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永不放弃-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后,他们会用坚定的语气告诉新兵:“我也怕,但是,我们一定做得到。”    
    弱者的害怕,是在害怕中充满疑虑;强者的害怕,是在害怕中仍然充满自信。    
    害怕是人的正常情绪,压抑自己的害怕只会令你更加手足无措;你可以怕,但是不能输给眼前的敌人。    
    勇者并非凡事都无所畏惧,只是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已经压过了恐惧,只要你试着把“害怕”的念头转换成“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对你的表现会更有帮助。    
    不要自欺欺人地说“我不怕”,那只表示你不知天高地厚,分不清死活轻重。当你心跳加速、手心冒汗时,试着对自己说:“我怕,但是我一定做得到。”    
    即使害怕,也要让自己充满自信,这样的想法会是你最有效的定心丸。


第三章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第5节 换一种思维

    这条路行不通,不要犹豫,立即换一条路,即使这条道上行人稀少、环境恶劣,但这儿往往就是通向成功宝殿的大门。行行出状元,在无力接受某一课程时,千万不要强求自已,否则只会越来越糟,耽误时间不说,还误了美好前程。      
    一位叫王丽的姑娘,长得端庄、秀丽,她表姐是外企职工,收入颇高,工作环境也很好,她对王丽的影响很大。王丽也想走进这个阶层,无奈她的外语太差,单词记不住,语法也总是弄不懂。马上要面临高考了,她想投考外语专业,可越急越学不好。她整天想着白领阶层的生活,不知不觉沉浸其中。    
    她将所有时间都押在外语上了,其他课目全部放弃。由于只有一条路,她更担心一旦考不上外语系,那就全完了。整天就想着考上以后的生活,考不上又怎么办,而全无心思专心学习。    
    虽然“白日梦”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现象,但整天沉醉于其中的人,往往是那些对现状不满意又无力改变的人。因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忘记不如意的现实,摆脱某些烦恼,在幻想中满足自己被人尊敬、被人喜爱的需要,在“梦”中,“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做美好的梦,对智者来说是一生的动力,他们会由此梦出发,立即行动,全力以赴朝着这个美梦发展,而一步步使梦想成真;但对于弱者来说,“白日梦”不啻于一个陷阱,他们在此处滑下深渊,无力自拔。    
    如何走出深渊呢?首先,要有勇气正视不如意的现实,并学会管理自己。这里教给你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制定时间表。先画一张周计划表,把第一天至少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格,然后把你在这一周中需要学习的外语知识统统写下来,再按轻重缓急排列一下,把它们填到表格里。每做完一件事情,就把它从表上划掉。到了周末总结一下,看看哪些计划完成了,哪些计划没有完成。这种时间表对整天不知道怎么过的人有独特的作用,因为当你发现有很多事情等着做,而且做完一件事就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时,就比较容易把幻想变为行动了。你用做事挤走了幻想,并在做事中重塑了自己,增强了自信。    
    再说学习外语并不一定非上大学学习不可,毕业后随时随地都可学,进外企是自己的理想,但不是惟一的,不要寄予过大的期望,否则一旦失败,对自己的打击太大。    
    著名作家叶君健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一个山村里,儿时放过牛,读了几年私塾,背诵了一点古文和诗词。14岁时,在武汉打工的二叔把他接到武汉上学,决心让他成为一个掌握现代知识的人。    
    他初进武汉的一所中学,一些富家子弟见他土里土气,偷偷在他背后贴上纸条,写了“茶房”两字。这个“茶房”咬了咬牙,用一个暑假学通了英语语法,背会了一本英语小词典中的词汇,又不断精读一些英语名文,奠定了英语的基础。他用3年学完中学课程,17岁时考入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他常对孩子们说:“我从来没用过录音机之类的东西学外语,但是我学会了。关键我是实实在在地学,力求学以致用。”    
    通过叶君健的事例,我们读懂了没有任何理由可阻挡我们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学到助你成功的知识。    
    对前面事例中的王丽来说,即便将来进不了外企,她也一定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她现在只觉得外语有用,是因为没有发现其他学科与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所以其他学科不应放弃,这叫多一门知识,多一条道。


