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河血-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嘲弄的长叹口气,将那篇几乎看不到任何真理的《真理报》扔到一边,他开始翻看起另几份报纸,剩下的几份报纸则是日本的报纸,而在其头版依然是有关西安事件的报道,快速翻阅报纸的时候,突然一个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支那远洋渔船出现千岛水域,影响日本渔业》,看到这个新闻,原本靠坐在沙发上的李直民连忙坐直身体。
    “远洋渔船竟然开了那么远!”
    在报道中,尽管日本人的口气中带着浓浓的不满,但是却不妨他们用“羡慕”的语气对中国现代化渔业的评述。
    “他们每一次出海便可以捕获数千吨鲸鱼、海豚、海豹和其它鱼类,那些鱼类直接在船上进行加工、分割,随后被装入冷库,待返港之后,各种鱼肉直接使用冷冻列车运往邯郸或者其它的城市……”
    现代渔业与现代物流的结合,这是先生对公司远洋渔业的评述,两者的结合使得专员八百万民众尽管身处内陆腹,但却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享受到廉价的新鲜海产品供应,尤其是上百万青少年最为受益,他们每天都可以在食堂吃到50克鱼肉,相比于营养不良的其它地区,邯彰专区的青少年,四年级的学生体格如同其六年级的学生,免费供餐提升民族体质效应得到了验证,以至于在过去的一年间,农业委员会又特意从美国加大引进大白花奶牛力度,过去牛奶只是用于供应新区的外国人,而现在却是为将来学校供应牛奶作准备。
    “……别以为他们现在只有十几艘远洋渔船,但是现在他们捕获海产品的脚印却出现在整个太平洋洋上,甚至在南极亦出现了中国渔船的身影!当心吧,支那人可比其它任何人更为狡猾。如果今天我们不能制止他们,明天他们就会把全世界的海洋变成他们的牧场……”
    充满警告性的文章让李直民的眉头紧锁着,作为专员的秘书长,他知道对于“远洋渔业”在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专员的一支“海上力量”,在战争爆发的时候,那些在大洋上追逐过鲸鱼的远洋渔船,会摇身一变成为运输船,依靠超过普通商船的快速和更灵活的船员,把战争物资运入中国,并把出口物资运出,而这一切都必须以突破日本对海洋的控制为前提,而现在,他们却已经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如果日本人盯着他们!”
    想到这里,一种不安的感觉又像一团浓厚的阴云压上心头,李直民连忙穿起衣服和妻子说了一声,未来早饭,便离开了家门。
    

第四十四章 海之港
    到达办公室之后,李直民立即通过办公室内的专线保密电报,和经济调查局“日韩处”的“头头”通了话,作为专员秘书长,他了解经济调查局的工作,有针对性的进行了一些工作上的请求。
    在忙完这一切之后,他便给专员打来的电话,此时距离上班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在电话中,李直民简略作了汇报。随后便提出自己的忧虑。
    “专员,现在日本人已盯上咱们的远洋船队,这会不会影响你在未来的计划?”
    握着电话,管明棠沉思片刻,然后说道:
    “渔业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话虽说的简单,但管明棠却知道渔业公司为什么会把渔船派往千岛群岛,是为了了解北太平洋海区,对于渔业公司,就管明棠的内心深处,并非只是简单的“捕渔”或者“运输”就长远考虑,他们在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军人,成为舰队的军队,虽说只是一种可能,而为了这种可能,管明棠则希望他们在走向海洋之前,首先了解海洋,通过远洋航行不断的了解海洋,只有真正了解海洋之后,方才能真正的走向海洋。
    专员有回答让李直民微微一愣,然后问道:
    “如果发生渔业纠纷,会不会导致日本政府关注渔业公司?”
    管明棠语气平淡地回答道:
    “不,暂时还不会,相比于日本的庞大的捕渔船队,我们的船队规模还很小现在只是一些富有远见新闻人加以关注,但除非我们每年捕获上百万吨海产品,而且直接同日本捕渔船队发生直接冲突,否则根本就不会引起日本政府的注意!”
    虽说有点一厢情愿,但是管明棠却清楚知道,在海洋足够庞大、产量可以满足本国捕捞需求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真正的渔业纠纷,而且相比于日本的近海捕捞,中国更倾向于远洋捕捞且在远洋为磨练航海技术而追逐鲸鱼的遗迹,加之相对有限的捕获量,这意味着两国在未来几年内产生渔业纠纷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几年后……战争的爆发会改变一切,到那时,自然也就不需要考虑纠纷的问题了。
    “先生,可能是我多虑了!”
