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答:朋友你好!像你母亲这种情况,我建议采取中医来治疗,可以在当地找一个有经验的老中医来调治,主要是疏肝气,泻肝火。我以前曾经治疗过类似的病例,这位病人是因为孩子读书的问题整天生气,最后患的这个病,结果使用了泻肝火的药慢慢就散去了。在这个病的治疗中我有一点要提醒,要很慎重地使用海藻、昆布等药,有的中医一看是甲状腺的问题就用上述药,结果反而重了。
尤其要提醒的是,千万要注意调整心态,记住百病生于气。

例案22、(网友互动)问:罗老师,我表哥的女儿今年在读高一,这两天左边脸有点疼,眼睛不能完全闭上,去医院,医生说有轻微面瘫症状。应该怎么治疗呢?
答:这个病针炙治疗的效果最好,但是我的经验是开始几天在发展期,可能针炙不大适合,可能扎了会更重,一般几天后开始扎,都能恢复健康的,这个是针炙科的强项,各地的医生都会扎的。
这两天可以用草先控制一下,方子:当归27克、天麻15克、升麻15克、细辛5克,这些药,研成粉未,每次服用3克,一日三次。这个方子疏风活血,可以很好地控制此病。
这个病目前中医认为是风邪入侵,我在临床见到过住在一个单元的几个人同时发病,所以我很怀疑它有流行病学背景,但是没有机会做研究。

例案23、(网友互动)问:地气不升,天气不降。真一个桑天啊!罗楼主对大家苦气有何建议?谢谢!
答:好问题,以前有朋友问过,现在回答一下吧,因为这些天的确碰到了好多因为桑拿天感觉不舒服的人。
首先是湿气太重,一定要想办法化去,比如在煮饭的时候放入一把薏米(薏苡仁),薏米可以化去湿化,而且它是粮食,一般人都可以服用。同时可以熬些绿豆汤等,在喝饮料的时候可以喝杏仁露,或者自己买来杏仁,捣碎,熬点杏仁饮料,因为杏仁开肺气,肺气开则一身水气亦开。我在吴鞠通故事中讲到的三仁汤,就是杏仁、白蔻仁、薏苡仁三仁同用,还有几味竹叶等其他的药,去水湿的力量非常大,尤其适合桑拿天,我在这个天气就经常开这个方子。很多这个天气引起的皮肤病和感冒,用这个方子把水湿一去,患者就痊愈了。
另外不要喝太多的冷饮,有很多人因为太热,结果喝了太多的冷饮,导致胃肠道出了问题,要喝常温的饮料。
同时注意不要过分开空调,最近见到好多患者都是因吹空调而病,似乎有流行的趋势,治疗时要考虑到因寒而患病,不要仅仅考虑天气热。

例案24、(网友互动)问:前天感冒了,早上有点发冷,下午有点咳嗽、流涕……请问感冒是不是一定要七天才会好?
答:感冒的问题我在吴鞠通的故事后面会专门写到。
前几天,有位中医系统的朋友问我,感冒到底怎么分风寒风热啊,怎么现在在她越来越糊涂了?我听她的声音,就是患了很重的感冒。
于是我就告诉她,感冒其实不分风寒风热,伤寒和温病是一回事儿,是外感的不同阶段,一般开始时必寒,然后入里就会化热,接着,我给她开了方子:双药、连翘、公英、白僵蚕、射干、浙贝,这是清里热的,然后用苏叶后下,来解外寒。当时她们家人都在感冒,于是她就自己抓了若干服。
昨天来电话,说服用一服后,自己和家人的感冒就好了,从此自己知道感冒该如何治疗了。
其实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是中医给自己设的绊脚石,很多人看到自己的痰白的,就把病划入风寒,变成黄的了,就疑惑,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啊?于是就不会开方了。其实痰化成黄色,是病邪深入,机体的抵抗也强烈的阶段,这些变化不是分型的不同,而是阶段的不同,各位可以参照我写的吴鞠通故事后面的附录,大家可以多探讨一下。感冒如果在最初的时候及时控制,是很快就能够痊愈的。前几天看到某大医院的专家在中央台做节目,说:“病毒性感冒就是要多喝水加上休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七天准好,美国也是这样做的”这让我感到中医需要加强宣传了。自己有好的方法要整理出来,因为病七天一定不如病一天舒服。

银翘解毒丸的应用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这部书里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方子,这些方子现在在我们临床中应用频率较高,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应该就是这个银翘散了,现在我们进行了改进,在药店里卖的叫银翘解毒丸,或者稍微加减,添上了羚羊角,叫羚翘解毒丸。
