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温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温侯-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话音刚落,一精壮汉子起身道:“主公,自甘宁归顺后,寸功未立,这次攻取青州甘宁希望能够为主公出一份力。”
甘宁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把他放在南皮可是大大的委屈了他,所以在攻打并州期间,吕布就把他调到邺城,增加冀州的防守力量。
吕布见甘宁请战,心中也是同意,其实当中还有一个原因却是因为前不久前往洛阳的时候,吕布可是尝够了晕船的滋味,边观全军上下的,吕布只发现甘宁一人可算是熟悉水战,因而他日必然少不得甘宁的帮助。但是他的军功实在太少,而且还是贼寇出身,因而暂时在军中只不过是一员偏将,要不是吕布知晓他的本事,时常带在左右,只怕不等军中将士们冷言冷语,他甘宁自己都是要走了,因而甘宁的心中早就憋了一口气,势必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他绝不是吕布的影子,于此不等其他大将发言,急不可耐的甘宁便就站起身来率先讨令。
虽然甘宁其心可嘉,但到底不过是个偏将,不等吕布发话,就见大将颜良也是起身大声道:“主公,末将也早就手痒痒了,这次青州之行,颜良当仁不让。”
甘宁岂可想让,便再道:“主公,甘宁愿用性命担保,必定马到成功。”
这话也是不错,但是听在颜良耳中却是有些抢功的感觉,身为军中大将的他自然有些不舒服,正要反击几句,却被吕布阻拦。
“颜良,你且安心,这次对敌青州,尚有重任交与你,这先锋之职便就另选他人就是了”,接着吕布又对先前请战的甘宁言道:“有甘将军出战,足宽我心,不知还有何将愿随甘将军一同去青州。”
听到吕布都这么说了,颜良自然不好再多说什么,便就坐下,其后有二将张南,焦触起身大声言道:“末将愿往。”
虽然张南,焦触并不是什么一流将领,但是作为甘宁的副手倒是绰绰有余,故而也不会否决掉而伤了他们二个的面子。
这边谋士辛毗也道:“主公,某也愿往。”
辛毗是辛评之弟,但是比起其兄辛评倒是少上一些名声,而且平日里多时沉默寡言,但常有人在吕布面前推荐此人,因而吕布也是不会忘记,此时见其主动请令,与其以往风格不同,虽然一时惊异,不过很快吕布便就道:“有君前往,则事事具备。”
四人几个将令,一起同道:“我等定不负主公之期望。”
随后,吕布先是再次派遣田畴为使者,前往洛阳与天子刘和商议刘备徐州刺史不正之名,欲要讨伐之事。
而曹操第一时间得到这个消息后,终是长舒一口气,因为曹操等今日已经等了够久。如今吕布如猛虎在侧,他与刘备虽然俱是人雄,但奈何为其他势力牵制,如今空有大志却白白将北方三州丢给了吕布,因而对吕布也是有心而无力。
曹操知道吕布在占据了三州之地后,绝对不会满足与这等结果,势必要在他与刘备之间选择一个作为对手,如今既然吕布已经明确的选择了刘备作为头一个敌首,那么曹操也就能够抓紧时间布置事宜,当下就是前往朝廷言明吕布妄动干戈,陷百姓与水火之间,欲要出兵援助刘备。
不料刘虞居然从中作梗,竟然是站在了吕布那一边。
刘虞是谁啊,不但是天下知名的汉室宗亲,其子刘和更是当今的天子,虽然在实力上不及曹操,但在声望上绝对超过了曹操,加上皇甫坚寿等人的支持,曹操一时也难以说动刘和。更重要的是,当初曹操为了打破三方实力相互牵制的局面,尤其是因为大敌袁绍投入王允帐下,故而已然与王允,袁绍决裂,转而与刘虞行程大致相同的阵线,若是此时再与刘虞交恶,则曹操就会陷入被动,因此曹操决定该援助刘备为进攻刘备。
尽管曹操明明知道吕布是要准备对刘备动手,要侵吞青州之地,但是对于现在的曹操来说还不能得罪吕布这个最大的对手,毕竟对于曹操来说无论是长安的马腾,还是朝中的王允,袁绍都是他现在需要解决的麻烦,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在身处北地的我还是离洛阳有点距离,毕竟还有一条黄河作为阻碍,而徐州的刘备则是地处中原,势力一天比一天壮大,已经不能再保存自己的实力去让吕布等人压制刘备,所以思前顾后,曹操还是同意吕布的建议上书天子在名分的问题上找刘备的漏洞,并且要在实际行动中表明对吕布的支持,希望天子同意洛阳也出军相助吕布从衮州夹攻刘备。
刘虞对此虽然不解,但果然就是没有异议。
而后,曹操更是主动举荐袁绍为此次出征大将,惹得王允一方惊疑不定。
对于袁绍来说,现在已经习惯躲在王允身后的他但却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而这次如果能够率军出战徐州的话,不免也是一个机会,但现在袁绍只要是曹操提出来的建议都是要好生思考一下,因为在他手下没有像荀彧那样的谋臣,更多的时候他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思考,去猜测曹操的目的,而这一次也不例外。
袁绍绝对不会认为曹操会大方的送给自己这个机会,所以他对刘和言道:“陛下,臣如今主管文职,况且已经久不掌兵,如何能出战,还是孟德才是最佳人选。”

第一九四章:天纵之才护刘备,方天画戟战人雄(上三)

曹操因为被刘虞所阻,因而退而求其次,既然无法获得刘和的支持去援助刘备,那么便就将洛阳中的毒刺拔出,举荐袁绍前往征伐。
但是袁绍却也是不愿,只道是自己能力不足因而不敢担任重任,希望刘和能够另选他人,而他也是跟曹操打的同样的打算,让曹操出战以此消耗他的实力。
曹操道:“本初过谦了,当日董贼作乱,天下震动,还是本初振臂一呼,领十八路诸侯讨伐,此等事迹难道还不能说明本初之能吗?”
