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却不知道它存在
  而是明明知道遍地黄金
  却不能揣兜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知道遍地黄金,
  却不能揣兜里,
  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它放在心里
  ……”
  爱情,浪漫,思春……都是十八九岁,二十来岁少年时的事情。到了我这个年纪,事业、家庭、金钱……才是最在意的。
  现在,就有一笔巨额的金钱放在我面前,我却不能够拿,真是说不出的郁闷儿。
  金钱就不多说了,美国1929年股市飞涨再崩盘,其间利益无可估量。如果手里有钱,我挣它个几亿美元,几十亿美元,甚至几百亿美元……呃,几百亿美元是不可能的。不过,只要有足够的资金,经过适当的操作,挣上几亿美元,甚至十几亿美元,还是很有保证的。
  只要我有钱……
  但是——很多事情就坏在这个但是上了——我没钱。
  我建立财务制度的时候,那真是集合了众人的智慧,竭尽所能,惟恐不严密。结果不出所料,中国的财务制度确实很严密。历年来,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都被发现的很及时。
  现在我要面对的,就是这严密的财务制度了。想要秘密地把一笔十几亿元的资金,划出去炒上一年半载的股,再悄悄拿回来——我想了又想,也没有想到办法。
  这么大一笔钱,没有各部门的全力配合,根本别想拿走,想长时期避开国会监督,更是不可能任务。
  至于“说服教育”,就算了。此事需要保密的,美国佬很生气,后果也会很严重。
  再说,赌徒赌博的时候,都是觉得会赢才去的。没有谁知道一定输,还是去赌博。所以,至高无上的赌技,绝对不会失败的密法,就是“不赌”。
  不赌,就不会输。
  这也是保险基金、国有公司、商业银行等,被限制投资范围的根本原因——别想拿别人的钱去赌博。
  ……
  考虑再三,我也只好放弃敛财良机。等到美国大萧条,我再去用低廉的价格收购美国的生产线,把美国的部分工业搬到中国来好了——这才是中国的利益所在。
  放弃了浑水摸鱼、趁火打劫的想法,我也就少了心理负担,笑看国际风云变幻。
  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重现繁荣,但这种繁荣却是不平衡的。
  美国靠对德国贷款和国内信贷消费繁荣,汽车、电气和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迅猛,汽车、电力和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美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国际竞争力强劲,工业品出口越来越多,进出口相抵年年顺差,数值由三、四亿美元至十亿美元不等,积累起强大的资本赢余。
  与此同时,英国在恢复金本位制时英镑的定价过高,从而导致英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衰落,连续多年贸易逆差,经济停滞。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也很快,传统的煤炭、钢铁产业却持续减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也从1913年的14。5%下降到1929年的8。4%。
  德国工业的复兴,完全是依赖国界资本。在德国马克无限制贬值后,英国为防止法国一家独大,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美国为了给自己的资本找到出路,利用德国工业能力获利;且两国都不希望德国发生革命,就出台了一个“道威斯计划”,给予德国8亿金马克的贷款。随后,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六年内投资总额高达320亿金马克。德国的工业设备遂更新换代,生产能力恢复很快。在1930年,就超越了英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二。但德国失去了所有殖民主地,完全依赖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后来经济危机一发生,美国撤资,各国提高关税,德国跌的比谁都惨。
  法国的情况却一片大好。法国战后,获得了最多的赔偿——八十多亿金马克,德国的煤铁产地和大片殖民地,加之,法郎的定价低,产品竞争力强,又严格保护国内市场。真是要钱有钱,要原料有原料,要市场有市场。于是,法国经济一飞冲天,工业产值几乎翻两番。值得一提,法国的纺织业很发达,是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日本是最倒霉的。本身资源贫瘠,工业能力与欧美相差悬殊,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所以在欧战结束后,欧美产品卷土重来之际,日本立刻遭遇经济危机,连续几年贸易逆差。在此情况下,中国市场也就愈形重要了。无须我鼓动,许多日人就高唱“日中亲善”。当然,这些人多半是希望,日本产品与中国市场间的亲善。为了保住中国市场,日本自是尽力维持与中国的关系。
