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听罗大伦博士讲古代中医名家医案-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给他开了张景岳的镇阴煎。
其实,我们前人在医学领域的探索已经是很极致的了,现在有的病,其实古代也会有(除了部分化学污染引起的病症),比如各种情况引起的慢性咽炎,在古代也有啊,古代的医生们难道会不关注这样的病吗?不会的,他们也会尽全力去探索的,而且他们会把自己探索的结果写在自己的书里,希望我们后人能够吸取他们的经验,在他们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如果我们连古人的书都不看,那谈体进步呢?
现在您去每个医院,几乎大部分医生都对慢性咽炎摇头,其实,这都是很对不起古人的啊,同时,这也非常的对不起现在的患者。
张景岳早就关注到了类似的情况,他创立的镇阴煎的方子主要是补足肾水的,同时,方子里还用了一点补阳的药物,这叫引火下行,使得肾经之火重新回到自己的地方。
我给开的方子是这样的。镇阴煎:熟地60克、牛膝6克、炙甘草3克、泽泻5克、肉桂3克(研未冲服)、制附子6克。
比张景岳稍晚傅青主也根据这个思路创立了一个方子。叫引火汤,也是可以治疗咽喉部的此类症候的。
那么效果如何呢?这个白领在服用的第二天早晨起来,就感觉嗓子已经基本清爽了。
后来在他复诊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舌头上的剥落的舌苔已经开始长全了,这就是肾精开始充足的表现(这里面有个舌诊的诀窍,这个患者的舌质的红的,如果患者的舌质的淡白的,没有多少红色,那么就很有可能是肾阳虚导致的,则需要直接补阳,那与此证正好相反)。
这个白领非常高兴,他说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似乎连他情绪都因此而一振。
其实,如果我们多读古人的书,认为现代科技如此发达。比古人那个时候强多了。因此他们大有要把古人的东西统统丢弃的架势,这是什么呢?这是学术虚无主义的思路,面对古人殚精竭虑的思考视而不见,面对古人撰写的如山般的著作充耳不闻,这实在是太可惜了。要知道,如果您能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前进。岂不是进步得更快吗?

中医千万不要拿着金饭碗讨饭

有位熟人的丈夫,四十来岁,是个知识分子。他的妻子因为感冒,我开了个方子,一服药就好了,所以全家开始热衷于中医,他被妻子带来,是想要调补身体。他的身体问题很多,他认为看书比较虚,种种症状比如腰酸,乏力,不耐劳作,眼睛容易花等都有,我给他诊断了以后,也判断这是个虚证,但是该从哪里着手呢?
我正在思考,他突然说这几天嘴里出现了几个溃疡,很痛苦。
于是我不让他张开嘴,观察他口腔里的黏膜情况,这一看不要紧,简直是吓了我一跳,只见他的嘴里,大大小小的布满了很多的溃疡点,可能他自己感觉疼痛的就那么几个大的溃疡点,所以他认为是几个溃疡,实际上有很多,他自己已都不知道。
这里就提醒我们,在给患者观察舌象的时候,要让患者张大嘴,顺便看一下口腔里的情况,其实很多诊断要点是可以观察出来的。我刚刚也看了患者的舌头,但是由于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是简单地让他伸舌,没有让他张大嘴巴,差点遗漏了重要的诊断信息啊。
其实当我看到他满嘴的溃疡。心里就有数了,为什么呢?因为前天是冬至节气啊。
他说他的品腔溃疡出现的日期,正是前天。
一个中医。必须是按照节气来分析病情的,同样的一个病,在不同的节气里,反映的问题可能是不同的。
冬至,就是冬天到头了,那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一年里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黄帝内经》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从这天开始,白天就开始一天天变长,黑夜开始变短。中医认为这天虽然是阴气最盛的一天,但是“一阳始生”,是阳气开始生发的一天。
中医认为阴阳是互生的,阴生阳,阳生阴,阴阳互相依托,抱在一起,各位看看那个黑白两色的八卦图就知道了,如果一个人的阴气不足,那么他在阳气开始生发的这个冬至日里,就会出现种种病症。
具体是什么病症呢?就是阳气刚一生发,由于阴气不足,没有阴气可以依托,这个阳气就飞升了,导致了各种看起来像是热证的症状。
您不要小瞧了古人的这种智慧,很多是需要我们现代科技去研究发掘的,为什么天体的运动和人体健康有着如此精准的联系,竟然可以精确到固定的一天!