刘和也道:“就是,本初不必过谦,朕相信你的能力。”
袁绍推辞道:“陛下,即便我要出战,可如今京师中兵力本就不足,为何还要多加纷争,不如趁机屯聚力量才是。”
司徒王允也是符合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时陛下应该发出诏书令两家停息纠葛才是,如何还能再让我们也插上一脚,如此一来岂不是让更多的百姓惨遭杀戮。”
曹操大声道:“正是因为现在天下群雄割据,如同古时春秋战国,分针不断,百姓才更是难以安稳,陛下乃是人中之龙,岂能坐失良机,臣以为当果断出兵,不可延误。”
刘和虽然是当今天子,但却没有主见,听听这边,听听那边,终是不能下定决心,便就看向自己的父亲刘虞,希望他能出一个主意。
刘虞本自对曹操还是有些愧疚,毕竟在洛阳的是他曹操,可他却是帮着吕布,不过既然吕布也是要打刘备,不如这次就依了曹操的要求,也算是对他的补偿,故而当下言道:“曹将军所言甚是,当是如此,只是洛阳西边的马腾,韩遂到底才是心腹大患,我等需要好生商议之后方可行动,不然为马腾等辈所趁,终是得不偿失啊。”
刘虞就是刘虞,一番话说的不轻不重,不缓不急,却是尽按朝堂众臣之心,不再多言而是好生思绪。
曹操也是听出刘虞语中的赞同之音,虽然他要反其道而行之,趁着吕布与刘备将战之际夺取更多的利益,但此时还是先听了刘虞的话,等会去后与荀彧,程昱等人好生商议商议。
退朝之后,曹操也是不像以往那般招呼群臣,而是召集了军中心腹荀彧,程羽,毛玠等人入府一叙。
“不想刘虞居然看不同吕布之心,阻我援助刘备,他日若是让吕布占得青州,徐州,则天下之大也难以有人可以制约此人了。”一回到府中,曹操便是大发脾气,不见平日里的冷静,想来也是因为刘虞今日的相反态度很是恼火。
荀彧有才有谋,跟随曹操的时间也是很久,除了上一次见过曹操这般面色,平常他都是胸有成竹,想来心中烦闷,故而言道:“主公莫要急躁,此时还没有到这般局面的时候,毕竟刘备经营徐州多年,而且手下能人智士极多,吕布再是厉害在短时间内是万万攻不下刘备的,故而以臣下看来,吕布的目的只是徐徐图之,而且暂时还不敢攻入徐州等地。”
程昱也道:“吕布虽然势大,但是多年征战下来,三州之地多为疲惫,此时再起战端,未必能派出多少人马,其主要目的应该是那青州之地,斩下刘备的一只臂膀,这样虽然不能彻底消灭刘备,但却是让他如同重伤的人,慢慢流血而死,对于吕布来说也是最好的战局。”
两位谋士分析的很有道理,曹操听了之后也是冷静不少,只是心中烦闷的可不仅仅是吕布这一点事,更多的还是此时朝中的势力,叹道:“吕布如何,我管不了,但是先前我已经主动向刘虞示好,想要联手击垮王允,袁绍的势力,想不到如今他居然主动帮助吕布,更是阻碍我发兵救援,难道他也是吕布的人不成?”
