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一个人的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911:一个人的革命-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盛宣怀心里有两本账,他表面上诚心拥护国民政府,频频同孙中山、黄兴通信,实际上是处处在经费问题上给革命党添绊,同时还在处心积虑地恢复自己被没收的财产。而当后来他的全部产业终被发还之时,盛宣怀非但没有对孙中山及其领导下的临时政府有丝毫谢意,反而将其归功于袁世凯。特别是对于轮船招商局和汉冶萍公司这两个企业,盛宣怀对袁世凯的保护感激涕零:“民政府摧实业公司,汉冶萍、招商局几乎不能深全。幸赖项城之力”,得以维持招商局。“孙、黄将欲强夺抵押一千万元,幸蒙袁总统大力保全,天下称颂。”

由此可见,盛宣怀与“革党”的交往,不过是虚与委蛇、暂避风头,而同“袁党”的关系倒称得上是以诚相待、心心相印了。盛宣怀和袁世凯最终还是重新回到了当初在李鸿章麾下的时候那种同心协力的关系。这两个清末最具权势的人物,历经几十年的恩恩怨怨,最终又走到了一起。但是,经过他们的这一番折腾,中国,尤其是辛亥年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盛宣怀的生命还没有结束,但他对于中国的使命已经基本结束了。1911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年,虽然他自己没有意识到,但他一生的所作所为,却在这一年中发挥出了改变整个中国的影响。

如果一定要把辛亥年的鼎革归因于一个人的话,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这个人不是孙文,不是黎元洪,也不是武昌工兵营的士兵们,说他是盛宣怀,可能更合适一些吧。

参考文献

陈旭麓、顾廷龙、汪熙,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五——中国通商银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夏冬元,洋务运动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夏冬元,盛宣怀年谱长编(上下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夏冬元,盛宣怀传,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李帅达,血战:胡雪岩与盛宣怀的双雄争霸战,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宓汝成,帝国主义与中国铁路(1847…1949),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宓汝成编,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84。

张庆锋,论盛宣怀与卢汉铁路筹款,河南大学学报,2005(3)。

巩为为,盛宣怀与“官助商办”的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3)。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第三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国亮、美玲,中国商父盛宣怀,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

李学祁,中国早期的铁路经营,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

刘忆江,袁世凯评传,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冉闵大王,牛人袁世凯,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陈景华,晚清巨人传:盛宣怀,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6。

威廉·H·布兰察德,革命道德:关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戴长征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刘恩格,辛亥革命与盛宣怀,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4(4)。

李玉勤,“蝴蝶效应”:析盛宣怀袁世凯轮电之争及对汉阳铁厂的影响,理论界,2009(8)。

马洪亮,辛亥革命后盛宣怀倒向袁世凯原因浅析,科教文汇,2007(2)下半月刊。

武艳敏,盛宣怀洋债办实业的思想及实践,兰州学刊,2006(7)。

张学海,盛宣怀与甲午战争,学海,1998(2)。

夏冬元,非常之世的非常之人——纪念盛宣怀诞辰15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宿丰林、包汉,辛亥革命后盛宣怀的政治倾向,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3)。

帕特南·威尔,帝国梦魇:乱世袁世凯,秦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侯宜杰,袁世凯传,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雪珥,国运1909。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10。

雪珥,辛亥:计划外革命,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吴晓波,一段铁路毁了一个帝国,商界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钱庄史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越非。1910年上海股市的“黑色星期五”,档案春秋,2005(5)。

全书完

 ……… 【】整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