大家不要以为这太玄了,其实在我的诊病生涯中,看到过很多这样生动的例子,我都惊叹,很多患者的发病有着准确的时日规律,可能连一天都不会偏差,因此你不能不感激古代医生细心的观察和总结。
有的患者,自己很快就总结出了发病是有时间规律的,有的患者,自己不知道,我给推算出来,结果,他们和家人仔细地回想,果然就是那个日期。
可是他们去医院。得到的答复通常是:患病的时间没有关系!
这就是把古人的思想精华给丢了的缘故啊。
对这个患者,在看了他的口腔溃疡后,我就立刻确定了调补的方针,从阴引阳,要从补阴入手,然后稍微地生发一下阳气,以适应此时阳气生发的大局。
开的方子,还是张景岳的镇阴煎:熟地60克、牛膝6克、炙甘草3克、茯苓15克、泽泻6克、肉桂3克(研未冲服)、制附子6克。其中茯苓是我后加的,因为他舌质虽然微红,但是舌体稍微胖大,说明有水湿。
这个方子我还是只开三剂。
结果患者在服用了三服药以后,来电话告诉我,说在服药的第二天,他的口腔溃疡就开始收敛了,第三天就基本消失了,并表示非常的感谢。
在接听这个电话的时候,我的心里感到非常开心。其实说实话,有的时候看好了病,医生甚至比患者还开心。有人就为什么老中医都长寿?那是他们每天都很开心的缘故啊!我最怕接的电话是:“服药了,没有什么效果啊。”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重新仔细思考,以期找到症结的。
后来我又开了些调补的药物,患者对此次治疗非常满意。
我举了这个例子,到底是想说说明什么?
我想说的是:古代的医生耗尽心血总结临床经验写成的书,我们一定要看啊,一定要继承啊!否则我们中医就会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吃。
各位不要以为我们现在的中医发展得不错了,我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患者,他们对中医的治疗是很不满意的,有很多患者是在当地的中医那里连着几个月地服药,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们对中医很是失望。
有的病,西医给划入无法治愈的疾病中了,我们很多中医就也跟着喊,说这是无法治愈的疾病,能维持就可以了,不用治疗。
还有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中医是慢郎中,认为一定要吃很久的药才能取得效果,殊不知这是对中医的最大误解,其实我们古人的很多经验,只要用上了,患者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只是我们很多中医把古人的经验丢了,才会出现连服了几个月的中药,还一点效果都没有的情况。
其实很多疾病我们古代的医生早就总结出来各种治法了,只是我们现在读古书的人少了,导致这些方法都开始慢慢地没有人用了,偶尔出现一两个人用的,三天患者就痊愈了,大家反而觉得惊奇:这是什么方法?什么秘诀?
其实哪有秘诀,都是古人书里的东西,只是有的人看到了,有的人不看而已。像前面这样的疾病,虽然都是小病,但是,它反映的却是身体的整体失调,这种失调还导致很多其他症状,我们有时会把这些症状列入亚健康的范畴内,这在西医可能不算病,但是患者确实痛苦啊,而且确实因此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啊,不能因为西医认为腰酸不算病,精力不足不算病,我们就置之不理啊,要知道西医对人体的了解也还是很不完全的,而既然我们的老祖宗已经总结出如何调理了,我们为什么不多学习一下呢?
 我只写了张景岳的一个方子——镇阴煎,其实张景岳一生创立方子无数,他的新方八阵里精彩纷呈,每个阵里都有很多方子值得学习。
其实。我并不是一个中医高手,我也正处于学习的阶段,但是,我在读书的时候,会时时感受到古人殷切的目光,我在读古人的医书的时候,会时时想到,这是古人耗尽心血写的啊!比如,张景岳的这部《景岳全书》就是他对自己一生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他写完书就去世了。他写这部一百万字的书,没有稿费,没有获得名誉(是到了他孙子那辈,才找到了赞助人出版的),他为了什么写书?我再说一遍,是为了让后世的我们继承他的临床经验啊!
我打心眼里感到,如果我们不仔细地读这些书,不好好地继承,实在地对不起像张景岳这样的古人啊!
我们的老祖宗,拿出自己的心血精华交给了我们,我们还不接着,这叫什么?叫不肖子孙。
相声演员郭德纲说:“相声一定要先搞笑,如果相声都不搞笑了,那这事儿就太搞笑了。”
我要说:“我们一定要先继承,然后再发展,如果我们都不继承了,把以前的东西都丢了,还谈发展,那就太搞笑了。”
张景岳,是中医历史上对阴阳的关系把握得最好的医家之一,各位爱好中医的朋友,如果大家能够自己体味他的理论和他的方子,相信您对中医的阴阳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的。
关于张景岳,我想写给大家的太多了,其人精彩之处太多,付诸笔端,竟不知从何写起,就写这么多吧,希望能让大家稍微对他有个了解,以后有时间各位自己去看他的《类经》《景岳全书》吧。
纵笔至此,我蓦然发现,景岳先生在写完《景岳全书,放下笔那一刻,向我们后世投来的殷切的目光竟然挥之不去,我感到肩上有一种无法言状的压力。
放心吧,景岳先生!我们会好好地继承您的衣钵的。
为了中医的发展,为了患者的健康。
我们不会做不肖子孙的。
放心吧,景岳先生!
