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俄罗斯临时政府,并没有得到各国的承认,在中国没有使馆,其代表团的住所、仆役等等,都是由中国方面安排的。统计局在此大显身手,成功获得了俄方的密码本一部。
  中国的密码破译机构,很快利用此密码本,顺利破解了俄罗斯代表团与国内的联络密度电。参考其它来源的消息,毫不夸张的说,我对俄罗斯发生的情况,比佩佩利亚耶夫还要清楚。
  伊尔库次克在军事管制后,高尔察克迅速破获了一系列叛乱,或者说,有组织的对反对派进行了清洗。区区十几天的时间里,至少爆发了三次流血冲突。高尔察克再次控制了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局势。
  鄂木斯克、彼德罗巴甫罗夫耶克等地,已经落入红军掌握。在稍后的新西伯利亚争夺战中,白军士气低落,全面处于下风,基本丧失了进攻能力,很多人已经丧失了胜利的信心。
  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支持俄罗斯临时政府的英国人,立场有所动摇。在国库黄金问题上,英国的态度暧昧,法国也没有对高尔察克的强烈抗议,给予答复。
  日本愿意提供物资,甚至于出兵支持俄罗斯。高尔察克稍加接触后,就保留以为预备了,他参加过日俄战争,虽然对日军战斗力的评价超过中国国防军,却始终对日本有着警惕心理。而且日本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也是高尔察克不能够接受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对日军的评价高于国防军,高尔察克才更愿意与中国打交道。当然,这不意味着,高尔察克放弃了与日本的接触,先拖着而已。
  美国的态度含糊不清,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对此前种种保持了沉默,其抵制日本扩张的立场,却是明确的。美国本身不可能出兵帮助俄罗斯,对高尔察克的支持,也仅仅是由于商业利益。风险过大的投资,精明的美国佬,是不会去做的。
  目前,高尔察克缺钱缺粮缺枪缺战士,几乎没有什么不缺少的,他迫切需要支持。所以,中国对俄罗斯提出了政策性要求,虽然伤害了高尔察克的自尊心,条件却并相对宽松,没有触及俄罗斯的底限。所以,高尔察克告诉佩佩利亚耶夫,先应付下来,看看中方的其他条件再说。
  就是因为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情况如此迫切,我才会开门见山,直接对佩佩利亚耶夫把事情挑明——风险投资,也要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明明知道不会有收益的事情,我可不会做。
  恰恰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佩佩利亚耶夫才不能不捏着鼻子,感谢我的善意。
  反过来讲,如果形势不是如此紧迫,我也不会这么直白——当然,这种要求再怎么说,对方也不会觉得委婉。我甚至提都不会提出来,因为俄罗斯人不会接受。
  察觉问题有变成哲学问题“鸡与蛋”的倾向,我放弃了对此的思索。
  我在与佩佩利亚耶夫的会谈时,针对俄罗斯的现状,还做了许多不负责任的建议。
  比如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资金不是问题,白军士兵每取得战果,例如,打死一个红军士兵,奖励5~10俄亩土地,该土地终身免税。打死5~10个红军,就一辈子吃用不愁了。想必会有许多人,会尝试一下。把战士的资料记录下来,战死了,就把土地转交给其家人,土地依然免税若干年。赏罚分明,每次作战,就把凭证发放下去。这样一来,必然会大大提高士兵的士气。土地不是问题,国有土地,沙皇拥有的土地多的是,一两千万俄亩不过区区小事。
  再比如说,采取强力集权,军事化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集权能够对抗集权,只要不忘记最终目的,就可以了”——骗人的鬼话。实行配给制度,把所有的物资集中起来,都用在战争上。为士兵提供更多的食物,起码足以养活家人。宣传落实政策——政策一定要落实,不然的话,政府信誉一旦丧失,情况就无法挽回了。普及教育——粗略、简略、象征性的也好云云。
  老实说,我并没有太好的方法,可以战胜苏俄红军。基于信仰,宗教式的狂热,什么人遇到,都会头痛。不过,如果白军采取这样的措施,在适当的支持下,足以把战争拖上几年,甚至于取得胜利——可能性应该是有,怎么也不会等于零。当然,到了那个时候,俄罗斯没有胜利者。这是其一。
  俄罗斯内战结束后,伤痕累累的统治者,如果是白军,发展速度一定不如苏俄。我说了很多政策,却没有提到对工业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没有德国的贷款,董氏累积的财富和技术,中国绝对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功。苏俄是依靠对农业,对农民的剥削,筹集的大量资金,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白军讲究民主自由,是无法采用如此政策的。此其二。
