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旅行记》,卷4 第282 页。 
②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315 页。这个数字似乎高了一些。 
③ 瓦里哈诺夫:《全集》,卷2 第345 页;穆罕默德·阿明所述,见戴维斯:《印度报告》,第331 页。 

… Page 258…

  条件。1858年浩罕答复说:“倭里汗闹事后,曾派人挡路,禁人附从。又将 
                                                                          ① 
  倭里汗拿禁。如准其通商,即将逆首罪名 照经典自行惩办。”清政府承认 
  它在新疆的地位软弱,认为立即重开贸易乃属稳妥之举。因此,虽则安集延 
  商人是1857年入侵的积极支持者,但他们未受损失。 
       安集延商民自身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事实上是自由的——阶级。在 
  1858—1859年,当新的浩罕阿克沙哈勒到达喀什噶尔时,约有六千名安集延 
  人 (不包括察尔虎特人)前来欢迎他。在喀什噶尔的外国人据说约占本地人 
  口数的四分之一,即约十四万五千人。其中甚至包括俄国鞑靼人也被官方认 
  为是安集延人,但他们在私下和“中国人”交往时并不隐瞒自己的血统。 
       喀什噶尔人移居西部中亚者也很多。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有二百多名玛 
  赫杜姆家族的成员住在浩罕和马儿亦囊。大约有五万户喀什噶尔的移民被称 
  为塔合里克,住在安集延、沙里罕 (新近由乌马儿汗建立的,几乎专供喀什 
  噶尔移民居住)和卡拉苏周围的农村中,另有许多人住在城镇里。在塔什干 
  外面有另一移民地新城,大约住有五万六千名喀什噶尔移民。几乎所有这些 
  白山派的移民都是一批接一批的逃亡者,即是从清朝统治之下和从对玛赫杜 
  姆家族的历次入侵之后进行的报复之下逃出来的。② 
       1858年,一位新统治者马尔拉汗在浩罕即位,1859年,他根据1835年 
  中国…浩罕协定的规定派遣了汗国每年一度的贡使(从浩罕人的观点来看,这 
                            ③ 
  是“礼尚往来”的活动)。汗的主要目的是推卸他自己对入侵六城地区(这 
  一侵略发生在他的前任胡达雅尔汗统治时期)的全部责任;所以使者米尔扎 
  阿布都剀里木带着马尔拉汗的信,“责备”六城地区清朝当局“软弱和怯懦 
  得可笑,因为他们在现场可指挥大批中国军队,但竟被一个盗匪所吓倒”, 
  此盗匪即指倭里汗。 
       那一年,作为一种经济措施,清朝停止从六城地区伯克们那里接收贡品。 
  因而,当浩罕使者到达叶尔羌时,参赞大臣裕瑞“害怕这种来往的影响会传 
  到皇帝那里”,托辞不让浩罕人前往京师。然而,使者决心要前往北京传递 
  信件。参赞大臣因此“将整个使节团(包括米尔扎阿布都剀里木和二十四名 
  同伴)送到靠近叶尔羌的古勒巴格(中国城),并在那里将他们暗害”。为 
  了给他的行动辩护,裕瑞编造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浩罕使者在叶尔羌回 
  城犯下了一系列罪行,殴打人民,强奸本地妇女,最后并侵犯参赞大臣的衙 
  署。裕瑞宣称,浩罕人在那里拔出武器,刺伤了十三个中国士兵,而米尔扎 
  阿布都剀里木和全部他的人在战斗中被杀。浩罕终于向伊犁当局说明了事情 
  的真相,后者向皇帝转呈了此事,裕瑞即被撤职。 
       清《实录》只记述了裕瑞所说的情节。如果没有英国代理人叶尔羌人穆 
  罕默德·阿明的报告的话,人们就会对清朝关于浩罕随后派来一名使节为米 
  尔扎阿布都剀里木不可理解的举止道歉一事的记述信以为真了。① 

① 《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卷10 第24 页。《大清文宗实录》,卷267 第5 页 (1858 年11 月18 

日);卷247 第13 页 (1858 年4 月16 日)。 
② 瓦里哈诺夫:《全集》,卷1 第394、602 页;卷2 第343—344、369 页。《乌兹别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史》, 

