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四十年代初,有四十多万犹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大量犹太人涌入中东的后果,就是犹太人迅速在中东市场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额。犹太人得到的,就是阿拉伯人失去的,不满情绪油然而生。随后,又有人把宗教问题提了出来,事态就愈发的严峻了,再加上生活习俗不同。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日益频繁。在以色列建国以后,又增加了土地争端。
  希特勒期望,把犹太人都迁移到巴勒斯坦,自不能让以色列一成立,就被消灭,那就没法移民了。加之,犹太部队在进攻中东,也是出了死力气。德军遂强力压制,并阻止冲突,隔离双方以减少接触。中国又分别为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提供了若干亿中元的巨额贷款,以便犹太人买下该地。同时,中德两国大力扶持,中东地区各国独立,帮助其建立独立的国家和政府。若没有这些努力,只怕阿拉伯人早与犹太人干起来了。
  不过,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盟军在撤离中东的时候,匆匆忙忙成立了许多国家和政府,给德军带来了不少麻烦。迫于无奈,在中国的主持下,中国、德国、犹太人和阿拉伯各方势力,齐聚德黑兰,进行了会谈。
  老实说,谈判是在中德的一致压迫下,才勉强达成协议的。德国外长直接规定:以色列一定要在巴勒斯坦建国,这个不容置疑,可以讨论的只有补偿。阿拉伯人憋了一肚子气,来了个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一百亿中元——纯捣乱,结果又被德国人镇压了。希特勒哪有耐心等,一个劲的催促,中、德国外长又四处恐吓、威胁和利诱。十八般武艺施展下来,好不容易才把价格定在八亿中元现金,八亿中元债权,一共补偿十六亿中元。
  说起来,这个价格犹太人不满意,觉得多,拥有三十万大军,凭什么给那么些钱;而阿拉伯人觉得少,巴勒斯坦在遍地沙漠的中东,也是不错了。
  不顾怎么说,总算是达成协约,算是完成以色列建国的法律基础。巴勒斯坦人分得补偿费的一半,其余阿拉伯人分得另一半——这也破坏了阿拉伯人的团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问题解决,还有新的问题出现。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三个宗教的圣地。事情一旦牵涉到了宗教和政治,就说不清楚,且没完没了。再说,这地方的战略位置和商业地位,也很重要的。
  其间的争夺,就不一一细表了。耶路撒冷成为自由都市,不属于任何一方。由中国在耶路撒冷驻军,以维持秩序。除驻军外,任何人进入该城,都不得携带武器和易燃易爆危险品。耶路撒冷的行政则由一个十五人的行政委员会管理,法律由当地居民代表大会共同制订。
  另外一个争议比较大的,就是科威特的独立。在英国的怂恿,及随后的中国大力支持下,科威特还是独立了。关键中的关键,还是科威特的石油资源太丰富。如果伊拉克拥有科威特,那就会拥有中东半数的石油资源。这是任何一个企图控制中东的国家,都不能容忍的。
  遗憾的是,尽管中国与科威特王室关系密切,许多王室成员都留学中国。但是,中国还是没有能够在科威特拥有军事基地。中国在中东的军队数量有限,攻打中东的主力都是德军。德国人又不傻,强烈反对,中国也要顾忌几分。不过,中国还是派出了教官和顾问,帮助科威特建立军队和政府。类似的,还有阿曼和也门。中国在这两个国家有望获得军事基地,能影响波斯湾和红海,也聊胜于无了。
  此外,中国还希望在沙特阿拉等国拥有军事基地。但这还需要时间。至少在短期内,德国是不会让步的。所以,目前主要是外交上的努力,与阿拉伯人协调好关系,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顺便说一句,土耳其和伊朗在中德的压力下,终于倒向了轴心国。不仅听任德军通过土耳其领土,还派出军队配合德军作战进攻阿拉伯半岛。伊朗与德国的关系也很好,比土耳其更积极些儿。
  PS:今天就这么多了.另外,明天有事,预先请假,有时间就码,没时间的话……
  (^_^)没有收藏本书的,给个收藏吧(^_^)  ?
