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近代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国近代史-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血腥的约翰牛”——出自于张乐平的一篇连载的漫画。
  日本人也不满意,这等于是到嘴的肉被中国人夺走,但日本人的不满意,还不能公开说。日本对中国的依赖太多,中国已经为日本建了一艘航空母舰,现在还有三艘在中国建造,其它的种种更不用说。日本人就忍了。
  日本人总觉得战列舰更重要,但中国非常重视航空母舰,这个事实日本不能不受影响。日本在东南亚收获很大,就决定两者一起建,但日本的造船能力有限,就把造价高的战列舰都交给国内建造,而部分造价低的航空母舰和潜艇等舰艇则由中国建造。
  日本人私下里抱怨了几句,公开场合却表现出很高的姿态,也在随后就承认了三国。  ?
  第145章[全]
  尊严是自己争取的。每个强国的报复心都是极为强烈的,汉也好,唐也罢,还是今天的美国,一切规则法律条条框框,都不是问题。伤害我者,冒犯我者,必施加以十倍百倍的报复——强国的心理皆如是。不这样又怎么能够显示出强国的威严,别国也不会认为你是强国。
  强国是打出来的。一个强国只有打倒了另一个强国,才会为世界所认可。
  美国人就很具备强国的气质,报复心非常强。41年中,日本偷袭珍珠港,令美国人吃亏不小,自是积极图谋报复。很快总统罗斯福就亲自下令,“一定要回击日本!”
  话是好听,说起来也很有气势,然总统一句话,军方可就犯难了。
  打击日本,以当时的情况看,日本海军的实力倍于美国太平洋舰队,日本不来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就烧高香了。但是,要求提出来了,就得办理,反正罗斯福的意思,也就是作个秀,表现下政治姿态。
  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欧内斯特·金上将决定对日本本土发动一次大范围的空袭,东京自然成为空袭的首要目标——不求战果如何,打了就算赢。
  不过,这也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
  美国与日本距离太远,就算从夏威夷起飞,也没有美国飞机能飞这么远。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话,航空母舰就要接近日本本土。以目前的实力对比来看,这一举动,多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美国人是很聪明的,海军的弗兰西斯·劳上校提出了一个好主意——“从航空母舰起飞,轰炸后不返回航空母舰,而降落到中国境内”。
  这个主意相当好,解决了所有困难,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中国现在是中立国,不是美国的盟友,肯定不会同意美国这么干的。不得到中国的同意,擅自行动的话,中国的反映实在不好说,未必会庇护飞行员。如果中国交出飞行员的话,问题就麻烦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最可行的计划。军方就把这个计划(A计划)和“从航空母舰起降”(B)计划,一起报到了罗斯福那里。
  报告请示上来,罗斯福也犯难了。B计划的危险性过高,一不小心,稍为意外,就会损失计划中使用的航空母舰,而这个损失是美国承受不起的。A计划损失航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罗斯福考虑的却不是这个。中国会如何反应,实在不好说。
  中国不会把飞行员交还给美国,这不符合中国的立场,也不符合中国利益。那中国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严守中立立场,扣押美国飞行员到战后;把飞行员交给日本。
  中国选前者,正合罗斯福的心意,但中国要对苏联动手,也不是不可能选后者的。一旦如此,不仅中国麻烦,美国也会很麻烦,罗斯福还不希望把中国推向于日本。
  反复考虑,又参考了各方面的意见,罗斯福决定,先进行训练,为行动做准备。具体行动,则须罗斯福的直接命令。
  42年初,B…25轰炸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起降训练,已经完成,金上将报告给罗斯福。但在春节过后,中国传来了不祥的消息——我的演讲已经表明了我的态度,中国准备对苏联动手了。
  在这个时候,中国为了稳定南方,更会倾向于日本,恐怕会对日本妥协。这必会激起美国民众的不满,破坏中美关系,万一把中国推向日本一方,就得不偿失了。
  罗斯福有些犹豫,遂下令继续训练,等候命令。