  如果红军获得胜利,我也没有损失什么。内战时间长了,照成的损失只会更大,俄罗斯会更虚弱。说不定,中国不必与俄罗斯交战,就能够得到中国的故地。就算苏俄的情况更好一点儿,中俄仍然发生了战争,中国也不损失什么。此其三。
  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支援了大批的物资,结果都被苏俄红军缴获,白白便宜了俄罗斯。那才是偷鸡不成,反失一把米呢!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话是说,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完全保密。尽管中俄之间的谈判,采取了种种保密措施,还是有蛛丝马蚂迹泄露了出去。
  这不,美国大使芮恩施就在谈话中,向我探口风。
  我考虑一下,还是决定告诉他实情。我不可能骗他说没这事,因为早晚是要公开的;我要转移话题,就和明白告诉他差不多。于公,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于私,我和芮恩施交情不错。我自然选择了维护我们间的良好关系,怎么也是朋友不是(^…^)。
  考虑的挺多,其实就是转念间的事。我夯都没打,直接就告诉芮恩施,中俄之间正在谈判,如果能够达成协议的话,中国方面愿意就西伯利亚铁路中国段,与美国方面合作。
  我没有提什么条件,这事毋须多说,芮恩施自然也知道——美国人穷的就剩下钱了。
  我打开了调好的无线电接收机。在一阵沉默和杂音过后,忽然从里面传出来一阵高宽清亮莺声圆啭的京戏唱腔,——梅兰芳的戏唱的确实很好。梅兰芳在表演上推陈出新,吸收各派之长,又揉和现代声乐,难怪为众多欧美人士所喜爱。芮恩施也是梅兰芳的FANS,有机会一定是要听的。
  广播电台是今年比较流行的一个项目,各国都在着手进行中。中国的电子技术很好,二极管、三极管、真空管、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磁带、千里眼(雷达)等等研究,我和阿庭虽然不懂,但指明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却是不成问题。虽然我觉得闷声发大财就好了,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董氏电子在欧战中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收益,已经够引人瞩目的了。实在没有必要在广播上出头。但董氏出于商业目的考虑,绝对不希望落后太多。现在举行的就是一次试播。
  我对技术了解不多,只是知道消息后,要求董氏不要太成功,减少广播的范围,却不知道到底会如何。
  中俄之间的谈判,在形势的需要下,双方都有意无意的加快了进度,唐绍仪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为中国谋取利益。当然,出于保密考虑,唐绍仪并没有谋求利益最大化,有些不很重要的东西,就放过不计较了。无论如何,中国获得了所有预期的利益。
  1920年5月7日,唐绍仪与佩佩利亚耶夫于安庆,签署了《中俄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承认俄罗斯临时政府为俄罗斯合法政府(不承认,没法签条约),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推动各国对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承认。俄罗斯临时政府出于对中国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愿意无条件的将中国故地,交还给中国——中俄恢复《瑷珲条约》约定的领土和边界。俄罗斯承认蒙古、新疆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对蒙古、新疆拥有一切权力(中国在这里,把新疆扩大了一点)。俄罗斯愿意无条件废除,所有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了支援俄罗斯人民追求民主和自由,中国愿意提供帮助。中国无条件提供价值一千百万元的物资(附物资清单)。同时,中国愿意提供给鄂伦春临时政府7000万元的贷款。贷款年息六厘,期限十五年。
  当然,这笔钱主要是以物资的形式,分期分批提供的。而且附加有许许多多的条件。这些条件并不是对中国有利条款,呃,这么说也不对,应该说是对俄罗斯的限制性条款,强制性要求。只有俄罗斯临时政府满足了一定条件,中国才会继续提供贷款。
  俄罗斯方面对此大为不满,但中方并不妥协。就象唐绍仪的解释,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情况十分不好,中方的支援是带有极大的风险的,中方想方设法降低风险,也是势在必行,请俄罗斯方面加以理解。佩佩利亚耶夫只好说,理解,理解万岁。其实,中方的贷款分期分批到位,中国自然就加强了对俄临的影响力。然,这话谁也不会说出来。
  俄罗斯人对中方只补偿一千万元,十分不满。要知道,西伯利亚的环境十分恶劣,俄罗斯当初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时,耗资亿万。四千多公里铁路,竟花费了十四亿卢布,约合十亿银元多。如果中国段是赎买的话,怎么也要上亿了。但唐绍仪不这么认为,按他的看法,这属于风险投资。一来俄罗斯临时政府并没有得到各国的承认,也就是说条约的合法性会被置疑;二来俄罗斯临时政府的处境很差,能够存在多久,都是未知数。总体而言,风险很大,价值被低估也就理所当然了。何况,中国还要为俄罗斯提供贷款的。
