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教法集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鲁教法集成-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他们的许多前世,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你的父母,并施予最大慈悲。于此唯一公平的做法是,你得到解脱和全知时,应该让他们也能够从痛苦中解脱。对他们最大的益处,就是你自己必须达到绝世的、不等候涅盘的状态,为此,你必须培养至高的菩提心,以及发扬证悟修行。

  法王达赖喇嘛:

  做为下士道和中士道的修行者,我们要将心识带离低等境域,并朝解脱个人轮迥及悲苦的方向走。但是,这样就够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居住极乐世界的人,不被烦恼昏昧影响,在轮迥道保有解脱,然而,这样反而让他们陷入昏昧。他们能够持续专注最终真理的思考,免于痛苦,但是,并不能领会宇宙的无穷变化,结果他们造福世界的能力有限,连自己的目的都未完全达成,所以仍然在昏昧中。我们应该把修行目的,提升到全知的佛陀果位,因为这是培养菩提心的起源。

  我们如何得到启发,避免低等生活状态,以及获得涅盘或解脱一切轮迥的悲苦呢?首先,要深思低等境域的痛苦,还有进入此境地的原因。其次,认知轮迥的痛苦,以及可以解脱的因素。我们向来都是按照生存意向来生活,如今为了产生大乘心识,就要改变沉沦的思考,为周遭人们的高层次利益着想,而非从事自己能忍受的低层次利益。我们思考前世三善道和三恶道的痛苦,不光是想到我们自己,而是想到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和所能包容的众生为止。

  一切众生都和我们承受相同痛苦,有的甚至陷入更深的痛苦中。众生都期望快乐、避免灾祸、挫折和痛苦。他们想要保持快乐,却不知道如何培养快乐;想避开灾祸,却不由自主地招致更多痛苦。

  寂天说:

  “虽然他们都在寻找快乐,但是却像对待敌人般,摧毁自己的喜乐来源。虽然他们都在寻求避祸之道,却又像对待好朋友般,迎接灾祸到来。”

  如果有情众生和我们无关、假使他们根本不关心自己的痛苦,或许我们就没有必要为他们的福祉而烦恼。然而事实上,他们都与我们有关,没有一个希望承受痛苦。有时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有时是朋友或伴侣,有时是敌人。他们甚至反覆地成为我们的母亲,表现出身为人母所有的慈悲行为。我们怎能对他们漠不关心呢?希望他们拥有快乐和快乐之因、避开痛苦和痛苦之因,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感。

  只有全知的证悟者,才能够有效而深刻长久地造福有情众生,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得到全知证悟,这需要菩提心,即大乘修行的内在基础。培养这种心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修行“口传因果七义”,即知母、念恩、报恩、慈爱、大悲、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

  达赖喇嘛三世:

  培养菩提心最好的方法,是口述传承“口传因果七义”。

  七义当中,有六个因和一个果。第一个因是认知有情众生都曾经生为我们的母亲。从这一点产生第二个因:注意他们满盈和永恒的慈悲。由此产生第三个因:期盼回向他们的慈悲。这种期盼转化成美好的心识,并酝酿第四个因:慈爱。接着产生第五个因:慈悲。从慈爱和慈悲产生第六个因:时代感的责任心。这项成熟的“因”,造就最后形成的“果”即是菩提心。这就是七项口述因果真谛,是全知的完美证悟。

  法王达赖喇嘛:

  因果七义是产生菩提心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要运用它,必须先发展四无量心。我们现在对他人的态度,很粗糙也很矛盾。我们尊敬某些人,衷心祈愿他们喜乐。另一方面,对其他人的喜乐与痛苦冷漠以对,甚至对我们不喜欢的人,希望看到他痛苦。若我们不思索这些歧视的观点、这种偏执的不平等心识,就无法有效地思考慈爱和慈悲!所产生的任何菩提心,终将更不平衡而且容易动摇。修行因果口传七义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在“平等舍”的思考里,修行我们的心识。

  达赖喇嘛三世:

  这七项思考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必须具备四无量心,尤其是平等舍心。如果我们视某些人为挚爱、某些人为异己、某些人跟自己无关,就不够成熟到能思考所有生命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假如心境不平等,则任何慈爱和慈悲,都将偏颇及不平衡的。因此,我们必须先学习平等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想像“与我无关”的人,或在我们生命中无害也无益的人开始。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只想要快乐、不要痛苦。从你的角度来看,他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你家里的成员,而且在无数前世,曾经是你的父母。试想.“在某些前世,我曾将他们视为挚爱,而且帮助他们。现在我却把他们当做异己.并伤害他们。我现在应该为他们培养平等心的思维”。

