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台湾通史-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屏蔽,而内以新城、龟山相犄角,驻兵置垒,防患未然。其地东至阳屿,西至花屿,南至大屿,北至目屿,周围二百四十二里。旧言三十六岛,实则有名可纪者五十有五也。渔村蜃舍,以海为田,顾其人习水,冒险耐劳,颇有坚毅之气。生聚教训,克日并行,则此帕头短袴之民,皆海国干城之选也。君子于此,知所务矣。
  第三部分台北府(1)
  台北府领县三:曰淡水,曰新竹,曰宜兰。厅二:曰基隆,曰南雅。
  淡水县
  淡水据北台之枢,荷兰以前未之闻,归清以后,始隶诸罗,嗣属彰化。雍正九年,设淡水同知,治竹堑,凡大甲以北皆归之,经营缔造,二百余年,声名文物,蒸蒸日上,信乎可为大郡也。先是,同治十年,同知陈培桂徇厅民之请,议升直隶州,增学额。未及行,而开山抚番事起。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裁同知,建台北府,以淡水为附郭,治艋牛t慌{,旧时贸易之地也。建省以后,乃趋于大稻埕,而艋牛酝耍蝗嗣裼淌O刂颍现镣僚9担胄轮窠纾槐币匀跸蓿胍死剂冢欢荷钌剑胺Γ璋乐;ξ簿嘀挝魅铮鞴ナ兄谝玻韫卣魉埃ち焓乱怨芮让瘢式ㄅ谔ǎ乐乇允刂F渌约α蕉矗硕隆⑽宥拢采剑龉囟桑胗诤!E粤髦觯谎苡隰慌{、大稻埕之间。航运之利,实兴商业,而灌田尤广,故产谷多。夫淡水,番地也,左拥龟仑之山,右握狮球之岭,溪流交错,金、煤、硫磺之利蕴于上,脑、茶、材木之富生于山。然郑氏之时,以流罪人;康、雍之际,尚苦瘴疠。至于今繁华靡丽,冠于全台,此则人治之效也。然以冠盖遨游,五方杂处,士慕虚文,女习歌舞,骄奢淫佚,亦冠全台,则又末俗之弊也。移风易化,纲纪是张,是所望于淡人士焉。
  新竹县
  新竹固土番部落,原名竹堑,郑氏曾用兵其地。旧志以为环城植竹,故称竹堑,此大谬也。夫郑氏之时,尚未设官,已有竹堑之名,则蓝鼎元筹理台疆,亦有开垦竹堑埔之议,唯其所名者,举县辖而总言尔。归清之后,始隶诸罗,农功未启,行旅鲜通,故犹以荒远视之。雍正元年,划入彰化,并设淡水同知,稽查北路,兼督彰化捕务。九年,又以大甲溪以北刑名钱谷专归淡水同知管理,而犹驻彰化也。乾隆二十年,始移治竹堑。及光绪四年,台北设府,裁同知,而知府仍暂驻其地。五年三月,淡、新分治,划土牛沟以南为新竹,以北为淡水,其所辖者有六堡。十五年,又折为新、苗两县。于是南至中港,与苗栗邻,北及土牛沟,与淡水界,西滨大海,而东入番山,南北相距八十五里,东西六十五里,泱泱乎大邑也哉!土壤膏腴,人民殷庶,文学之盛,冠冕北台。而又士重然诺,农勤稼穑,非如淡水之靡丽也。然以山野之间,闽、粤分处,械斗之风,长年不息,且地与番接,馘首相雄,沿山之人亦多习武,此则自然之势也。夫新竹为北台之奥区,群山崒嵂,拱若列屏。巍然而独立者,则雪山也,高至一万一千数百尺。中港香山之溪,皆源自内山,流远而缓。唯入海之处,水浅不足泊巨舟,故航运之利,犹藉淡水。山川钟秀,人物效灵,发扬光大,尚有待于此邦之君子焉。
  宜兰县