  我今天和各位聊聊这个药,实际上,我们聊的话题的实质是:如何应对感冒。
  您可甭小瞧了这个感冒,不管是通常我们自己所患的那个伤风感冒,还是大规模流行的流行性感冒,都是一个比较让人头痛的问题,有很多人感冒发烧,最后到医院输液,现在抗生素的级别越来越高,费用也越来越贵,很多人输液几天下来小一千元人民币花进去了,还没怎么见好呢,这样的患者实在是太多了。
  有的人说感冒挺一挺就过去了,但是,您要知道,这个感冒会引起肾炎、心肌炎等若干严重的疾病,很多人患这些病就是感冒后挺的,现在肾炎、肾衰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有很多都是年轻人,不能不说遗憾啊。
  而每次流感来临,一个城市里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的声音,公共汽车上,一讲话大家都是鼻声重重的,我估计每次大规模的流感在一个大型城市里的患病人群都会超过上百万,本来是可以阻止的,但是这事儿似乎没有人管,结果每次我都眼看着街上感冒的人越来越多,最终身边的人全部感染。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自己有什么办法吗?如何处理感冒这个小病呢?中医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其实,中医是最擅长治疗感冒的了,只不过大家还不是善于使用它的方法而已。
  在中医里,感冒属于外感病,对于这种病的治疗,由于中医理论派别的关系,正确的治疗方法被耽误了很久,此事说来话长,我慢慢地和各位聊吧。
  在汉朝的时候,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因为家里很多人患外感病死去了,因此他发誓要搞清楚这种病,就收集了当时很多的医书,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了《伤寒论》这本书,这本书里,张仲景把人体的防卫系统分成了六个层次,他论述的是当寒邪来袭击的时候,这六个防卫系统会出现的问题,并谈了应该如何解决,我客观地凭借这个事情,张仲景分出的这六个防卫层次是非常恰当的,现在我们说,这是一种系统论的划分方法,而且,张仲景开出的方子也非常的精辟,应该说,这些方子只要用得对证了,其效果经常让开出方子的医生自己都瞠目结舌的,这是实话,搞中医的人都有感受。
  因为来袭击的是寒邪,因此张仲景在治病的开始,选择了用辛温发散的药物(麻黄、桂枝等)来治疗,也就是说,让大家出出汗,张仲景的意思是,就把寒邪从体表给发散出去了。
  如果在体表这第一道防线没有发散出去,那么后面还有五道防线呢。
  这种方法一直使用,到了清代的时候(其实清代之前就开始了),人们发现辛温发散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的人一用麻黄等药病情就重了,于是就出现了温病学派,他们认为袭击人体的不光是寒邪,还有温邪,这个温邪有自己的特点,应该用辛凉解表的方法来治疗(吴鞠通就是这派的),不要用麻黄,要用连翘、金银花等凉药来治疗,结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此,中医历史上的寒温之争就开始了,伤寒学派的说温病的是胡说八道,温病学派的说死套伤寒的方法那是害人,总之打得十分的严重,规模蔚为壮观,各位翻开医书,可以看到很多当时的论战遗迹。
  现在各位看中医的教材上,在感冒的部份,还是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等部份呢,这都是寒温学派分裂的结果。
  可是各位,按照这个寒、温的分法,治疗感冒灵吗?效果好吗?公平地讲吧,疗效一般,有的患者好,有的患者不好,如果都好,那么控制流感的任务早就放在中医的身上了,就是因为忽好,忽不好,所以上面的领导也感到很狐疑,中医治疗感冒到底行吗?
  我自己就有切身体会,刚学中医那会儿,甭说别人了,就是自己患了感冒,也要仔细地分析,这是伤寒?还是温病?用哪一派的方子?那个时候我自己拿自己做试验熬药喝,经常搞错,但也慢慢积累了经验。
  等到学中医学的深入了,才豁然开朗,这些人都争什么啊,分什么伤寒、温病的啊,原本就是一回事儿嘛!
  您该问了,什么?伤寒和温病是一回事儿?
