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罚-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余少阳说道:“周大小姐既然宁可不信任书铺的老先生,也愿意信任在下,这一份信任在下自然要珍视了。”

    周晓若的脸微微红了红,小脸微微的低了低,似乎有点不敢看余少阳了。她从自己袖口荷包里取出了一封折叠起来的信张,小心翼翼十分重视的将信展了开来。她没有把信递给余少阳,只是拿给他看,然后指了指自己不认识的几个地方。

    余少阳原本没想去看周晓若的这封信,但是展开之后多多少少还是看了一些。很显然这是一封情书,落款的名字是一个叫“杨志清”的人,文中言辞藻藻、旁征博引,借用了很多古人的诗句。全文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意思,就是表达了对周晓若的爱慕之心。

    不过他倒是觉得这个“杨志清”很有造作的嫌疑,所引用的诗句文辞很多地方前后衔接的很牵强,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求爱者用心雕琢过后的情书。

    也不知道周晓兰与杨志清是不是背着父母在私自谈恋爱,他在心中暗暗的猜测着。

    “哦,这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余少阳先帮周晓若认出了第一个她不懂的词句。

    “真的是这么写的吗?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提到死啊尽啊成灰这些不吉利的词语呢?”周晓若脸色微微变了变,看上去有些伤感了。很显然她这段时间才刚刚开始读书不久,对于古诗词不甚了解。

    余少阳笑了笑,对周晓若解释道:“周大小姐你误会了,这‘春蚕到死丝方尽’,意思是蚕到了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而这个丝的谐音,正是是思念的‘思’,换句话说就是写信给你的人直到死了才会不再思念你。至于‘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了。”

    周晓若恍然大悟,同时露出了动心的笑容,说道:“原来………原来他这么有才,竟然能想出这样巧妙的诗句呀!”说完这句话之后,忽然想到余少阳刚才的解释颇有露骨,顿时垂下了眼帘,脸蛋通红通红的。

    余少阳看到周晓若这般如痴如醉的样子,心中不知不觉倒是有了一些醋意,他说道:“周大小姐,这两句话其实是出资唐代诗人李商隐之手。”

    周晓若微微有些失望了,不过总体上心情还是很愉悦,她眨了眨眼睛看着余少阳,说道:“余少阳,看来你真的很有学问呀!”

    余少阳接着又为周晓若解释了另外几句话,大多是信文引用的古诗词,这些词句基本上都是爱来爱去、思来想去的意思,让他在解说的时候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谢谢你了,余少阳。”周晓若将信文收了起来,脸上早就如同染上了一抹夕阳,先前开朗的样子在这个时候变成了羞涩。不过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很可爱、很清纯。

    余少阳笑了笑,说道:“小事一桩,另外你放心吧,这件事我不会说出去的。”

    周晓若羞怯的低了低头,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余少阳觉得是时候告辞了,于是说道:“周大小姐,如果没有其他要在下帮忙的话,那在下就先告辞了。”

    周晓兰抬起头望着余少阳,她感到有些奇怪,很多男子都巴不得多与自己待一会儿,为什么这个余少阳一点这样的想法都没有呢?她心底下暗暗的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很纠结很郁闷似的。不过想到杨志清的信,再次又有了甜蜜蜜了滋味。

    “嗯,那再见吧,我也要回去好好读书,这样就不会连信文都看不懂了。”她冲着余少阳笑了笑。

    与周晓若告辞之后,余少阳还不想回到营地里去,他决定去一趟队部找王玉明,就算找不到王玉明也可以去找找刘湘。他现在要表现得很积极,有必要去问一下李啸虎昨天离去后的情况,这样不单单能够了解李啸虎对自己到底什么态度,还能让刘湘感到自己是一个有心的人。

    来到队部大院门口,一排有两个早起的士兵正在前面的空场地上光着膀子洗衣服,队部大院的值勤士兵看到余少阳最近来队部非常频繁,只当他是有什么特别公务,所以不敢多加阻拦。走进队部的前院,余少阳就看到了正在前堂办公席前坐着整理文件的王玉明,当即他就快步走了上去。

    “王大人。”余少阳向王玉明打了一声招呼。

    王玉明从一堆文案后面抬起头来,看到了余少阳,立刻露出笑容来,站起身来说道:“哎呀呀,这不是余老弟嘛,你还真是好意思来?昨天你来过了,怎么不把老哥我叫醒呢,还让你多操心,又是准备油饼、凉开水,又是打扫卫生的,弄得我多过意不去。”

    余少阳呵呵的笑了笑,问道:“王大人怎么知道昨天是小人来过的呀?”

