意味着前程似锦 ,然而笔者调查的大量事实表明,出国未必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中学生出国一定要慎重 。 其实,中国政府对中学生留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并不主张中国学生过早地留学。教育部驻 某国教育参赞就曾对笔者表示,从其个人角度来说,坚决反对中学生出国留学。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中学生在国外糟糕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与中介公司有直接关系。目 前,中学生出国留学已经成为某些中介公司获取不义之财的重要途径。这些中介惯用的手法 是与国外的中介或学校联手。中介想尽办法把钱从学生口袋里掏出来,然后,再想尽办法把 学生送出去。只要跨出国门,一切都与中介没关系了。然后,学生、中介和学校开始无休止 地扯皮。但是,学生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前途;家长付出的代价是巨额金钱;学校付出的代 价是名声,但即使名声坏了,还可以重新注册学校;而中介付出的代价是,虽然无法再中介 同一个人,但还可以中介别的人。 据了解,一些国家驻中国的大使馆已经向中国外交部投诉,称中国一些中介公司 的广告不实,欺骗学生等。 的确,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强大压力下,往往屈服而把孩子送出国;有些家庭则是带着“逃 难情结”把孩子送出去;有些家长是为了把自己来路不明的钱洗干净而把孩子送出国;有些 家长是看到孩子在国内学习不好没有前途而把他们送出去;有的是因为有一些正规交流项目 (这样的项目很不错,但很少)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还有更多的家长则是被中介公司连 蒙带骗把孩子送出去的。遗憾的是,他们在把孩子送出去之后,就像面对断了线的风筝,对 孩子的留学真相缺乏真正的了解。 现在,在海外华人圈子里已经流传这么一种说法:要想毁掉自己孩子的前途,那就把他们 送出国。这话可能有些偏激,但确实又有大量的留学垃圾故事在佐证这种说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