第三章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第6节 丑不是你的过错

    有人说,女人生来就是被爱慕的,可惜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并非红颜,没有生来被爱慕的资本,特别是被出类拔萃的男孩爱慕的资本。    
    一位叫小红的女孩说:     
    我是个不漂亮的女孩,以前因为有老师的宠爱并不觉得自己特别丑,也不曾为此伤心,但自进入高中后,我才发现一个不漂亮女孩的悲哀:男同学都不愿意接近我,甚至取笑我。为此,我的心情一落千丈,学习成绩迅速下降。我曾经幻想过上大学、当博士、出国留学……而现在却常常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但这只是梦想。现在,我几乎整天都在迷惘中度过,怎么办?    
    还有一位女大学生也有这种虚荣心理,这位同学伶牙俐齿,反应迅速,智商也较高。按说有了一定的知识后,对美的理解层次应更高一些,可她不,每逢爬山、游园,一个人拎着包孤零零地注视着男同学争先恐后地为那些漂亮女孩拎东西时,她就酸酸的。她也有异性朋友,与他们的友谊长久而稳固,可惜他们只与她一起谈古论今开怀大笑,但她的感情世界是空白的。她盼望有个英俊有为的男朋友,为此常在枕边流泪。    
    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世界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属于英雄美人们的。自古以来,名利江山都属于林林总总的英雄;圆满或凄惨的爱情故事也由英雄美人来演绎,即使男主人公不是所谓的英雄,女主人公也必定美丽。    
    美丽对于赢得爱情来说是最便捷的途径!但反过来一想,几千年来,美人不知多少,雁过留名的又有几何?倒是一些并非红颜的才女垂名史册!并非红颜或许正是促使她们成为才女的催化剂;凭借出众的才华博得欣赏,从而赢得爱慕,是那些天资聪慧并非红颜女儿的好办法。著名女作家如张爱玲、苏青、三毛都不漂亮,她们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但她们的文章却广为流传!可张爱玲、苏青、三毛时代的美人我们现在知道的又有几个?    
    “美”有两种形式,即外在美与内在美。    
    如果你偏把自己不美的外表看成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一味消极沉沦,天天看着星星落泪,那你就会变得漂亮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可能忽略了自己的优势,没有外在美,但健康的心态更能使你奋发图强,别人能够做到,你也能做到!    
    对于人生来说,如能集两种美于一身,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外在美是由遗传决定的,自己无法选择;惟有内在美,才是任何人都可通过努力而获取的。    
    有的人虽然外表很美,但她们在别人的赞扬与欣赏声中,过早地利用这一优势,甚至吃“青春饭”,结果青春不再时,只是一副“空心皮囊”,必然为社会所遗弃。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王亚群不美,但她有美丽的人生。    
    从小因为不美,就不会分心与男孩来往,毫无干扰地升入了大学,又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从西安来到深圳。    
    与男友合开了一个工厂,两人艰辛地干了半年。春节前夕,男友因肾病突然去世。王亚群更感命苦。但她决心将这个寄托男友和自己希望的小厂办下去。    
    不久,王亚群接待了她的第一个大客户。那是一个台湾人,一见王亚群,就露出一副大失所望的神情。那时王亚群还沉浸在失去男友的悲痛之中,然而为了生意,她还是亲自请这个台湾人吃了饭。台湾人喝了点酒,话明显多起来,他拿着酒杯,半醉半醒地说:“其实你的身材很好,也年轻……”说着,便把脸凑了过去。王亚群轻轻地推开他,然后为自己倒了满满一杯白酒,说:“这里满街都是美女,但我不是,可我有最出色的产品。如果你是冲着我的产品来的,那我就先干为敬!”说着,她一仰头,把满满的一杯酒喝了下去。    
    那晚,不知是因为酒意发作还是内心悲伤,王亚群在房里哭了很久。她想这笔生意肯定黄了。    
    然而,那个台湾客户却从心里开始敬重她,从那以后,成了亚群的重要客户,并给她介绍了几个朋友,使亚群终于有了一点基础。    
    王亚群是一个极具男性特征的女孩,她说话大嗓门,很少有顾忌,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客户感觉她很坦诚,很少有生意人的城府,加上能按客户的要求及时交货,很讲信用,双方相处就比较融洽。在厂里也是这样,她和工人在一起干活、吃饭,形同姐妹。    
    王亚群的坦诚,使人很容易就忘了她是个不美的女孩,而在心里和她拉近了距离。    
    她不靠美貌而靠自己的才能成功了。    
    在此,我们奉劝那些“丑女”们不应该自卑和自弃,而应振作精神,发奋学习。到时候你的成绩,将不会逊色于任何一位漂亮女人。何况流年似水,青春的花季不会很长,岁月会无情地剥去青春的红颜,惟有道德、修养、知识、事业、理想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所以,年轻的你应该紧紧抓住每一秒时光,去追求渴望的事业与理想,去创造永恒的美,你的未来就一定不是梦,而是等着你去实现的现实。    
    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小双,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完美无缺地完成了当今世界上最难的“团身后空翻跳”,成为当之无愧的男子自由体操奥运会金牌得主。    
    然而这金牌却来之不易。客观地讲,李小双虽然气质好,训练刻苦,但从专业的角度讲,他的体形并不理想。但是他获得了成功,因为他付出了比常人更为艰苦的努力。