  只要你如此看待和自己无关的人,就会考虑那些在生命中曾经帮助过你,因而使你视为挚爱的人,还有那些曾经伤害过你,而让你敬而远之的人。对这两种人都应该平等对待,最后,再就其他六项进行对众生平等舍的修行。

  法王达赖喇嘛: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人,而觉得某些人和我们无关呢?这是受到在这一生中,所做的或尚未做的行为影响。我们乐于帮助并支持我们喜爱的人,而不喜欢用任何方式威胁我们生存的人,并且对与我们快乐与否无关的人,表示漠不关心。

  我们不喜欢某人的理由非常明显。有时只是因为他奇怪地对我们微笑、某一次对我们皱眉或意见不同,或在我们生命中扮演不幸的角色。我们喜欢某人就把他当做朋友,理由通常很可笑。我们对待他人的情绪变化,就如天气一般不可预测。

  我们认定某人为朋友、某人是敌人、某人是陌生人,若他们从久远以来,在我们经历的亿万代轮迥开始,和我们的关系就是如此的话,这种认定还可以被理解,但是情况并非如此。有情众生都曾经反覆成为我们的朋友、亲人甚至父母,他们都曾以慈悲心对待我们、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带给我们许多快乐。

  在我们获得解脱或证悟之前,我们将会在生命之轮里,与他们不断交会,不断地以朋友、亲人等关系与他们相见。

  同样地,在此生我们喜欢和挚爱的人,并非一直都是我们的朋友。在许多前生前世,他们可能曾用不同方法伤害我们。在我们还没有获得证悟之前的未来,仍然会与他们相遇,而每次与他们的关系,也许有戏剧性转变。在我们的生命中,没有人总是扮演盟友角色,也没有人是永远的敌人。

  随着轮迥转世的变化,每个生命都在不断互换角色。

  我们思考这些事实,在日常生活与他人交流思考经险,镇定而平等地看待一切有情众生,很快就产生形成因果七义的实际修行基础。

  达赖喇嘛三世:

  第一因是知母:认知有情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母亲。由于对有情众生的生命和轮迥找不到开端,所以必然已有无穷的前世。我们可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我们不曾在那儿出生过,也没有一个生命不曾当过我们的父母;每个生命在无数的世代中,都曾经当过我们父母。从无尽轮迥的出生、死亡和转世去探寻,可以发现任何生命未曾不是我们的母亲;一切有情众生,都曾向我们显现和今世母亲相同的慈悲心。因此,有倩众生都应该被视为慈悲的。

  法王达赖喇嘛:

  母亲的慈悲,是所有人们慈悲的典范,母亲的慈悲不仅在人类世界可见,连动物和鸟类都相同。狗妈妈会饿着肚子喂宝宝,也会为了保护它们而牺牲生命。即使在某些情况下,母亲对我们很陌生,仍然会出于本能地施予我们极大慈悲。有情众生都曾用相同方法爱我们、牺牲食物,甚至为保护我们而死,这是由于对我们的慈爱非常强烈使然。

  若我们和母亲的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或者我们是孤儿!由姑姑或叔叔扶养长大,那么在思考过程里,很自然地将对我们最慈悲的人,视为选择性的范本。然后我们深思,在无尽的前世一切有情众生如何在我们不同世的出生时,与我们发生关系,给予我们相同的慈悲。

  达赖喇嘛三世:

  第二因是念恩:感念有情众生对我们有慈悲之恩。今生的母亲如何对你展现慈悲?你在子宫里,她所想的就是如何保护及照顾你。等你出生,她用轻柔的衣服包里你,用慈爱眼神凝视、对你微笑、细心喂哺,紧抱着使你温暖,即使她病的非常严重,而你万一感染了一点小病,她会先想到照顾你。

  母亲守护及保护你免于遭受任何困难,帮助你完成任何愿望,你有做不到的事,她都会替你完成。她用尽各种方法来保护你的生命,所以,你应该反复思考:母亲对我的帮助多么大!对我多么仁慈!

  同时想一想你周遭的人,包括家人、朋友、没有实际接触的人、外国人或曾伤害过你的人,他们在无数次前世中,如何当你的母亲。他们曾经多次在你转世之后、像今生的母亲一样尽全力保护你、给你无尽慈悲,并且无止境地再三帮助你。

  法王达赖喇嘛:

  母亲的慈悲是无止境而且强烈的。她总希望给孩子一切,如果能给孩子证悟,她会迫不急待地去做。看看母鸟如何牺牲自己来保护雏鸟,如何为了喂养后代而忙于奔波,直至幼鸟羽毛丰满、肌肉强健为止。我们可以明了在无尽的前世,一切众生身为我们母亲时,给我们的极大慈悲到什么程度。

  任何时候,只要有人伤害我们,我们就应该这么想:

