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辰二:他之自性名言
            卯二:所差别名言设立定义为因:
            辰一:自之所差别名言
            辰二:他之所差别名言
            寅二:不成立无实之自虚体
             卯一:遮无之定义设立遮无 
             卯二:遮无之定义设立空性
             卯三:遮无之定义设立识
            丑二:成立自虚体而欲许名相非有
            寅一:相异体性而非有
            寅二:无相异自虚体之非有
            寅三:无相异义虚体之非有
         癸三:断诤
    辛二:名相
        壬一:破斥他宗
        壬二:立自宗
        壬三:断诤
    辛三:事相
        壬一:真实事相
        壬二:假立事相
    己三:三法各个立论
      庚一:认识自虚体
    辛一:破斥他宗
    辛二:许自宗
      庚二:如何相属之法
    辛一:实际相属法
    辛二:能确定相属之量
      庚三:与定义相属后,表征各个立论
    辛一:如何表征法
        壬一:最先结合之分类
        壬二:断诤
         癸一:自虚体之表征法之断诤
         癸二:非余虚体之表征法之断诤
          子一:观察名相断除不应理
          子二:克除一切名言过之断诤
        子三:断除表事相直接相违之过
         癸三:喻诠说似相违之结合
    辛二:如何相互确定之立论
        壬一:诠总立论
        壬二:破斥别有余他分别
        壬三:名义遮反之断诤
    戊二:别相…决定量之定义
     己一:认识定义
      庚一:破斥他宗之主张
    庚二:自宗之主张
    庚三:断诤
     己二:彼如何断决增益之法
      庚一:如何确定增益
    庚二:断诤
    辛一:断除观察境不应理
        壬一:立诤
        壬二:答辩
         癸一:破斥他宗之答辩
         癸二:自宗之答辩
         癸三:断诤
    辛二:断除观察体性不应理
    辛三:断除观察时域不应理
    戊三:抉择定义所表之义
     己一:详析名相
      庚一:分类之基本实事
    辛一:破斥他宗
    辛二:自宗所许
    庚二:叙述分类之义
    辛一:破斥他说
    辛二:自宗主张
    辛三:断诤
      庚三:确定数目
    庚四:声义
     己二:破斥事项之邪见
    庚一:破斥现量
    辛一:破斥非现量是现量之思惟
    辛二:破斥现量误为非现量
    辛三:破斥‘是’‘非’相似之分别
    庚二:破斥比量为妄分别
    辛一:破斥‘是’妄执为‘非’
    辛二:破斥‘非比量’妄执为‘比量’
     己三:事相确定‘定义’之量
    庚一:质难
      庚二:答辩
    辛一:破斥他宗之答辩
    辛二:自宗之答辩
    辛三:断诤
     己四:彼如何作立破之法
      庚一:立破之总立论
      庚二:抉择彼之自性
    辛一:定义
        壬一:破斥他宗
        壬二:立自宗
        壬三:断诤
    辛二:如何了解义法
        壬一:破斥他宗
        壬二:成立彼作立破法
        壬三:如何克除法
        癸一:破斥他宗
         癸二:立自宗
          子一:了解能立法
          子二:了解破斥法
         癸三:断诤第九章 详观现量
   丁二:各个事相之义
    戊一:现量
     己一:真现量
      庚一:定义
       辛一:破斥他宗
    辛二:自宗主张
      庚二:名相之分类
    庚三:各个事相之意义
    辛一:根现量
        壬一:定义
         癸一:破斥他宗
         癸二:立自宗
        壬二:成立彼定义
         癸一:成立…从六根而生
         癸二:成立…离分别无错乱
        壬三:所确定声义
    辛二:意现量
        壬一:认识体性
         癸一:认识定义
         癸二:认识事相
        壬二:抉择自性
         癸一:自性产生之法
          子一:若谓产生五根,则当有诸多意识
          子二:若谓意现量是量或非量
          子三:若谓根现量之相续灭失之后产生一意现量或繁衍意现量?
