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证治准绳·杂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惕惕如将捕之,小腹不仁者难治。四气偏胜, 
各随其气所中轻重而温之,宜八味丸。厥阴经香港脚病者,腰胁偏疼,从足大趾连足趺,上廉上 ,至 
内廉,循股环阴,抵小腹夹脐,诸处胀痛,两脚挛急,嗌干,呕逆洞泄,各随四气所中轻重而调之, 
神应养真丹。三阴并合香港脚,四肢拘挛,上气喘满,小便秘涩,心热烦闷,遍身浮肿,脚弱缓纵不能 
行步,宜追毒汤。以上六经受风寒暑湿流注,自汗为风胜,无汗疼痛为寒胜,热烦为暑胜,重着肿满 
为湿胜,各随其气所胜者而偏调之,不可拘于一方也。湿热为病,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 
兼遍身疼痛,流注手足,足胫肿痛不可忍者,当归拈痛汤主之。本草十剂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滞。 
《内经》云∶湿淫所胜,治以苦温。羌活苦辛,透关节胜湿,防风甘辛温,散经络中留湿,故以为君。 
水性润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而上行,以苦发之也。白术苦甘温,和平除 
湿,苍术体轻浮,气力雄壮,能除肤腠间湿,故以为臣。夫血壅而不流则为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 
使血气各有所归,人参、甘草甘温,补脾养正气,使苦药不能伤脾胃。仲景云∶湿热相合,肢节烦疼, 
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制炒,以为因用。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猪苓甘温平,泽泻咸平,淡以渗之,又能导其留饮,故 
以为佐。气味相合,上下分流其湿,使壅滞之气得宣通也。杨大受谓香港脚之疾,自古皆尚疏下,为疾 
壅故也。然不可太过,太过则损伤脾胃,使营运之气不能上行,反下注为香港脚,又不可不及,不及则 
使壅气不能消散。今立三方于后,详虚实而用之。香港脚初发,一身尽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 
以羌活导滞汤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汤除之。饮食不消,心下痞闷者,开结导饮丸。治廉平章年三十八, 
身体充肥,香港脚始发,头面浑身肢节微肿,皆赤色,足胫赤肿,痛不可忍,不敢扶策,手着皮肤其痛 
转甚,昼夜苦楚,此以北土高寒,故多饮酒,积久伤脾,不能运化,饮食下流之所致。投以当归拈痛 
汤一两二钱,其痛减半,再服肿痛悉除,止有左手指末微赤肿,以三棱针刺爪甲端,多出黑血,赤肿 
全去。不数日,因食湿面,肢体觉痛,再以枳实大黄汤治之。夫香港脚之疾,皆水湿之为也。面滋其湿, 
血壅而不行,故肢节烦疼。经云∶风胜湿,羌活辛温,透关节去湿,故以为主。血留而不能行则痛, 
当归之辛温,散壅止痛,枳实之苦寒,治痞消食,故以为臣。大黄苦寒,以导面之湿热,并治诸老血 
留结,取其峻 ,故以为使也。服后利下两行,痛止。控涎丹加胭脂一钱,槟榔、木瓜各一两,卷柏 
半两,先以盐水煮半日,次日白水煮半日, 
同前药为丸。每三十丸加至四五十丸,利下恶物立效。《衍义》云∶有人嗜酒,日须五七十杯,后患 
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米微转色,不用米,大黄一两,锉炒,同为末,熟蜜为丸。 
