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立论不定他义故,排斥非敌者之过,诠说方式排除之,别彼外非余排斥。】不相关真实之义者谓之他义,譬如设立:声是常,非所触之故。云何因相之声义?因相之语音…‘醯洛帝’之声,缘所作究竟之词,彼名与‘阿叉惹尔’和近转等之时机。陈述‘非’,谓是排除他义之说法,亦是此义,立敌二论者摄属成立支分与不揭发过之故。

  【无义者除诠说,非成立支外,非其余。】相似于表述文字之顺序是无义,譬如:声是常,‘杂哇噶札达’之故。如谓:‘咱帕卡札塔’无叙述能立,是谓排除之说法,(外道认为)此亦不应理。‘表述文字之顺序’与诠说其余‘非成立之支’,为无差别于诠说‘无义’,是诠说不能立之所立故。若谓如:‘无差别’不相系于‘分析’,故诠谓‘相似’无过?若如是不须要他义者,相似‘无义’之故。若谓‘无差别’与‘分别’不相似,‘无义’是无少许义,‘他义’是转成其余他义?某一非立论者诠说‘无义’,亦转成排除,以其缘由类似之故。若谓非如是,为非时机之故?然则适此之时须诠释谓:‘说无义’。若如是不诠说成立彼之支分故,转成排除。文字之顺序亦非根本无文字意义,有时实有意义之故。若如是作为其余排除是极成过,以掀打面颊与压钳腋下等等动作表现,亦转成其余意义。

  【无知义非义之声,摄属非成立之支,诠具三义敌辩者,不知立者非排除。】辩论会虽敌辩者诠释三次,立论者尚不知,则为无知义,如是辩论与敌辩者诠说三次,尚且‘无知’、‘具杂染之声’、‘不共称之词’和‘口吃之叙说’等等缘由故。若承许‘成立无知义’故,谓排除之说法,此亦具杂染之声等与‘无义性’无区别,如是虽诠说三次,尚且无了知,则彼愚敌论者排除此立论者岂有道理,彼时为何不排除敌辩者之过,若信许愚者无知,则智者不胜,‘排除’岂有此理,诠说无相系之义,亦是无义性故,除无了知义外,非立论者一方之辞。

  【离义不相系诳语,属非成立之支分。】前后不相系为离义,喻如十地经等等,不相系前后之辞故,文字不相系亦说属为无义,若如是虽无相系之论式,亦须诠说属于‘离义’,如是分析极成过,故文字分类后,如是无少许有不现见‘功德’或‘摄集’之过故,彼故此亦摄于诠说非成立支分之范畴。

  【非适时颠倒顺序,由彼了知非排除,不了知义之诠说,摄属非成立支分。】若颠倒顺序而诠说成立支分,则非适当时机,若如此了知此誓立等之支分是‘排除’。若谓虽颠倒顺序然能了知义?云:虽能了知义亦是具声过,类似远离结合声故,喻:善结合残语(土音)而了知义,由彼了知义。藉由誓立等支分之顺序,当转成了知彼义,世俗亦以‘业’与‘作者’等彼了知,谓之说法,此不应理。了知(片断)若残语(土音)声性,乐许彼性得了知义。何须相续?若谓了知残语(片断)之声之初立名故了知彼义?若初立名后了知义,信许‘片断性之义’由初立名而了知,虽不知初立名,然而现见由俗语而了知义故,以随言声而陈述为无义。云:非如是,若谓:诠释结合善行当投趣三善道?然则陈述者断取说辞前端结合善行,而唯诠说‘结合善行’亦转趣行三善道否?或需要持明之咒声,吾等不需要持明之咒声。故不需要结合短少义难了解之声,虽相异境之言语,亦各自熏习故依‘了知声’与‘声调’,结合善行亦如是了知义,故趣入声之定义方式,是愚者之趣知义。若了知义,颠倒顺序与否相似,如莲花青色或青色莲花。因此亦不需声之顺序,于义虽无誓立等等,然而了知义故何须排列顺序?若了知义亦须诠释则极成过故,彼亦是相似性之排除,不了知连合之论式,摄属于无义之范畴,非排除之义。

  【不全是二支之过,无誓立等非排除。】论式若无任何适宜之支分,则为‘不全’论式,从五支论式若不叙说任一适宜之支,则为诠说不具全故排除谓之。云:非如是,虽无誓立亦能了知义故,若谓虽了知义,然而不具全论式?如已知义结合无义之词是应排除。吾等若不具全二支之论式,则摄属于非成立之支。

  【多语摄属非能立,汝之宗旨非排除。】若诠说多余‘因相’与‘喻’,前时已成立后时,再加上诠释多余词,故谓排除之说法。此亦信许成立论式决定者是吾等宗之过失,汝重复之叙说,无过,无需要之诠说,不计量为过之故。

