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旗- 第4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不出一些异心,还真的很难说。

石友三等人,跟是有奶便是娘,早就存了投靠日军的心思,私底下已经和日军商量好,是缺少最后的一哆嗦。将军装换成皇协军的军装,成为日军的忠实走狗。

相对于,国民政府下的种种内耗,八路军却在山西战场,率先发动破袭战,战役目标就是针对华北日军交通沿线的据点,战斗打响后,山东,河北也纷纷加入,在华北的30万日军大部分都和中央军对峙,要么防着阎锡山的晋绥军,日军的后方比较空虚。

这一打,沿途日军在交通线上,的三个守备师团,顿时处处挨打。

表面上看,中国战场的抗战形势,正想着越来越**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用实力,来减轻***战区的负担,并希望借此展露实力,和国民政府协商新四军的问题,将蒋介石逼到谈判桌上来。

这种做法,不过是火攻之计,虽然猛烈,但也治标不治本,只求一段时间的平静罢了。

相对于复杂的华北和华中战事,曾一阳的日子显然要好过很多。

政训班办理之后,很多特务浮出水面,想要在三江省分一杯羹的墙头草们,一个个都倒了血霉。政训人员,都是按照纪律,不打不动刑,可并不是说,对这些人就没有办法,几天不让睡,人的脑子就处于昏沉沉的地步,稍微一愣神的功夫,就会吐露些消息。但是手段齐出之下,这些本来就是政治投机者,一个个都耐不住了,还被纠出了几个双料特务。

消息,传到大后方,顿时让戴笠颜面无存。

看看吧!那些拿着国民政府的委任状,出现在东北的都是***人的特务。不少都是肩负着,打入抗日义勇军内部,破坏抗日大好局面的双料特务。虽然事情都是戴笠和旗下的军统操办的,但是就像是小孩子惹事,找大人一样,舆论一下子就针对了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身上。

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戴笠自然是要被骂上一通的,但是骂过之后。一口否认,那些委任状都是假的,那是必然的,不然这么说?

那些拿着委任状,在一边观望的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背地里把戴笠骂了通透,真的也变成了假的。曾一阳的政训班就像是打假办公室,成了专门打击拿着国民政府的委任状,准备骗吃骗喝的墙头草们的专办处。

白纸黑字的供状,曾一阳说是真的那就是真的,毕竟一个人的名望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不需要去辟谣了。说出来的话,不是有人信的问题,而是大部分人都相信了。军统的被动,不过是一场小过节。不过对于曾一阳来说,更大的困难是,粮食不多了。

他也没有多想全国的抗战形势,他人在东北,能够管好一地已经是不错了。关东军毕竟要比其他的两个日军方面军强大很多,但时间的胜利果实,想要保住也不容易。即便他有心相帮新四军,也无处下手。

新四军主力过江,没有控制区域,势必就会和***去争夺,毕竟养主力部队不是建立游击队。

只要有几个联络员,加上十几杆枪就成竖起一杆名字叫起来响亮的游击队。

主力部队,几万人的大部队,没有十几个县的驻地,根本就无法养部队。

让三战区将防区让出来?

顾祝同早就恨透了新四军,那里还会做这事,但是在淮河平原,新四军开辟抗日战场非常苦难,要是依托安徽和河南的山地,这倒是容易实现。而除了河北、察哈尔和山西的战场,是八路军的主要放弃之外。就只剩下了40军在山东开辟的抗日根据地。

中央也犯难了,40军的主力在山东的作战是非常有成效的。

主力部队,也是精锐,比新四军的装备要好上很多。要是让40军让出山东战区,肯定是不现实的。于是,以主席的名义,想曾一阳征询,如何处理。只要曾一阳说话了,那么原40军的干部就不会说一个‘不’字。

但要是处理不好,那些干部可都是要找曾一阳告状的。

曾一阳正好在胡琏的跟前,听着胡琏的三江解放区粮食产区的情况,和今年可能收到的粮食产量,够不够几百万老百姓的吃喝。最好还要有留下一部分余粮,作为战备储粮。

哈东地区负责人,赵尚志也拿着账本,和政府办事员们算了好几天。还下到各个县走访,调查实际情况。得出的结果让人有些沮丧,粮食只够现有部队和老百姓的食用。

要想扩兵已经不可能了。

在他看来,多级征兵体制虽然好,但是对于东北地区并不适合。东北各地,以前枪械就泛滥。当年关东军从民间收缴枪支,半年不到的时间,就收上来了170万支各种枪械,当时的关东军司令都被吓着了。

