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进展很大。根据枞阳农校的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中,绝大部分的水,都流失浪费了,并没有对农作物产生效果。所以,只要能够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水并不困难。目前初步有成效的有‘滴灌’和‘大棚’两种。
  不过,前者效果显著,能够节约80%的水,但建设成本太高;后者节水效果不好,却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
  ……
  大家对调拨钱粮,并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旱情提了几个问题。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便顺利通过了。
  “二,是移民。
  由于种种原因,蒙古地区只推广了先进的畜牧技术,普及良种——牧草、玉米,推行圈养、青储等措施,并为每名登记宣誓的蒙古公民,分发了20公顷的私人土地。
  ……
  目前蒙古土地的分发,基本完毕,情况还算稳定。
  由于东北地广人稀,所以没有在那里实施‘土地村有’。只是推广了良种、化肥、农药、农机及现代农牧业技术,同时效仿美国,在东三省、热河及察哈尔实施了《宅地法》,以开发东北,鼓励向东北移民……”
  《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共和国公民,支援或教唆合众国的敌人者,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5元费用后,应从1919年8月1日起,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50亩或以下尚未分配给私人的公有土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
  “……自去年八月,该法案实施以来,已经移民120万左右,共分发土地370万公顷。移民以周边省份居民,及联省内部居民为主。这主要是由于资金——联省内土地村有顺利结束,出现许多没有竞买到土地,却富裕的农户;而周边省份居民的迁徙费用低,故而如此。
  ……
  农林部预计,今年的移民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东北地区的土地将在三年左右,被分配完毕。我建议,加快1号工程的建设工作。”
  这个建议,引起了争议。1号工程本身就是保密工程,以前借助于蒙古铁路的修建,又在该地区驻军,设置为军事禁区。现在,张家口——库伦——科布多的蒙古铁路,已经建成通车到乌兰巴托,掩饰已经困难重重了。如果加紧施工的话,一定会泄露的。到时候,麻烦会很多的。
  所以,在一番讨论后,建议被否决了。
  然后,是国防总长陈士诚的发言,他对近期的工作,作了个总结。
  “……
  至此,国防军裁军55万,将总兵力限制在150万以内。
  ……”
  裁军行动,是在前几个月开始的。在参谋部的国防设想里,40万常备军,50~70万义务役,加上海空军10万,中国军队总兵力100~120万,是基本合理的。只是,我一直想着,要占俄罗斯的便宜。同时,也为了稳定国内的形势——我总不能刚刚整编好各省军队,就把一群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的人遣散回家——那必然会造成许多问题的。故而,我一直不敢裁减各省部队,只是通过淘汰老弱,加强训练,严肃纪律,以减少军队数量。为了以防不测,可以依靠和信赖的国防军,自然也不能够裁减。
  不过,200万军队,实在太多了。即使以中国目前的财政收入,也是个沉重的负担。考虑再三,内阁还是在局势刚刚稳定的时候,就通过决议,开始裁军。对俄罗斯开战,中国也不可能出动百万大军的,初期50万都用不了。因为不可能彻底解决俄罗斯,所以对俄之战,会被局限在北海(贝加尔湖)以东,以防守为主。这样一来,出动五十万大军足以,国内有百万军队,也就差不多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进行动员的。
  此次裁军,裁减的部队,以南方,尤其是原联省及广东省等富裕省份为主。无它,裁减之后的军人,多半有谋生技能,容易找到新工作。这些地方的收入较高,被裁军人接受起来也容易些儿。相比之下,像云南、贵州、广西、陕西等省份,教育程度和收入都不高。军人多半没有谋生技能,如果被裁掉,回乡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会导致很多问题发生。所以,在此次裁军中,也就没有被裁撤。