  【重复诠说声非过,重复义属非能立,彼亦非成立论式,广衍续说此非过。】除随说外覆诵其余‘声’与‘义’,是为重述。喻:重复诵声一谓:‘声无常无常’之诠说,重复诵意义:‘声无常,声是坏灭之有法’谓之。于此不需诠说重复诵声。以其摄属于复诵义之故。若不复诵义,虽重复诵声亦无过。犹如:汝喜我亦喜、汝看我亦看、汝吃我亦吃之说法。若凡任何存在当转成实有;且若无当转成无,彼是彼之因,其余是结果谓之。至于重复诵义,如:诠释誓立是过,此亦若引述成立之论式是过;然广泛谈论之时,非过。故辩者未了知而怀疑之时,裁判等等质问,虽再三重述然而无过。倘若乐许是学生,则为实义,若敌辩者和裁判再三重述一学生非学生是排除?仲裁者适当了知,若不知,则表明无法分功过,而欲许无差别学生取胜之诤论是所破斥。若依汝见,虽存在诠说三次,广衍续说无决定或多或少之立名故。依诤理论之说法,再三重述非过,成立论式摄属多余诠说之内故,不称为‘过之义’故。‘多余诠说’与‘重复述说’为相异,是愚者之分析,为极成过故。若一义,则重复述说是过。听闻者诸多‘所立’,承许诸多能立之时,虽重复述说因相亦无过,成立不相同义之故。

  【敌辩者不随诠说,立者不诠诸论式,无过。需诠释不说,属无辩才之范畴。】辩论会立论者于论式诠说三次故。若敌论者不随诠说,则谓无随说之排除之说法。此亦不应理。首先随说一切言词,后时答辩者谓之。谁之誓立宗,随容诠说与否,乐许诠说无颠倒之答辩。若答辩时不诠说,则属无辩才,故是排除。随依立论者所立,尽可采取非欺诳方法,于承认之论式广衍随诠无所需要。故对于不诠说能立论式因三式是过;和驳斥时若不诠说真实过是过;而不随诠说则非过。又若前时随诠说后,后时驳斥亦是诠说二次故,不需要之诠说成为排除。若诸多前宗,值彼一驳斥之际而随诠说,随诠说其余之驳斥,在此时无意义故。彼无需要诠说亦摄属不诠说成立之支,或摄属不诠说过故。不作诠释为排除之义。

  即使决定必需诠说三次,亦是虚妄。若为了彼方了知而诠说,或了解过程中必需诠说,若不希望彼方知道,虽唯说一次亦嫌多,若思维让彼方产生痛若故诠说,彼方不了知之际已成立其目的,彼亦何须答辩三次?若诠释时,耳根不清,迅速言语言词过简,诠不共许语、嗔语、傲慢、诽谤亦转成彼义,于无知之答辩:‘谁了知’,比不诠说更适宜。若不诠释存在痛苦煎熬,思维此际已成立义。野蛮语,结合不相属关系语,结结巴巴口吃者诠说三次。

  【许汝转成彼排斥。】诤理论云:‘彼故尽其从不认定论式,乃至于所诠说三次非如是。造成他人之痛苦故,当不趣入正法或辩论作用。’世亲云:‘任一唯欲许取胜,诤论诠者非正宗。’

  【无知义之敌辩者,别无辩才非其余。】若仲裁者了知论式义,而敌辩者不知,谓无知义是‘排除’之说法,此亦相似于不随说,摄属于无辩才性,依此无随诠说,是无知于对境。若无了知对境,岂能了知而答辩?若不知答辩,虽随说了知亦无义,无知亦即无知于答辩,彼二者皆无辩才,以其无知于答辩故。当成排除。彼诸存在少许差异境故,无知对境和无知于答辩设置相异。倘若无知,亦需要分‘全不知’和‘半不知’等等之其余排除,是极成过。

  【无辩才属‘不说支’,或‘不能揭过’谓之。】无了知义之答辩,是无辩才,若灭除彼方而无知于答辩,则是排除。譬如:彼论者诠说论式之后,不能答辩彼说,诠说‘无义’或诠释彼其余顺序,和叙述偈颂等故,违越时间且不诠说适值之义谓之。摄属立论者不诠说成立论式之支分,或敌辩者不能揭过。

  【‘散乱’、‘诚实’非排斥,欺骗摄属无辩才。】贪着所作业后舍弃诤论是散乱。喻:若彼方设置之论式,则前时此已作,后时当辩论,或断决诤论之际谓若我现在等等,则谓散乱之排斥。此亦‘生命’与‘戒律’等等之故,趣入容许不作之事实,或无法说出之病原等等,若属真实,则排除者是何?若无知答辩巧立欺诳因,则摄属无辩才之范畴。倘若所有诤论趣入立、敌二者之成立和驳斥之方式,则信许‘相似因’与‘无辩才’二者摄属一切排斥为真实。其余无相属之辩论实有复杂性,若思维彼存在其余排斥,为非有。若于一所依不承认相违,承认无诤论,若不错乱之诤论,则是真实义。妄说或不说,或无相系,或虚妄,或讥笑等等任一作用,亦不超越于‘相似因相’、‘无辩才’二者。然则,从信许诤论后,恐惧或默不说话,或说其他无相系,则相似因相摄属何处?不诠说成立论式之支分,是排除之处。