    “不!你考虑的很对,有些事情是需要提前考虑,我会通知公司方面,让他们注意一些,尽可能的避免与日本方面产生纠纷,毕竟,现在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纠纷是不必要的……
    对于李直民的敏感,管明棠到是极为欣赏的,而在另一方面,他又极其依赖他协助自己处理公务的能力,有了他的帮助,自己到也省下了许多功夫,使得自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往返于两个时空之中。
    在挂断电话之后,李直民则想起了另一件事,连云市是两年前设立的院辖市,也就是在其设置院辖市之后,从远洋渔业公司以其作为基地泊港开始,公司不断加大在连云的投资,而现在投资不断加大着,至今累计投资已经多达千万之多。
    而对此,李直民却有着自己的一些疑惑,尤其是在月前,行政院下达了新任市长的人选之后,更是让他感觉,对于连云那个地方,先生或许有其它的想法,不过因为近来西北爆发的事件,使得他无暇顾及此事。
    而新任的连云市长韩彻则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出身,也曾是先生的秘书,可以说是先生的绝对亲信,对于韩彻,李直民并不陌生,两人在公事上到是有过一些接触,在他看来,韩彻并不能称之为官员,但为什么现在他会成为连云市的市长呢?
    “韩彻!”
    默默念叨着这个名字,之后李直民从抽屉中取出一张叠起的地图,这张地图是他特意购进的,将地图展开之后,他又拿出一根红色的记号笔,找到连云的位置之后,在其上点了一个点,若是有人看到他的这张中国地图的话,也许会惊讶的发现在地图上标注着密集的标记,而这些标记的颜色各有不同,有蓝色、有紫色,而这是第一次,在这张地图上出现红色的标记,而在作出这个标记之后,李直民的眉头微微一皱,作为专员的秘书长,他意识到,即便是他,也无法理解且获知许多机密事件的真相,就像这一件事。
    这个看似很普通的任命背后是什么呢?
    列车在徐州转向东行,轰鸣的列车在陇海铁路的最东端行驶着,在列车头等车厢的餐厅内,认真的翻看着手中的书籍,这是本《现代市政管理》是邯彰专区出版的书籍,同样也是乡村建设学校必读的书目,对于他来说,在两个月前,他都没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政府官员,但世事总是如此,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两个月前,他还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而现在,他却是连云市第二任市长。
    市长!
    作为连云市这一院辖市的一市之长,对于韩彻来说,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于这里的一切和邯彰都有着显著的区别,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要把这里建成一个“现代城市”的决心,而现代城市首先需要建立现代的市政管理体系,而如何将邯彰的那一套市政管理体系与中国传统的市政管理相结合,则是他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想到自己上任之后,可能面临的问题,韩彻还是忍不住长叹了口气,或许他在美国时曾研修过的市政管理,他从来没有过任何施政管理经验,而现在公司却通过一些私下活动,把他安到了这个位置上,实在是……
    “怎么?我的韩市长,现在还没办法接受这个任命吗?〃
    一句玩笑声传到韩彻的耳中,是方克强,他是韩彻拉来陪同自己上任的“顾问”准确的来说是新任的连云市民政厅长。
    “我是担心,自己不能造福一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中国官员的传统伦理道德,而现在这种思想更是在邯郸发扬光大,正像专员一样,可以说这是许多青年官员的理想,对于韩彻,虽说相比于邯彰系那些年青的出奇的不过二十冒头的青年官员,刚过而立之年的韩彻甚至可以说年华不在,但并不妨碍他会有这种思想。
    “伯伦,你要知道,对于你能不能造福连云,实际上,公司并不在意!”
    出言提醒着自己的朋友,韩彻将好友置于桌边的书拿起来翻看数页,然后继续说道。
    “对于公司来说,连云……”
    “我知道公司为什么把我送到那个位置上,他们希望那个位置上的人是自己人,这样的话,公司的利益就可以得到保障,但是……”
    摇着头,韩彻用极为固执的口气说道。
    “但是,我们作为官员,就必须要考虑,为官一任,要做些什么,要留下什么,是骂名,还是……”
    视线朝着远方看去,韩彻的语气带着些许憧憬之意。
    “专员用了三年改变了整个邯彰,而现在连云建市不过两年,我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城市留下一些东西,让这座城市变成真正的,中国的大港……”
    正值冬日,作为连云市首任市长的张振汉在与韩彻交接之后,便随同其乘车朝远渔码头驶去。
    “炎生兄,请你放心,兄所拟写的《连云建设刍议》,以后必将仍指导本市建设!”