  同样出于稳定考虑,我在此前整编各省军队,打散混编的基础上,以裁军为契机,从各部队中,优中选优,挑选精兵强将,编入国防军主力之中。同时,国防部也增加了,为部队提供教育的预算。在所有的部队中,开展了扫盲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来,几年后的退役军人,也会有更多的谋生手段,就算回乡了,起码也是个致富带头人什么的。
  当然,事情是这样,陈士诚的话就简洁了许多,有些大家心知肚明的东西,并不适合公开说出来。
  “……
  国防军在西北的军事行动,进展顺利。
  在马福祥等的协助下,马安良部已经被彻底消灭。目前,正在对宁夏军队进行整编中。
  宁夏军的整编,是个难题。主要原因,是汉回间长期冲突,产生的不信任,而马福祥等人也不愿意失去军权,也制造了部分问题。所以,整个整编,进展缓慢。
  ……
  新疆在杨增新的积极配合下,已经控制了形势。新疆重要的城市只有三座,哈密、迪化和伊犁。哈密是新疆门户,迪化是新疆政治文化中心,伊犁是边防重镇,都已经被国防军所掌握,新疆军队也已经整编完成。
  现在,新疆的问题,在于匪徒和治安。这里的情况,与内地又不一样,人烟稀少,民族众多,汉族人较少。我们在各方面基础,都查一些儿。所以,‘严打’的效果不很显著。国防军一边利用飞机、电台,配合侦查小分队,严加搜索;一边公布了赦免政策。由于之前,杨增新采用过诱捕,赦免令的信用不足。
  ……
  总的来说,新建的情况,远好于宁夏。地质勘探对已经在军队的保护下,开始了勘测。为修建科不多——迪化、哈密——迪化——伊犁等铁路,预作准备。
  ……
  此外,国防军各部开赴北方轮训工作,也已经完成。
  ……
  国防部的问题是,《兵役法案》何时开始在全国实行?国防部需要时间准备。”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我直接告诉他,“这个,得等会儿回答,先听听田财神的财政报告。我现在只能说,短期内无法实行。”
  【看书要砸票,做人才厚道】  ?
  第64章'2'
  田清泉闻言,笑了一下,开始他今天的发言。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财政状况不好,由于军费开支过大——84100万,普及教育开支猛增——57500万,两项开支就占据了财政收入的95%,已经严重危害了经济发展。去年的财政开支,是依靠发行的教育债券和建设债券。包括在美国发行的1亿美元建设债券,两项债券共筹集资金64300万,算是把这一年维持下来。
  ……
  今年年初开始的裁军,效果显著。到现在为止,军费开支为2亿8千万,全年的军费开支约为6亿5千万左右。当然,这在财政开支中占据的比例仍然过高。我建议,在年内再次裁军,把国防军减少到预定规模。
  教育经费支出,也是个问题。预计今年的支出会接近总支出的三分之一。这个比例,也是不合理的。
  ……
  我国的外债数量不小,但都是满清和北京政府延续下来的。主要有庚子赔款、善后大借款、西原借款、俄法借款、英德借款和英德续借款。但是,经过交涉,美国、德国将庚子赔款转为助学基金,其它国家也减免了部分——主要是各国虚报的军费开支等。由于满清灭亡前,已经支付了三分之二的赔款。这样一来,庚子赔款就寥寥无几了。善后大借款和西原借款……所以,我国每年需要支付的外债数额,约为3100万。我们今年还在美国发行了1亿美元债券,每年需要支付利息972万元。故而,我们今后几年,每年支付的外债本息约为4100万元。
  此外,今年开始,我们还要偿付国内的教育和建设债券。我建议,增发国债。
  根据工商部的经济形势报告,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调整期。随着欧战的结束,对外贸易迅速下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情况也不会改变。工商业投资出现减缓趋势……而几年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使民众手里资金充裕。这就使国债的增发,具备了可行性。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说:
  ……
  由于关税的税率大幅提高,所以,在同期贸易额下降很多的今年,关税依然比去年有所增加。当然,这里的增长幅度就微乎其微了。
  总而言之,我国今年的财政收入基本会与去年持平,保持在145000万左右。而财政开支虽然有所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小。我建议,在继续削减军费开支的同时,也要降低教育经费支出。”
  内阁讨论决定,可以增发国债,财政部要拿出一个合理可行的数额;削减经费支出也被通过了,具体措施,还需要各部拿出草案来。但是,今年的政府设施建设基本会被终止,公车的配备、使用,都会被严格规范。
  稍后,一个《公务员待遇规范》被通过了。公务员的专车被取消,所有车辆被分成几个级别,共同使用,并严格控制公车私用、购买新车。至于公务员的就餐问题,与以往一样,按级别、公务补助一定金额,超出部分,不得以公费开支,否则按贪污论处。不过,高级公务员会有笔数额不大的活动经费,以应付某些必要开支——需要被审计的。
