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名家解读聊斋志异-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世德
“鬼狐史”,“磊块愁”

——《聊斋志异》卮谈之一

(一)

三个世纪以前,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蒲松龄撰写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聊
斋志异》。这部用文言文写成而包含着许多优秀作品的书,在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的地位。清朝人倪鸿曾经对它下过这样的评价:“国朝小说家谈狐说鬼
之书,以淄川蒲留仙松龄《聊斋志异》为第一。”1其实,如果把我国封建社
会的短篇小说比喻作亘绵不绝的群山,那么,它显然也是一座屹立的高峰。

② 
蒲松龄在短暂的一生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作了五百篇左右的作品
。这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字。以前的短篇小说作家还不曾创造过这样的纪录。

明代末年冯梦龙、凌濛初分别编著的《三言》《二拍》五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所收的作品已不算少,加起来不过两百篇上下。蒲松龄一个人却给我们留下

了两倍于此的丰富的遗产。这一点已充分地说明了他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所作

的贡献了。何况在这五百篇之中,有价值的作品至少也在一百篇以上。正是

这些思想内容深刻、艺术成就卓越、流传广泛的作品,奠定了蒲松龄作为一

个伟大作家的不朽地位。

《聊斋志异》里的作品,有的描写得委曲宛转,有的叙述简洁,数行即

尽。从风格上看,它们或近似于唐人传奇,或近似于魏晋志怪,而有的则可

以说是两者的结合,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用传奇法,而以志怪”①。其中,

不但有许多细腻的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而且还有一些像《老饕》等那样的

粗犷的描写侠客义士的作品。《胭脂》、《冤狱》、《于中丞》、《折狱》、

《诗谳》、《太原狱》、《新郑狱》七篇以公案为题材,也是别具一格的。

《偷桃》、《口技》、《木雕美人》、《蛙曲》、《鼠戏》记民间技艺,生

动、细致,都是脍炙人口的篇什。从体裁上看,《聊斋志异》大部分是短篇

小说,也有少数是简短的随笔、特写和寓言等等,不一而足。

多样的风格,多样的体裁,还有多样的内容。《聊斋志异》以纪述神仙
狐鬼精魅故事而闻名于世。然而,在一些比较著名的作品里,有时也没有神
仙狐鬼精魅出场,它们的主人公常是社会上的普通人。例如《阿宝》、《促
织》、《田七郎》、《侠女》、《瑞云》、《胭脂》、《向杲》、《崔猛》、
《细侯》、《王桂庵》等篇。和那些写神仙狐鬼精魅的杰出的作品一样,它
们也发射着艺术的光辉,激动过无数的读者。就是在写神仙狐鬼精魅的作品
里面,也是变化万千的。狐鬼幻化的人物写得最多。狐有娇娜、青凤、莲香、

1 ①《桐阴清话》卷一。

② 《聊斋志异》通行本只有431 篇。那主要是刻书人删削的结果。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佚文已有71 篇。参
阅已故的叶德均先生的论文《聊斋志异集外遗文考》,原载《文史杂志》第6 卷第1 期“俗文学专号”(1948 
年3 月)。
①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

鸦头、辛十四娘、小梅、封三娘、胡四姐等;鬼有聂小倩、巧娘、宦娘、连
琐、小谢和秋容、公孙九娘、伍秋月、寇三娘、章阿端等。她们都是一些令
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而狐鬼二字几乎由此成为《聊斋志异》故事内容的代名
词了。除了狐鬼和神仙之外,还有不少生动活泼的作品是写虫鱼鸟兽和花精
木怪的。举出一些这方面的动人的人物形象也许是有意义的。这里有蜜蜂(绿
衣女、莲花公主)、蠹鱼(俞士忱和素秋兄妹),有白骥(白秋练)、鳖(洮
水八大王),有乌鸦(竹青)、鹦鹉(阿英),有老鼠(阿纤)、青蛙(十
娘)、老虎(苗生)、獐(花姑子),花木方面则有耐冬(绛雪)、牡丹(香
玉、葛巾和玉版)、菊(黄英和陶生姐弟)、红莲(荷花三娘子)等等。此
外,如《赵城虎》、《毛大福》、《义犬》、《象》、《鸿》,更是几篇直
接以动物为描写对象的作品。

