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针灸甲乙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301-针灸甲乙经-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不治。发于肩及 ,名曰疵疽。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 
五日,逆 之。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治之以砭石,欲细而长,疏砭之,涂以豕膏 
,六日已,勿裹之。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以急治之。发于胸,名曰井疽。其状如 
大豆,三四日起,不早治,下入腹,不治,七日死。发于膺,名曰甘疽。色青,其状如谷实 
栝蒌,常苦寒热。急治之,去其寒热;不急治。十岁死,死后出脓。痈发于胁,名曰败疵。 
此言女子之病也,灸之。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治之以陵翘草根 
及赤松子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之令竭得三升,即强饮,浓衣坐于釜上,令汗至 
足已。发于股胫(一作 ),名曰股胫疽。其状不甚变色,痈脓内薄于骨,急治之,不急 
治,四十日死。发于尻,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发于股阴,名 
曰赤弛。不治,六十日死;在两股之内,不治,十日死。发于膝,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 
变,寒 
,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四十日死。发于胫,名曰兔啮,其状如赤豆,至骨,急治之 
,不急治,杀人。发于内踝,名曰走缓。其状痈,色不变,数石其俞而止其寒热,不死。 
发于 
小指发,急除去之,其状黑者不可消,辄益不治,百日死。发于足指,名曰脱疽。其状赤 
黑者,死不治;不赤黑者不死。治之不衰,急斩去之,不去则死矣。 
黄帝问曰∶何为痈?岐伯对曰∶营气积留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归之 
,归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曰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肌肤 
于骨髓,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名曰痈。曰∶何谓疽?曰∶热气纯盛,下陷肌肤筋 
髓骨肉,内连五脏,血气竭绝,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名曰疽。疽者,曰其上皮夭 
瘀 
兔一, (《灵枢》作腓)二,背三,五脏之俞四,项五。此五部有疽死也。曰∶身形应 
九野奈何?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手(一作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胸(一作胁) 
应春分,其日乙卯;左足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头首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 
,其日戊申己未;右胸(一作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 
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及鬲下五脏应中州,其日大禁,太乙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 
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主左右上下体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溃治之,是谓 
天忌日也。 
五子夜半 五丑鸡鸣 五寅平旦 
五卯日出 五辰食时 五巳KT 中 
五午日中 五未日 五申晡时 
五酉日入 五戌黄昏 五亥人定 
以上此时得疾者皆不起。 

卷十二
欠哕唏振寒噫嚏泣出太息HT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一
属性:黄帝问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对曰∶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阴主夜,夜主 
卧;阳主上,阴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阳气盛,则寤。肾主欠,故泻足少阴,补足太阳。曰 
∶人之哕者何?曰∶谷入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 
,真邪相攻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肺主哕。故补手太阴,泻足太阴。亦可以草刺其鼻, 
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曰∶人之唏者何?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 
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阳气终,故为唏者。阴盛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曰∶ 
人之振寒者何?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曰∶人之噫者 
何?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云补眉本)。 
曰∶人之嚏者何?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荥、眉本(一云眉上) 
。曰∶人之 者何?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 
,气不能复,故为 。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曰∶人之哀而泣涕者何?曰∶心者五脏六 
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涕泣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 
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名 
曰夺精,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曰∶有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知 
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华色其荣。是以人有德, 
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也。众精(《素问》作水宗)者积水也 
;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 
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气之传也,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 
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又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 
精,上下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阳(《素问》作阴)也;髓者 
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涕从之者,其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 
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太素》作出则俱亡),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 
相从者,所属之类也。曰∶人哭泣而泣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曰∶夫泣不出 
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 
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夫经言乎,厥则目 
光无所见。(自涕之与泣者以下至目光无所见原本漏,今以《素问》《灵枢》补之)。夫人厥 
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夫一水 
不能胜五火,故目盲。是以气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 
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素问》下有火字)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九卷 
》言其形,《素问》言其精,亦互相发明也)。曰∶人之太息者何?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 
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曰∶人之羡下 
者何?曰∶饮食皆入于胃,胃中有热,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HT 下 
。补足少阴。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 
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甲上与肉交者。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曰 
∶此厥逆走上,脉气皆至也。少阴气至则自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频;阳明气至则啮唇 
矣。视主病者补之。曰∶人之善忘者何?曰∶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肠胃实而心肺虚。虚则 
荣卫留于下,久不以时上,故善忘也。曰∶人之善饥不嗜食者何也?曰∶精气并于脾则热 
留于胃,胃热则消谷,消谷故善饥,胃气逆上故胃脘塞,胃脘塞故不嗜食。善忘及善饥, 
先视其腑脏,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凡此十四邪者,皆奇邪走空窍者 
也。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善鸣,头为之倾,目为之瞑;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善鸣,补之足外踝下留之;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闷。 
急刺足大指上二寸留之,一曰补足外踝下留之。 