    作为继任的连云市长,韩彻看着车外已显城市雏形的连云街道,对身边的张振汉说道,张振汉是连云市的首任市长,前后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而他的政绩,主要体现在通过考察、测量,整理出的连云市发展建设思路。在《连云市建设刍议》一文中,他提出了连云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市政建设和海港建设计划。。
    而张振汉对连云市的规划,气魄是比较大的。他看到了连云市的独到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文中写道:“连云地处我国中部海滨……横贯东西陇海干线,由此起始,将来如照国父计划,展筑走路(陇海铁路)至新疆,与苏联之西伯利亚铁路相接,则连云不但为我国西北各省之重要门户,也将成为国际交通之枢纽、东方重要之水陆联运站。”
    在被行政院任命为连云市新任市长之后,韩彻即着手研究了他那份《连云市建设刍议》,从而充分了解了连云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市政建设和海港建设计划。可以说,韩彻对连云市的了解,也正是基于张振汉的《连云市建设刍议》,而且韩彻对这座城市的一些计划,也是基于这份报告。
    “伯伦老弟,以后,这里可就拜托你了!”
    张振汉的语气中带着些许不舍,按照他的那个规划,是要把这里建设成一个现代化都市场,一个现代化的与上海相伯仲同,过之青岛的大海港。
    “请炎生兄放心,弟一定竭尽全力,把连云港,建成中国第一流的大港!”
    

第四十五章 大港梦
    “海州位于中国中部平原东陲,此平原者,世界中最广大肥沃地区之一也,海州以此为海港,则刚好在北方大港与东方大港两大世界港之间,今已定为东西横贯中国中部大干线海兰铁路之终点……”
    由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在海州建设二等港的宏论,北伐成功后的民国二十二年,连云港口建设拉开了序幕,从民国二十四年,在连云港设市之后,便开始筹备建设连云港,以把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规划的建设二等港的任务完成,而且要把连云市迅速地、有计划地建成“至少在经济和交通上,超过沿海以南的上海和以北的青岛的滨海大城市。”
    不过此时,连云港口尚未建成,地域经济很不发达,上海和香港的资本家也因时局不稳不敢来连云港买地皮,而按照这座城市雄心勃勃的规划,其将用“三十年”时间,使港口吞吐量达每年“四千五百余万吨”,城市居民“增至一百五十余万人。”要使“连云市成为一现代化都市,连云港成为一现代化海港。”,这是雄心,似乎也是壮志,尽管有着科学的规划,但是受限于财力的薄弱,民国二十五年的连云港,虽隐现城市雏形,尽管有着现代的城市规划,但却与现代化都市有着明显的区别。
    不过在过去的年余间,连云港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两座米的码头以及长为米的防波堤、泊船地及航路、发电厂、蓄水池、车站各一座,灯塔两座,先后投入使用,连云港工程竣工而另一方面,但是作为辅港的“远渔码头”这座由中国远洋渔业公司修建的由钢柱、木板制成的“远渔码头”,同样也投入使用,而对于这座刚刚兴建的城市而言,远渔公司的重要性,甚至不逊于陇海铁路。
    看着身边的韩彻,张振汉知道行政院之所以委任其为连云市长,除去北方公司在幕后推动之外,对行政院而言亦想借助北方公司的财力、物力以及技术,从而加快连云港的建设,而在城市建设、市政管理上,北方公司也有自己的独道之处,如果北方新区,虽不是城市,但其却早已公共为“中国最现代化都市”,也正因如此,行政院才会选择了这位北方公司高管出身的,从未有治政经验的韩彻作连云市的新任市长,虽已卸任,虽说对方宣称会遵从他的建设方案,但张振汉依然对韩彻来的建设方案充满了好奇之心,他想知道,这些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北方公司高管,会用什么办法,把这个在“青岛、上海挤迫下,发展受限”的城市,发展成为中国大港。
    “伯仑老弟,不知,你对这座城市的建设,有什么其它的想法?”
    “一港、一路、一城,无论是大连亦或是青岛都是遵循这一发展原则,相比于青岛,连云港最大的发展潜力在于连通东西、横亘数省的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于中国之意义,几乎不逊于一条新的扬子江……”
    在说道着连云市的长处之后,韩彻又反问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