不同的主人公演出着不同的故事。蒲松龄选择各种素材创作了几百篇小

说,却几乎没有一篇在细节描写上是重复的。我们不能不对他那非凡的艺术

天才表示赞叹。同样是描写爱情故事的作品,却又有千差万异的种种写法。

既写了青年男女的恋爱,也写了霍桓和青娥、蒋阿端和晚霞那样的少年人的

恋爱;既写了郎才女貌的婚姻,也写了马二混和蕙芳那样的配偶;既写了恋

爱的喜剧性的结局,也写了《葛巾》、《嘉平公子》等篇那样的带有悲剧色

彩的分离;既写了结合为夫妇的爱情,也写了《娇娜》、《乔女》、《宦娘》

等篇那样的两性之间表现为纯洁友谊的爱情。。。

总之,这一切都说明了《聊斋志异》内容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丰富
多采。

这些短篇小说充满了瑰丽的幻想,情节引人入胜,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

除了给予我们艺术享受和愉快之外,它们还使我们透过“搜神”“谈鬼”的

故事的外衣看到了内里所蕴含的有深刻意义的思想内容。蒲松龄曾慨叹地

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

足悲矣!”①他把自己的创作比拟为韩非的发愤著书。由此可见,他写《聊斋

志异》的时候确实是寓有“寄托”的目的。什么样的“寄托”呢?根据我们

分析全书内容的结果,简单地说来,就是对当时现状的不满,对封建社会的

某些方面的不满。而体现了这样的创作动机的许多作品也恰恰是《聊斋志异》

的菁华的构成部分。

所以,《聊斋志异》的内容和意义实际上可以援引蒲松龄本人的两句诗
来作概括的说明:

新闻总入鬼狐史,斗酒难消磊块愁。② 

对他来说,写鬼狐史只是一种借酒浇愁的手段而已。
他在“鬼狐史”内所寄托的“磊块愁”究竟表现在那些地方呢?下面,

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二)

蒲松龄所寄托的“磊块愁”,在《聊斋志异》里面,首先表现在这样一
组作品上,它们尖锐地暴露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窳败的政治,鞭挞了为虎作

① 《聊斋自志》,见《聊斋志异》。
② 《得家书感赋,即呈孔集、树百两道翁》,见《聊斋诗集》。

伥、鱼肉人民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它们的政治倾向性是非常鲜明的。蒲
松龄站在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一边,同情他们的种种可怜而悲惨的境遇,替
他们提出控诉,发出呼吁,从而成为他们的代言人。

《促织》写的是在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老百姓的家庭里所发生的悲剧。
造成悲剧的直接原因是:皇帝喜欢斗蟋蟀,每年都向民间征索;地方官吏媚
上邀宠,为了使自己升官发财,不惜把人民逼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故事发
生的时代被安排在明宣宗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 年)。这有着历史的根
据,并不是凭空虚构的。明朝人沈德符谈到过斗蟋蟀之戏:

我朝宣宗最娴此戏,曾密诏苏州知府况钟进千个。一时语云:“促织瞿瞿叫,宣德
皇帝要。”此语至今犹传。① 

蒲松龄显然是在借用这桩历史事件来表达他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的不满。皇
帝喜欢斗蟋蟀,可能是个别的现象;但因斗蟋蟀而引起的自上而下的层层征
索和敲诈在经常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却是当时普遍存在的事实。
因此,成名一家三口的悲剧是有典型意义的。成名最后所以能够挽救自己不
幸的命运,是因为把他的幼儿的灵魂所变化的一头勇狠善斗的小蟋蟀献进了
皇宫。这个情节怵目惊心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的可怕的生活真实,深刻地表
现了人民群众所遭受的来自统治阶级的从肉体到精神的迫害已经到达这样的
程度:走投无路,再也无法正常地生活下去,不得不化为虫豸,去充当统治
者娱乐消遣的玩物。

蒲松龄无所忌惮地使自己的笔锋触动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

帝,同时也触动了属于统治集团上层人物的藩王、亲王等,在读者面前指斥

他们直接或间接对人民所犯下的各种罪行。像《聂政》,抨击了“怀庆潞王”

抢夺民女的荒淫行为。《王成》则通过王成贩鹑、赌鹑,“大亲王”斗鹑、

买鹑的情节暴露了封建贵族所过的奢侈腐化的生活。这些描写无疑具有相当

大胆的批判性。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在这些地方得到了最充分、最突出

的表现。因此,人们一直把《促织》——这类作品中的冠冕,看作是全书的

代表作之一。

和《促织》同样著名的作品是《席方平》。在《席方平》里,蒲松龄运
用艺术的手腕,剖析了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的丑恶本质。在阴曹地府,上自
冥王、郡司、城隍,下至狱吏,无不见钱眼开,朋比为奸,随心所欲地蹂躏
着善良无辜的老百姓。在那个世界里,没有正义,也没有公道;金钱主宰着
一切。灌口二郎的判词形容得好:“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
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其实,这又何尝不是阳世人间的写照?