  在谈判中,尔虞我诈是极为自然的事情。比如说,俄罗斯主动把新疆扩大了很大一块,唐绍仪仔细一查,谢绝了,只增加了一点儿。原来增加的那块地盘,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还有,唐绍仪想把中国提供的帮助之前,加上力所能及作为修饰,但被俄国人发现了。诸如此类。
  不管怎样,条约还是签署了。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的所需,却没有人对此条约感觉满意。从一开始,《中俄条约》的有效期就注定会很短暂。
  然后,中美之间的谈判就开始了。中美谈判,中方一来是想从美国贷款,二来是想取得美国的支持;美方也有自己的打算,美方想皆此机会插手中东铁路,也想借此使中国倾向于美国。不过,后者也是中方竭力想避免的。
  对中国来说,中国无力参与太平洋的争夺战,在美日之间严守中立,坐个骑墙的墙头草,那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中美谈判,主要就是围绕在美国方面能够在中东铁路中国段所占比例问题。中方的意见是30%,最多不超过35%。因为中国想要搞平衡,还为日本预备了一块,10~15%。而以美方的意思,那是越多越好,不占一半,也要占上49%。差距这么大,自然就有的谈了。
  美国支持中国恢复领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对太平洋的争夺,以前是一直围绕美、日和俄罗斯三国。日俄战争后,俄罗斯远东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俄罗斯被迫退出争夺。但俄罗斯也是个大国,美国不会不留意,现在能够让俄罗斯永远退出太平洋,自然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且,中国的崛起,美国也不都是欢呼。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是中国人说的,但美国佬也是这么想的,黄祸论在美国还是有市场的。
  中国恢复故地,俄罗斯就损失了太平洋唯一的出海口。现在是没有办法,但北极熊的本性难移。不论胜利者是红军,还是白军,一旦恢复元气,绝对不会与中国善罢甘休。到时候,中俄之间争端不断,自然也牵涉了中国的精力。中俄之间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都是疆域辽阔的大国,两国间的纷争,不会轻易的决出胜负。中国势必会将力量,更多的投入到陆军方面。中国的海军发展不起来,中国就会需要美国,美国就能够从中国获得更多利益。同时,也就避免了中国威胁到美国本土。
  不管美国出于何种考虑,美国都愿意为中国的行动提供贷款。胜利的话,美国人就顺利把势力发展到西伯利亚;失败的话,美国也不损失什么——这是贷款,有利息,要还钱的。
  同一时间,我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日本大使日置益。日置益兴高采烈地对我表示祝贺,好像是日本的胜利一样。我依然无法分辩,日置益感情的真假——失败。不过,多少有点习惯成自然,不像当初那么恶心了。
  于是,中日之间的谈判也开始了。中日间的谈判,同样是用贷款,换取中东铁路中国段的权益。这个,算是便宜日本了——现在的情况是有没有日本,都无关紧要。自然,日本想占便宜,就需要付出代价。贷款、裁军、撤军等诸多问题上,必须满足中国的要求。
  日置益也提出了参与大庆油田的招标,我在原则上同意了。不过大庆油田的招标,会晚一点儿进行。拍卖自然是卖油田合算,对大庆的勘探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中。到时候,除了拍卖现有的油田,也会分区域拍卖石油勘探权。价格不菲是理所当然的,能否获得丰厚的石油,还要看当事人的运气了。
  1920年5月20日,国防军大举越过实际控制线,进驻西伯利亚,开始接管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以东以南的中国故地。同时,国防军仍然以支援的名义,控制着尼不楚和赤塔等城市。
  五天前,中方已经开始按清单,陆续支付物资。除了一千万的物资外——主要是军火和粮食,中国还会在稍后支付价值五百万的物资——这是头笔贷款。
  随后,中国方面开始对中东铁路赤塔以东段,进行勘测,为其修建复线,预作准备。
  中俄条约一经宣布,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英、法等国对这种,将其排斥在外的秘密行动,十分愤慨。苏俄对此也表示强烈抗议,声称绝不承认该条约,并调整部署,加紧了对俄临白军的进攻。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68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没错,发出如此感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