  1923年关东大地震,日本更是雪上加霜,直接经济损失100亿日元。日本不得不向美英大量举债,并向各财团注入巨资,经济方有起色。随后却又遭遇金融危机日本政府费尽心血,再次向各财团注入巨资,再遭遇了又一场经济危机——这次更厉害,还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短短几年时间,日本遭遇三次经济危机,大批企业倒闭。其处境之艰难,可见一斑。
  中国的情况还不错。中国与世界各国截然不同,中国主要是依靠扩大内需,增加国内市场,来带动经济增长的。
  这一轮技术革新,汽车、电气和化工,都是董氏的强项,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又投入大量资金,发展速度极快,产量十年增长了十倍。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有竞争力。
  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在大规模基础建设,及建筑业的推动下,也迅猛发展。
  中国的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与美国很相似。建筑业也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考虑到四千万移民需要修建的房屋,及富裕起来的农民、商人、工人需要修建的新居,我们就能想象市场的庞大。到1929年,中国的水泥产量已经超出美国一大截,排在世界第一。无数的小镇被建成繁荣的城市,无数的高楼大厦在都市中兴起。其中,董氏在上海建的三十六层大楼,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却不是同期中国最高的。
  纺织业是中国的强项,或者说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是中国的强项。中国的最低工资标准仅为美国的十五分之一,相差悬殊,产品价格差距很大的。
  但是,随着基础建设投入的减少,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开始放缓。粮食价格随着产量的猛增,而大幅下降。以大米为例,1929年大米的零售价格为每斤两分八厘,比1921年下降了三成。
  同时,金融市场日益繁荣。1924年以后,除1927年的短暂反转下跌,股市月月创新高,由此诞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这又煽动了更多的人通过经纪人现金贷款以买进更多的股票。1928年年初,投机者遍布各个阶层。
  我在1928年下半年,找人炮制了不少金融投机历史上的崩盘故事,在报纸上报道,并警告投资者,股市有风险,务必谨慎从事。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人说东,就一定有人说西。再说,金融市场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当初,上海交易所成立的十七个大公司,现在可都成了巨无霸。虽然只能侧面对我施加影响,搞些儿“股票评论家”、“某知名经济学者”发表似是而非的文章,却轻而易举。
  没关系,一招不见效,还有一招。财政部加强了对交易所的管理,严格规范股票交易,股市开始下跌。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人们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
  比如,股票交易员代顾客买进股票时,顾客只支付40%左右的股票票面价值,所余部分先由交易员向银行贷款支付。此类的事情很难规范,银行愿意,顾客愿意,股票交易员也愿意,交易合理合法,政府无法制止。股市短暂下跌后,再次大幅上扬。
  我只好下定决心,釜底抽薪。
  1929年1月,2月,财政部命令中国储备银行,两次提高了各银行的储备金比例,减少银行对外的贷款,以提高贷款利率。中国股市方小幅下挫,窄幅调整。
  3月起,储备银行不顾民众反对,连续提高了贴现率。眼看政府决心干预,股票价格应声下掉。稍后,许多投资者开始获利回吐,大盘持续走低,慢慢下行。
  这时候,我才松了口气。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但把中国也搭进去,就没有必要了。
  在那个时候,经济自由主义是世界经济理论的主流。以美国总统为例,哈定、柯立芝、胡佛都是经济自由主义者。而政府控制所有生产资料,实行计划经济,则是苏联的独一份儿。中国政府这样对经济加以干涉,自然引起了广泛批评。
  我暗自好笑,心想,过一阵儿你们就知道利害了。好在我执政多年,威望极高,还镇的住场面。
  董氏早已经把不重要,不是主业的公司上市。去年,这些公司的所有股票和董氏多年投资的大部分股票,就已经陆续出手。把资金和注意力,转移到欧美,那里才是主战场。
  果然,经济危机如期爆发了。
  1929年11月21日,纽约股市暴跌。
  这章少了点儿,资料查太多,反而不知道如何码了.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92章[修]
  在某种意义上,1929年经济危机是人为的。