温水下五七十丸,仍禁酒遂愈。肾脏风壅积,腰膝沉重,威灵仙末,蜜和丸,如桐子大。酒下八十丸, 
平明微利恶物如青脓桃胶,即是风毒。香港脚多属肺气。经云∶肺病者,汗出,尻阴股膝、髀 足皆 
痛,故戴人治香港脚用涌法者,良由此也。又《千金方》多汗之者,亦泻肺之意也。古方用紫苏陈皮生姜 
汤,调槟榔末服之,于疏通肺气为佳。《三因》十全丹、续断丸、薏苡仁酒、虎骨酒,皆药性平良, 
病患下虚而无实积者,可以常服。 
x【香港脚冲心】x丹溪用四物汤加炒柏,以附子末津调敷涌泉穴以艾灸, 
泄引其热下行。《金匮》八味丸,治香港脚上攻入少腹不仁。以上虚者宜之。槟榔为末,童便调服。三 
脘散、大腹子散、桑白皮散、薏苡仁散,以上实者宜之。犀角散,热者宜之。茱萸木瓜汤、沉香散, 
无热者宜之。 
x【香港脚上气喘息】x紫苏叶三两,桑白皮锉炒二两,前胡去芦一两, 咀,每服八钱,水 
二盏半,槟榔二枚,杏仁去皮尖二十枚,生姜五片,煎至一盏,温服无时。香港脚喘急,此系入腹,宜 
苏子降气汤,仍佐以养正丹或四磨饮。香港脚迫肺,令人喘嗽,宜小青龙汤, 
每服入槟榔一钱煎服。 
x【香港脚呕逆恶心】x宜八味平胃散,加木瓜一钱。畏食者,宜生料平胃散,加 
木瓜一钱。二证并可用半夏散、橘皮汤。 
x【小便不通】x用生料五苓散一帖,除湿汤一帖,加木瓜二 
钱重,分二服。 
x【大便不通】x羌活导滞汤。 
x【大小便俱不通】x槟榔丸,或五苓散和复元通气散。 
x【发热不退】x者,败毒散加木瓜一钱,或用败毒散、五积散各半帖和匀,名交加散,更加木瓜一钱。 
若久履湿,而得两脚或肿或疮,五苓散或和气饮,加木瓜、萝卜子各半钱,大黄一钱。香港脚日久,脚 
胫枯细,或寒或热,或疼或痒,或一脚偏患软弱 曳,状如偏风者,宜小续命汤加木瓜,或独活寄生 
汤、附子八味汤,吞活络丹、虎骨四斤丸之类。 
x【香港脚生疮】x肿痛,心神烦热,犀角散。香港脚腿腕生 
疮,用鹿茸丸、芎归散。香港脚生疮肿痛,用漏芦、白蔹、槐白皮、五加皮、甘草各七钱半,蒺藜子二 
两, 咀,水煎去渣,看冷热于无风处淋洗之。香港脚,跟注一孔,深半寸许,每下半日痛异常,此乃 
香港脚注成漏,以人中白于火上 ,中有水出,滴入疮口。 
x【脚心痛者】x,宜大圣散二钱重,入木瓜末 
一钱,豆淋酒调,仍用川椒、香白芷、草乌煎汤洗。香港脚隐痛,行步艰辛,用平胃散加赤曲同煎服最 
妙,鸡鸣散亦佳。香港脚有壅者,加减槟榔汤。无壅者,牛膝汤, 
川牛膝、(酒洗)、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各一两,当归(去芦)半两,为细末。每服三钱,空 
心、温酒调服。香港脚两胫肿满,是为壅疾,南方多见,两足粗大,与疾偕老者,初起当以重剂宣通壅 
滞,或砭恶血而去其重势,后以药治。经曰∶蓄则肿热,砭射之也。 
x【渫洗】x《活人书》云∶凡脚 
气服补药,及用汤渫洗,皆医之大禁也,为南方外感湿气,乘虚袭人为肿痛而言,非为北方内受湿气, 
注下肿痛而言也。盖湿气不能外达,宜淋渫开导泄越其邪,名曰导气除湿汤。 
《外台》云∶第一忌嗔,嗔则心烦,烦则香港脚发。第二禁大语,大语则伤肺,肺伤亦发动。又不 
得露足,当风入水,以冷水洗脚,两脚胫尤不宜冷,虽暑月常须着绵裤,至冬寒倍令两胫温暖,得微 
汗大佳。根据此将息,气渐薄损,每至寅丑日割手足甲,割少侵肉去气。夏时腠理开,不宜当风 
卧睡,睡觉令人按 ,勿使邪气稽留,数劳动关节,常令通畅,此并养生之要,拒风邪之法也。寻常 
有力,每食后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脚中恶气随即下散,虽浮肿气不能上也。凡治此疾,每旦早饭 
任意饱食,午饭少食,晚饭不食弥佳。恐伤脾胃营运之气,失其天度。况夜食 
则血气壅滞,而阴道愈增肿痛矣。第一凡饮食酒及潼酪勿使过度,过则伤损脾胃,下注于足胫跗肿, 