  第151章[全]
  第151章
  在中日之间勾心斗角之际,在东印度群岛也发生着一件事,在稍后震惊了世界。
  日本人应该也有好人,但从整体看,变态更多。日本在澳大利亚登陆以后,就在占领区内实施了极残酷的压榨掠夺政策。这是日本一贯的方针政策,所有日军占领区都是一样的,也不必多说。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在澳大利亚成立了人体实验基地。
  日本开始人体实验很早,在32年开始,就在朝鲜设立了以人体实验为目的的东乡部队。实验体主要来自汉城监狱,但35年的一次监狱暴东,迫使石井四郎重新设立了另一个研究基地。实验体的来源始终是个难题,日本人清楚,此事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后来,日本占领了东印度群岛,就把主意打到了俘虏和劳工身上,把本部迁移到那里,朝鲜部分也随之而成为分部。随着占领区的扩大,日本防疫给水部(生化研究部队的公开名称)的支部也越设越多。
  不过,实验体的来源仍然没有完全解决。中国依托华裔,在东南亚的渗透很深。在名为“马路大”的人体实验体的抓捕行动中,行动人员有意无意中抓了几个华人。中日民间交往比较频繁,但很多日本人并不喜欢中国人,一是嫉妒,二则是中国挡了日本的路。当然,研究动机毫无意义。当地的中国使馆向日本占领军施加了很大压力,消息甚至一直通到最高层。最后,“马路大”行动被禁止了。
  对石井四郎中将来讲,完全是‘无枉之灾’(活该!)。但情况就是如此,倚靠中国支持,日本在武器装备上不落下风,对生化武器不很重视。然而,事情很快有了转机。在日本原子弹的研究陷入困境,中国又使用云爆弹后,日本人感到,日本需要自己的终级武器。防疫给水部队再次开工,规模还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由于日本的抵赖,失踪的华人始终没有找到,中方对此一直保持警惕。石井想来想去,就把目标定在了盟军的俘虏身上。俘虏数量众多,来源复杂,处于日军的管理中。失踪与否,无人问津,其间痕迹很长容易抹去。于是,又成立了几个分部,主要任务就是筛选合格的“木头”(实验体的代号),向本部输送。
  被俘虏的盟军,多半编制被打乱,彼此互不相识。在这时候做手脚最容易,只要不予以记录,此人就直接蒸发。澳大利亚分部干的非常出色。在45年七月末,太田澄军医大佐被派往澳大利亚,进行表彰慰问,并顺便进行下实战演练。
  按说,日军在澳大利亚攻势强劲,势不可挡,太田澄此行就是公费旅行了。
  人算不如天算。
  8月初,澳大利亚日军遭到了原子弹打击,全线动摇,狼狈逃窜数百里,才稳住阵脚。日军防疫给水部的澳大利亚分部所在地,也被美澳联军趁机收复。因为失败的很突然,不仅分部的资料未销毁,太田澄军医大佐也当场被俘。
  这一下,事情就麻烦了。
  澳大利亚分部问题不大,那里只是负责检查身体,挑选合格的“木头”,没有什么。
  太田澄军医大佐可就不同了,太田澄是第二部部长兼总务部部长,负责整个部队的财务管理、生产计划、人事分配,以及生物武器的在战场上的使用,特别是在传播细菌和寄生虫的设备的研究方面。太田澄地位重要,且极为关键,对整个防疫给水部了如指掌。此次前来,他还携带了一批实验器材,如细菌弹之类的。
  有这种种迹象,美军施展了浑身的解术,没用多少时间,就搞清了给水防疫部队澳大利亚分部的本来面目。随着审讯的深入进行,愤怒的美军进一步使用了限制级手段,别看日本人拿别人做实验的时候很凶残,轮到自己成为实验体的时候,更是害怕。
  随着太田澄的开口,美军对日军给水防疫部队,有了清晰地认识。所有知情的美军都感到极度震惊,“这不是人能做的出来的!”。由于情况远远超出想象,过于骇人听闻,澳大利亚盟军司令部暂时封锁了消息。但美国军方要求采取最强硬的措施,对日本进行报复,声称要把日本“核平”。
  美国总统杜鲁门考虑的,则不仅仅是报复。经过五年的漫长战争,却迟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美国国内产生了厌战情绪。但是,目前停战的话,是不符合美国利益,也不符合杜鲁门个人利益的。如果签订一个失败和约的话,他下届大选就肯定没戏了。反之亦然,假如他率领美国获得哪怕是部分胜利,也有希望竞争下届总统。
  杜鲁门计划利用此事激起美国民众的愤怒。然美军手中的证据薄弱,澳大利亚分部没有人体实验,太田澄是带去一批细菌武器。这些却都不足说明情况。现在,他需要更确切的证据。在杜鲁门要求下,美国军方制定了一个计划。
  短期内,美军不可能攻克东印度群岛。那里是日本的石油来源地,驻有重军,守卫森严。美军的计划是对东印度群岛,发动一次突然袭击,对该地油田进行一轰炸、空降登陆相结合的袭击,以此为诱饵,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以一小规模的特种部队,袭击日本给水防疫部队本部,以取得确凿证据。