  各位内阁成员听说削减开支,都感觉头痛,唯有教育总长邓绳候心有戚戚。
  “教育经费支出是个大问题。这几年来,我们可以说是一直在借款发展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是对此感到高兴的。总理重视教育,我们的日子好过呀!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也发现几个问题。
  一,教育大纲的制定,仍然存在偏差。义务教育下的学生过分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动手能力的提高。所有这些学生中,将来会从事什么工作?90%以上都会成为工人、农民等一线劳动者。
  ……
  所以,动手能力对他们更为重要。我的建议,增加劳作机械课的课时,至少保持在总课时的20%以上。
  二,普及教育的问题。
  普及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是不是过分重视普及教育了。我们的经济情况并不发达,不要说欧美各国,就是相对于日本,我们的人均收入,也差不少。教育经费投入的过多,必然影响国家发展。
  ……
  我对各国的教育情况,作了调查。
  ……
  总的说来,欧洲义务教育普及情况最好,但是,美国的义务教育情况更适合我国。美国对义务教育规定:‘十五岁以下少年,每年必须在学校学习三个月以上’。
  远不如欧洲国家,而欧洲国家又不如我国。
  美国的教育支出,与我国的支出基本相当。却极大的降低了义务教育经费,也就可以将费用更多的,投入到高等教育和科研之中。
  ……
  而且,从小就在工厂工作,他们对工厂极为熟悉,对技术的掌握,也很精通。而我们还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来增加学生们的这些知识。
  ……
  我以为,教育开支应当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经济,远不能够与美国相比,却要支出如此的教育开支,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家发展。
  ……
  我建议,修改《教育法案》,将义务教育限制在小学阶段。与欧洲国家,保持一致。同时,修改教学大纲。
  或者说,参考美国的义务教育,全面修改《教育法案》。然后,根据修改后的《教育法案》,重新制订教学大纲。”
  这个提案很尖锐,我竭力保持脸部表情不变,身上却是热了又凉,一阵阵的躁热。我听的是大汗淋漓,冷汗嗖嗖的。我受后来的影响很大,一直以为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属于标准配置,却没有考虑,那是一个世纪以后的标配,现在的情况差的远了。我也不是不知道,教育经费是沉重的负担——至少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但是,左一个借款,右一个债券,钱来的容易,我也就得过且过了。现在问题提出来了,我才发现问题实在严重。
  现在中国的税率不低了,以中国、美国、英国和日本的政府财政收入,和其国民生产总值相比较——这个比较不能够直接说明税率具体为多少,却也足以说明各国间税率的差别。美国最低,为4%;英国其次,为5。5%;然后是中国,为8。3%;日本最高,为12。5%。当然,这里面包括了南方铁路公司等国有公司的收入,没有计算对其它省份减免的农税。否则的话,中国应该为7。5%。然,不管怎么讲,这也不低了。就在如此的税率下,教育经费仍占政府财政支出,注意,不是财政收入,而是财政支出的30%以上,实在是过分了。而且,义务教育只是在原联省地区,完全实施了,其他地区,只是部分实施。也就是说,目前的教育经费还会进一步增加……
  说白了,财政收入就那么些,中国的地理位置不好,需要保持大量的常备军,军费开支本来就高,教育开支再高,这两高必然抢占其它的经费支出。前期我能够从种种有利时机中,搞到钱,问题不大。现在开始,世界将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我也不能够变出钱来,问题就大了。投入越少发展越慢,发展越慢投入越少,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不过,我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我国经济不如各国,才更要在教育上下工夫,才是正理。何况,英国规定,义务教育也有八年的。我国规定九年,也不算太多。
  由于这个问题过于敏感——《教育法案》是我竭力主张,大力坚持下通过的——所以邓绳候发言结束后,内阁会议上罕见地出现了冷场,都不吱声,等我发言。
  这时候,我也不可能过多考虑了,只好先拖一下,就开口道:“这个意见很及时。修改教学大纲,我没有什么意见。学生学习,既要培养理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