遂成脚疾。第二欲不可纵,嗜欲多则香港脚发。凡饮食之后,宜缓行二三百步,不至汗出觉困则止,如 
此则不能成壅也。经云∶逸者行之。又云∶病湿痹,忌温食饱食,湿地濡衣。 
x【诊】x脉浮弦为虚,濡细为湿,洪数为热,迟涩为寒,微滑为虚,牢坚为实。浮为表,沉为里, 
沉弦为风,沉紧为寒,沉细为湿,沉数为热。结因气,散因忧,紧因怒,细因悲。入心则恍惚谬妄, 
呕吐食不入,眠不安,脉左寸乍大乍小乍无者不治。入肾则腰脚皆肿,小便不通,呻吟,口额黑,冲 
胸而喘,左尺绝者不治。但见心下急,气喘不停,或自汗数出,或乍寒乍热,其脉促短而数,呕吐不 
止者死。 

第五册诸风门
疠风
属性:《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脉风成为疠风。论曰∶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疠风者,荣卫热 
,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又谓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诸分肉之间,与 
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长刺节论曰∶大 
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王注以泄卫气之怫热。刺骨髓,汗出百日。 
王注∶以泄荣气之怫热。二百日,须眉生而止。《灵枢》曰∶疠风者,数刺其肿上,已刺,以锐 
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毋食他食。今观经之论治,分荣卫者如此。若古方虽 
多,但混泻其风热于荣卫,又无先后之分,至东垣、丹溪始分之。《活法机要》云∶先桦皮散,从少 
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浆穴七壮,灸疮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后,服二圣散泄热,祛血之风邪,戒房 
室,三年病愈。此先治其卫、后治其荣也。《试效方》治段库使用补气泻荣汤,此治荣多于治卫也。 
丹溪云∶须分在上在下,在上者以醉仙散,取臭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蛔虫 
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异,然皆不外于阳明一经而已。看其疙瘩,上先见,在上体多者, 
病在上也。下先见,在下体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病在上复在下也。阳明主胃与大肠,无物 
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在上多,血受之在下多,血气俱受者,上下皆多。自非医者神手,病者 
铁心,罕有免者。夫气为阳为卫,血为阴为荣,身半以上,阳先受之,身半以下,阴先受之。是故再 
造散治其病在阴者,用皂角剌出风毒于荣血中。肝主血,恶血留止,其属肝也。虫亦生于厥阴,风木 
所化,必用是治其脏气杀虫为主,以大黄引入肠胃荣血之分,利出瘀恶虫物。醉仙散治其病在阳者, 
用鼠粘子出风毒遍身恶疮,胡麻逐风补肺润皮肤,蒺 
藜主恶血身体风痒,通鼻气,防风治诸风,栝蒌根治瘀血消热 肿,枸杞消风热散疮毒,蔓荆子主贼 
风,苦参治热毒风,皮肌烦躁生疮,赤癞眉脱,八味药治功固至矣,然必银粉为使,银粉乃是下膈通 
大肠之要剂,所以用其驱诸药入阳明经,开其风热怫郁痞隔,逐出恶风臭秽之毒,杀所生之虫,循经 
