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教义发展简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位一体教义发展简史-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奥利金Origen

    奥利金的父母是基督徒,小时受基督教教育。他是一个非常早熟的孩子,很年轻就开始严谨的苦修操练。他继承了他的老师…亚历山大的革利免,成为教义学院的院长。为了装备自己,他彻底研究了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和当时最重要的异端,尤其是诺斯底主义。不久他就名扬四海,越来越多人参加他的讲座。他是早期教会中最有学问,思想最深奥的思想家。他的教义非常抽象,后期被判为异端。他竭力反对诺斯底主义,也使神格唯一论受到极大的打击。然而这些都是次要的;他主要的工作乃是建立一套基督教教义系统。他最重要的著作(DePrincipiis),是基督教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系统神学。其中有一部份后来被定为异端,然而他对后来的教义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他似乎愿意在信仰上作正统的基督徒;他坚持遵照神的圣道与信仰的准则,作为他诠释的标准;认为若不出于的教训或是根据的教义的推论,就当拒绝。虽是如此,他的神学深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而他的隐喻法解经引致各样的猜测与随意解释。

    〖神论与人论TheirDoctrineofGodandofMan〗

    神论DoctrineofGod

    如同护教士们,奥利金认为神是绝对的,是不可认知的,不可测度的,不可被动的;是自足的,超乎任何需要和缺乏的;他也像反诺斯底派的教父们那样,反对诺斯底主义者将善神与〃造物主〃(Demiurge)分为两位神。神是一位,旧约与新约的神是同一位神。神是绝对的第一因(absolutecausality)。因他认为神的属性,如〃无所不能〃以及〃公义〃等,永远是动性的(eternallyinaction),因此他提倡神永远创造的教义(eternalcreation)。

    〃道〃的教义DoctrineoftheLogos

    亚历山大的革利免对于道的解释甚不清楚。他认为道是有位格地存在的(personalsubsistence),与父同一(onenesswththeFather),祂是父神在永恒中生的(eternalgeneration);但又称道为神的理性(divinereason),是次于圣父的。他将道分为两位,一位真正是神的道(realLogosofGod),另一位是在肉身出现的神子道(Son…Logos)。从起初开始,道是神启示的媒介(mediatesrevelation),因为道在创造大工上加上神智能的印记;将理性之光赐予人类;道为真理作了特别的启示;并在基督里道成肉身。道的光帮助外邦人,在他们来就福音完备之光上作踏脚石。

    奥利金说独一神主要是圣父,但祂借着〃道〃自我启示,也借着道来行事。道是有位格的,与父同永(co…eternal),是由父神一个永恒的作为(oneeternalact)而生。奥利金论子从父而生时,完全拒绝子是从父射出来(emanation)或分出来(division)的看法。但他虽承认子有完全的神性,但有时又好象说子是次于父(subordination)。他虽说子是在永恒里由父而生,但当他解释这句话时,不单认为子在救赎计划上是次于圣父(economicsubordination),而在本质上也是次于圣父(essentialsubordination)。他有时称子为第二位神(TheosDeuteros)。在道成肉身中,道与一个人的灵魂联合,这灵魂在先存时(pre…existence)乃是纯洁的。基督的神性与人性是有别的(keptdistinct);但奥利金又说道复活与升天之后,将祂的人性〃神化〃了。

    圣灵论DoctrineoftheHolySpirit

    革利免没有尝试解释圣灵与圣父和圣子的关系。可是奥利金对三位一体第三位的教义,比他对基督的观点更偏离大公教会的教义。他说圣灵是父藉子所造的第一位受造物。圣灵与圣父的关系没有圣子与圣父的关系那么亲密。他更说:圣灵没有在整个宇宙中运行;祂只在圣徒的生命中运行而已。圣灵的本质是善的,他使罪人更新与成圣,也是敬拜神者敬拜的对象(objectofdivineworship)。

    奥利金的人论Origen…sDoctrineofMan

    奥利金论人的教义也非常独特。因他持〃永远创造论〃(eternalcreation),所以他认为人是先存的(pre…existenceofman),因为原本的创造只创造了有理性的灵体(rationalspirits);是(与神)平等的(co…equal),也是(与神)同永的(co…eternal)。今天人类的光景,乃预设了一个先存的堕落,从圣洁堕落到有罪。物质世界就是在这先存的堕落时候被造的。堕落了的灵体,因之成为灵魂,穿上了肉体。物质之被造,是要为这些堕落的灵体预备居所,使他们受管教,得以炼净(purgation)。