  宜兰即蛤仔难,番语也,或曰甲子兰。三面负山,东临大海,平原沃壤,久置荒芜。及吴沙垦土以来,三籍之人相率而至,筑堡以居,自头围至于五围,拓地愈广,浸成都聚。沙死,侄化能抚其众,请入版籍。嘉庆十五年,乃设噶玛兰厅,置通判,理民事,治于五围。百务草创,棋布里堡,多就番语译之。同治十三年,开山议起,设台北府,改厅为县,曰宜兰,以为北台屏翰,而前后山之襟带也。北界三貂溪,南逮苏澳。自三貂溪以至草岭,深林密菁,最称险要。过岭为大里简,东望东海,波涛汹涌,豁然万里,则太平洋之滨也。北隅三十里,有小屿曰龟山,置兵守之。草岭迤东,群山罗列,其大者曰玉山,积雪不化,高至万尺,巍巍乎大观也哉。海滨巨石嶙峋,中设一关,曰北关。而设于苏澳者,曰南关,屹立称门户焉。苏澳之口,水深四五丈,可泊轮船,唯防礁石。南风、北风两澳,又为苏澳门户。泖鼻山在三貂溪之口,形如象鼻,直插入海。旁有小澳,曰琉球澳,礁险不容舟。头围距治东北三十里,设县丞。自头围历大坪林,达景尾街,可至府治,为旁径,约程百十数里。自苏澳以南,滨海行,可达台东。然地多险阻,溪流泛滥,不易涉,故舟行较易也。夫宜兰为土番之区,荒古以来,久居化外,而吴沙乃入拓之,辟草莱,任耕稼,建庐里,徕游民,以张大国家之版图,其功业岂不伟欤!唯地滨东海,富森林,故长年多雨。然以水利之丰,物土之宜,读书力田,饶有坚强之气。兰虽一隅,富庶之兴,尤将有所发泄也。
  第三部分台北府(2)
  基隆厅
  基隆为北门锁钥,而通商之大埠也。煤矿之利,取之无穷,故至者日多,然当二百数十年前,犹是荒昧之域也。其地固土番部落,旧称鸡笼。地绝北,林深瘴盛,天寒,长年多雨,故有鸡笼积雪之景。而与今日之气象,早已不同矣。当明之季,荷兰既据台南,而西班牙亦入鸡笼,筑垒驻兵,以相角逐,则今之社寮岛也。卧榻之侧,不容鼾睡,荷人逐之,奄有全台,乃未几复为我延平郡王所逐矣。归清之后,尚事羁縻。乾、嘉以还,居者渐聚,耕渔并耦,鸡狗相闻。由淡水而鸡笼,由鸡笼而噶玛兰,盖已大启土宇矣。海通既辟,列国窥伺,其所以目逐逐而心怦怦者,则以此天富之煤矿,足为东洋之外府尔。故当台北建府之时,沈葆桢以海防已重,讼事尤繁,自非煤务微员所能治理,乃设通判于此,改名基隆。光绪十三年,复易同知,以重事权。虽辖地四堡,不足以建一县,然固台北之藩卫也。夫基隆之富庶,由于人力,而亦由于地利。梯山航海,百事俱兴,缔造经营,与时骈进。则此一市一廛,不特为台湾之大埠,且为东洋之巨会矣。
  南雅厅
  南雅为抚垦之地,而大嵙崁实当其冲。先是,道光八年,陈集成始拓其土,锄耰并进,弓矢斯张,而番害未戢也。光绪十二年,巡抚刘铭传奏设抚垦大臣,置抚垦局,辟良田,开沟洫,伐木熬脑,以施番政。其不服者,则移师讨之,而大嵙崁之景象一新。然地处内山,距治较远,而居者日多。二十年,乃于近旁之湳仔,新设通判,改名南雅,以治民也。政令初颁,舆图忽改,经纶措施,匪旦夕事。顾其地山回水抱,境绝伟丽,内蕴无穷之利,外徕务本之民。长刀大斧,亭毒发扬,尚有待于后人之孟晋也。
  第三部分台湾府(1)
  台湾府领县四:曰台湾,曰彰化,曰云林,曰苗栗。厅一:曰埔里社。
  台湾县
