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次治疗,充分显示了吴鞠通对药物高超的驾驭能力,其中对药物应用剂量的尝试,现在也值得我们研究关注。

例案5、就在治疗陈同志水肿的当年,吴鞠通又碰上了这么一位郭氏妇女。
  要说这位郭氏六十二岁的人了,命运对她还真是够残酷,他的老公去二百里以外的祖坟那里上坟,不知是由于太悲痛还是怎么着,竟然一口气没上来,死在了祖坟之侧!
  郭氏听到了这个消息,那简直是如同五雷轰顶,霎时间感觉天都塌了下来,孤儿寡母,一边痛哭着,一边赶赴二百里外的祖坟那里,到了那里,更是悲从中来,心里想着自己和丈夫渡过的这一生,两人还真是感情深厚,可这一眨眼,丈夫和自己就阴阳两隔了,抚摸着坟前的墓碑,郭氏是痛不欲生,从此“饥不欲食,寒不欲衣”,然后居然就不想回家了,就在丈夫的坟边留了下来,席地而卧,连着住了一百来天,天天痛哭不止。
  要说这人世间的悲哀实在是太多了,这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可真令人心痛啊。
  等到这位郭氏被人给拉回了家,就一病不起,患得什么病呢?是单腹胀,这种病又叫鼓胀,症状是肚子胀得很大,有时肚皮上青筋暴露,四肢基本不怎么肿,在很多病的晚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些亲戚朋友一看,这哪儿成啊,这么下去这人可就活不成了,于是赶快请来了吴鞠通。
  吴鞠通到了以后,照例是诊脉,手往脉上一搭,就知道这是个重病,为什么呢?因为六部脉都弦而没有胃气。
  同时,症状是气喘,不能吃饭,嘴唇和周边都没有血色,面色是淡黄的,身体瘦弱。
  吴鞠通心里想,这可是一个难治的病证啊,疾病到这个程度本身就已经是很难治了,再加上患者自己的内心已经没有了生的欲望,一味悲痛,则更是难上加难了,怎么办呢?“无情草木不能治有情之病”啊,我一定要先用话语开导她,让她情绪好转,然后才能有机会让药物发挥作用啊。
于是,吴鞠通就端坐下来,认真地和这位郭氏聊起天来了。
  这段聊天简直是太重要了,直聊得令人动容,具体内容如下。
  吴鞠通:“你现在痛心疾首、悲痛万分,一般人痛苦些日子就过去了,你为什么比常人要痛苦得多呢?”
  郭氏有气无力地回答:“吴先生,你不知道啊,我们要孩子要得晚,现在我的丈夫死了,他留下的两个孩子还没有成人,我是怕他们不能长大啊!”
  吴鞠通叹口气,说:“你为何这么不明白里面的道理呢?”
  郭氏:“啊?什么道理?”
  吴鞠通:“一个女人,丈夫去世了,我们怎么称呼这个女人?我们叫她‘未亡人’,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她是等待死亡的人啊!”
  郭氏连连点头:“是啊,实在是想和丈夫一起死去啊!”说完,忍不住又开始流泪。
  吴鞠通:“现在你非常思念丈夫,干脆就可以在坟墓边上就死了,两个人葬在一起,这样不就遂了心愿吗?现在有了病,为什么要请我来治疗呢?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有孩子在吗?!”
  郭氏回答:“是啊!”
  吴鞠通:“一个妇人,丈夫没有死的时候,是以丈夫为重的,等到丈夫死了,就要以教孩子为重!抚育孩子长大成人,这就是在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事业啊!”
  郭氏连连点头。
  吴鞠通:“现在你孩子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孩子已经失去了一个守护者,如果你再死去,你的孩子还有谁来抚育呢?你这么病下去、死去,不但无益于你的丈夫,而且还伤害了他的孩子,你丈夫在九泉之下看到此种情景,能够瞑目于九泉之下吗?!”
  郭氏开始瞪大了眼睛。
  吴鞠通:“你现在要尽妇人之道,就要明白丈夫在去世前最后的一个愿望,他一定是希望你把孩子扶养成人的!所以你一定要尽到自己做母亲的职责,把孩子扶养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你一定不能去死!不但不能去死,而且还不能有病!”
  郭氏愣愣地听着。
  吴鞠通话锋一转,接着说:“现在这个单腹胀,是个死症啊,脉无胃气,是死脉啊,死症见到死脉,一定要有强烈的生存的欲望,这样心火才能渐旺,才能泻去肝郁之阴气,然后血脉才能畅通,这样才能有生存下来的机会啊!”
  郭氏听完以后,眼泪慢慢地流了出来,半晌,收敛悲容,带着眼泪放声大笑,然后说:“多谢吴先生你开导我了!从此以后,我不但不再哭泣,还要不再忧愁,不但不再忧愁,还要愉快地生活下去,但求能够活下去,把孩子扶养成人!”