卷十二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第二
属性:黄帝问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无音者,何气不行?少师对曰∶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唇口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 
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之所使,主发舌 
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闭,分气失也。其厌小而薄,则发气疾, 
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出气迟,故重言也。所谓吃者,其言逆, 
故重之。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机扇,机扇开阖不利故 
无音。足少阴之脉上系于舌本,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血脉,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 
络任脉,复取之天突,其厌乃发也。 
暴喑气硬,刺扶突与舌本出血。 
喑不能言,刺脑户。暴喑不能言,喉嗌痛,刺风府。舌缓,喑不能言,刺喑门。喉痛喑 
不能言,天突主之。暴喑气哽,喉痹咽肿,不得息,食饮不下,天鼎主之。食饮善呕,不能 
言,通谷主之。喑不能言,期门主之。暴喑不能言,支沟主之。喑不能言,合谷及涌泉、阳交主之。 

卷十二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音及喘第三
属性:黄帝问曰∶夫邪气之客于人也,或令人目不得眠者,何也?伯高对曰∶五谷入于胃也, 
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营 
气者 
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息也。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 
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邪气客于五脏,则卫气独营其外,行于阳 
,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眠。治 
之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此所以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 
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 
,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 
已矣,久者三饮而已。曰∶目闭不得视者何也?曰∶卫气行于阴,不得入于阳,行于阴则阴 
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焉(《九卷》行作留,入作行)。曰∶ 
人之多卧者何也?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涩(《九卷》作湿,下同)。涩则分肉不解焉。肠胃 
大则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夫卫气者,昼常行于阳,夜常行于阴,故阳 
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卫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 
,其气不精,(一作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 
阳也久,故少卧焉。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也?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 
,已食若饮汤,卫气久留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曰∶治此诸邪奈何?曰∶先视其腑脏, 
诛其小过,后调其气,盛者泻之,虚者补之,必先明知其形气之苦乐,定乃取之。曰∶人有 
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曰∶脏有所伤,及情有所倚,则卧不安(《素问》作精所之寄则安, 
《太素》作精有所倚则不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曰∶肺者脏 
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曰∶人之有肉苛者何也,是为何病?曰∶营气虚 
卫气实也。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加苛也,人身与志 
不相有也,三十日死。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 
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此何脏使然 
?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 
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也,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下经》 
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不得随经上 
下行,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卧卧则喘者 
,水气客也。夫水气循津液而留(《素问》作流)者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惊不得眠,善 水气上下,五脏游气也,三阴交主之。不得卧,浮 主之。身肿皮肤 
不可近衣, 

卷十二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
属性:黄帝问曰∶余尝上青霄之台,中陛而惑,独冥视之,安心定气,久而不解,被发长跪, 
俯而复视之,久不已,卒然自止,何气使然?岐伯对曰∶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而为之 
精,精之裹(《灵枢》作窠,下同)者为眼,骨之精者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精(《灵枢》作黑 
眼),血之精为其络,气之精为白精(《灵枢》亦作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契(一作撷) 
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头目,逢身 
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 
中之精,则其精所中者不相比,不相比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见两物也。目者,五脏六腑 
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眼法 
于阴,白晴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揣(《灵枢》作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 
之所舍也,故神分精乱而不揣(一作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气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曰 
∶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东苑,未尝不惑,去之则复。余惟独为东苑劳神乎,何其异也?曰 
∶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是故间者为 
迷,甚者为惑。 
目 外决(一作次)于面者,为锐 ;在内近鼻者,上为外 ,下为内 。目色赤者病 
在 
病在胸中。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夫 
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一作洞)。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传为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