  台湾,旧名也,而县为新设。光绪十三年建省之时,以彰化之桥仔头庄,地处南北之中,背山面海,平原交错,南有湖日之饶,北有大甲之险,凿山刊道,戍兵抚番,远达台东,如臂使指。一旦铁路告成,居中驭外,可以控制全台。于是巡抚刘铭传奏建省会,划彰化之北,新设一治,谓之台湾,而以旧时之台湾县改名安平。固以此为中枢也,故亦曰台中。十四年,命栋军筑城,建衙署,起学宫,驻军旅,计丁庸,将以经营新邑。然县治固畎亩之地,土厚泉甘,商贾未集,唯城外大墩街略有市肆,其懋迁有无者,仍赴彰化也。自县治北行二十里为葫芦墩,势控大甲,山间之人多至此贸易,亦行军之所必争者。当隋之时,用兵于此,虎贲威棱,今其泯乎。葫芦墩东北二十里为东势角,又东八里为抽藤坑,又东南六十里为埔里社。光绪元年,始入版图,设官行政,以抚绥群番,为台中之后卫。梧栖在县西,商舶互市之口,亦海隅之一都会也。夫台中固土番之地,所谓猫雾拺者也。康熙五十五年,岸里社番始请垦,诸罗知县周鍾瑄许之。及朱一贵平后,总兵蓝廷珍以其土沃,募佃辟田,故名蓝兴堡。雍正元年,划虎尾溪以北至大甲溪,增设彰化,而台中隶焉。十年,设猫雾拺巡检,驻犂头店,台中之设官始于此。乾隆二十四年,设南投县丞。南投距治南四十里,中隔乌溪,为内山出入孔道,民番杂处,商旅往还,亦山间之一都会也。夫自台中而论,山多海少,故其人重农而轻商。然以土田之腴,水利之大,余粮栖亩,户多盖藏。岩居谷饮之民,日与生番相角逐,冒危难,赴险阻,勇往不屈,故其人尚武。而林爽文、戴潮春乃后先而出,谓非种性之强乎?台中士君子而能闲之以谊,使之以和,奖之以文,临之以礼,岩岩新邑,气象万千,逴跞发扬,且迈南北,而果为中枢之地焉,是在人为而已。
  彰化县
  彰化固半线之地,郑氏之时,左武卫刘国轩驻军于此,以讨沙辘诸番。归清以后,始隶诸罗,尚以旷土视之。雍正元年,划虎尾溪以北,建设新邑,欲以表彰王化,故曰彰化。其时北鄙犹未大启也,疆域广漠,民番杂处,土腴而俗悍,鼠牙雀角,辄起械斗,夙称难治。然垦务日兴,成都成聚,物力之饶,沟洫之利,人多殷庶。县治在八卦山麓,斗大之城,险不足据,而反足资敌,故有移城鹿港之议。鹿港在治西二十里,商舶互市之埠也,市廛之盛,次于南郡,前驻海防同知。与泉州之蚶江相对,海程之近,无逾此者。而港口日塞,航运不通,苟非投资开凿,未得以兴彰化之利也。光绪八年,兵备道刘璈以彰化居台之中枢,形势未善,议移知县于鹿港,而于大肚之间,或蓝兴堡之桥仔头庄,别建新邑,驻巡道,守重兵,以控制南北。巡抚岑毓英颇韪之。及建省后,分乌日以北为台湾,浊水以南为云林,而鹿港同知早移于埔里社,疆域遂小。然台中虽为省会,而知府尚驻彰化,犹得以保其朔。若夫土田之沃,人文之盛,彰化之兴,今未艾也。
  云林县
  云林设县,始于建省之时,则为抚垦之计尔。先是,光绪十三年,划嘉义以北之地经营新邑,择治于林圮埔之云林坪。为郑氏部将林圮所辟者,故曰云林,以旌其功。而治当浊水、清水两溪之域,每逢泛滥,不得往来。十九年,乃从知县李烇之议,移于斗六门。斗六门者,嘉义北隅之险也。乾隆二十六年,设巡检,以分治近山。洎光绪元年,又自集集辟道,以达台东之璞石阁,为东西交通之衢。而云林实握其纽,故曰前山第一城。集集距治之北东,土番互市之区也,伐木熬脑,移民渐聚。