  “在过去许多次转世为人时,这个人曾经当过我的母亲。她照顾我、清洁我的身体、保护我免于受到伤害,让我躺在她怀抱里吸吮乳汁。那时候,这个人为我牺牲,和我分享她拥有的一切,而她现在伤害我,那是恶业与烦恼造成的结果。”

  达赖喇嘛三世:

  第三因是报恩:回馈有情众生对我们的恩惠。曾经多次用慈悲养育我们的母亲,她的生命正被精神压力和烦恼魔困扰着。他们的心识失去控制,好像发狂似的。慧眼被无知的烟雾蒙蔽,完全看不见通往三善趣及个人解脱或同知之路。他们没有足可引领进入解脱之域的心识上师,像无人指引的亡目心者。

  他们一天一天让自己越来越远离快乐,因为不熟悉身语意的轮迥因杲,如醉汉步履蹒跚走向断崖峭壁,正东倒西歪地走向邪恶险境、进人轮迥三恶道深渊。请试着想想:

  “如果我不为这些可怜、软弱的生命做些事情,有谁会做呢?这项责任不落在我的肩

  上,谁又能背负呢?如果我不理睬这些仁慈的生命,只为自己的解脱而努力,是多么缺

  少良心与体谅。”

  “假如他们获得的轮迥状况仅是婆罗门、因陀罗或是类似的程度,则他们的平和将不

  会永恒。

  “我应该从现在起,多从事减少众生轮回痛苦的功德、尽可能为证误而努力,好帮助他们进入难得解脱的喜悦境地。”

  法王达赖喇嘛:

  就像母亲对孩子的责任一样,孩子对母亲也有责任。许久以前,一切有情众生都当过我们的母亲,我们对他们的责任感,应该是平等的。母亲陷入困境时,有谁应该比她的孩子更关心她?

  达赖喇嘛三世:

  第四因和第五因,是慈爱与慈悲。试想:

  “为什么当母亲的就应该被剥夺快乐、不能拥有快乐?但愿我能用一切方法,使她们更快乐。为什么母亲都应该因不幸而痛苦、不能免于灾难?但愿她们都能远离灾难,让我对消灾解厄做些贡献。”

  法王达赖喇嘛:

  我们如何回馈一切有情众生对我们的慈悲?答案是给他们纯净的慈爱和慈悲。

  纯净的慈爱是“愿一切有情众生,具足安乐及安乐因”、纯净的慈悲则是“愿一切有情众生,远离苦恼及苦恼因”。获得快乐并避免痛苦,是所有生命两项最原始、天生的本能,慈爱和慈悲是至高的天赋才能。

  具足安乐是什么意思?远离烦恼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狭义地,以具体的物质给予帮助,但是与陷入水深火热的痛苦比较起来,这只能够提供短暂和表面的利益。所有生命都曾经在轮迥之中享受过喜乐、满足与权力,因为他们有无数前世。这对他们而言,却是迷惑大于益处。为了获得永恒安乐,他们需要安乐的“因”,并且必须以慈悲与智慧去启发。

  同样地,“烦恼之因”反映出来的想法,不仅必须去除现在努力要去除的特定痛苦,而且,为了获得、永恒解脱,还必须藉由培养深度智慧,来启发净化恶业的本能心识,并抵抗烦恼的力量。

  伟大的宗喀巴大师在《证悟修行三要》写道:

  “一切有情众生,被四条痛苦的激流?向冲激而下,并被强制的轮回行为紧紧镇住。由于掉入我执、贪婪的铁丝网陷阱,而在烦恼的黑暗里迷失,反覆地生与死,长期徘徊在轮迥道。但是,他们原本都只希望安乐、远离烦恼。”

  这项问题根源是恶业和烦恼。能够获得安乐.并免除烦恼的唯一方法,是在内心克服这两种负面的印象,避免产生相反力量。

  不这么做的话,会有更多痛苦摆在眼前。

  达赖喇嘛三世:

  第六因是增上意乐:随时抱持要让众生离苦得乐的特别态度。第七因是菩提心:愿度一切有情众生出离生死、成就无上菩提。试着想想:

  “我有没有力量里完成这两项愿望?姑且不论对一切有情众生,如果我连让一个人解脱痛苦,或让他得到安乐的能力都没有,就必须下定决心,获得完美的佛陀杲泣。如果现在放弃这项决心,势必堕入三恶趣。只有先得到完整佛陀杲位,才能使他人解脱病苦,及获得超然的喜乐。我应该立刻以各种可能的方法努力修行,达到完美的‘三藐三菩提(梵语,旧译正遍知,新译为正等正觉,意为真正遍知一切佛法)’,当做帮助他人解脱最深刻的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