    〖基督的位格与工作的教义TheirDoctrineofthePersonandWorkofChrist〗

    道成肉身的教义DoctrineoftheIncarnation

    这两位教父都认为道成肉身,就是道成了完全的人,有完整的人性,包括人的身体与灵魂,因之也就是成了一个真实的人,即〃神——人〃;可是革利免却不能脱出〃幻影说〃的教义。他说:耶稣基督吃东西,并不是因为他需要食物,乃是要藉此而使人不能否认他的人性;同时他又说基督不可能有人的悲伤与喜乐等感情。奥利金坚持说基督的灵魂是〃先存的〃,有如其它一切的灵魂一样,他甚至于说基督的灵魂在〃先存的〃状态中,是与〃道〃联合的。其实在道成肉身之前,基督的灵魂与道早已完全彼此融合(pleteinterpenetration)了。道所充满的灵魂取了一个身体,甚至于这个身体也被道穿入(penetrated)而且〃神化了〃(divinized)。因为在基督里神性与人性是如此混合(mingling),所以当祂被荣耀时,祂等于成为无所不在(ubiquitous)。奥利金并没有成功地维持基督里神性与人性的完整性(integrity)。

    论基督工作的教义DoctrineoftheWorkofChrist

    他们对基督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革利免认为基督献上自己作为赎价,但他并没有看到基督为人类的罪成了赎罪的挽回祭。他特别重视基督为赐律的主,教师,能教导到永生不朽的道路。对于他,救赎的工作并不是要使过去的罪得以赦免,却是要叫人能从堕落的光景中升高,过一种更完善的生活。奥利金论到基督救赎之工时,乃是认为基督是大医师,牧师,赐律者,并作我们最好的榜样。祂对于罪人来说是医师,对于那些已经被洁净的人是教师,对于祂的百姓是赐律者,对于那些跟从祂的人是道德生活的好榜样。由于基督是大医师,教师,赐律者,好榜样,而能使人因祂而获得神的性情。同时奥利金也看到信徒的救恩完全靠着基督为我们受苦替死。基督因为能够蒙蔽撒但的眼,而将信徒从魔鬼的权势之下拯救出来。祂将自己交给撒但作为赎价,撒但接受了这个赎价,却不知道因为基督是完全无罪的,三但就无法将祂留住。基督之死是替罪而死,是赎罪之祭,如此方能叫死人的罪得了代赎。〃道〃所作成的救赎功效,不但在今世,而且在来世也照样有效。不但是古往今来的世人,就是那些堕落的灵,甚至于撒但与它的恶魔们也会受到基督救赎的影响。末日的时候,万事都要复兴。

    论教会的教义,论未来的事的教义TheirDoctrineofSalvation;OftheChurch;andOftheLastThings

    救恩的教义DoctrineofSalvation

    亚历山大地教父承认人有自由意志,所以当耶稣基督的救恩传给他的时候,他就会接受救恩,并弃恶从善。神将救恩赐下,人有权自由地接纳。但奥利金虽然一方面说信心是出于人意志的行动,但他也认为是由于神的恩惠而使人有信心。信心是得救过程中最初的步骤,因之救恩的获得是出于信心。然而信心不过是接受神启示的第一步,此外,还必须要提高到知识与悟性,也必须进到好行为的表现。信心使人得救,但信心的目标乃是行为。这些都很重要。奥利金常提到救恩的两个步骤,一是信心(对外的),一是知识(对内的)。这两位教父并没有看到保罗所教导的信心与称义的概念。此外,奥利金也特别提到信心并不是得救的唯一条件。在他看来,悔改比信心更重要,因为悔改乃是在神面前承认我们的罪。他所论的救恩是内在的,不是像西方的教父,尤其是特土良等,所着重地法律上的救恩。

    (从略)

 第四部份 神格唯一说MONARCHIANISM

    (LouisBerkhof;AHistoryofChristianDoctrines;77…80;伯克富,,页58…61。林慈信修。)

    神格唯一说的兴起RiseofMonarchianism

    第二世纪最大的异端是诺斯底主义,而第三世纪最大的异端则是〃神格唯一说〃(Monarchianism)。护教士,反诺斯底主义的教父,及亚历山大教父的〃道的教义〃,都不完全令人满意。一般人认为〃道的教义〃有许多不当的地方。有人觉得伤害了在神论;有些人又认为他们伤害了基督论。重视神论的人觉得〃道的教义〃认为〃道〃乃是另一位格,可能威胁了神的合一性,甚至一神论;而重视基督论者则认为〃道〃若次于父,就似乎妥协了基督的神性。因此有学识之士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方面保持神的合一性,另一方面不能抹煞基督的神性。因此两派思想兴起,都被称为〃神格唯一说〃(这个名称是特土良所起)。虽然严格来说,这名称只适合于那些要维护神的合一性的思想;然而到今天这名称是两派思想的总称。