         癸二:自性转成量之合理性
         癸三:观察产生自性之际
        壬三:断除…余他诤论
    辛三:自证现量
        壬一:定义
        壬二:断诤
        壬三:测验自证‘是’‘非’之量
    辛四:瑜珈现量
        壬一:认识瑜珈自性
         癸一:定义
          子一:破斥他宗
          子二:自宗主张
         癸二:分类
          子一:所依之分类
          子二:依体性之分类
        癸三:思惟因
          子一:二智慧之因
          子二:彼诸究竟位
          子三:观待方便说业果界之差异
        壬二:瑜珈境转成量之法
         癸一:证成瑜珈现量为正量
         癸二:瑜珈现量舍取之法
         癸三:观察遍知三世之智慧
        壬三:能立瑜珈现量
         癸一:证成体性
          子一:若成立过去时
          子二:成立…许未来产生瑜珈现量
           丑一:设置因相
        丑二:成立瑜珈现量未来产生之法
            寅一:成立宗法
             卯一:‘能’‘所’依
              辰一:破斥他宗
              辰二:许自宗
            巳一:成立过去无穷尽
                午一:设立因相
                午二:成立彼过去法
            巳二:成立未来无穷尽
                午一:具我执…别相成立未来无穷尽
                 未一:设立因相
                 未二:成立之法
                  申一:宗法
                   酉一:实体
                   酉二:须知抉择轮回之取舍
                    戌一:破斥他宗
                    戌二:诠自宗
                     亥一:认识趣生轮回因
                    干一:总相…产生唯‘转世’之因
                    干二:别相…产生根识之因
                     亥二:观察对治
                    干一:观待调伏之一方
                      干二:究竟驳斥
                    戌三:断诤
                     亥一:趣生轮回因之断诤
                      干一:断除…最先三因之说法相违
                      干二:断除…欲爱轮回因之说相违
                      干三:断除…萨迦耶见是轮回因之说相违
                    亥二:对治轮回因之断诤
                      干一:断除…声闻趣涅槃之过
                      干二:断除涅槃不禅修空性之过
                    坤一:断俱生我执不取轮回,当不产生
                        瑜珈现量
                坤二:唯‘明相’禅修证成瑜珈现量
                    申二:成立遍相
            午二?无我执…别相成立未来无穷尽
             卯二:禅修境界中转成殊胜
             卯三:禅修境界中当证成自证识
            寅二:成立殊胜别相
        癸二:能立‘瑜珈识定义’
        癸三:断除‘能立瑜珈定义’不合理
          子一:断证圆满不合理之说
        子二:断除…断证圆满不应理
        丑一:断除…修习不应理
            寅一:跳跃无穷尽修习应非有
            寅二:掺水当不成立火焰之喻非有
            寅三:溶金返转坚固性之喻非有
        丑二:断除…遍一切智非有
            寅一:设立诤论
            寅二:答辩
            卯一:遍知极所需要义之遍一切智者
             卯二:遍知…所知之义之遍智者
     己二:似现量
      庚一:定义
      庚二:分类
    辛一:无分别识
    辛二:分别识
     己三:量果
    庚一:现量果
    辛一:破斥他宗
    辛二:认定自宗之量果
    辛三:结合彼四宗派
    庚二:比量果
    辛一:义理之宗派
    辛二:唯识宗主张第十章 详析自利比量
    戊二:叙述比量
     己一:自利比量
    庚一:定义
    庚二:决定彼之自性
    辛一:如何了解因相
        壬一:认识因相之观待实事
         癸一:第一因式观待实事…宗
        子一:所比量之声义思惟总相
        丑一:认识比量之声
        丑二:决定摄入何种时机
        丑三:如何趣入声之定义
            寅一:真假名之差别
            寅二:思惟真假之法
             卯一:思惟聚义为真实法
             卯二:思维‘法’与‘有法’二支为假名
              辰一:设立所立之缘由
              辰二:假立之目的
            巳一:所立法假立所立之目的
               巳二:有法假立‘所立’之目的
                午一:有法假立‘所立’实质目的
                午二:断除…不假立‘所立’为相似‘宗’
                午三:断诤…‘假立’、‘不假立’宗相似
              辰三:能害实事
        子二:值此决定差别义
        癸二:随行随遮二者之观待实事…同、异品。
        子一:破斥他宗
        丑一:前期说法
        丑二:破斥彼诸说法
            寅一:同异二品作断语不应理
             卯一:同异二品不能作断语
             卯二:观察同异二品断决之理论坏灭
            辰一:观察不应理
              辰二:极成过
              辰三:论证相违
              辰四:非法称论师之旨义
            寅二:成立实虚体二分法不应理
            寅三:别相能依自体遮反而成立不应理
        丑三:断…遮除之不应理
          子二:立自宗
        丑一:观待任何随行随遮
           丑二:认定观待任何观待之实事
            寅一:察验同异品
             卯一:定义
             卯二:认定同品之境
             卯三:断诤
              辰一:成立遍相之际当成立所立
              辰二:断共不定因相违过
              辰三:断真正之诤事异品过
            寅二:认取因相之立破
            寅三:详析遣余之立破
           丑三:彼亦耽着外义后,设立实境
        子三:断诤
        丑一:断量理不应理
            寅一:断除…观察同异二品不应理
            寅二:断除观察‘因相’和‘所破斥’不应理
             卯一:由四诤事破斥他宗之答辩
            辰一:若因相具所破法而遮反,则空性成立‘遮无’
              辰二:因相灭除所破事之际,若灭具所破法。则为前自
                 性之因相
              辰三:空性成立遮无,若遮无之名言是同品,则为其自
                 遮反
            辰四:具全因三式
             卯二:自宗之答辩
              辰一~辰三前三者之诤论
              辰四:所作性为成立正因,具因三式故
        丑二:断除与圣言量相违
        癸三:设置彼诸观待事为合理
        壬二:详析彼观待之因
         癸一:真因
          子一:定义
        丑一:认识定义
            寅一:破斥他宗
            寅二:自宗
            寅三:断诤
        丑二:彼定义如何使用法
            寅一:破斥他宗
            寅二:诠说自宗
            寅三:断诤
             卯一:‘决定’无‘否定’,虽不决定亦是因
             卯二:实义之法不应理
             卯三:极成过
            辰一:应成诸士夫所决定
              辰二:由因不生缘取因相之过
              辰三:‘境’‘有境’应成颠倒因果过
              辰四:‘破斥因’为无常之过
              辰五:定义相似过
        子二:认定事相
        丑一:破斥他宗
            寅一:随行之成立决定遍满总相,随遮当成立决定遍满遮除诤
            事
            寅二:克除唯‘烟’摄属无火
            寅三:不成立彼诸遍满则为极成过
        丑二:自宗
        丑三:断诤
        子三:详析名相
        丑一:如何分析法
            寅一:实体方式分析
            寅二:结合方式分析
            寅三:断诤
        丑二:分析名相决定自性
            寅一:不可得因
             卯一:定义
             卯二:分类
              辰一:体性不可得
              辰二:相违可得
               巳一:互不并存因
                午一:破斥他宗之决定数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