  行动很成功,日本根本没有想到,一次动员十几万大军的行动,只是为了一次特种部队的袭击。这么说好象有点儿过了,破坏日本的石油供给,也是美军的重要目的之一。
  总之,在中国帮助下成立的,世界第二支特种部队,美国海军陆战队胜利完成了任务。取得的证据,多的出乎意料。
  接下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开始了。
  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的天性,例外的是变异人。
  日本人拿朝鲜人,用东南亚人,做人体实验的话,美国人也就是茶余饭后那么一说,感叹几声也就完了。但拿美国俘虏做实验,确实美国人万万不能接受的。此时此刻,美国已经全民动员起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军入伍。实验用美国人,就有可能是自己的亲人。
  杜鲁门发表演讲,誓要报复,绝对不与日本人妥协,一定要彻底消灭日本云云。这番讲话,在美国国内取得了最广泛认可。
  日本人拿盟军战俘作人体实验,如何在欧美引起震惊,姑且不论。美国的激烈反映,却在日本引发了轩然大波。
  日本在澳大利亚日军被原子弹攻击,就迅速商议对策。以当时的情况看,日本有若干选择,但总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求和,一种是求援。这也是自然而然的,自己打不过,就剩下这两条路了。
  求和不是一个好办法,刚被原子弹轰炸完,此时求和,势必会付出太多,美国就算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也不甚希奇。
  日本人考虑之下,自就选择了求援。求援的首选可不是中国,而是德国。在中国董的领导下,中国明显是见好处才上的。相比之下,德国与日本同处于一个战壕,都在对盟军作战,更可依靠。
  然而,德国还没有完成原子弹的研究,虽说快了,但没完不是。日本没有办法,被迫向中国求援。中国至少有云爆弹在手,甚至原子弹也未必没有。
  有迹象表明,中国研究原子弹已经二十年了。美国和德国后研究的都成功,或者成功在即了。若说中国没研究成功,也得让人相信才行。
  再说,前几年,新疆某地区,突然变成了地震多发区,五六级地震一次接一次。
  日本人是最了解中国情况的,他们相信,中国已经拥有原子弹至少五年了。
  这样看来,日本向中国求援算是对了。美国已经拥有原子弹,中国的技术保护政策是否会有所松动。
  日内阁讨论到这里,一时间,前途光明起来,首相近卫也充满了希翼,提出了“相当优厚”的交换条件。比如说,同意日军控制的诸国成立政府加入“世联”,等等。
  近卫安慰诸位阁员,只要“大日本皇军”仍然驻扎在那里,那日本就依然是那里的主宰。
  日本外长丰田的中国之旅,简单形容一下,就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国人先是拖延了一段时间——这倒可以理解的,如果中国提供了相关技术,与直接参战没什么两样,决定不是那么好下的。
  然后,中国提出了一份“无比苛刻”的条件。丰田大将见到该条件的第一反映,是中国人以此为借口来拒绝。后来才意识到,中国人是真心的提出以上要求的。
  说起来,唐绍仪提出的条件,与日方的预案,也没有多少差别。但要求日军撤离上述地区,就是日本绝对无法接受的。这是根本问题,等于是剥夺了日本的殖民地。
  近卫收到中方的草案详文时,差点没把鼻子给气歪了。两年前才把俄罗斯人赶出家园,没两年,又成了民族独立的先锋了,中国董装什么大瓣蒜?!
  在内阁会议上,近卫强硬地表示,“……决不能接受,宁愿与美国妥协……”。近卫的发言,在掌声中一致通过。
  日本人的算盘打的精,德国的原子弹也快研制成功了,以此与美国谈条件的话,怎么也不会比这更差。
  中日之间的分歧,一向是采取协商解决的。日内阁的诸位大佬,很自然就忽略了中日战争的可能性。眼前中国对日宣战的可能性,也确实不高。国会会支持政府合理地采取一切措施“解放亚洲各民族”,这措施是否包括战争,就值得商榷了。
  是故,中国在十月引爆了一颗原子弹,宣布中国拥有核武器,也没有动摇日本的决心。
  不过,着也是日本一相情愿了。美国知道中国拒绝了日本的请求,多半不会答应日本的求和。就算答应了,提出的条件,也必然很苛刻。要不然,美国民众都不会允许。日军一败涂地的话,中国出兵与否,就是另一回事了。
  天不保佑日本。近卫的话音刚落,这边回绝了中国。东印度群岛就发生了“给水防疫部”事件,此事实在是骇人听闻,日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