怪不得曹操大怒,如今曹操手中的力量虽然及不得吕布,但是也有一些积累,而且占据函谷关,虎牢关等人的险要之处,可以说整个洛阳都是因为曹操的人马而得以安全至今,但是朝中的一些大臣,比如说王允却是为其作对,尤其是在得到袁绍那厮以后更是公然于己为难,长久下去,莫说争霸天下,只怕不为他人所趁就是不错了。
曹操不是没有想过要用激烈的手段收拾王允等人,但若他真的这么做了,先且不说险要背负一个擅杀大臣的名声,就是天下诸侯也更有名目前来讨伐,故而牵制至此终不能行动。
荀彧见状,便就言道:“主公多虑了,刘虞大人对汉室忠心不二,而且其子更为当今天子,所作的自然也是为汉室着想,所以主公便可以从这一点出发,前去说服刘虞,等有了他的支持,便也就是得到了天子的支持,到时候王允他们再怎么不情不愿都不得不奉旨行事。”
程昱也接口道:“王允虽然自满,但是对天子倒是忠心的很,不像那袁绍阳奉阴违的,主公,大事可否能成,全在天子一人的意思了。”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终是明白,便就起身道:“待我找过刘虞,明日早朝不管他袁绍愿意不愿意,都要他出兵。”
荀彧等人皆道:“主公英明。”
其后曹操找过刘虞商议之后,终是统一了意见,于次日朝会,刘虞以汉室为由说动王允,令袁绍率军一万出洛阳攻打刘备,而曹操主动担负粮草的运送,并且派送三千人马护卫。
与此同时,汝南的袁术在司马朗的说服下,本就是雄心勃勃,更是按耐不住,便就起兵八万人马,以纪灵为大将,陈纪,荀正等为副将一同出战。
更令吕布欣喜的是,本应该与刘备交好的孙策,居然也是反戈一击,率军于袁术会盟共同进攻寿春的关羽部,一时刘备的压力极大。
而在得到确实消息后,吕布以甘宁为先锋,张南,焦触为副将左右,辛毗为监军,高柔为谋士,兵一万两千人兵发青州先攻济南郡;另派大将麴义率八千人,策应甘宁,同时攻击乐安群,而吕布自己则是领着三万大军现在平原等地驻扎,静观其变。

第一九五章:天纵之才护刘备,方天画戟战人雄(上四)

若是世人提到“四世三公”,想必多有人想到的是那袁绍,而非那袁术,原因倒也但见,只因为袁术先于袁绍之前败亡,而且还有称帝的那种不智之举,可谓是英明不存,臭名倒是有的。
只是袁术初时可不像后面那么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有着良好家世的他其实有些不凡的才能。
一提到老袁家,有个很流行的说法叫做“四世三公”,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袁术的高祖父袁安是东汉的司徒,袁安的第二个儿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大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也就是袁安的孙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第三子袁逢、第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所以人们说袁家是“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意思就是自袁安这一辈下来,连续四代人都位至三公,这就是四世三公之说的由来了。
或许也正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术和袁绍两弟兄才会暗生不臣之心。群雄割据时期,他们兄弟二人一南一北,成为各路诸侯之中实力之最强者。以他们二人的实力及家族的名望,照道理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统一华夏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最后却都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
袁术早期的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仗着家族的背景和当时在朝中担任司空的父亲袁逢,袁术年轻时便举孝廉为郎,史书上说他“历职内外”,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后来又担任过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职务。董卓专权时期,为了拉拢袁术,还特意任命他为后将军。袁术的头脑这时倒是十分清醒,看出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便和兄弟袁绍一样,借机逃出洛阳并迅速组织各大割据势力联合讨董。这时的袁术应该说是很有号召力的,他最为成功的一招就是将当时的长沙太守孙坚拉到了自己身边。孙坚人称“江东猛虎”,忠勇善战,其军事才能在讨董诸侯中算得上是首屈一指,连董卓也要惧他三分。孙坚自长沙起兵之后,一路北上,还没跟董卓交战,就先后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不但帮助袁术稳稳当当地占据了荆州最靠北的南阳郡,而且几乎将身后整个荆州都划入势力范围。根据《后汉书》记载,南阳有三十七城,五十万户,总计超过二百四十万的人口,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十分发达,是东汉第一大郡,南阳郡旁边的汝南也有三十七城,拥有四十万户,二百一十万人口,是规模仅次于南阳的第二大郡。袁术自己占据着南阳,而汝南恰恰又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毫无疑义地成为袁术强有力的后盾。
就在孙坚北上后不久,新任荆州刺史刘表上表天子,让袁术名正言顺地以后将军的身份领南阳太守,而袁术也趁机上表,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于是我们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家世显赫的袁术逢此乱世,可谓得天时;喜获孙坚为前驱,可谓有人和;兼跨荆、豫二州,可谓得地利,此时的袁术,已经大有天下谁与争锋之势了。正因如此,在其他诸侯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孙坚却能在袁术的支持之下,逼走董卓,一路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