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4-证治准绳·杂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44-证治准绳·杂病-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阴阳不相为守,荣气虚散,血亦错行,所谓阳虚阴必走是耳。外证必有虚冷之状, 
法当温中,使血自归于经络,可用理中汤加南木香,或《局方》七气汤加川芎,或 
甘草干姜汤,其效甚着。又有饮食伤胃,或胃虚不能传化,其气逆上,亦令吐衄, 
木香理中汤,甘草干姜汤。出血诸证,每以胃药收功,木香理中汤,或参苓白术散 
二分,枳壳散一分,夹和,米汤乘热调下,或真方四君子汤,夹和小乌沉汤,米汤 
调下,以上并用姜枣略煎亦得,上药不惟养胃,盖以调气辈与之并行。若夫桔梗枳 
壳汤,夹和二陈汤,姜枣同煎,入苏合香丸少许佐之,又调气之上药也。 
经云∶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血溢血泄。又云∶少阳之复,火 
气内发,血溢血泄。是火气能使人失血者也。而又云∶太阳司天,寒淫所胜,血变 
于中,民病呕血血泄,鼽衄善悲。又云∶太阳在泉,寒淫所胜,民病血见。是寒气 
能使人失血也。又云∶太阴在泉,湿淫所胜,民病血见。是湿气能使人失血也。又 
云∶少阴司天之政,水火寒热持于气交,热病生于上,冷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 
于中,民病血溢血泄。是寒热凌犯能使人失血也。太阴司天之政,初之气,风湿相 
薄,民病血溢。是风湿相薄血溢也。又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病反侧咳逆,甚 
而血溢。是燥气亦能使血溢也。然则六气皆能使人失血,何独火乎。 
《撄宁生卮言》云∶古人言诸见血非寒证,皆以血为热迫,遂至妄行,然皆复有 
所挟也。或挟风,或挟湿,或挟气,又有因药石而发者,其本皆热。上中下治,各 
有所宜。在上则栀子、黄芩、黄连、芍药、犀角、蒲黄,而济以生地黄、牡丹皮之 
类。胃血,古人有胃风汤,正是以阳明火邪为风所扇,而血为之动,中间有桂,取 
其能伐木也。若苍术、地榆、白芍药之类,而济以火剂。大肠血,以手阳明火邪, 
为风为湿也。治以火剂、风剂,风能胜湿也。如黄连、黄芩、芍药、柏皮、荆芥、 
防风、羌活之类,兼用鸡冠花,则又述类之义也。惊而动血者,属心。怒而动血者, 
属肝。忧而动血者,属肺。思而动血者,属脾。劳而动血者,属肾。血溢、血泄、 
诸蓄妄证,其始也,予率以桃仁、大黄行血破瘀之剂折其锐气,而后区别治之。虽 
往往获中,然犹不得其所以然也。后来四明遇故人苏伊芳举,间论诸家之术,伊芳举曰 
吾乡有善医者,每治失血蓄妄,必先以快药下之。或问失血复下,虚何以当?则曰 
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 
生,何虚之有。予闻之愕然曰名言也。昔者之疑,今释然矣。 
妇人之于血也,经水蓄而为胞胎,则蓄者自蓄,生者自生,及其产育为恶露, 
则去者自去,生者自生,其 而为乳,则无复下,满而为月矣。失血为血家妄逆, 
产妇为妇人常事,其去其生则一也。失血家须用下剂破血,盖施之于蓄妄之初,亡 
血虚家不可下,盖戒之于亡失之后。 
x【九窍出血】x南天竺饮主之。或用血余灰,自发为佳,无即父子一气者,次则男胎发,又次 
则乱发,皂角水净洗,晒干烧灰为末,每二钱以茅草根、车前草煎汤调下。荆叶捣 
取汁,酒和服。刺蓟一握绞汁,酒半盏和服。如无生者,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三钱。 
x【血从毛孔出】x名曰肌衄,用人中白不拘多少,刮在新瓦上,用火逼干,研令极细,每服二钱, 
入麝香少许,温酒调下。外以男胎发烧灰KT 之。未效,以郁金末水调,鹅翎扫之即 
止。《九灵山房集》云∶湖心寺僧履师,偶搔 中疥,忽自出血,汨汨如涌泉,竟日 
不止,疡医治疗弗效。邀吕元膺往视时,已困极无气可语,及持其脉,惟尺脉如蛛 
丝,他部皆无,即告之曰,夫脉血气之先也,今血妄溢,故荣气暴衰,然两尺尚可 
按,惟当益荣以泻其阴火,乃作四神汤加荆芥穗、防风,不间晨夜并进,明日脉渐 
出,更服十全大补汤一剂遂痊。 
凡九窍出血皆可用∶墙头苔藓可以塞。车前草汁可以滴。火烧莲房用水调。锅 
底黑煤可以吃。石榴花片可以塞。生莱菔汁可以滴。火烧龙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 
以吃。《玉机微义》曰∶经云,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 
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 
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 
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注 
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取汁变化而赤为血也。 
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可不谨养哉。故曰血者神气 
也,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 
亢。阳盛则阴必衰,又何言阳旺而生阴血也,盖谓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营运 
于内,苟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故其致病也易,调治也难,以其比阳常亏而 
又损之,则阳易亢阴易乏之论,可以见矣。诸经有云∶阳道实,阴道虚,阴道常乏。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妇人之生也,年至十四经行,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血之难 
成易亏如此。阴气一伤,所变立至,妄行于上则吐衄,衰涸于外则虚劳,妄反于下 
则便红,积热膀胱则癃闭溺血,渗透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 
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脓血。火极似水,血色紫黑。热胜于阴,发为疮疡,湿滞 
于血则为痛痒,瘾疹皮肤则为冷痹。蓄之在上则人喜忘,蓄之在下则人喜狂。堕恐 
跌仆则瘀恶内凝。若分部位,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此特举其所 
显之证者。治血必血属之药,欲求血药,其四物之谓乎。河间谓随证辅佐,谓之六 
合汤者,详言之矣。予故陈其气味,专司之要,不可不察。夫川芎血中气药也,通 
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 
阴之虚也。当归分三治,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温,全用能活血,各归其经 
也。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性味酸寒,能和血,治虚腹痛也。若求阴药之属,必 
于此而取则焉。《脾胃论》有云∶若善治者,随证损益,摘其一二味之所宜为主治可也。 
此特论血病而求血药之属者也。若气虚血弱,又当如长沙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 
生阴血也。若四物者,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不虚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 
苏木、血竭、牡丹皮者,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棕榈灰者,血崩 
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苁蓉、琐阳、牛膝、枸杞子、 
益母草、夏枯草、败龟板者,血虚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干姜、肉桂, 
血寒所宜。生地黄、苦参,血热所宜。特取其正治大略耳。人能触类而长,可以应无 
穷之变矣。 
x【诊】x脱血而脉实者难治。病若吐血复鼽衄,脉当沉细,反浮大而牢者死。吐 
血衄血,脉滑、弱小者生,实大者死。汗出若衄,其脉滑小者生,大躁者死。呕血 
胸满引痛,脉小而疾者逆也。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 
而有热,不得卧者死。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难治者,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 
治,易治者,正气复也。衄血者,若但头汗出,身无汗,及汗出不至足者死。血溢 
上行,或唾、或呕、或吐,皆凶也。若变而下行为恶利者顺也。血上行为逆,其治 
难,下行为顺,其治易。故仲景云∶蓄血证下血者,当自愈。若无病之人,忽然下 
利者,其病进也。今病血证上行而复下行恶利者,其邪欲去,是知吉也。 