  【承认所许知不知,依次不定不揭过。】承认自宗之过后,随而承认期许趣入他宗之过。喻:‘汝非小偷,是士夫之故’,后时说:‘彼小偷亦是汝’谓之。观察此引述,若谓是士夫亦形成小偷,汝亦转成小偷,汝自己不欲许小偷之故,士夫非小偷之因相。如是说法应无过,汝自不欲许小偷故,叙述不定因之故。无知士夫之相似因相,而认取真正因后,汝自承许彼后引述于他人。若谓为何非‘承许所许’之排除?彼之际,自己之过结合于他人故,非排除,无而不认知具过之因相具有过故,不诠说过是排除性。

  【二论者舍弃辩驳,摄属无辩才范畴。】取得排除而不断决性,为舍弃辩驳,立者之具能立之过是诤论不排斥,而舍弃彼是为排除谓之说法。复次,不知驳斥立论者具过之论式故,是无辩才之排除,而非其他。如是二者不趣入胜败之名言。诤理论云:‘如理观察,二论者之任一,非同时具有胜败,诠说相似能立故,无诠说真实过。’

  【无随结合而结合,别无辩才外非余。】结合彼非其余排斥之处,谓:‘于无随而结合而说随而结合。’谓之排斥之说法。观察此说:立论者诠说真论式,敌辩者揭相似过,摄属无辩才性非排斥之处。亦或敌辩者揭真实过,立论者增益为相似过之后而排斥,则摄属诠说相似因相故,非排斥之涵义。

  【宗旨主张之势弱,不诠成立支分性。】承许宗旨后,若随论式之词而谓:‘未定之故’,则宗旨气势削弱。喻:数论师主张:‘实有不灭,无不生’谓之,承许宗旨后,成立彼故,于一体性现见随行转成此别相谓之。若诠说一神我之自性,现见诸多变化,未决定‘无不生实有不灭之誓立’。若欲许‘实有现前’,‘无实不现’,则‘实有破灭’、‘得到无’之承许,宗旨势气削弱,不承认彼谓:‘宗当不成立’。此亦不诠说成立之各支故,是排斥之处。随论式之词而说‘未定之故’,非排斥之处。

  【相似因相排斥处,喻如诠说似能破。】诸智者之顶髻慧珠,陈那论师驳斥外道之似能破之法,唯于集量论稍提述之。

  【相遇与否和因相,恒常不说与不生,结果同品与异品,妄见无别与所缘,犹疑义准诸应成,由集量论如理观,增减诠说与不诠,理论与各自之喻,所立无常与详析,违时相似之能破,二十四陈那遮止,故法称置平舍心。】若各别分析相遇与不相遇,乐许共有二十五似能破而摄集一处。谓似能破之词结合各个名词之后,如谓相遇之似能破等等。陈那论师摄集于集量论之说,如理观察广衍之解析。法称论师主张:陈那论师已遮阻故,畅述彼诸似能破嫌少些,若摄略之又嫌多故,平等舍心置之。诤理论云:‘尽彼诸如是详细表述之,谓唯如是?且或其他相亦是?彼所观察之。此转成极成过,故不信许。尽如量理,相似因相是驳斥之处谓之。唯彼说在此所期许,谓之。’

  兹于此依陈那论师二量论之引述〈相遇似能破〉喻如:声为无常,勤勇而发故,如瓶之设立。敌辩者或谓:若因相与所立相遇,则如与海相会之水,融合于一体;若不相遇,则如声是眼所见性故,不能成立谓之。〈因相似能破〉譬如前喻,若过早设立因相,则无所立故,因不能成立;若过迟设立因相,则已成立,故不需要;若同时设立因相,如牛角…无‘因’与‘有因’体性之说法。乐许此二者诽谤总因相,且是不知因三式之变化,于非过处诠说过,是未具因三式之相似因。集量论云:‘相遇与否三时式,诠说不承许因相,彼诸遇不遇因相,诠说不全相似因。’〈常似能破〉喻如:若‘声无常’之说,且或具有无常之故,应转成常,是诸法不转变之体性故。此亦誓立之过,是相似因性,从不生实体而生,而且生起后转成无性,而承许无常,不承许其具有无常之故。集量论云:‘相系无常故许常,应是唯因相此亦,是相似性宗之过。’

  〈不诠说似能破〉于前喻倘若说声无常,于前例此因相无实故,应是常之说法,此亦不成立是相似因。集量论云:‘诠前因无实,应成无所立,似不诠假声,说论式能立,谓不成相似。’此亦是不全相似,由诠嫌少相似前能立。〈不生似能破〉于前例,倘若从声产生之前,声由勤勇无间而生之故,声转成无常。从勤勇无间而不生之故,声亦转成常谓之。

  若观察此点,形成二因,从产生声之前,若增益为能立,则转成不成立相似;若产生声,则是勤勇无间而生,成立声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