    动力的神格唯一说DynamicMonarchianism

    这派〃神格唯一说〃的目标乃是维护神的唯一性;可以说,完全与以前的〃爱宾派〃(Ebionites)及近代的〃独神论派〃(Unitarianism)如出一辙。有人认为这派思想最初出现于阿罗该(Alogi)一个不著名的派别。西波尔(Seeburg)不同意这个解释。此派比较可能的创始人,是被罗马大主教维克德(Victor)革出教会的一位拜占庭人,名〃提阿多达〃(TheodotusofByzantium)。此后一位〃亚提蒙〃(Artemon,在叙利亚出生)试用与传统来证明这一类〃神格唯一说〃。然而亚提蒙的论证被一位佚名氏所着〃小迷宫〃(LittleLabyrinth)一书所驳斥。这一派的神格唯一说不久就烟消云散。

    撒摩撒他之保罗PaulofSamosata

    动力的神格唯一论,后来又由一位安提阿的主教〃撒摩撒他之保罗〃(PaulofSamosata)将之死灰复燃。这位主教非常属世,也甚傲慢。他认为〃道〃是与父神同质(homoousios;co…substantial),但在神格(Godhead)中没有独立的位格。道可以与神同为一(identifiedwithGod),因为祂存在于神里面,正如人的理性存在于人里面。道是无位格的能力,存在于所有的人里面,但特别在耶稣这个人里面运作。因为道渐进地,独特地完全渗透了耶稣的人性,这个神的能力逐渐地神化了耶稣。因为这位人耶稣是如此被神化,所以祂配有神的尊贵;然而严格说来祂并不应被认为是神。撒摩撒他保罗如此建构道的教义,保持了神的合一性;神的本性(nature)和位格(person)都是一,道与圣灵不过是神格(Godhead)中无位格的属性(impersonalattributes)。这种看法后来也被索西奴派(Socinians)及近代的独神论派所采用。这些神格唯一的派别都尝试维护神的合一性及耶稣真正的人性。马基弗(McGiffert)认为这些异端的目的,乃只是坚持耶稣的人性。

    形态的神格唯一说ModalisticMonarchianism:Sabellianism

    另一种神格唯一说,影响比较广泛。这派一方面要保持神性的合一,但主要在基督论方面保持基督完全的神性。这派被称为〃形态神的三种形态(modes)。西方教会称此派为〃圣父受苦说〃(Patripassianism),因为此说认为父神自己道成肉身成为基督,因此圣父在基督里受苦,与基督一同受苦。东方教会称此派为〃撒伯流派〃(Sabellianism)。撒伯流派与〃动力神格唯一说〃不同之处,乃在坚持基督真正的神性。

    普拉克西亚与奴爱达PraxeasabdNoetus

    特土良认为创始〃神格唯一说〃的是一位不太有名的〃普拉克西亚〃(Praxeas),而希坡利达(Hippolytus)认为创始者是示每拿的奴爱达(NoetusofSmyrna)。可能两人都对倡导此派学说有功。普拉克西亚完全反对神格(God)中可以有位格上的不同。特土良批判他,说:〃他将保惠师赶走,又将圣父钉死在十架。〃普拉克西亚似乎并没有说圣父受苦;不过奴爱达就清楚的说出这点。希坡利达说:〃他(奴爱达)说:基督自己就是圣父,乃是圣父自己降生,并受苦而死。〃(〃HesaidthatChristisHimselftheFather;andthattheFatherHimselfwasbornandsufferedanddied。〃)按照希坡利达,奴爱达大胆地说,圣父改变了自己的形态(modeofbeing),变成(became)祂的儿子。奴爱达自己是这样说:〃当圣父尚未降生时,祂当被称为父;但祂按自己的美意,服在降世为人之下时,祂就出生,成为圣子;是祂自己(HeofHimself),并不是另一位(ofanother)(成为圣子)。〃

    撒伯流Sabellius

    〃形态神格唯一说〃最著名的代表是撒伯流。他的著作只有很少的片断存留至今,我们因此不能详细断定他的教导。然而我们清楚晓得他特别重视神的本质是合一的(unityofthedivineessence),祂的显示则有多种(pluralityofitsmanifestations)。神的显示如同戏剧中的各角色。撒伯流虽说到三个位格,但对于他,〃位格〃乃是指一个演员所装扮的角色,或显示的形态。按他的看法,父,子,灵这三个名称,只不过是指唯一的神显示自己的独一神圣本质(onedivineessence)的三个阶段而已。神在创造,赐律法时以父显示自己;在道成肉身中以子显示自己;在叫人重生与成圣时,以圣灵显示自己。

 第五部份 关于三位一体的争论THE DOCTRINE OF THE TRINITY: THE TRINITARIAN CONTROVERSY

    (LouisBerkhof;AHistoryof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