第三册诸血门
鼻衄出血
属性:《三因方》云∶衄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 
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 
溢而致者,属内所因。饮酒过多,啖炙爆辛热,或坠堕车马伤损致者,皆非内非外 
因也。鼻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所以从鼻而出。宜茅花汤调止衄散,时进折二泔, 
仍令其以麻油滴入鼻,或以莱菔汁滴入亦可。茅花、白芍药对半尤稳。糯米炒微黄为 
末,新水下二钱。乱发烧灰存性,细研,水服方寸匕,并吹鼻中。萱草根捣汁,每 
一盏入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竹蛀屑,水饮调。百药煎,半烧半生,水酒调 
服。白芨末,新汲水调下神效。治鼻衄久不止,或素有热而暴作者,诸药不效, 
神法以大白纸一张,作十数揲,于冷水内浸湿,置顶中,以热熨斗熨之,至一重或 
二重纸干立止。又方,用线扎中指中节,如左鼻孔出血扎左指,右鼻孔出血扎右指, 
两鼻孔齐出,则左右俱扎之。血衄不愈,以三棱针于气街穴出血,更用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当归、黄 、生地、人参各一钱,水煎,空心热服。六脉细弦而涩,按之 
空虚,其色必白而夭不泽者,脱血也。此大寒证,以辛温补血养血,以甘温、甘热 
滑润之剂佐之即愈,理中汤,小建中汤。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 
热,乃手少阴心脉也,此气盛多而亡血。以甘寒镇坠之剂,大泻其气以坠气浮,以 
甘辛温微苦,峻补其血,三黄补血汤。实热衄血,先服朱砂、蛤粉,次服木香、黄 
连。大便结者下之,用大黄、芒硝、甘草、生地。溏 者,栀子、黄芩、黄连、犀 
角地黄汤,可选用之。有头风自衄,头风才发则衄不止,宜芎附饮,间进一字散。 
下虚上盛而衄,不宜过用凉剂,宜四物汤加参、 、麦门、五味,磨沉香下养正丹, 
八味地黄丸。伤湿而衄,肾着汤加川芎,名除湿汤。伏暑而衄,茅花汤调五苓散。 
上膈极热而衄,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或用黄芩芍药汤加茅花 
一撮。虚者茯苓补心汤,生料鸡苏散。饮酒过多而衄,茅花汤加干葛、鸡矩子,或 
理中汤去干姜,用干葛加茅花。 而衄不止,苏合香丸一丸,或以小乌沉汤一钱, 
白汤调下。或煎浓紫苏汤,独调小乌沉汤,或添入黑神散一钱,盐汤调下亦得。仍 
蓦然以水 其面,使惊则血止。非特 而衄,凡五窍出血皆治。曾病衄,后血因旧 
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此即水不通借路之意,并宜止衄散, 
茅花煎汤调下。或四物汤加石菖蒲、阿胶、蒲黄各半钱,煎熟,调火 石膏末一匙 
头许,兼进养正丹。前诸证服药不效,大衄不止者,养正丹多服,仍佐以苏子降气 
汤,使血随气下。衄后头晕,四物汤、十全大补汤。有先因衄血,衄止而变生诸 
证,或寒热间作,或喘急无寐,病状不一,渐成劳惫,当于虚损诸证详之。 