    王玉明从那张破破旧旧的办工桌前绕了下来,将余少阳迎到前堂里面,找了一张长板凳让他坐了下来,说道:“我还不知道是你?我在这里住了快两年了,有谁帮我扫过屋子呢?就你细心!”其实昨天早上余少阳在扫地的时候,他微微的睁开眼睛看到了,不过当时实在太困了,也就没起来。

    余少阳说道:“唉,王大人您还说小人细心,这不王大人比小人更细心了吗?”

    王玉明忽然严肃着脸色,说道:“余老弟呀,你要是在大人小人的称呼,那我可就不高兴了。”

    余少阳笑了笑,连忙说道:“那小弟就称王大哥吧。”

    王玉明裂嘴笑了起来,说道:“这就对了嘛。唉,前天晚上的事情着实的让我不爽快。本来想让你昨天过来,咱哥俩一起去酒楼里小酌一番,可是没想到昨天睡过头了,而且突然刘大人那边又交代了许多公务,这时间一下子抽不出来了。余老弟不会怪大哥我失信吧。”

    余少阳说道:“王大哥说笑了,王大哥一心为公务正是小弟学习之榜样,小弟岂能责怪大哥呢。”

    这时,一排的伙夫开始生火造饭了,天色正好到了正午的时候。

    王玉明说道:“余老弟,赶时不如撞时,这中午的过火不如就由老哥我在做东,请余老弟去镇上的酒楼吃一顿好的。”

    余少阳还准备推辞一番,毕竟上司请下属吃饭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不太好意思的。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王玉明抢先又说道:“余老弟可不许推辞,不然老哥我就不高兴了。”

    “唉,那就多谢王大哥了。”余少阳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王玉明稍微整理了一下先前办公的文案,然后就带着余少阳离开了队部大院。余少阳将自己早上买到绳子和小刀子暂且搁在了前堂里。

    银山镇毕竟还是一个小镇子,街上的酒楼只有一两家,王玉明和余少阳就是来到了昨天早上刘湘和李啸虎见面的那家酒楼。

    正是中午的时候,酒楼生意还算红火,形形色色的人都聚在这里求得一顿美食。王玉明要酒保准备一个雅座,可是却不巧雅座都没了,于是只好将就的在一楼大堂找了一个空桌子坐了下来。

    点菜的时候王玉明很客气让余少阳先,余少阳自然不会点菜,再三推辞的让王玉明点。王玉明点了几个小菜和一个荤菜,加了一碗青菜汤水,再上了一壶小酒,显然这次出来吃酒楼他自己还是有些舍不得。不过读书人对人情看得很重,所以依然愿意破费这一次了。

    在等菜端上来的时候,余少阳借口去上厕所,然后跑到街上的卤味铺子挑了两斤熟猪耳朵和三斤牛肚,匆匆的跑了回来。

    “哟,余老弟,你这去一趟茅房竟然带出这么多东西呀。”王玉明笑着说了道。

    “王大哥千万莫笑呀,我看王大哥你似乎很喜欢吃牛肚,刚好身上还有几个铜毫子,反正钱在身上不花也就烂,今天难得与大哥一起下酒楼,自然要尽兴,所以权且当作打打牙祭好了。”余少阳呵呵的笑了笑说道。

    “好,那咱们哥俩今天就尽兴。”王玉明对于余少阳的大方很有好感,他最喜欢结交的就是这样的人。他在军队中生活好几年之久,那些当兵的通常都是穷人,是穷人自然都是小气鬼了,所以余少阳的反差更是显得亲近。

    酒菜上桌之后,王玉明先与余少阳谈了一些文学的话题,诸如古诗古文。好在余少阳的文化水准不算低,交谈的时候基本上能接下话来。而正是因为这样,在王玉明心中更是有了一种惊讶的感觉,他没想到余少阳与自己竟然是同道中人。

    “唉,余老弟,老哥我越来越发现与你很投缘了。”王玉明喝了几杯酒之后,醉意微起,感叹的说了道。

    “能与王大哥结交,小弟我也荣幸的很呀。”余少阳笑了笑说道。

    “老哥我当你是自己人,告诉你重要的消息,你可千万别乱说出去呀。”王玉明忽然神神秘秘的说道。

 第三十二章 上峰命令

    余少阳脸色微微变了变,立刻问了道:“王大哥,什么消息呀?”

    王玉明先喝了一杯酒,然后身子向前凑了凑,压低声音说道:“咱们队恐怕要打仗了?”

    余少阳怔了怔,问道:“打仗?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是不是要向那次劫杀官军的山匪报复呀?”