另一篇著名的作品《续黄粱》显然是受了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
记》的影响。它的故事轮廓没有超越原来的范围:一个人在梦境里经历了宦
海浮沉的荣悴悲欢的生活,醒来却不过是一刹那的功夫。但是,它却通过曾
孝廉这个人物的种种遭遇,给旧有的题材注入了新的血液。它扫荡了弥漫在
《枕中记》内的消极出世的气氛,以较多的篇幅描写了曾孝廉得官以后擢用
私人,党同伐异,奢侈荒淫,残民以逞的种种罪行。曾孝廉的形象的意义在
于,他的身上集中地表现了世上的贪官污吏所具有的品质和行为。而曾孝廉
在阴间受刑,鬼使镕化他霸产所得的金钱,灌入他的口内,“流颐则皮肤臭
裂,入喉则脏腑腾沸;生时患此物之少,是时患此物之多也。”这段犀利隽

① 《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技艺”类“斗物”条。

永的描写,向贪官污吏发出了有力的一击。
此外,蒲松龄还在其他许多作品里塑造了贪官污吏的群像,暴露了他们

的丑恶可憎的面目。

《成仙》里的成生在受尽了官僚地主的凌辱以后愤慨地说:“强梁世界,

原无皂白;况今日官宰半强寇,有不操矛弧者耶!”把官吏看成和盗贼一样,

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的进步的观点的反映。《梅女》里的某典史受

钱三百,诬赖梅女和强盗通奸,逼死人命。18 年后,一个老妪当面怒形于色

地斥责他:“汝本江浙一无赖贼,买得条乌角带,鼻骨倒竖矣。汝居官有何

黑白?袖有三百钱,便而翁也!”《潍水狐》用一头“倘执束刍而诱之,则

帖耳戢首,喜受羁勒”的驴的形象来比拟贪官污吏。潍令求见狐翁,尝到了

闭门羹。原因何在呢?狐翁解释说:“彼前身为驴。今虽俨然民上,乃饮■

亦醉者也。仆固异类,羞与为伍。”蒲松龄笔酣墨饱地表现出贪官污吏的声

名狼籍已经到了异类羞与为伍的地步。这样的刻画是人木三分的。《续黄粱》

里的包学士所上的奏疏,言词慷慨激昂,是一篇义正辞严、大快人心的讨伐

贪官污吏的檄文。在这些地方,蒲松龄通过故事情节本身的逻辑发展,借作

品中的人物倾吐了当时社会上的受迫害的人民群众久藏在胸中的愤恨。在更

多的时候,他克制不住地用自己的作者身份向贪官污吏发射出炮弹一般的语

言。《王大》说:“余尝谓:昔之官谄,今之官谬。谄者固可诛,谬者亦可

恨!”《梦狼》说:“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

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伍秋月》说:“余欲上言定律:凡杀公

役者,罪减平人三等。盖此辈无有不可杀者也!”字里行间,充满了剑拔弩

张、怒发冲冠式的感情。

封建社会里的人民群众所受的直接迫害的来源,除了贪官污吏以外,就

要数土豪劣绅了。土豪劣绅骑在人民群众的脖子上,倚仗着金钱和权势,把

持官府,武断乡曲,干着残害人民的勾当。蒲松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农

村中度过的,他对于类似这样的事情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时候,他也

会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替受迫害的老百姓撑一下腰。他认识的一个大地

主孙蕙在外作官,族人和仆人们在淄川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蒲松龄就毅然

写信给孙蕙,指出事实,并说:“凡此数者,皆弟之所目击而心热,非实有

其事不敢言,非实有其人不敢道也。弟之言无可凭信,即先生问之他人亦必

以余言为诬,但祈先生微行里井而访之焉。倘有一人闻孙宅之名而不咋舌咬

指者,弟即任狂妄之罪而不敢辞。”①他又根据自己的认识,在《聊斋志异》

的许多作品里鞭挞了土豪劣绅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血腥罪行。

《石清虚》写邢云飞有一块玲珑石,曾被某势豪强行夺去,失而复得。

后又有某尚书觊觎它,阴以旁事中伤,邢云飞被收入狱,妻子和儿子献出玲

珑石,他才被释放。《红玉》写退职的宋御史抢走了冯相如的妻子,打死了

他的父亲。《窦氏》写地主南三复欺骗农家女窦氏,始乱终弃。窦女起先对

南三复还抱有幻想。她怀孕生了一个男孩。父亲搒打她;南三复不承认他们

之间的关系;男孩也被父亲扔弃。这时,她勇敢地抱起了弃儿,奔到南家,

对门人说:“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但是,

满腔哀怨的窦女无法使那玩弄女性的恶棍回心转意。他拒不见她。她只能依

户悲啼,抱儿坐僵而死。在这些作品里,蒲松龄揭露了剥削阶级明抢暗夺,

① 《上孙给谏书》,见《聊斋文集》。

作恶多端,无所不用其极的卑鄙无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