  吴鞠通此时长长地出了口气,说到:“你笑了,就有生存的希望啊!”(笑则生矣)
  于是,吴鞠通开了疏肝理气的方子,在郭氏服用了十几付药以后,疾病获得了痊愈。(十数剂而收全功)
  如此重证,痊愈得如此之快,应该说情绪的调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心死去以后,会很容易失去生存下去的勇气的。
但是,一个好的医者,会用自己至诚至真的的心意,点燃患者生存下去的希望,让患者充满希望地迎接明天。

例案6、这是个姓杨的女士,四十九岁,一开始患病是因为肝气不舒,导致的胁痛,由于治疗不及时,后来胃也变得不大好了,医生们对此的治疗大致就是滋阴补虚,结果这个病拖延了十年之久,还是没有什么起色。
  等到吴鞠通来诊治的时候,病情发展到什么地步了呢?这位杨女士已经不大能正常吃饭了,每次吃饭“饮粥汤止一口,食炒米粉止一酒杯”,听到一些什么大的响动就“痉厥”,“终夜抽搐”,每次犯病都要两三天以后才能平复一些。
  吴鞠通来诊病的日子是甲申年(公元1824年)的十一月初二日,此时的脉象是六脉弦紧而长,该患者闭经已经两年了,周身疼痛,整年的咳嗽,已经是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吴鞠通诊断以后,认为是病在肝经,“内犯阳明,则不食;木克脾土,故饮聚;阳明空虚,故无主,闻声而惊;外犯太阳,故身痛而痉;本脏自病,故厥”。
  于是吴鞠通提笔开了方子:新绛纱、旋复花、降香末、广郁金、川椒炭、苏子霜、桂枝、半夏、青皮。
  这个方子的用意是梳理肝络,其中包含了张仲景的旋复花汤,这种梳理肝络的方法是前面我们讲过的缪希雍的拿手绝活儿,这些药物里面新绛纱是有争议的,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就提出使用新绛了,不过后世倒是有些晕了,这个新绛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是用茜草等有颜色的药物染成的红色的纱帛等纺织品,吴鞠通这里面用的显然是纺织品,但是现在约定俗成的是用茜草了,反正从古今的医案中来看,用两者都有效果,里面的川椒炭可能是让大家费解的,用川椒炒成的炭,这是干什么呢?原来,川椒有引气下降归肾经的作用(这是许叔微的绝活儿),用炭是增加其收敛作用;方子中用了很多药性下行的药物,如旋复花、降香末、川椒炭、苏子霜、半夏等,为什么呢?因为吴鞠通认为这个病是由于肝气上逆引起的。
  在这个方子服用了七付以后,胁痛减轻了一些,但是痰饮仍然是很多,咳嗽也还是频繁,夜里睡觉也不是很好,于是吴鞠通决定停止梳理肝络,改为和胃蠲饮,方用:半夏、生薏仁、枳实、茯苓、淡干姜、广皮、桂枝,这个方子中有桂枝、淡干姜等升阳之药,也有驱除湿气的生薏仁、茯苓等药,还有调理气机的广皮、枳实等药,其中半夏、茯苓、广皮三味药就是化痰的二陈汤的主要成份(二陈汤这个名字的得来就是由于半夏和陈皮都是要久放,至少一年以上才可以用,一般是越陈越好,所以叫二陈)。
  这个方子用到二十七日的时候,患者就已经可以服用稀粥半碗了,于是吴鞠通就用前面的两个方子来回的交叉服用,一边和胃,一边梳理肝络,患者的病情也一天天地开始好了起来。
  到了次年的三月份的时候,杨女士已经能够吃两碗的干饭了(我们平时吃干饭大家都不在意,但是能吃干饭在久病之人就是佳兆了,说明胃口渐旺),正巧这时吴鞠通又要到绍兴出诊去(看来吴鞠通回家还挺忙的),在四月份的时候,吴鞠通在旅途中不放心这个患者,当走到苏州的时候,还写了封信给这个杨女士,让她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情,不要没事儿就发脾气,因为肝气不舒是引起很多病的罪魁祸首。
  到了五月份,吴鞠通不放心,又给杨女士写了一封信,信中“痛以大道理开导之”(估计是用词比较的狠,否则不会用个“痛”字),然后就失去了联络。
要说古代的通信可真是够落后的,等到了十月份,吴鞠通才收到回信,打开信一看,吴鞠通笑了,原来信中说杨女士居然把吴鞠通写的信当成座右铭,每天高声朗读一遍(这实在是调理肝气的好方法,可惜吴鞠通的这封信没有流传下来),现在饮食已经非常好了,精神头也很高涨(精神大长),而且家里人也因为她身体的恢复而感到非常的高兴!(合家欢乐)
  给一个人开方子比较容易,但是,这个人服用了方子以后可能只是暂时的恢复,如果旧习不改,以后可能还是会犯病的。
  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会以自己高远的境界,以自己一颗诚挚的心,去改变患者的思想,使其获得医药以外的精神调护,从而走向明媚的阳光之中。