  一直拖到三月中,日军进攻印度,面对国内外的批评和压力,罗斯福决定执行轰炸日本的行动——归根到底,这是个作秀行动,政治意义远远超出军事意义。不过,行动计划是以B计划为主,A计划为备用。
  42年3月22日,“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16甲B…25,在巡洋舰等的护航下,从美国旧金山出发,行动开始。
  4月7日清晨,日本武装渔船“国光丸”,发现一支庞大的舰队正向日本本土驶来,便迅速发出了警报。
  几分钟后,美国人收到了警报,知道自己被发现了。此时此刻,美国舰队距离东京还有670海里。但不能再继续前进了,收到警报的日本战机后迅速飞来,那就死定了。哈尔西将军命令,“执行A计划,轰炸机群立即起飞,轰炸日本后,不返航,降落在中国境内”。这时,起飞地点距离东京还有550海里。
  日本完全没有过被空袭的经验与心理准备,在杜立特尔指挥轰炸机作超低空飞行的时候,看到美国轰炸机的日本人,还向他们挥手致意——当成是日军飞机了。
  日本空军的反应很迅速,日军飞机立即起飞,但日本缺少千里眼,没有准确目标,与美国轰炸机交错而过。中国为日本生产的出口型千里眼,还没有交付给日本。日本还依靠最初从中国获得的五部千里眼,又要用在东南亚,仅在东京附近设置了两部千里眼。故当日本确定目标的时候,已经迟了。并不能阻止美轰炸机完成任务。
  美国人采取的办法很简单,打了就跑,把每地的轰炸时间限制在一分钟内。这样的轰炸自然谈不上效果显著,却已经达到目的了。
  这一天,杜立特尔指挥着16架B…25轰炸机,在东京、横滨、川起、横须贺、名古屋、歌山、神户等城市,各投下数百枚炸弹。
  然后,杜立特尔就率领飞机快速逃离日本战斗机的围攻,凭借着高超的技术,16架美国轰炸机竟有11架逃出了日本,向中国东部沿海一带飞去。
  中国的领空就不那么好进了。中国有千里眼的消息,已经不是什么绝密消息了。我在中国漫长的沿海地带,分层次布置了一百多,将近二百个千里眼站,使用的千里眼性能也远超出口产品。
  在很短时间里,消息就传到了我这里,有十一架美国轰炸机迫于某种不明原因,要求降落在中国境内。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通过不同途径传来消息,有部分美机迷失方向,已经无法返航了,要求降落在中国境内。
  我是不介意搞几架美国飞机研究一下,但总觉得有点儿问题,就命令战斗机先警告,再驱逐,不要让美国轰炸机继续深入。
  没两分钟,消息又传了过来——“美国轰炸机不顾警告继续前进”。
  这下我就感觉更奇怪了,也不想贪什么便宜了,下令射击警告,不听的立刻击落,命令美国飞行员跳伞云云。
  下完了令,我才静下心来考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在地图上划来划去,猛然明白过来。毛叉叉的,这些家伙不是刚炸完东京吧!
  一道紧急命令火速就传了下去,命令很简单——“开火!不能让一架外国飞机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按我的本意是想,把这些麻烦的家伙都淹死在海里算了。日本人看着很凶狠,很强硬,其实比谁都脆弱,神经忒敏感,美国轰炸东京,等于是捅了马蜂窝。这倒没什么,炸就炸了,死的是日本人,我也不会心疼。但这些该死的美国佬还想把马蜂引到中国来,真不是个好东西!
  美国人落在我的手里,那我不是坐腊了,裤裆里的黄泥。不是屎也是屎!
  遗憾的是,这时候的千里眼搜索范围有限,加上飞机起飞、电文往来,等命令下去的时候,这帮家伙都快飞到海参崴了。
  美国轰炸机每架飞机包括飞行员在内的机组人员共有五人,十六架轰炸机就是八十人。在日本被击落五架,就是二十五人,还剩五十五人。换句话说,日本击落的飞机还没有中国击落的多。海参崴、山东半岛和江浙一带海域此时是中国的渔场,如今也正是作业的时候,美军人员被捞上来二十多号。这些获救者主要是从海参崴附近捞上来的。飞向中国东南沿海的美机飞行距离远,又多负伤,机组人员跳伞后,捞上来的比例很少。
  当请示的电报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得承认,我是有恶人的资质——至少在某一个瞬间里,我很想下令把他们都扔到海里去。但这些想想也就算了,命令攻击美军飞机,就够麻烦的了,好在命令说的是外国飞机。
  其后的对外交涉就不用多说,中国击落美机已经撇清了与此事的干系,但中国也拒绝了“将获救美军交给日本”的无理要求。一句话,中国严守中立——还是骑墙。
  美国人的处理很圆滑,中方击落美机的事被一笔带过,高唱“中美友谊”,为活着的美军争取权益。对比之下,日本人就很不理智了。