第三章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第7节 挺直你的腰板

    城市与农村具有不同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与简单、安静的农村生活相比,城市的节奏确实更为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我们不能否认,城市所拥有的文化气氛、教育水平、信息密度以及生活的便利都是乡村无法比拟的。而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正代表着文明和进步,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大有益处。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姑娘,同班同学常常嘲笑她们,甚至怀疑她们偷了别人的钱,她们想用真诚去感化他们,却没收到效果,只好保持沉默,整天早出晚归,不想见到他们。她们上高中时的学习一直很好,而现在却成绩下降了,精神也快崩溃了。    
    她们的苦恼,简单地说,是由生活环境的骤然改变而引发的。能够考上大学,足以说明她们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凭着这一点,过去她们一定得到过别人的羡慕和自尊心的满足。但是来到大城市,进入大学,竞争对手更强了,她们在学业上未必还能保持原来的优势,而其他方面的“劣势”却暴露出来,比如“穷”与“土”。她们都说自己“自尊”、“要强”,其实这种境遇上的变化常常让人生出很强的自卑来。正是这种自卑,使她们在遇到不平时,采取了“躲”与“忍”的策略。但“躲”和“忍”并没有增加别人对她们的尊重,而尊重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的基础。    
    出身农村不是罪过,有幸来到大城市学习是一生中最大的运气,当然这少不了血汗及艰辛。不要把城市想像得如何神秘,如何了不起,其实生活在城市的人并不比你强多少,他们拥有的只是自信多于你,所以你大可不必在意自己的出身,只要拥有信心,你和他们一样优秀。    
    首先,要认清花花绿绿的城市中真正有价值的是什么。城市的复杂就在于包容了各种各样的相融和相斥的事物。一方面文明科学日新月异,另一方面愚昧腐朽仍未彻底消失。生活在其中,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认清什么值得追求,什么必须摒弃。    
    其次,需要有积极主动的姿态。环境的改变往往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新的刺激和机会,对待挑战,与其消极回避不如主动出击,这种信念常常是成功的前提。    
    再次,扬己之长,补己之短。由于环境的不同,来自农村的青年与从小生长在城市的人比较,在知识面的广泛、社会交往的灵活等方面有一定差距。但是,农村青年也有长处,他们的勤奋、忠诚、吃苦耐劳等品质,无论在何种时代何种环境都是让人珍视的财富。    
    我国著名科学家陈章良先生也出生在农村,父亲是一字不识的农民,母亲是地道的家庭妇女。由于穷,陈章良尽管心里很自卑,但他决定好好念书,摆脱贫困。    
    1978年他背着行李,坐着拖拉机到县城参加考试,全乡众多考生中,陈章良是惟一的中榜者。    
    刚进校门,别人都会英语,可他连26个字母都认不全。由于穷,家里不可能给他一分钱,他就靠学校每月发的19元助学金和假期打工赚钱度日,学校饭菜不够吃,他就靠地瓜充饥。    
    又穷又土的陈章良毕业后第二年,通过艰苦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华盛顿大学。    
    1987年,陈章良回国,年仅26岁就当上了北京大学的副教授。34岁那年,当上了北京大学的副校长。    
    陈章良成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留学生中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人,第一个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的人,也是惟一的以研究生的身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的人。      
    他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两个中国最大的生物实验室,一个是国家的,一个是他自己的。如今,他已是中国农业大学的一校之长。


第三章  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第8节 出生“贫困阶层”怎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