  医术之外,尚有医道。
  所以,各位医者,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例案7、现在,让我们开观摩一下吴鞠通是怎么治疗温病的吧。
  这位患者是在癸亥年(公元1803年)六月初五日来求诊的,患者姓王,我们就称呼他为王同志吧。
  让我们来先看天气,北京的六月,天已经热了,那个时候北京绿化得还没有那么好,经常是阳光直射沙土地,路上的行人连个避荫凉的地方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什么邪气盛呢?暑邪盛啊。
  吴鞠通来到患者的家,一看患者的舌苔,好家伙,舌苔满布,这意味着什么呢?各位请注意了,一般的舌苔会分布在舌体的中心位置,在边上会留出空隙,露出淡红色的舌质的,这位好,舌苔整个把舌体的上面都给覆盖了,这种舌苔满布的舌象这说明王同志的体内是有湿气的;同时,舌苔的颜色是微黄的,这意味着湿气已经开始化热了。
  再看脉象,洪大,弦,而且“刚甚”,左脉大于右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体内热盛啊,而且血分之热是很厉害的。
  吴鞠通说了,刚开始患病就出现了这么严重的舌脉,恐怕“下焦精血之热,远甚于上焦气分之热也”,这就是三焦辨证,他把身体分成三个系统来分别思考。
  吴鞠通还观察到,患者的手心热得很厉害,比手背还热,这也证明了上述判断。
  怎么办?下焦也热(这是虚热,大家要分清楚了),上焦也热(这才是外邪导致的实热),先治疗哪个好呢?
  吴鞠通迅速地做出了判断,先清上焦之热,但是要记住下焦还有问题以后需要处理呢。
  于是开了方子:连翘、细生地、粉丹皮、银花、桔梗、白茅根、麦冬、牛蒡子、香豆豉、元参、藿香梗、生甘草、薄荷,服用三付,一天之内服完。
  各位,这个方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治疗温病的方子,其中就包含了吴鞠通的名方银翘散,我给大家聊聊这个方子,如果各位看明白了,以后患了风热感冒,也就能自己知道如何去药店买银翘解毒丸了。
  方子中的连翘是清气分之热的药,可以散结开郁,凡是热一定会有郁结,郁结散了热就散了,感冒了嗓子痛,连翘是比较适合的药,吴鞠通使用连翘是带连翘心的,连翘这个药外面是个心型的壳,里面有心,现在的药店把心都给去掉了,实际上吴鞠通认为连翘带心还能清心经的热,连翘心的味道很特别,熬后让人闻之欲呕,但是力道很大。
银花就是金银花,也叫双花,这种药材在中国各地都有,我前些日子回到老家,隔着玻璃向外一望,楼下的院子里就有很多株正在盛开,但是采这个药材一定要在花还没开的时候,开了药气就泄了。金银花是清气分热邪的药物,可以透邪外出,最善于使用金银花的医家要属明朝的陈士铎了(那位傅青主的徒弟),他在患者有疮痈的时候,一用就是几两,效果是立竿见影。
  牛蒡子是解毒利咽,可以解去风热之毒,对于咽喉疼痛效果很好,我通常都要配上白僵蚕,疗效更好;薄荷也是清凉利咽的,但是记住,薄荷的药性是上升的,如果用多了,就会发散太过,所以通常用量较小,吴鞠通在这次开方只用了三分。
  其中的香豆豉又叫淡豆豉,这是黑大豆经过炮制而成的,在炮制的时候用到桑叶或者青蒿等,所以具有清透之性,豆豉的特点是能够宣透胸中的邪气,能够把热从里面向外透,这是温病学家们手中的一个得力的药物。
  桔梗是药性上行,排脓清肺利咽,和甘草配起来就是张仲景用来治疗少阴咽痛的桔梗汤;原来银翘散用的是芦根煮汤送服,这里用的是白茅根,这个用得好,说明吴鞠通照顾到了下焦的热,白茅根的特点是可以使热邪从小便而去,一般喝了白茅根以后,小便就会增多,这味药民国时期的名医张锡纯用的最好,他的体会是不要久熬,用开水泡得沉底了就好了,我临床中体会的确如此,这是人家的经验。
  方子里面的元参也叫玄参,因为避讳玄烨的玄字,而改成了元参,中药里面因为各代皇上而改名字的很多,增加了很多不便,玄参的特点是上行的,可以解毒,同时它能够启动肾经的津液上行到咽喉,这就是为什么各位看到很多治疗嗓子的方剂里都有玄参,但是玄参最好不单独使用,因为肾经的津液不够怎么办?所以通常是和滋养肾经津液的生地一起用的。这个方子里面吴鞠通用了细生地,是为了滋阴兼透热。
  方子里的丹皮是清血分之热的,主要在肝经,而藿香梗这味药用得最好,为什么呢?说明人家吴鞠通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