当然土枪很多,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东北,会用枪的人比比皆是。

一个大老爷们要是连枪都不会用,有点羞于见人的样子。加上,在东北,打猎的风气盛行,很多有些人家,也会在冬季,召集一些庄稼汉,拿着步枪去山林子打野物,在东北称为炮手。好的皮草也是高价忘买外,尤其是一到冬天,狐狸皮,鹿皮都是最好的时候,正是打猎的好季节。尤其是狐狸狡猾,陷进一般都逮不着狐狸,只能用枪打。但是一张皮子,要是有了抢眼,价钱上就会差很多,所以,枪法好的炮手,一准打狐狸的眼珠子,次一点的打头,最差的才打身体。

所以,会用枪的人,在民间占了不小的比例。即便是,神枪手,也不是非常稀奇。

而民兵的组建,基本上没有军事训练,反而是以猎人的打法,会用枪,知道鬼子来的时候埋地雷,这种活,基本上是个人,教几天就能学得会。反而士兵的整训,战术训练,怎么打阻击战,这么打阵地战,这些才是要学的关键。

部队一旦集中起来,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没有粮食,部队也组建不成。

谢维俊走进会场的时候,先是开门,将屋子内的烟气都散了散。接着走到台前,对众人说道:“你们先休息一下。”说完,对曾一阳说道:“曾总,中央来电。”

中央来电?

在曾一阳的印象中,中央是每天都来电,不过也不见得每份电报就会送到谢维俊的手中,但是这次,谢维俊的表情有些凝重。

两人说着,走出了会场,在警卫拉开的警戒线之后,走到一棵树下,正好有几块石头在树荫下,曾一阳贪婪的呼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在会场中,不知道,空气中的烟尘有如何的重。

走到外面,才有了心旷神怡的感觉。

曾一阳自己找了个地方,先坐下来,然后从兜里拿出了烟盒,心里满不在意,东北的局势,对于远在西北的中央是看不透的,有时候,连深在局中的关东军也看不透,更不要说他人了。

“这次讨论的事情是新四军的问题。”谢维俊忧心忡忡的说道,红军的时期,他还没有到40军工作,很多人事上的事情,他说了不算。但是这次,问题可不小,要是曾一阳稍微犹豫一下,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可曾一阳不这么想,新四军的问题非常特别。

三战区虽然已经是沦陷区,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这些地方都是以前国民政府控制的最富庶的区域。容不得其他人染指,而新四军呢?在各地撒豆成兵,摆在明面上的占领区,比顾祝同的地盘都大,就这一点来说,顾祝同是绝对不会忍得下去的。

但是过江,说的容易,淮河南岸和长江北岸的新四军部队不多,都是小部队,一旦过江这些小部队占领的区域,是无法供养一支大军的,那么最后和***抢地盘,抢百姓,抢税收,是逃不过去的。

想要找到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原来40军和八路军开辟的根据地中,将一部分划出来给新四军。另外,新四军再想办法占领一些日占区,从而获得补充。不过,这些办法,都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新四军主力在江南扎根下去,甚至连江北的主力部队,也一同回到江南。

依托,山地林地,作为大后方,一步步向汪伪政府控制区渗透,不过这需要一定的物资后援。新四军就是在这一点上,缺乏。西北的物资,送不到江南,才导致了新四军现如今的尴尬处境。

曾一阳估计,应该是,中央想要从40军开辟的根据地中,划出一部分给新四军。

发电报过来,说是征询他的意见,实际上,是让他出面安抚部下。

“把电报拿出来吧!我马上拟回电电文。”曾一阳从谢维俊手中接过电文,在上面签字后,写上了五个小字,作为回电。

谢维俊拿回手中,一看,脸色,顿时古怪了起来。

就见,曾一阳写的五个字是‘听主席的’。

 第二六四章 渡江准备

第二六四章渡江准备

“你这么做?”谢维俊非常不能理解的样子,让曾一阳看着就有些好笑。// /

“在越是艰难时期,一个政党,或者一支军队拥有一个声音就足够了。抗日以来,虽然日军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但日军的优势还非常明显,我们短期内,是能够打一些胜仗,但是一旦日军恢复过来之后,那么必然会疯狂的反扑。民主的气息,不适合这个时代。”曾一阳抬头看了一眼谢维俊,脸上微笑着说。

谢维俊看着曾一阳正儿八经的写完了四个大字,心中无语。

曾一阳的行为,在谢维俊眼中看来,是非常难理解的。几乎有溜须拍马的嫌疑,因为电文的性质本来就是询问的口气,说起来,是对40军非常的尊重。也是一个奇迹,让曾一阳更进一步的机会。