七、缪希雍

例案1、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天夜里。
杭州督学陈赤石的府上。
所有的人都面露愁容,整个宅子里悄无声息,令人感到分外压抑。
偶尔传出的痛苦的呻吟声显得格外的凄厉。
陈赤石督学患滞下已经好多天了。
什么是滞下?滞下就是患了痢疾以后,那种腹中绞痛,想大便却便不出来的症状。
而且,这位督学的病一定很重。否则,不会便出来的都是脓血。(遂滞下纯血)
那么,没有请医生吗?
当然是请过了,杭州城里最负盛名的五代世医王家王老爷子已经来瞧过了,但是,服了药后却没有效果,剩下的医生当然更不行了。(医皆难之)
天哪,这样泻下去,这个人可就要支持不住了
现在,大家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
但是,这个人此时却不在杭州,据说,他正在苏州一带。(得之吴门)
三天前已经派家人赶去苏州请这位先生了。
那么,他能赶来吗?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午夜时分,宅门外突然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然后是马的嘶鸣。
所有昏昏欲睡的人立刻瞪大了眼睛,难道是他真的来了?
然后,一阵纷乱的脚步由远而进。
有认识的人纷纷小声议论着:来了!来了!
只见,一个人随着仆人昂首而来。
此人生得是身材魁梧,电目戟髯,犹如画图中的侠客相仿(如世人所图羽人剑客),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地问:“病人在哪里?病人在哪里?!”
只这一嗓子,直震得各个屋子里的锅碗瓢盆嗡嗡直响,连墙上的土都直往下掉。(欲坏墙屋)家里的管家和陈赤石的公子忙迎上去,打着招呼:“先生请进,走了多久到的啊?”
来人毫不在意的回答:“一日夜!快,带我见患者!”(一日夜驰至武林)
屋内的陈督学听说了,也从床上探起了身子,眼睛里放射出了希望的光芒。缪希雍
此人进屋后,屏息片刻,然后开始给患者诊了脉。
  诊完后,对一屋子凝视自己的目光说:“不要担心,这不过是暑湿内侵而已,拿纸笔来!”
  于是提笔唰唰几下开了方子:人参五钱,升麻七分,炙甘草一钱五分,乌梅二枚,红曲一钱五分,川黄连三钱,白芍药二钱,莲肉四十粒,滑石五钱。
  两剂药以后,这个让陈家举家上下惶恐不已的痢疾,就这样在轻描淡写间痊愈了,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时大家突然想起来这位医生,怎么好大一会儿没看见他了呢?于是开始四处寻找,陈公子更是十分高兴,一边走,一边用折起的扇子不断地敲打着自己的手掌,嘴里不停地嘟囔:“其术神矣!其术,神矣!”突然,看见有仆人站在客房的门口像他摇手。
  上前一看,原来,这个医生已经躲在客房里,鼾声大作,睡去多时了。
  这个医生,就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明代著名医学家——缪希雍。

例案2、有一天,一个叫李行甫的人,患了梅毒,在前医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了水银等药,结果导致这个患者三天以后出现了舌烂的症状,牙也掉了,咽喉也溃烂,弄得满屋子都是秽气,吐出的腐烂的肉像猪肝一个颜色,这个情况,甭问,什么都没法儿吃了,大小便也不通了。
  请来的医生一看,得,没法儿治,拜拜了您呐,您自个儿挺着吧。
  这位李行甫这个后悔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我要是不去那个春香楼,不就没这事儿了吗?
  后悔有什么用啊,接着请医生吧,于是就请来了马铭鞠。
  马铭鞠一诊断,就说:“这是中了水银的毒啊,现在患者肚子虽然胀,但还没到坚硬的程度,说明水银的毒还没有致命,首先要解毒处理。”
  这个解毒的方法听着很恐怖,他拿来了一些黑铅,然后用大量的甘草、桔梗、金银花等药熬,熬好了后给患者喝一些,再用剩下的洗患者的手足。
  结果,第二天,患者开始从大小便排出很多黑水,病情就开始稳定了。
  然后,又用了些外用的药吹到嗓子里,又口服了些解毒的药,这个患者后来就痊愈了。
  看来在抗生素发明之前的中国,曾经想了许多方法来解决梅毒的问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