第三册诸血门
舌衄
属性:舌上忽出血如线,用槐花炒研末掺之,麦门冬煎汤调妙香散。香薷汁,服一升, 
日三。发灰二钱,米醋调服,且敷血出处。文蛤散,治热壅舌上出血如泉。五倍子、 
白胶香、牡蛎粉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掺患处。或烧热铁烙孔上。 

第三册诸血门
齿衄
属性:血从齿缝中、或齿龈中出,谓之齿衄,亦曰牙宣。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 
消风散内服外擦。(外用加盐。)肾虚者,以肾主骨,牙者骨之余,火乘水虚而上炎,服凉 
药而愈甚,宜盐汤下安肾丸,间黑锡丹,仍用青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擦之。亦有胃 
热牙疼而龈间出血,以至崩落,口臭不可近人者,内服清胃散、甘露饮,外用大黄、 
(米泔浸令软)生地黄(大者薄切。)二味,旋切,各用一二片合定,贴所患牙上,一夜即愈,忌说 
话。尝治三人不咳唾而血见口中,从齿缝舌下来者,每用益肾水泻相火治之,不旬日 
愈。《医旨绪余》云∶有侄女十岁,因毁齿动摇、以苎麻摘之血出不止,一日夜积十 
一盆,用末药止其处,少顷复从口出。诊其脉皆洪大有力。以三制大黄末二钱,枳 
壳汤少加童便调下,去黑粪数块,其血顿止。一男子每齿根出血盈盆,一月一发, 
百药不效,知其人好饮,投前剂一服而安。一老妪患此,一发五七日,日约升余, 
投前剂亦安。所下皆有黑粪,是知此疾多阳明热盛所致,缘冲任二脉皆附阳明,阳 
明一经气血俱多,故一发如潮涌,急则治其标,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应手而愈。 
要知肾虚血出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攸攸而疼,必不如此之暴且甚也。 

第三册诸血门
耳衄
属性:耳中出血,以龙骨吹入即止。左关脉弦洪,柴胡清肝散。尺脉或躁或弱,六味地黄丸。 

第三册诸血门
吐血
属性:夫口鼻出血,皆系上盛下虚,有升无降,血随气上,越出上窍。法当顺其气, 
气降则血归经矣。宜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一钱,下养正丹。亦有气虚不能 
摄血者,其脉必微弱虚软,精神疲惫,宜独参汤,或人参饮子、团参丸。上膈壅热 
吐血,脉洪大弦长,按之有力,精神不倦,或觉胸中满痛,或血是紫黑块者,用生 
地黄、赤芍、当归、牡丹皮、荆芥、阿胶、滑石、大黄、玄明粉、桃仁泥之属,从 
大便导之,此釜底抽薪法也。血从下出者顺,从上出者逆,一应血上溢之证,苟非 
脾虚泄泻,羸瘦不禁者,皆当以大黄醋制,和生地黄汁,及桃仁泥、牡丹皮之属, 
引入血分,使血下行以转逆而为顺,此妙法也。不知此而日从事于芩、连、栀、柏 
之属,辅四物而行之,使气血俱伤,脾胃两败。今医治血证,百岂有一生者耶。血既 
下行之后,用薏苡仁、(多用)百合、麦门冬、鲜地骨皮。嗽渴加枇杷叶、五味子、桑根 
白皮。有痰加贝母。皆气薄味淡,西方兑金之本药,因其衰而减之,自不再发,于 
虚劳证为尤宜。急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