卷1 第662 页。穆罕默德·阿明所述,见戴维斯:《印度报告》,第349、351 页。 
③ 沃森: 《乌兹别克纪要》,第375 页。 
① 穆罕默德·阿明所述,见戴维斯:《印度报告》,第352 页 (Abdul kim 〔‘Abdal…Qā’im〕必然是‘Abd 

al…kārīm 之误。Qāim 不是真主的九十九个名字中的一个。清朝的资料是阿布都剀里木A—pu—tu—k ’ai…li… 

… Page 259…

       当浩罕的使者在叶尔羌被谋杀之后,浩罕和六城地区的贸易衰落了。一 
  些令人不安的报告说,有军队在边境外边活动,而 1860年在英吉沙尔地区, 
  当局不得不驱散由浩罕的阿克沙哈勒领导的一次示威,并把他关入狱中。1861 
  年,在中国西北部穆斯林中间日益动荡的背景下,圣战的趋势再次取得势头。 
  米尔·阿赫麦德·谢赫的次子阿布都热依木和布素鲁汗的一个儿子发动了一 
  次约有二百名士兵的远征队进入喀什噶尔地区,然后倭里汗和阿布都热依木 
  又领导了一次兵力达三倍以上的入侵。清朝的火器和大炮占有优势。清帝国 
  的军队俘获了阿布都热依木,并杀死了四百名白山派军队。但是倭里汗逃进 
  了山中。 
       浩罕的野心和清朝的权威之间仍未取得平衡。圣战仍然在继续。六城地 
  区是清帝国最虚弱的赘疣。它有一个动荡的过去,还可以预言会有一个动荡 
  的将来。 

mu)。参看佐口透:《东突厥斯坦社会史研究》,第525—526 页。佐口透的叙述是以清朝资料为依据的。 

… Page 260…

                           西藏的隔绝和印度的压力 

       1815到1862年这段时期实际决定了拉萨的哪些属地将留在中国的势力 
  范围之内,哪些属地将落入英属印度支配之下。英国的侵略性并不次于俄国, 
  但是受到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的阻碍。 
       1792年并入清帝国这件事将西藏和英属印度隔开,但是象俄国人在新疆 
  一样,英国也利用“本地的”代理人渗入尼泊尔、西藏以及喜马拉雅山和喀 
  拉昆仑山的诸西藏属国,为东印度公司寻找贸易的机会。这些最早的代理人 
  中有一个名叫阿卜达哈迪汗的人,曾于1795年带着印度和英国制品被东印度 
  公司派到尼泊尔去,他提出的一份鼓舞人心的报告大大刺激了英国人对西藏 
  贸易的兴趣。 
       1810年,一个名叫吉尔曼的商人派遣另一个本地代理人到西藏的噶大克 
  去,目的是得到披巾用羊毛的样品,这种披巾羊毛是由列城商人垄断的,并 
                                                                                ① 
  且是对十九世纪大部分英…藏政治有相 当影响的一项商品。披巾用羊毛 有两 
  种:一种用驯养的山羊毛,一种是更加珍贵的野山羊毛、野绵羊毛和其他动 
  物的毛。虽则在拉达克出产小量披巾羊毛,但大部分是来自西藏的日土和羌 
  塘。根据条约的要求,西藏的生产者只将羊毛运到列城,再由克什米尔和中 
  亚的商人继续全部转运给在克什米尔的纺织业。破坏这一垄断贸易便要以没 
  收论处,它的规章严厉到甚至把六城地区质优价廉的披巾用羊毛排挤出了列 
  城市场。当拉达克政府听说吉尔曼的努力后,它宣布凡是破坏垄断的人此后 
  都将处以死刑。 
       少数英国人亲自暗地里探索贸易的机会。1811年,托马斯·曼宁前往拉 
  萨,甚至设法谒见了达赖喇嘛。威廉·穆尔克罗夫特和H。Y。赫希在1812年 
  进入西藏,远至噶大克,穆尔克罗夫特还派他的代理人米尔·伊沙塔拉去六 
  城地区搜集有关贸易的情报。但是这些人只是作为个人独自去的,因为印度 
  政府虽则并不阻止这样的探险,但它害怕触犯清政府,所以拒绝给探险家们 
  任何官方文书。但是由于1814—1816年英尼战争和英俄商业竞争的结果,英 
  国官方的态度开始改变。因为受亚洲俄国商人已在西藏活动的谣言的刺激, 
  英国挑选了库茂恩和加瓦尔 (菩提亚人在这两个地方的北部边缘居住)作为 
                                   ② 
  直接与西藏贸易的良好路线。然后,在结束英尼战争的萨高利条约中,英属 
  印度并吞了库茂恩,并且确定加瓦尔和西姆拉两个山地国家作为印度的保护 
  国。现在,英国的领土首次和清帝国的领土在西藏接壤。1816年东印度公司 
  的韦布上尉和西藏官员之间在新边境线上的接触,增加了英国打破西藏孤立 
  状态的希望。 
       英国击败尼泊尔并在加德满都重新派驻一名使节之事使北京放心不下, 
  因为尼泊尔人在最后尝试争取清朝援助时,曾向清朝谎报说,英国人命令尼 
  泊尔将它献给清朝的贡赋转交给印度政府,还要求自由通过尼泊尔领土去西 
  藏。为此北京派了赛冲阿钦差大臣带领一小支军队去西藏探听究竟。赛冲阿 
  了解到事实以后,拒绝支持尼泊尔,他只是希望印度政府“应考虑”中国和 