    王玉明倒是意外,这余少阳的脑子转得挺快的。[]他点了点头,说道:“还真让你说中了。昨天老哥我就接到了刘大人一个新命令,刘大人让我尽快计算一下库房里的子弹和枪械,按照现在队伍里的人数做一下调配,还说尽量将队伍里的土铳子给替换下来,每个兵都要配上快枪呢。”

    余少阳心里暗暗的笑了笑,要上山剿匪的事情自己早就知道了。不过为了配合王玉明现在的情绪,他还是故意装出了一副凝重的样子,叹了一口气说道:“唉,看来这一仗终究是躲避不了呀。”

    王玉明点了点头,也跟着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呀,咱队伍除了去年闹革命那会儿调动过武器,分发过子弹之外,都大半年过去了从来没从队部调过子弹到排上呢。看来这次真的要动真格的了。”

    通常每个排的排长负责管理排上的子弹,一个排会安排总数大约200发的子弹,如果排遇到什么特殊任务需要用枪,就从排长那边领取子弹。上次二排运送军火的时候,子弹就是由梁排长发的。而一旦是由队部这边统一派发子弹,就表示队部会有全队性质的军事行动了,甚至可以通俗的理解即将进行的行动将超过800发子弹。

    余少阳试问了道:“王大哥,你知道上峰命令什么时候行动呀?”

    王玉明摇了摇头,说道:“这还不知道,刘大人前天才把这件事派人汇报到县城里呢,县城那边估摸也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才能定下来。而且,就算县城定下来了,咱们镇上同样需要一段时间来准备,怎么着也得再去八、九天吧。”

    余少阳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王玉明这么说,自己能够训练士兵的时间也就只剩下十多天了,当然也许连十多天都不足够。他幽然的叹了一口气,端起酒杯与王玉明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

    王玉明喝过酒之后,接着又说道:“唉,今天大哥我还是挺忙的,早上的时候县城那边派人过来下达了一个通知。”

    “通知?”余少阳愣了愣。

    “哦,余老弟你别想错了,这通知可不是关于打仗的事,这事还没个准,县城那边可没这么快就有回复呢。”王玉明看到余少阳的表情,立刻补充的说了道。“县城那边通知,咱们队伍的编制要学习人家洋人的编制进行改编,这可不是改改称谓就能解决的小事,说起来还挺麻烦呢。”

    余少阳对这件事倒是有些兴趣,问了道:“哦,王大哥,那县城通知要把咱们的编制怎么改呢?”他原本将学习洋人的军事编制改革,也理解为仅仅是更改了一下单位的称呼,就好比将镇改为师、标改为团、哨改为营、棚改为班了。

    王玉明说道:“县城通知,现在上面第一镇改为了第一师,余下单位也要学着洋人的称谓来改。以后你余棚长就得改为余班长了。但是这次改编的重要并不在这里,而是在要把所有部队都按照所谓的三三制来整编,也就是说原本一个队四个排现在要改为三个排了。”

    余少阳自然知道所谓的三三制是怎么回事,他起初穿越来到这里的时候,听说一个队有四个排当即还有些吃惊,不过过了一阵子后才明白过来原本1912年还没推行三三制。三三制就是指上级单位统辖三个下级单位,以此类推,比如三个排为一个连,三个连为一个营,三个营则为一个团。

    直到二十一世纪全世界大多数国家还保留着三三制的传统。

    而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中国的确有过所谓仿效西方军队的新军,但是所谓新军只不过是训练西式体操、装备西式武器,至于完整的军队编制系统还是没有仿效过来的。到了清朝向民国过度的这几年,全国上下的军队编制越来越复杂,几乎每个省的编制都是不同的。只有到了民国成立之后,才渐渐有命令统一全**队的单位编制。

    他现在也明白王玉明为什么觉得这次军事编制的改编很麻烦,毕竟原来是四个排长、八个棚目官,改成三三制之后就变成了三个排长和六个棚目官了,这该去掉谁的官职呢?而且四个排的兵力现在要融和成三个排,士兵的安排也成了问题。

    “唉,这复杂的事儿我可不懂,还得由王老哥你多费心了。”余少阳呵呵的笑了笑说道。

    “不过这次改编的事情虽然麻烦了点,但是还有一些好消息呢。”王玉明忽然神秘的笑了笑说道。

    “哦,好消息?”余少阳眨了眨眼睛问了道。

    “这次改编咱们队部改为了连部,按照洋人军队的编制,连部要增加四到七个军官,分别是管理军械、后勤、侦查、参谋等等的职能,此外甚至还听说要设置副连长呢。”王玉明夹了一口菜塞进嘴里,一边嚼着一边说道。

    余少阳渐渐有些明白王玉明的意思了,连部要增加军官,只要自己多下点功夫就完全有可能得到提拔。不过他对本土军队一味仿照西方军队编制感到很无奈,纵然要学习西方先进的体制和系统,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