  在欧美等国,货币并不是由国家发行,而是出自于私人银行之手。美元也好,英镑也罢,都是私人银行家发行的。这样一来,银行家们就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来控制经济的繁荣与否。
  以美国为例,美联储可通过买卖美国国债来抑制通货膨胀或刺激通货紧缩。当它买进时,货币供应量便增加;当它卖出时,货币供应量则减少。这些交易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从而决定,货币可用量究竟有多少?资金借贷是否容易?借贷成本是否高昂?这些会影响到,多少人会有工作,物价是否会稳定,有多少商品和服务将会被生产和销售……
  当银行家控制了美国的货币发行大权,经济的繁荣和衰退变成了可以精确控制的过程。“利用经济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机会; 以正常价格的几分之一拥有他人的财产”,在银行家圈子里有一个专用术语:剪羊毛。
  说白了,世界经济就像一条大河,银行就像水库,货币就像河水——用货币形容河水不是很恰当,或者用工农商贸好一些儿。只是两者息息相关,我就直接用货币代指了。大河的丰枯有其自己的规律,水库不能直接决定,很难起决定作用。但是,水库可以加速,或减缓洪水的到来。显然,银行家不是雷锋。他们不会冒着风险,无偿去为稳定经济作贡献;反之,他们会顺势而行,把洪水到来的时间,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就可以从遇难者的身上,获得财物了。
  从1927年德国的危机一现,银行家们就知道,洪水要来了。
  先是利用低息,使美国黄金流向欧洲,并提供更多的货币量,鼓励信贷消费,刺激金融投机。从而使美国经济发展迅猛,投资过热,投机疯狂。
  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减少货币量,造成通货紧缩,市场也就紧缩。这一紧缩之下,资金从股市撤走,投资也无法获得收益,投资也减少,资金链就断裂了。经济危机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提前发生了。
  然后,早已经知道危机发生的银行家,轻易就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最后,银行家再用挣来的钱,以极低的价格,去收购危机中破产者的财产。
  从而,完成整个“剪羊毛”的过程。
  1929年大萧条,就是一次成功的“剪羊毛”操作。
  在这里我要声明的是,“剪羊毛”还是要看手艺的,不少人羊毛没到手,反而被羊踢——这也是有的。
  小布什是华尔街高盛贸易公司的一名经纪人,他的业绩非常优秀——从去年开始,所有经纪人的业绩都很优秀。
  原因很简单。股市一路上行,月月创新高,道·琼斯指数迅速持续上涨。投资股票资金成本很低,许多人炒股致富。这时候,客户很容易做的。
  比如说,某客户想要买股票。他只需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这样一来,股票上涨5%,他就会有50%的投资回报(实际没有,他还要支付利息等各种费用,我们在这里就直接忽略好了)。而很多股票会在短时间内(一二个月)上涨10%,20%,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你运气好,就可以把财产翻几番;运气不好,也可以挣到几年才能挣到的钱。
  股票交易是需要付款的,客户付了10%,其余的90%也是需要有人支付的。这个支付者,就是银行。联储银行从美联储贴现窗口以5%的利率借出资金,然后倒手以12%的利率借给经纪人,而经纪人又转身以20%的利率借给投资者。
  没有人会在意那高达20%的利息——股市上涨,分分钟就挣回来了。所以,美国当时是全民炒股票。
  不过,投资是有风险的。虽然所有这些人都被眼前利益所吸引,没人在意风险,但风险依然存在。就像大家在传一个气球,每次经手,都会把气球吹大一点儿,那它迟早要爆炸的。
  1929年11月的最后半个月,是证券史上著名的一段日子。
  从18日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连续遭到三天的大笔抛售。
  11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
  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1月22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但股票被过分高估,形势已经无可挽回了。
  11月25日,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此时此刻,人人皆知,股市必然崩溃,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了。
  11月26日,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这是最黑暗的一天。
  布什疯狂的拨打电话,想联系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