① 克什米尔地区出产的披巾特别著名,它是用西藏和拉达克东部高山地区山羊的下腹部细毛制成的,三个 

织工编制一条普通披巾需时三个月,贵重的披巾需一年多时间。十八世纪时,克什米尔披巾行销印度、中 
亚、俄国、伊朗等地。十九世纪中叶,远销欧洲国家。——译者 
② 莫拉爵士的密信,引自拉姆:《1767—1905 年通往拉萨之路》,第51 页注2。 

… Page 261…

  印度之间的“友好关系”,以从加德满都撤回使节为宜。当英国人答复说, 
  如果北京愿意派遣一位中国的使节到尼泊尔去防止英尼争端发生,他们乐意 
  照办,这时赛冲阿却将事情搁置下来,而在1817年回到了中国本部。① 
       英尼战争的另一结果是英国与西藏的属国锡金发生了接触。1817年,英 
  国签署了英锡提塔利亚条约,将尼泊尔在1792年从锡金夺去的领土还给它, 
  并且宣布对该国拥有最高权力,包括对锡金的外交关系负责。但是无论拉萨 
  或是北京都拒绝承认提塔利亚条约的合法性。 
       英尼战争和英国宣布对锡金拥有最高权力,这成了西藏对外政策的一个 
  转折点。作为清朝属地的西藏却有自己的对外政策,这表明它是享有特殊地 
  位的。西藏有它自己的藩属,这些藩属是中国政治势力范围的次要部分,但 
  它们本身不是清朝的领土,甚至也不是清帝国形式上的属国。在十八世纪, 
  拉萨政府对扩大与英国的接触表现了一些兴趣,班禅喇嘛通过询问 1774— 
  1775年东印度公司的使节乔治·博格尔关于英俄关系的问题,已经有意地扩 
  大了让英国人观察西藏的条件。在西藏并入清帝国后,英国人看来一定会先 
  成为一股有希望抵消清朝影响的力量,但 1817年以后,尽管汉族人数在青海 
  和东部康区继续增长,人们已经很清楚,清朝对拉萨的权力不大,它几乎完 
  全不干预西藏的内部事务。清帝扮演了佛教保护人的角色,他对寺院作一些 
  布施,旨在维持现状。寺院和世俗官员们从西藏作为清朝藩属的地位中所得 
  到的商业利益是巨大的,特别是在茶叶贸易方面。因此有理由认为,拉萨不 
  想将一种遥远的、松弛的与和谐的清朝统治去换取一种较近的、更有力的和 
  文化上较少共同点的英国统治。 
       清朝对英国侵略尼泊尔和锡金的反应是如此消极,以致拉萨不敢指望清 
  朝的保护。清驻军的士气低落,数量也太少,不足以应付严重的危机。满族 
  士兵已婚娶西藏妇女,她们靠丈夫的微薄薪饷很难生活,何况薪饷又不能经 
  常送到驻军手里,因此清朝驻藏官员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向西藏政府寻求财政 
  援助。士兵们被迫用其他工作收入来补充他们微薄的薪饷。西藏面对英国的 
  影响只能自己保卫自己。西藏人封闭了锡金这条英国和驻藏大臣联络的路 
  线。从1818年起,企图经过苏特里杰河流域或库茂恩隘口进入西藏,已成为 
   “正在山地休假或上班的英国官员们喜爱的运动”,但是西藏边境官员有礼 
                                        ① 
  貌但又坚定地封闭了他们的道路。 拉萨开始编造清朝在西藏如何强大的神 
  话,想用这种托词说明,阻止英国直接与雪山之国交往的是清朝,而不是西 
  藏自己。 
       印度政府决定实行一项谨慎的政策,这政策被诸如东印度公司的军马司 
                                ② 
  主管人威廉·穆尔克罗夫特这样一些人视为过分胆小怕事的一种举动。印度 
  同中国一样,好几个世纪以来为繁殖马匹问题感到苦恼,为了军用他们也被 
  迫输入马匹。因此穆尔克罗夫特终于得到印度政府的勉强允许,让他越过喜 
  马拉雅山(由他自己负责和自费进行,没有任何授权或政治任命)去寻求中 
  亚的马匹以供次大陆驯养之用。在印度的许多人对此行很感兴趣,希望他能 
  弄清楚英国在山那边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加尔各答的帕 尔默公司和克鲁坦登 
  公司将价值约三千镑的货物委托他经管。 

① 罗斯:《尼泊尔:求生存的战略》,第89—94 页。 
① 拉姆:《1767—1905 年通向拉萨之路》,第62 页。 
② 《大清宣宗实录》卷三十四译为“木尔齐喇普”。——译者 

… Page 262…

       穆尔克罗夫特和乔治·特雷贝克于1819年出发,在1820年到达列城, 
  发现拉达克的对外关系即将改变。直到1819年为止,拉达克是西藏的一个藩 
  属,但也向克什米尔的阿富汗人交纳第二等贡赋,即给他们以用益权。在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