上行至牙齿软薄之分,而出其臭毒之涎水。服此药若有伤于齿,则以黄连末揩之,或先固济以解银粉 
之毒。银粉在醉仙散有夺旗斩将之功,遂成此方之妙用,非他方可企及,故丹溪取二方分用之,如破 
敌之先锋。至于余邪未除者,但调和荣卫药中少加驱逐剂耳。 
薛新甫曰∶大抵此证,多由劳伤气血,腠理不密,或醉后房劳沐浴,或登山涉水,外邪所乘,卫 
气相搏,湿热相火,血随火化而致。故淮阳闽广间多患之。眉毛先落者,毒在肺。面发紫泡者,毒在 
肝。脚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肾。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目先损者,毒在心。此五脏受病之重者也。一 
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肉死,针刺不痛。三曰血死,烂溃。四曰筋死,指脱。五曰骨死,鼻柱坏。 
此五脏受伤之不可治也。若声哑目盲,尤为难治。治当辨本证兼证,变证类证,阴阳虚实而斟酌焉。 
若妄投燥热之剂,脓水淋漓,则肝血愈燥,风热愈炽,肾水愈枯,相火愈 
旺,反成坏证矣。 
本证治法∶疠疡所患,非止一脏,然其气血无有弗伤,兼证无有弗杂,况积岁而发现于外,须分 
经络之上下,病势之虚实,不可概施攻毒之药,当先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而后治其疮可也。疠疡 
当知有变、有类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砭刺、攻补之不一。盖兼证当审轻重,变证当察先后, 
类证当详真伪,而汗下砭刺攻补之法,又当量其人之虚实,究其病之源委而施治焉。盖虚者形气虚也, 
实者病气实而形气则虚也。疠疡砭刺之法,子和张先生谓一汗抵千针,盖以砭血不如发汗之周遍也。 
然发汗即出血,出血即发汗,二者一律。若恶血凝滞在肌表经络者,宜刺宜汗,取委中出血则效。若 
恶毒蕴结于脏,非荡涤其内则不能瘥。若毒在外者,非砭刺遍身患处及两臂腿腕,两手足指缝各出血, 
其毒必不能散。若表里俱受毒者,非外砭内泄,其毒决不能退。若上体患多,宜用醉仙散,取其内蓄 
恶血于齿缝中出,及刺手指缝并臂腕以去肌表毒血。下体患多,宜用再造散,令恶血陈虫于谷道中出, 
仍针足指缝并腿腕,隔一二日更刺之,以血赤为度,如有寒热头疼等证,当大补血气。疠疡服轻粉之 
剂,若腹痛去后兼有脓秽之物,不可用药止之。若口舌肿痛,秽 
水时流作渴,发热喜冷,此为上焦热毒,宜用泻黄散。若寒热往来,宜用小柴胡汤加知母。若口齿缝 
出血,发热而大便秘结,此为热毒内淫,宜用黄连解毒汤。若大便调和,用《济生》犀角地黄汤。若 
秽水虽尽,口舌不愈,或发热作渴而不饮冷,此为虚热也,宜用七味白术散。疠疡手足或腿臂或各指 
拳挛者,由阴火炽盛亏损气血,当用加味逍遥散加生地黄,及换肌散兼服。疠疡生虫者,五方风邪翕 
合,相火制金,木盛所化,内食五脏,而证见于外也。宜用升麻汤,送泻青丸,或桦皮散,以清肺肝 
之邪,外灸承浆,以 阳明任脉,则风热息而虫不生矣。肝经虚热者,佐以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 
兼证治法∶ 
x【头目眩晕】x若右寸关脉浮而无力,脾肺气虚也,用补中益气汤。若左关尺脉数而无 
力,肝肾气虚也,用六味地黄丸。若右寸尺脉浮大或微细,阳气虚也,用八味地黄丸。血虚者,四物 
汤加参、苓、白术。气虚者,四君子汤加当归、黄 。肝经实热者,柴胡清肝散。肝经虚热者,六味 
地黄丸。脾气虚弱者,补中益气汤。脾虚有痰者,半夏白术天麻汤。砭血过多者,芎归汤。发热恶寒 
者,圣愈汤。大凡发热则真气伤矣,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