  日本在此次空袭中实际损失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日人脆弱的心理冲击很大。国内爆发了一致的谴责声——对日本军方,要求对美国实施报复。余波荡漾,还在某些极端者的影响下,波及到了日本控制区的华裔。冲突虽然在不长的时间内被平息下来,却在两国民众间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日人的报复要求不是哪一阶层,而是从上至下的一致要求。于是,一次短暂的空袭,使日本的战略在此处发生了转折,由“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转变成为“印度洋、太平洋并举”。根据近卫内阁发出的命令“袭击并击沉敌人(指美国)所有在海上的航空母舰”,对中途岛的占领,就提到日程上来。
  当时日军的主攻方向还是印度,无法轻易扭转过来。加之,南亚五月的雨季将临,日军在南亚的行动也快结束了。所以,日本人并没有改变对印度的作战方案,对中途岛的作战,还处在计划准备阶段。
  六月,中途岛海战爆发。
  中途岛海战是一场普普通通的战斗。美军破译了日海军的密码,并设计弄清了日军的目标“AE”就是中途岛,搞清了日军的作战计划,日军偷袭的计划就此破产。反而,美军还将计就计,有针对性地设下了圈套。日军在这里犯下了一个极为低劣的错误,竟将作战计划用密电发送。众所周知,再保险的密码也有被破译的可能性,这样的消息都是用人传递的。中国的警告,在日本更换了密码后,就被当作了耳旁风,日本人有时真是盲目自大。
  情况就是如此,日本海军实力倍于美国,而美国海军掌握了日本作战计划的全部细节,具体到进攻时间、地点,乃至参战各舰舰长的名字。
  当日本人以为美国海军航空母舰都不在,意得志满地对中途岛发动突然袭击时,却被突然出现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攻击了。而且,当美国已经把航空母舰作为作战主力的时候,日本却还以战列舰为主力。日本的作战方案,不是以战列舰前突,掩护航空母舰,反而以航空母舰在前,来掩护战列舰。
  一切的一切,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6月11日,日海军抽调回联合舰队,并集中了在太平洋的海军舰队主力,组成一支有着7艘战列舰,8艘航空母舰,14艘巡洋舰以及大量的驱
  逐舰及潜水艇的庞大舰队,分兵几路来到中途岛海域,却被早有准备的美国太平洋舰队逮个正着。
  美方拥有4艘航空母舰,14艘巡洋舰和二百多架岸基飞机,日方则是拥有的六艘航空母舰,二艘战列舰的机动舰队。美太平洋舰队清楚,日海军实力倍于美舰队,如果日海军集中兵力,美国太平洋舰队再怎么样,也无法取胜。只有趁其不备,一举打败机动舰队,消灭日本航空母舰主力,日本丧失进攻能力,美国才有机会取得最终胜利。
  美军早有准备,仍十分谨慎,派出了二十多架飞机进行侦察,而南云中将却只派出七架飞机进行侦察。时机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美军提前一步发现日舰队主力。
  随之而来,是一场屠杀,美军战机在短短几十分钟里击沉三艘航空母舰,一艘巡洋舰,自己却只损失了十几架战机。但日本还是依仗三艘航空母舰,发起了反攻。
  ……
  海战以美国太平洋舰队撤退告一段落。日本五艘航空母舰沉没,一艘重伤;而美国太平洋舰队一艘航空母舰被当场击沉,一艘航空母舰重伤被迫在返航途中放弃,只有两艘航空母舰返回珍珠港,其中还有一艘被重创。但是,美国仍无可辩驳地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日本海军占领了阿留申群岛,并在美军的空中优势下攻克了中途岛,直接威胁到珍珠港,却付出了过于沉重的代价。短时间内,日美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差距,似乎更大了,但美国的七艘新航空母舰已经建造快一年了,几个月内即将完成。而日本的新航空母舰不论是数量,还是建造时间都要晚于美国。双方的实力很快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山本明确认识到,航空母舰在战斗中的重要性,远远超出战列舰,却不能说服国内放弃建到一半的战列舰,勉强通过了在中国造航空母舰的决议。日本遂在中国大肆建造航空母舰,以补充其损失。不过,航空母舰可以在一年半载内补充好,训练有素的人员却不是那么好补充的。尤其是日本将最好的飞行员派上航空母舰,作为舰载机飞行员。此一战损失惨重,可不是那么容易补充的。
  PS:下午就写了这一点儿,今天应该还有半章,估计会很晚了.我现在在用记事本码字,排版有点问题.  ?
  第146章[全]
  第146章
  1943年8月初的一天,我与希特勒在约定时间,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通话。今年是个收获的年头,我却要加倍小心,分赃是个大问题,事关今后几十年,不能不谨慎从事。
  希特勒心情舒畅,兴奋地开了几个小玩笑,才步入正题。这很自然,多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