  是的,其实都是外感病里的各种状态,是不同的阶段,被人为地给分开了,所以每个疗效都不是百分之百。
  我来给各位分析一下吧,现在我们对微生物也了解了,我们可以给病毒分一下类,哪一类病毒是风寒感冒的病毒?哪一类病毒是风热感冒的病毒?中医的外邪还有风、暑、湿、燥邪,您把感冒病毒给分一下吧,和这些邪气对一下号吧!
  这个任务会让人发狂的,因为实在是没有办法对号,我们现在知道主要导致流感的流感病毒为正粘液病毒,分为甲、乙、丙三个类型,我们感染以甲型为主,有多种变异,那么,到底和寒、温等外邪如何对应呢?答案是:根本就没有办法对应。
所以,我们不能说外界的病毒和细菌是有风、寒、暑、湿、燥、火等性质的,因为一个流感病毒,就可以让你这次感冒冷得发抖,下次感冒热得发狂。
那么,中医说的外界的这风、寒、暑、湿、燥、火六个邪气又是指得什么呢?
  原来,这六个邪气并不是真的邪气,而是指外界天气、周围湿度等等生存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发生了异常变化,出现了这六种特征,就是六个邪气了,其实都是大自然的变化,之所以把它叫邪气,是因为它们能够引起人体的相应不正常的变化。古代的中医把这些身体不正常的变化给分成了六大类,如此而已。
  人体在正常的状态下,是对这些外界微生物有抵抗作用的,比如家里人感冒了,您什么事儿没有,这就是例子,而一旦外界的变化引起了您身体的相应变化,比如您在外面冰天雪地的状态下穿了件单衣服,结果感冒了,不是一个分类到“寒”那个种类感冒病毒侵袭了你,而是气候的“寒”打乱了你身体的正常状态,出现了相应的反应,结果感冒病毒来了。
  中医古代不知道感冒病毒是什么,所以干脆很明智地用天气异常给归类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应该把这话给说明白了,否则还是那么晕着叫:“寒邪”,这寒邪在哪儿放着呢?您倒是拿出来看看啊?没有。
  所以,患感冒的进程都是一个模式的,外邪(现在叫感冒病毒)侵袭了人体,引起了人体的反抗。
  这个模式,因为外界环境的条件,或者我们自身体内状态(阴虚、阳虚,痰,瘀等)的不同,会在进展的节奏上有所变化。
  至于全球范围的流感大爆发,则是感冒病毒在某种外界条件下产生变异,出现了一个人体感觉特陌生的变种,结果就爆发了,这有更深层次的气候原因,和当地的小气候关系就不大了。但侵袭人体的模式也是一样的。
  现在,讲到感冒的解决办法了。
  首先,感冒第一时间是先在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我们最明显的表现是体表发冷,要裹紧衣服,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伤寒学派说这是外邪袭击了体表,温病学说语焉不详。
  实际上,各位,这个阶段有的时候长点儿,可能持续个几天(甚至到发高烧了,中医说有里热了),有的时候则特别的短,几个小时,半天就过去了,因为它太短了,所以温病学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认为还有一种病上来就是表现为热证的呢。
  各位,这个感到体表发冷的阶段太重要了,这个时候病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一下就把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啊!
  怎么办呢?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能够刺激身体机能的食物饮料都可以,有的时候,甚至一杯热水都可以,通常,中医是用我们做菜用的大葱的白色的根部,切一下,加几片生姜(也是做菜用的),在水里稍微熬一下,注意,要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份,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他在熬银翘散时说的)。
  我还经常让人用苏叶,也叫紫苏叶,药店有卖干的,各位可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小包,等到别人感冒了,你的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时候是用麻黄、桂枝等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不大用了,但是如果真是浑身冷得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的,通常表现的用苏叶、葱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热了,不再发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点汗,不要出大汗,也不要马上就去风口那儿站着。
  这个阶段,中医叫外寒阶段。
  如果您在这个阶段没有注意,那么,病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里热阶段。
  什么叫里热阶段呢?就是外邪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开始和外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你的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这个阶段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有论述,比如白虎汤证等,但是由于那个时代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多,所以论述得比较简单,后世到了清朝,可用的药物多了,温病学家们在此处增加很多内容,很好,但是,增加多了他们就觉得这是自己发明的了,不是张仲景论述过的,于是就另立山头,创立了温病理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论述的里热的这个阶段,只是温病学家又在此处根据不同的坐标体系,增加了卫气营血几个层次而已。
  这个阶段怎么办呢?扁桃体开始发炎了,开始咳嗽了,这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