而陈有兰溪之畔,草莱未辟,原田,尚有待于后人焉。县之疆域,北以浊水为界,彰化共之,南以牛稠溪为境,其东则高山峻岭,人迹罕通。黥面文身之辈,岩栖谷饮之伦,射鹿杀人,以相雄长,恩威并行,而后可服。若西虽临海,而岸直湾浅,不足以通舟楫。北港为古来互市之口,宋、明之时,已有其名,今亦塞矣。盖以浊水分流,挟沙澎湃,出口之处,日积日淤,沿海一带遂不得耕。地瘠而民贫,饮水且难,况食稻乎。夫台湾为殷富之地,力田有秋,而澎湖之民每苦咸雨,二林深耕又患飞沙,地之肥硗,或相倍蓰,固不得同日而论也。然则云林之利,不在于海而在于陆,不在于平原而在于山谷,材木之饶,竹箭之美,羽毛齿革之丰,足以供给而有余,亦台湾之一奥区也。
  第三部分台湾府(2)
  苗栗县
  苗栗,番语也,谓之猫里,土番居之,僻处新竹之南,旧与彰化相接。光绪十四年建省后,划中港以南为苗栗,以北为新竹,各有三堡。而苗栗隶台湾府,其县治则猫里社之墟也。草昧初启,制度未备,其所以建设新邑者,亦为抚垦之计尔。当是时,经理番政,克日并行,南湖罩兰之野,天富待兴,垦田熬脑,踵相接也,故以此治之。其地群山起伏,粤族相处,沿海一带,始多漳、泉之人。地瘠而民勤,丁男子妇尽力农亩,故善治之,则其民可使。然台湾之两大溪,曰大安,曰大甲,皆当其南。而大甲尤为北台之关隘,一旦有失,则淡、新数百里之地,可长驱而攘也。嘉庆十四年,设巡检。道光十年,驻守备,并建土城以为固。故当戴潮春之役,林日成三攻大甲,不能破,而北路始得无害。此则地势之险阻,而足以绝其道尔。夫苗栗设县,于今未久,抚治之方,在谋富庶。苟得十年成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后,可以追踪新竹,而翘然为一岩邑矣。
  埔里社厅
  埔里社在万山之中,距台湾府治东南可九十里,中拓平原,周三十余里。土厚泉甘,宜稻蔗,物产尤饶,取之无尽。南北两溪皆源自深山,奔流而西,以达于海,引水溉田者十数万甲,固天然之奥区也。归化番社二十有四,而以六社名,曰埔里,曰眉里,曰田头,曰水社,曰沈鹿,曰猫兰,而埔里尤著。康、雍以来,久见纪载。封疆大吏,犹以瓯脱视之,能不惜哉!地大物博,来者日众,封禁之议,遂不可行。于是邓传安倡之,史密和之,而刘韵珂乃大言之,其陈开设之利详矣。而痹痿臣工,不知大计,仍以险远为难,可谓昧矣。光绪纪元,开山议起,台湾镇总兵吴光亮略兵中路,爰有招抚六社之请,询谋佥同。建设一厅,以鹿港同知移驻于此,改为中路抚民理番同知,治大埔城。启之剔之,教之养之,而六社之土田户籍,乃得隶于宇下。其地僻处内山,居台之中,势险而阻,危崖深谷,逼仄难行。自府治出南门,行二十里至乌溪,水急不可涉,驾筏渡之。六里为草鞋墩。迤东八里为土城,海兰察驻军之地也。十三里为龟仔头。八里为内国姓,郑氏之时,刘国轩率师至此,以讨北港溪番,人多粤籍,而家祀延平郡王。十二里为北港溪,两山夹立,茂林蔽天,往时野番尝伏险杀人,设隘之后,患始戢。十里为松柏,高数百仞,盘旋而上,俯瞰大埔城,如在眼底,越山东行二十里即至。其自葫芦墩逾抽藤坑而来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