只要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当了,那么曾一阳的影响力,将大大的被增强。谢维俊跟在主席身边当过几年秘书,后来又带兵,都是在井冈山时期的事了,那时候,主席在党内的影响力,还并不是很大。

连中央苏区的事,也不是他一根人就能说了算的。

所以,谢维俊在内心深处,是有些想法的,认为曾一阳至少应该提出一些要求,这样才符合。不然,吴高群开辟的豫苏皖根据地,还有陈光和罗荣桓开辟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再让出了根据地管理辖区之后,原40军的老干部们,自然会出现一些想法。

应该给他们争取一些便利,这才是谢维俊提问的目的。

不过,曾一阳没有这个打算,在他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是有益有弊的,关键是看,两者之间,哪一方面更占优势。益处大于弊端,那还用选择吗?

再说,山东战场,和河南战场。对于已经抵达东北的曾一阳来说,已经是遥不可及了。没必要将手伸的那么长,再说,新四军早一天抵达苏北,也就早一天少了国共正是摩擦的机会。

对于新四军来说,刚刚抵达苏北,就能有一些根据地休养,也不会和三战区在短时间内争夺税源,而发生摩擦。客观上,也许能够避免皖南事变的发生,至少等到主力抵达苏北之后,对顽军韩德勤部发动攻击,才是比较合理的。

曾一阳非常清楚,抗战是一个契机,对于**来说是这样,对***来说也是。

就蒋介石在抗战前的情况,最多控制全国的7个省,主要的实力都在富庶的江南和两淮一带。按照蒋方震的递给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中,利用长江沿线,以国民政府为诱饵,让日军在江南的河沟中,不断的消耗,最后起到和日军对峙的战略布局。

那么在西南的军阀,将失去原来的控制区,不仅如此,还要将部队开赴前线作战。抗战之初,川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赴前线,三个集团军中,除了22集团军李家珏部在河南全部保存之外,23集团军已经撤编。杨森的27集团军也在徐州会战之后,消耗殆尽。桂南会战,桂系几乎全部给打压,在中央军第5军,昆仑关大捷之后,桂系也是名存实亡。

蒋介石几乎依托抗战,完成了他对国民军队中所有部队的控制。

但是**领导的部队,也在抗战中飞快的发展。新四军已经发展成接近10万大军,可是在两年前,新四军刚组建的时候,四个支队,总兵力不足万人。而顾祝同的3战区,满打满算,兵力也不过堪堪二十多万,而且都是杂牌军。名义上归顾祝同指挥,实际上,顾祝同根本指挥不动。

这种情况下,三战区的顾祝同压力可见一般。

全力进攻新四军,那么3战区全部的兵力都用上去,都不见得能打胜,毕竟韩德勤的89军,干的都是保安团的活,能收税不假,但能不能打仗,韩德勤的胸脯拍的再响,顾祝同也是不会相信的。

在权力和影响达到巅峰的蒋介石怎么能够再容忍南方新四军的发展,甚至八路军,40军的发展,都是在他不能容忍的范围之内的。不过,在北方,中央军的兵力有限,尤其是山西中条山防线上,15个中央军的师,还担负着看守阎锡山的重任。

河南的部队根本就动弹不得,不然会导致胡宗南和汤恩伯部腹背受敌。

那么最后,能够警示**的区域,也就是有是皖南和江西了。

曾一阳不是不想提出,在三战区,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摩擦。可他明白,中央和中南局难道就看不到吗?

所有人都知道,在三战区最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摩擦,但曾一阳要是说出口了,虽然表面上其他人会认同。但肯定得不得警示作用,反而会与人诟病,显得他‘能’!

再说,曾一阳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光的部队,在嫩江西岸多呆一天,就多一份危险,也就是关东军兵力上不足,而伪军几乎被陈光打怕了,才让陈光指挥的3个纵队,能够在龙江省获得一些补充。

一两日间,陈光兵团,3个纵队,一直在嫩江和大兴安岭之间的平原和山地时间运动作战。

部队从消灭伪军的作战方针,退守到,和日伪军争夺资源。

攻城战打的少了,并不是说没有攻城。两次打下白城,已经让伪军放弃了白城这个坚城,加上这一区域,日军兵力本来就匮乏,除了日军的第8师团,已经退守到了松花江沿岸的江防,而23师团,在齐齐哈尔,固守嫩江大桥。

陈光短时间内,想要突破日军的***线,进入龙江,转而打通龙江和滨江两省的***线,已经非常困难。

而曾一阳在哈东和松花江边上,摆出一副攻打哈尔滨的架势来,无疑就是拖住日军东线部队,给陈光环节压力。但从大局上看,两军对峙,对抗日义勇军的好处并不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